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重看碧血剑才知道金庸有多粉袁崇焕,金庸祖上跟袁有关系么

整理时间:2014-03-19 12:17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4-03-15 13:53

» 重看碧血剑才知道金庸有多粉袁崇焕,金庸祖上跟袁有关系么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只是一个平凡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受了挫折后逃避海外,就像我们大多数在海外的人一样。
    袁崇焕却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气,笼盖当世,即使他的缺点,也是英雄式的惊世骇俗。他比小说中虚构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气概。?
    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当清和升平的时日,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跃出剑匣。在天昏地暗的乱世,则屠龙杀虎之后,终于寸寸断折。"——金庸
    
网友评论2014-03-15 13:54


    金庸祖上相当不堪。
    
网友评论2014-03-15 13:56


    从他杀了毛文龙 就知道他水平相当值一般
    
网友评论2014-03-15 13:56


    金祖上是包衣
    
网友评论2014-03-15 13:57


    空洞的抒情
    
网友评论2014-03-15 13:58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庄廷珑私自聚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案”成为了清代最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江南一时人人自危,文坛和史坛自此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将原本未必会引发大祸的一次史书编写推动成了一幕人寰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此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廷鑨慕其名,列之参校中,得脱罪。”而在《鲒琦亭集》二二《江浙两大狱记》中的记载也与此相似:“江浙名士列名书中者皆死,刻工与鬻书者亦同时被刑……惟海宁查继佑、仁和陆钎,当狱之初起即首告,为庭珑慕其名,列之参校;故得免于罪。”
    “明史案”先后被告发两次,杭州举人查继佐是首告(陆圻亦曾在告状上附名),归安本地的知县吴之荣后来又再次告发。如果起初查继佐不举告,吴之荣也未必就会关注到此事,更无须因为担心失职被惩处而跑去附告(当然也不排除其兼有邀宠的动机),所以说这场浩劫的根子还是在首告查继佐身上。要说这知县吴之荣职责在身,向上反映也属寻常;可查继佐身为江南士人中的一员,竟然主动向满人告发自己的汉族同胞,所为可谓极不光彩。庄廷珑不会不明白自己所作所为的风险,只是不忍看到故国遭到清廷的诋毁丑化,试图给后人留下一些历史的真相,因此才甘冒奇险,倾尽家财去修撰真正的《明史》(不排除其亦兼有扬名的动机),所以在具体操作时,肯定会比较小心,能触及编书核心者,都是江南名士,汉人正统,自以为可以顺利完成,却不料晚明举人查伊璜(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竟能做到“大义灭亲”,将众乡亲全都送上了断头台。
    在这场浩劫之后,归安文坛和文人都遭到了重创,文士之中,唯有查继佐和陆圻因检举有功而受到清廷的嘉勉和赏赐,查继佐还和吴之荣一起平分了庄家的家产(“遂与吴某同列赏格,分庄氏籍产之半”——《眉庐从话》),并从庄家得到了“十余舟”抄家得来的家俱器物(“谓曾亲见查等在慈感寺前领取朱、庄家具,约十余舟云”——《费恭庵日记》)。在接受清廷赐予告密者的恩赏时,陆圻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拒绝了这些被无辜屈死者鲜血浸透的财物,之后一个人离家出走,不知所踪;而査继佐却对庄家和朱家(庄氏的亲家)的器物照单全收。查先生不仅仅是贪图好处,更是要向清廷表明自己对“明史案”判决结果的服从和支持。
    
网友评论2014-03-15 13:58


    你也可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网友评论2014-03-15 13:59


    写碧血剑那时候 没互联网呀 哪里象现在一查就能找到资料
    
    
    金庸算文人 粉个书生 正常嘛,而且还是颠覆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俗语 ,袁嘟嘟可是反过来的。
    
    文化人眼里大老粗的丘八算个吊~
    
网友评论2014-03-15 14:03


    很多人就是看了点窃明这类的书跟风黑罢了...
    
