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联动贴,人大代表回应热议】北京人大代表建议产假休3年 妇联称不能解决

整理时间:2014-04-19 02:59 热度:°C

【楼主】2014-08-12 10:00

» 北京人大代表建议产假休3年 妇联称不能解决
    近日,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建议“将女性产假延长至3年,由财政或社保提供津贴”引发网友热议。新京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多位女性认为,现有产假是不够,但3年有点长。
    
     “3年?休不起!”昨日,多名网友和受访女性担心,延长产假对职业生涯带来冲击,甚至“不可持续”的影响。
    
     代表建议女性可休3年产假但需离职
    
     市人大代表、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幼君已经是连续两年提延长产假的建议。
    
     2012年,我国将女职工产假由原来的90天延长至98天,晚育、难产、多胞胎等情形,还可增加假期。对此,王幼君建议,将女性的产假延长到3年,其间由财政或社保基金发放生育津贴。
    
     不过,按照他的建议,女职工产假期间,需自愿选择离开职场,待3年期满之后重新择业。3年期间若母亲上班,则自动丧失产假资格,恢复工作女性的正常身份。
    
     市妇联已回应“不能解决”
    
     昨日,王幼君告诉新京报记者,“延长产假”的建议已经得到了北京市妇联的回复,对方称“不能解决,需要协调其他部门”。
    
     “这意味着今年够呛了,明年再继续提。”王幼君介绍,去年他就提过该建议,得到的回复是“和国家上位法不匹配”。
    
     “我并不想改变基本的法律原则。”王幼君解释说,他的提议并非是“一刀切”地延长所有女性产假,而是给愿意专注育儿的女性提供一些政策福利,“可以自愿选择”。
    
     王幼君认为,补贴标准可依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北京每年的出生量也就是十多万个孩子,一年补不了多少钱,政府负担得起。”
    
     对话
    
     “我的提议是奔着理想去的”
    
     新京报:你建议产假延长至3年,考虑过企业的看法吗?
    
     王幼君:我的建议本质是政府或者社保基金为女性提供资助,3年产假期间,和原来的单位没有关系,也就是彻底离职,3年之后再进入就业市场。
    
     新京报:目前法律为了保障女职工的就业权益,规定休产假期间,单位不得开除女职工。你的提议恰恰相反?
    
     王幼君:我的提议和目前法律是一个补充的关系,并不冲突。女职工可以依照现行规定,也可以多一份选择权。你希望带孩子,那么政府给你发放津贴;你希望继续上班,就继续遵循现有的产假规定安排。
    
     新京报:你调研过女职工的意愿吗?
    
     王幼君:我觉得愿意不愿意,看有没有制度条件。我认为政府有义务创造这种条件。
    
     我们企业1000多人,其中女职工占一半多。我也问过一些女职工的意见,她们很多人是独生子女,生完孩子回来工作身心俱疲,带孩子受影响,工作晋级也不利,从职场竞争的角度来说,进步也很小。综合来看,不如踏实带三年孩子,再以全新的状态杀回职场。
    
     新京报:你认为几年的职场断档,对女性的职业生涯不会有伤害吗?
    
     王幼君:可以通过政策安排解决。目前规定女性比男性早退休,但实际上,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还长。我觉得女性产假可以和退休期“置换”,比如产假延长3年,退休期就相应延长3年。这样也能避免女性在精力充沛的年纪退休。
     新京报:你的建议似乎牵涉到多方面政策调整,你觉得可行性如何?
    
     王幼君:我们本来就是奔着理想去的。今年实现不了,也要试着朝这个方向努力,也就是提供给妈妈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同时给社会给企业减少一些负担。
    
     焦点
    
     实际上,针对女职工产假是否“够用”的问题,此前也有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哈斯也提·艾力就曾建议,将产假延长至一年,还应为男士设立“陪产假”。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也曾提出“鼓励部分女性回归家庭,政府要补贴承担家务劳动的家庭”。
    
     该不该延长产假?延长多久合适?昨日,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了热烈讨论,新京报记者也采访了多位女性。
    
     现行的女职工产假是否够用?
    
