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哪个宗教包含的哲学最深奥?

整理时间:2014-04-15 19:07 热度:°C

【楼主】2014-06-12 09:24

» 哪个宗教包含的哲学最深奥?
    或者说哪个宗教的层次最高?我觉得是佛教,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简直不是一个层次的,古人能悟出那么多道理,真教人难以置信
    
网友评论2014-06-12 09:29


    从心理层面讲,哪个宗教都半斤八两,宗教讲的道理农民也知道,不过一个说得高深莫测,一个懒得说或者没力气说
    
网友评论2014-06-12 09:29


    看透一切。。。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0


    道可道,非常道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0


    必然是高端洋气道教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1


    道家跟道教不是一个概念
    
    哲学方面
    道家 佛教不分伯仲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4


    飞天拉面教最深奥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5


    佛教中有些宗派,规定自己只遵守印度的宗教和哲学传统,而与中国的不发生接触。法相宗,又称唯识宗,就是一个例子。法相宗是著名的到印度取经的玄奘(596—664年)引进中国的。像法相宗这样的宗派,都只能叫做“在中国的佛学”。它们的影响,只限于某个圈子里和短暂的时期。它们没有试图接触中国思想界,因此,对中国人的思想发展也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中国佛学”则不然,它是另一种形式的佛学,它已经与中国的思想结合,它是联系着中国的哲学传统发展起来的。往后我们将会看到,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有某些相似之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禅宗。禅宗虽是佛教,同时又是中国的。禅宗虽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可是它对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照佛家的看法,一切痛苦,都起于人不认识事物的本性。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表现,所以是虚幻的,暂时的,可是人出于自己的无知,还是渴求它们,迷恋它们。这种根本的无知,就是“无明”。无明生贪嗔痴恋,这便把人紧紧缚在生死轮回的巨轮上,无法逃脱。
     要逃脱生死轮回,唯一的希望在于将“无明”换成觉悟,觉悟就是梵语的“菩提”。佛教一切不同的宗派的教义和修行,都是为了启发人堆世界和自己的“觉悟”。
    而下面我们还要讲佛学又是如何发展的,如何由佛入禅。
    5、由佛入禅
     中道宗(佛学中称三论宗)提出所谓“二谛义”,即真谛有两重:他们把佛家的道理分作供普通人受用的“俗谛”和更高意义的佛法即“真谛”。它进一步认为,二谛中还分各个层次。于是在俗谛中被认为是真谛的,从真谛看就只是俗谛。此宗的大师吉藏(549—623年),阐述二谛论包括三个层次的真谛:
    (l)普通人以万物为实“有”,而不知“无”。诸佛告诉他们,万物实际上都是“无”,“空”。在这个层次上,说万物是“有”,这是俗谛;说万物是“无”,这是真谛。
     (2)说万物是“有”,这是片面的;但是说万物是“无”,也是片面的。它们都是片面的,因为它们给人们一个错误印象:“无”只是没有了“有”的结果。殊不知事实上是,“有”同时就是“无”。例如,我们面前的桌子,要证明它不存在,并不需要毁掉它。其原因在于,当人实际拆毁桌子之前,他所想拆毁的桌子在他心里已经不存在了。这刹那间,桌子已经不是原来的桌子,而仅仅只是看似前一刻的桌子。因此在二谛的第二层次上,说万物是“有”与说万物是“无”,都同样是俗谛。只有当人认识到,“万物非有非无”,才是真谛。
    (3)但是,说“中道”在于没有偏颇之见 (即非有非无),这意昧着要区分“有”和“无”。而一切区别的本身就是偏颇之见。因此在第三层次上,说万物非有非无,这乃是没有偏颇的看法,又只不过是俗谛。真谛就在于说:万物非“有”非“无”,而又非“非有”,非“非无”;中道既不是偏颇,而又不是不偏颇(见《二谛章》卷上,载《大藏经》卷四十五)。
    由以上所用的“有”“无”二字,当时的思想家可以看出或者感到,佛学讨论的中心问题,与道家讨论的中心问题,有相似之处,都是突出“有,无”二宇。当然,一深入分折,就知道这种相似在某些方面是表面的相似;可是,在道家将“无”说成“超乎形象”,佛家将“无”说成“非非”的时候,却是真正的相似。
    一切都否定了,包括否定这个“否定一切”,就可以达到庄子哲学中相同的境界,就是忘了一切,连这个“忘了一切”也忘了。这种状态,庄子称之为“坐忘”,佛家称之为“涅槃”。我们不可以问佛教此宗,涅槃状态确切地是什么,因为,照它说的,达到第三层次的真谛,就什么都不可言说。
    所以这第三层真谛,禅宗谓之为“第一义”。我们在前文中已经知道,在第三层次,人无可言说。所以第一义的本性,就“不可说”。文益禅师《语录》云:“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道,是第二义。’”
     禅师教弟子的原则,只是通过个人接触。可是有些人没有个人接触的机会,为他们着想,就把禅师的话记录下来,叫做“语录”。。在这些语录里,我们看到,弟子问到佛法的根本道理时,往往遭到禅师一顿打,或者答非所问。如,回答说“白菜三文钱一斤”。不了解禅宗目的的人,觉得这些回答都是顺口胡说。这个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他的弟子知道,他所问的问题是不可回答的。他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他也就明白了许多东西。
     第一义不可说,因为对于“无”什么也不能说。如果把它叫做“心”或别的什么名字,那就是立即给它一个定义,因而给它一种限制。像禅宗和道家说的,这就落入了“言筌”。马祖是慧能的再传弟子,僧问马祖:“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将如何?’曰:‘非心非佛。’”(《古尊宿语录》卷一)
    又,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一口吸尽西江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马祖以此暗示,所问的问题是不可回答的。事实上,他的问题也真正是不可回答的。因为不与万物为侣者,即超越万物者。如果真的超越万物,又怎么能问他“是什么人”呢?
    从这个观点看来,一切佛经都无法与第一义挂钩。所以,建立临济宗的义玄禅师(说:“你如欲得如法见解,但莫授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始得解脱。”(《古尊宿语录》卷四)
    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所以修行的方法也是不修之修。据说马祖在成为怀让弟子之前,住在衡山(在今湖南省)上。“独处一庵,惟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怀让“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能成镜?’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古尊宿语录》卷一)马祖闻言大悟,于是拜怀让为师。
     因此照禅宗所说,为了成佛,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不作任何修行,就是不修之修。有修之修,是有心的作为,就是有为。有为当然也能产生某种良好效果,但是不能长久。黄檗(希运)禅师说:“设使恒沙劫数,行六度万行,得佛菩提,亦非究竟。何以故?为属因缘造作故。因缘若尽,还归无常。”他还说:“诸行尽归无常。势力皆有尽期。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坠。都归生死轮回。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岂非大错?” (《古尊宿语录》卷三)。
     不造新业,并不是不作任何事,而是作事以无心。因此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以无心作事。这正是道家所说的“无为”和“无心”。这就是慧远的理论的意思,也可能就是道生的“善不受报”义。这种修行方法的目的,不在于作事以求好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本身可能有多么好。无宁说它的目的,在于作事而不引起任何结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引起任何结果,那么在他以前积累的业消除净尽以后,他就能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
     以无心作事,就是自然地作事,自然地生活。义玄说:“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尊宿语录》卷四)有些人刻意成佛,却往往不能顺着这个自然过程,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自信。
     所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禅师们所说的不修之修。这里有一个问题:果真如以上所说,那么,用此法修行的人,与不作任何修行的人,还有什么不同呢?
     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虽然穿衣吃饭本身是寻常事,但要做时无求无心,却不是一件容易事。例如,有人爱漂亮衣着,别人夸奖他的衣着他就感到高兴。这些都是由穿衣而生的滞着。禅师们所强调的,是修行不需要专门的行为,诸如宗教制度中的礼拜、祈祷。只应当于日常生活今无心而为,毫无滞着;也只有在日用寻常行事中才能有修行的结果。在开始的时候,需要努力,其目的是无须努力;需要有心,其目的是无心;正像为了忘记,先需要记住必须忘记。可是后来时候一到,就必须抛弃努力,达到无须努力;抛弃有心,达到无心;正像终于忘记了记住必须忘记。
    所以不修之修本身就是一种修,正如不知之知本身也是一种知。这样的知。不同于原来的无明;不修之修,也不同于原来的自然。因为原来的无明和自然,都是自然的产物;而不知之知,不修之修,都是精神的创造。人不一样了,因为他所作的事虽然也是其他平常人所作的事,但是他对任何事皆无滞着,禅宗的人常说: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著衣,未曾接著一缕丝(《古尊宿语录》卷三,卷十六)。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还有另外一句常说的话:“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传灯录》卷八)我们可以问:如果担水砍柴,就是妙道、为什么“事父事君”就不是妙道?如果从以上分析的禅宗的教义,推出逻辑的结论,回答只能是肯定的。可是禅师们自己,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留待新的儒家来回答。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5