    就崇祯末年, 还真就只能靠袁崇焕.
    
    关宁防线是袁崇焕完善的.
    
    祖大寿一干人等是袁发现提拔的.
    
    后金一直是袁扛着的.
    
    至于很多人黑的最多的两点.
    
    一点是皇太极打到北京. 不好意思. 那是人家绕路来的. 要黑也黑不到袁
    
    一点是杀毛文龙. 那就是一个岛主. 能起到个P的作用. 撑死了就骚扰了几下后金的后勤. 很多人就吹上天了.
    
    袁正面扛了那么多年. 现在人就开始跟风黑.
    
    为了粉崇祯连脑子都不要了.
    
网友评论2014-03-15 14:04


    Reply Post by DanyTheStormBorn (2014-03-15 13:58):
    ?清廷在编撰二十四史中的《明史》时,曾经煞费苦心地大肆歪曲史实,自然不能允许有人私自修史,说出历史的真相。因此当得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庄廷珑私自聚众编史之后,处置非常严厉,株连极广,“明史......
    原来鹿鼎记灭庄家的是金庸的祖宗……
    
网友评论2014-03-15 14:05


    Reply Post by 欧歌 (2014-03-15 14:03):
    很多人就是看了点窃明这类的书跟风黑罢了...
    就崇祯末年, 还真就只能靠袁崇焕.
    关宁防线是袁崇焕完善的.
    祖大寿一干人等是袁发现提拔的.<br......
    劝你你去看看央视那个专题,就知道袁嘟嘟是什么样的人了
    
网友评论2014-03-15 14:05


    袁崇焕有些本事。。确实夸大了自己。。政治投机不过分。
    
    崇祯杀确实杀错了。。因为罪名错了。。
    
    杀了不该杀的人。军心涣散了。自毁长城无错。。
    
网友评论2014-03-15 14:06


    这么快就有给圆嘟嘟洗地的
    
网友评论2014-03-15 14:08


    金庸在我们海宁的袁花查家,不在湖州,上面说的灭门也不是灭的他家。
    
网友评论2014-03-15 14:09


    袁嘟嘟的子孙和金的祖上都是包衣奴才。
    
网友评论2014-03-15 14:10


    吹牛平辽,结果平到家门口了。
    就这一点,想洗的看着洗吧。
    
网友评论2014-03-15 14:12


    Reply Post by 北国疯子 (2014-03-15 14:05):
    袁崇焕有些本事。。确实夸大了自己。。政治投机不过分。
    崇祯杀确实杀错了。。因为罪名错了。。
    杀了不该杀的人。军心涣散了。自毁长城无错。。
    其实重振不想杀袁嘟嘟的,但是袁嘟嘟后来太过分了,又有党派之争,总的来说袁嘟嘟死是咎由自取
    
网友评论2014-03-15 14:1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欧歌 (2014-03-15 14:03)
    
    毛文龙在的时候。努尔哈赤说,毛文龙在,我就不敢倾巢而出。
    人家绕路来的,你为什么没能在半路阻击到后金, 兵临城下,带着大军要进城? 开玩笑吧。
    五年平辽的欺君之罪。
    擅杀大臣,放敌军长驱直入而不加阻拦。
    卖粮食给蒙古都成了后金的口粮。
    他肯定不是汉奸,但是他做的都是汉奸的事。
    
    另外我对你的逻辑表示遗憾。
    为什么黑袁崇焕就是粉崇祯?
    
网友评论2014-03-15 14:13


    这把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三年平辽结果平到北京城外,呵呵。
    
网友评论2014-03-15 14:1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诺基亚之星 (2014-03-15 14:12)
    
    最后还是信文人轻武将。。就别怪吴三桂那些人不跟他混了啊。。因为肯定打不赢啊。。打不赢啥下场。。
    
    唉。
    

    
    
    

上一篇:绝对好停车。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