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看你还敢恶意讨说法】 陕西4岁女孩治疗17天离世 父亲医院讨说法被抓

整理时间:2014-01-20 18:2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4-01-26 10:37

» 陕西4岁女孩治疗17天离世 父亲医院讨说法被抓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西安市中心医院医患冲突调查
    
    1月24日晚9时30分,枣园西路一家医院里,神情恍惚的叶秋芳(化名)正躺在病床上吸氧。她枕旁,放着一本女儿的相册……
    
    “孩子走了,他爸也被抓了,感觉这个家一下子散了……”叶秋芳悲戚地说。
    
    1月19日晚8点多,叶秋芳夫妇4岁的女儿严若溪因病情过重,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抢救无效离世。由于认为女儿的死与之前就诊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不负责任有关,夫妇俩21日下午找该院儿科医生李某某讨说法时,与医护人员发生了激烈冲突。
    
    住院6天刚出院4岁女儿又因高烧住院
    
    严若溪,小名玉儿,生前是西安城西一所幼儿园的中班学生。
    
    今年32岁的叶秋芳说,女儿天性活泼、长得也可爱,不仅长辈们非常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她。
    
    叶秋芳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大她6岁的丈夫是一家企业的电器工程师。
    
    采访中,幼儿园的老师称赞若溪。说她爱画画,还是班上的小主持人,她画的蜡笔画还获得过全国性的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一等奖。
    
    今年1月初,小若溪出现轻微的咳嗽、发烧,开始时在社区医院门诊治疗,因一直未见好,1月7日,叶秋芳夫妻就把孩子送到了西安市中心医院。
    
    起初,医院诊断小若溪为“急性支气管炎”,两日后又诊断为“支气管肺炎”,1月10日,小若溪正式住进了该院儿科。
    
    叶秋芳说,随后,孩子就一直被以支气管肺炎来治疗。15日晚间,家属被通知可以出院,但回家仅一日,孩子又突发高烧,只能又回到中心医院。
    
    紧急转院后抢救30小时还是没留住孩子
    
    17日晚,孩子病情又有所加剧,叶秋芳说起医护人员那晚的救治时,几乎崩溃……
    
    “那天晚上9点30分左右,女儿高烧41.7℃并发生抽搐,四肢冰凉,医生先后给注射了10mg地西泮(俗称安定)和200mg苯巴比妥。但没一会儿,孩子的嘴里和鼻子里,就涌出呕吐物。我赶紧去找医生,但医生说:‘高烧惊厥我见多了,镇静剂我给的量很大,明天早上孩子就醒了’。”叶秋芳说,因为孩子几乎是不间断地呕吐,所以那天晚上他们至少找过主管女儿的李医生不下7次,“可医生只来过一次。”
    
    叶秋芳和家人只好用擦拭的办法给孩子降温,但孩子却一直处在昏迷状态。
    
    到18日早上6点多,叶秋芳说若溪口中竟喷出了紫色的液体,她再次去找李医生。她说,她得到的答复却是:“8点半上班后,第一个给你们查房。”
    
    叶秋芳说,8点半李医生仍没来,据说是在交班。直到快9点,看孩子病情严重,医护人员才开始紧急抢救。
    
    此时,小若溪生命体征已很微弱,而中心医院儿科却没有呼吸机,院方遂建议将孩子转院。120来了以后,说孩子已没有自主呼吸,且瞳孔已放大。叶秋芳说,他们只好自己找人将孩子转到了西安市儿童医院。此时已是18日下午3点。
    
    最终,由于病情过重,1月19日晚8点50分,在儿童医院医护人员抢救了近30小时后,若溪还是永远离开了人世……
    
    找医院讨说法称当事医生正说笑孩子父亲冲了上去
    
    在孩子死后的第二天,叶秋芳夫妇和亲友来到中心医院院办讨说法,称孩子的死,不仅与医生的诊断有误有关,还与玩忽职守、不尽职尽责、未对孩子采取积极抢救措施有关,并表示愿与李医生对质。叶秋芳说,院方当时回应,将于次日(21日)下午3点给予答复。
    