     昨天,受访的多名女性反映,目前四五个月的产假长度,从育儿的角度来说,是比较“吃紧”的,可延长至半年到一年。
    
     “延长产假有一定合理性。”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伍老师是一位七八岁孩子的母亲。她介绍,生完孩子的前3年特别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还要带孩子。”
    
     31岁的国企职员邹小姐称,她当妈妈后,一年没有睡好过。产假休了5个月回到工作岗位,没多久就想到了辞职。“毕竟和工作相比,当好一个妈妈更重要。”
    
     不过,多名受访者均认为,产假休3年“有点长”。“休3年,基本就是把女性定义为一个家庭角色了,这不公平。”刚当妈妈的吴小姐认为,产假延长至半年到一年比较合理。从育儿角度来说,妈妈能有更多的时间哺乳、陪伴孩子。
    
     一名从事媒体工作的准妈妈表示,产假延长至半年是较容易操作的,对个人、家庭和单位各方来说,都能够平衡。“毕竟按照现有政策,将所有的产假加起来,也接近半年了。”
    
     “3年产假后再就业”是否可行?
    
     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不同意先辞职休产假、3年后再找工作的观点。
    
     30岁的陆小姐是江苏人,在北京读了研究生后通过考试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她表示,和男人“立业再成家”一样,女人实际上也是“立业再生育”。自己通过数年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事业基础,如果为了多带两年孩子,事业“回到解放前”,划不来。
    
     网友Mingel指出,3年产假也意味着职业风险。产假3年后职业几乎相当于重新开始,假设三年后再怀二胎,则几乎可以获得6至8年的带薪假期,“这样企业还会愿意聘请育龄女性吗?”
    
     “准妈妈”白女士认为,如果辞职两三年专门带孩子,意味着和社会脱节,“除非妈妈能够利用这两三年时间进修,否则再找工作很难”。
    
     不过,也有少数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这种方式。企业员工罗小姐表示,产假休四五个月,自己的核心业务可能已经被其他同事取代了。与其说“靠边站”,不如借着看孩子好好调整一下自己,重新找份工作。
    
    
    
     如果生活压力不大,休两三年产假,避开自己状态最糟糕的时期,何乐而不为? ——私企员工周小姐
    
    
    
     产假休3年就是典型的男人思维,一岁以后,孩子也需要爸爸多费心,当榜样。并不是把妈妈拴在家里看着,孩子就能教育好。——国企职员吴小姐
    
    
    
     依我的经验看,能休够六到七个月正好,孩子可以加辅食了,也不用在上班时间急着回去喂奶。能有一年更好,再多的话对于女性就业以及事业发展也不利。——网友小凡和小迪的麻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温薷 实习生 郑淙文
    
    红字部分,产假休3年,看来并不是那么美好
    


网友评论2014-08-12 10:13


    企业养还不够,现在要国家养...
    
网友评论2014-08-12 10:13


    其他国家产假
    
    挪威奶爸
    
    必休12周
    
    中欧国家也许是立法规定最长“育儿假”的地方。在捷克和斯洛伐克,母亲每生一个孩子都能分别享受3年的育儿假,这个假期也可以让给父亲来休。在斯洛伐克,如果孩子身患残疾,育儿假还可延长至6年。在休假期间,母亲能从国家政府获得补助,头两年的补助为256欧元/月,此后为164.22欧元/月。奥地利的育儿假也与上述两个国家类似,母亲可以自由选择1~3年的育儿假。
    
    北欧国家瑞典在产假方面可谓是最慷慨的国家。瑞典法律规定,所有有工作的父母每生育一个子女都享有16个月(480天)带薪产假,期间的费用由国家和雇主分摊。其中,前390天的薪W水为原工资的77.6%,后90天为固定薪水(每天补助180克朗)。
    
    九成父亲有育儿假
    
    挪威在产假方面的慷慨也不输瑞典。在挪威休产假,可以有两种选择:其一,夫妇可休47周育儿假,拿全额工资;其二,可休57周,拿原来工资的80%。这些全部费用都由国家承担。
    
    其中,父亲必休的育儿假为12周。1993年,挪威首次规定男性必须休育儿假,当时为4周。挪威政府此前曾表示,到2013年年底前,会进一步将父亲必休的育儿假推进到14周。据挪威媒体报道,如今有90%的父亲都休育儿假。
    
    挪威统计局社会和人口研究部的布朗保格说,怀孕妇女只要在过去10个月中工作过6个月,就可享有“全薪产假”,此权利最多可享有6次。布朗保格说,他有一个朋友就因为家里3个孩子的陆续出生,在5年时间里总共休了近3年的“父亲产假”,而且都是全薪假。
    
    欧盟
    
    产假延长却引发担忧
    
    英国的带薪产假2010年4月从原本的39周延长为52周,其中的头六周可以拿到原工资90%的薪水,以后的33周每周可以领取最多125英镑,最后的13周无薪,父亲的带薪陪产假则为两周。
    