    宗教的本源不都是一样的吗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5


    明明是五火球神教啊···
    
网友评论2014-06-12 09:39


    哪种宗教也解决不了饿死人的问题。
    
    深奥有个蛋用。
    
网友评论2014-06-12 09:47


    还是感觉佛教的哲学性最强。
    
    由佛教产生佛学。
    
    其他宗教似乎只有教义,没有听说由此产生什么学说呀。
    
网友评论2014-06-12 09:47


    回笼教,回笼一觉,什么都走了
    
网友评论2014-06-12 09:49


    Reply Post by jfgy (2014-06-12 09:47):
    
    还是感觉佛教的哲学性最强。
    
    由佛教产生佛学。
    
    其他宗教似乎只有教义,没有听说由此产生什么学说呀。
    
    虽然我也不喜欢一神教,但基督教跟西方哲学基本分不开
    
网友评论2014-06-12 09:49


    我觉得你想说是禅宗吧...
    佛教本身是架构在印度教的世界观上的,说道世界观的理解和哲学上,还是三哥牛叉。
    另,道家也很屌
    不是道教
    
网友评论2014-06-12 09:52


    这种无知的问题又来了 文无第一的道理还要重复多少次
    
    佛学是很深奥没错,基督教衍生的神学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一点不小 二者根本没法比较,谁更深奥更是无从谈起,任何试图把他们做比较的除了无知还是无知
    
网友评论2014-06-12 09:57


    佛教。。。
    
    
    他们已经看透这个世界了。。。
    
    用ccq的说法就是,练到满级以后你的角色开始发现有另外一个人在控制他。。。
    
网友评论2014-06-12 10:01


    Topic Post by hunk0618 (2014-06-12 09:24):
    
    或者说哪个宗教的层次最高?我觉得是佛教,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简直不是一个层次的,古人能悟出那么多道理,真教人难以置信
    
    首先,你要确认所谓的深奥是后人的过度解读还是古人悟出的.......
    
网友评论2014-06-12 10:02


    道教啊
    爱信信不信滚
    
网友评论2014-06-12 10:03


    嘴炮神教,古往今来,没有他们不能用的哲理,永远不败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