    21日下午2点,夫妇俩在亲友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中心医院。
    
    叶秋芳说,两人推开儿科大门时,却看见“李医生竟然斜靠着门与他人嬉笑”,叶秋芳记得自己喊了声:“你还我女儿!”就见丈夫已经冲了上去。
    
    “医生办公室正对着儿科大门,我丈夫冲进去以后,她吓得躲到了里间……”叶秋芳说,丈夫的确有砸门的举动,但后来自己(过于激动昏倒)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据小若溪的姑姑说,等他们找到儿科病房时时,李医生躺在地上,地上有一地的碎玻璃,但没有血,当时他们上前还喊着赶紧救人,可围观者没人帮忙。
    
    丈夫被抓后,昏倒在地的叶秋芳也被警方第一时间送到了附近的交大二附院。
    
    而冲突中受伤的李医生,院方称目前在接受治疗。
    
    冲突发生后警方辟谣称家属未带斧头等
    
    21日的冲突发生后,网上很快有了消息,说有十多人带着砍刀、斧头冲进医院,并造成多人受伤。其后,警方辟谣,称中心医院儿科的确发生了医患冲突事件,致1名医护人员及2名处警民警受伤,但患者家属并没有携带斧头等工具,也没有人被砍伤。
    
    24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西安市中心医院院办,就此事进行采访,院办说要找政工科。在政工科,两位女工作人员在记录下这一问题后,表示无法回答。
    
    就冲突发生时的细节,记者曾两次希望院方提供当时的监控录像,但均被拒绝。对于家属所说的经过及其细节,该院政工科工作人员、儿科医护人员无人回应。政工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监控记录已被警方拿走,且现在正由警方处理,院方也在等待结果,不便接受采访。
    
    警方则表示,尚在调查中,婉拒采访请求。
    
    小若溪的舅舅说,孩子的离去,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年过七旬本就身体不好的若溪爷爷和奶奶,如今双双气得卧床休养,而若溪60岁的姥爷得知外孙女去世、女婿被抓后,昏倒了数次,一夜之间,胡子、头发全白了……
    
    家属心中的3个疑问
    
    疑问1:最终诊断病情为啥变了
    
    女儿的离世已让叶秋芳夫妻伤心欲绝,叶秋芳说,更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西安市中心医院出具的最终诊断上,女儿的病情不再是“支气管肺炎”,而成了“病毒性脑炎”。
    
    “从入院到17日,一直都是打头孢,以支气管肺炎来治疗的,在长达17天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期间,医生从没给我们说过,要做关于脑炎的相关检查和治疗,难道这么大一个医院,连肺炎和脑炎都判断不出来吗?难道医生们就没有会诊吗?”叶秋芳难过地质问。
    
    疑问2:抗病毒治疗为啥没及时做
    
    13日小若溪曾做过的一份化验显示,当时孩子有6项病毒指标都是阳性。叶秋芳说,17日主管医生李某某看到这份化验单时还说:“这么多阳性,咋不做抗病毒治疗?”
    
    叶秋芳不明白,为什么13日就出来的化验结果,作为主管医生,17日才提出了没做抗病毒治疗的疑问,中间这么长时间为啥没发现?
    