    2010年10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议案,将成员国的妇女有薪产假由原来的14周大幅增至20周,并按照员工产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支全薪,新任爸爸也享有两周有薪假。欧盟此前规定,孕妇最少有14周产假,支薪水平不得低于病假。但多国强烈反对议案,担心饱受金融海啸打击的商界雪上加霜。这项法案虽然在过关,但还需各国国会同意才能具体落实,当时就有媒体分析,正在紧缩财政的欧盟各国一时之间恐怕不会希望再增加福利支出,产假延长并支全薪的议案在一些国家恐成“镜花水月”。
    
    美国
    
    无情产假12周不带薪
    
    在美国,1993年实施的《家庭与医疗假法》规定,雇主必须给予新晋父母的不带薪产假各为12周,但这个假期还附设了一些限制,比如之前必须受雇于50人以上的企业12个月,其间至少工作1250个小时等。由于缺少给产妇提供带薪产假的法律保障,美国有超过半数的新妈妈在生育后6周即恢复工作了。
    
    不过,美国各州的相关法律可能与联邦层面的略有不同,如加州就明文规定了带薪产假,甚至是同性恋夫妻也亦有育儿假。
    
    为照顾孩子,很多美国女性会选择做两三年全职主妇,然后再重新工作。有专家分析称,在制度上,美国属于自由市场经济国家,雇佣关系比较自由。在美国也有不少妇女选择产后一年不工作来照顾孩子。美国本身的市场体制决定了美国妇女“退出和进入”劳动力市场没有那么困难。
    
    日本
    
    有带薪假但仍不敢生
    
    日本带薪产假为期14周。女职工可以在孩子出生前休假6周,出生后休假8周,如果是多胞胎还可以适当延长。产假期间的薪水为原工资的60%,此外,父母亲一方还可以选择休一年的无薪育儿假,如果是父母轮流休育儿假,还可以延长多2个月。
    
    不过,日本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工作歧视致许多日本妇女选择不生育的原因,生了孩子很可能的结果就是保不住原来的工作。
    
    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日本法律允许男性在孩子出生之后享受长达1年的假期。但问题在于,休“产假”的男性们只能拿到平时薪水的一部分甚至不带薪,很多在家里充当“经济支柱”角色的父亲们“望假兴叹”。此外,奶爸还需向同事“传授”自己学到的育儿经验。这个要求也让不少男性对“产假”打了退堂鼓。(文字:彭玉磊
    
网友评论2014-08-12 10:34


    Reply Post by angelic522 (2014-08-12 10:13):
    
    企业养还不够,现在要国家养...
    
    要休3年产假,就要国家养了
    企业可以脱手了
    
网友评论2014-08-12 10:41


    这种逗逼人大代表要来干什么?
    
网友评论2014-08-12 10:43


    这就是下黑手制造家庭妇女的节奏啊
    一个孩子他妈,离开社会3年,去哪找工作啊。。。。
    
网友评论2014-08-12 10:46


    他不能代表我
    
网友评论2014-08-12 10:47


    政策再好也敌不过现实
    面对就业压力,很多人会主动放弃
    五险实行多少年了,在一些小城市,小私人企业还不是没有?
    
网友评论2014-08-12 10:51


    都盯着社保基金这块唐僧肉,都挖空心思想从这上面沾些利益。
    
网友评论2014-08-12 11:09


    这是在为公务猿和事业单位谋福利。
    
网友评论2014-08-12 11:11


    这人大每年都有些奇葩的想法,这真的是代表了人民的想法吗?
    
网友评论2014-08-12 11:12


    离职休3年。。。。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网友评论2014-08-12 11:26


    有时候看着这些人大代表,真的觉得职业议员很有必要啊
    
网友评论2014-08-12 11:32


    就2楼的情况看来,除了北欧的那些高福利国家。
    日美欧等国家的产假跟国内差不多嘛,甚至更苛刻。
    主要还是现实压力。
    就目前对很多企业老说不喜欢招收未婚未育的女性,也是出于自己利益考虑的。
    很多人觉得这个代表的提议没脑,但是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这个代表的提议其实也契合他们的想法的,员工怀孕休3年,企业不承担。可以放心大胆的找员工,招聘时的性别歧视会缓解。毕竟现在产假让企业承担,企业也有方法各种规避。招聘的时候隐性的不选择未婚育的女性,就可以。
    
网友评论2014-08-12 11:32


    这叫生育补贴吧,不叫休产假,不过北京每年10w个孩子是北京户口的吧,要实行应该把在北京工作五年以上,有正当工作,按时缴纳税款和保险的算上
    
网友评论2014-08-12 11:47


    感觉不是一个位面的事啊……
    
    盯上了,盯上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