    疑问3:孩子呕吐后医生为啥不重视
    
    此外,17日晚给小若溪治疗时,医生先后注射了10mg地西泮(俗称安定)和200mg苯巴比妥,而这两种药均有抑制呼吸的作用,但该医院儿科却连辅助呼吸的呼吸机都没有。这一点,记者采访中也被证实。
    
    叶秋芳说,在明知道没有呼吸保护设备的情况下,用了大剂量有抑制呼吸作用的药品,为啥孩子呕吐后她先后找医生7次,都没被重视。
    
    记者调查中的发现
    
    医院官网上“儿科”没有当事医生姓名
    
    25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该院,除了儿科大门后多了一位身穿保安制服、带有警棍的工作人员外,被砸的医生办公室已经恢复整齐。对李医生的情况,医护人员均表示不太清楚。
    
    由于找不到李本人,而医院政工科又不提供有关她的相关资料,本报记者遂查阅了西安市中心医院的官方网站。
    
    
    在该网站“科室介绍”的“儿科”医务人员执业注册信息附录里,无论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甚或住院医师,并没有“李某某”的名字。而99健康网的西安市中心医院科室医生名单中,“儿科”一栏也未有“李某某”的姓名。
    
    但严若溪家属提供的1月9日的诊断单中,其医师签名却为“李某某”,而且打印姓名旁还有其手写签名;该诊断单下方,还有上级医师罗志娟的打印名和手签名。
    
    就上述情况,本报记者昨日欲向罗志娟医生了解详情,但该科医护人员表示罗医生目前在休假,手边没有其联系方式,只有等上班后再行联系。
    
网友评论2014-01-26 10:38


    医院会来诉苦的。。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0


    这个事情早上看新闻了,不过目前我还是骑墙先吧!!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1


    Reply Post by Sister Jude (2014-01-26 10:38):
    医院会来诉苦的。。
    一面之词
    我也说个事
    上个月老婆生小孩,隔壁床7个月的早餐儿生下来就走了,那家人在医院闹,要求赔钱。晚上跟他们私下聊天才知道,孕妇送到医院时,胎心只剩25!这救不活也怪医院?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1


    没有行医资格?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2


    医患纠纷永远先骑墙.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4


    看文章里的报道,先说啊,我是一个外行人,我个人认为,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医生真的存在失职,先不说病毒性脑膜炎当支气管肺炎治疗,单看那天晚上的态度和用药的水平,的确不咋地。看官网上都没个姓名,不会是没行医资格吧?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4


    骑墙。
    不过现在基本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儿科大夫
    
    医院要让我去儿科,老子就去看大门
    
    风险太大了,
    家长紧张孩子病情
    医生持续高紧张状态,一放松
    就爱出事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6


    医患纠纷,媒体这种明显有偏向性,大胆一点说就是误导性的报导,骑墙先。
    算了直说吧,坐等媒体被打脸,不过真相没几个人愿意知道。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6


    先骑 骑墙,记者没节操
    
网友评论2014-01-26 10:46


    医护关系紧张双方都有问题 但一般我会先砌墙
    
网友评论2014-01-26 10:52


    又想起那个走廊医师了
    
网友评论2014-01-26 10:52


    骑墙的你们不蛋疼吗!!!
    
    
    
    
    
    
    
    
    
    
    哥们儿给我让个位置。
    
网友评论2014-01-26 10:56


    都没简历,不会是无照行医吧,真要这样,医院里会赔多少?
    签字的医生要赔多少?
    
网友评论2014-01-26 10:58


    先骑墙吧
    
    从媒体报道来看倾向性太明显
    
网友评论2014-01-26 11:00


    先骑墙
    
网友评论2014-01-26 11:00


    甭管是不是医院的责任 医闹的必须抓
    
网友评论2014-01-26 11:02


    首先这肯定是一篇枪文,不会是患儿家里人写的。
    出院诊断(这里是死亡诊断)和在院时候的是肯定有变动的。不可能说入院什么诊断,出院就是什么,最终引起患儿死亡的是病脑,肯定死亡记录上跟着的次要诊断有比如高热惊厥,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症和支气管肺炎。
    2病脑那么多化验单阳性不能下最终确诊,确诊病脑要抽脑脊液检查,不知道是院方没做还是家长不愿意做。
    3呕吐那么多次重视没重视不能光说,要从病程,医嘱里反映
    
    
    其实这家医院不知道是这个医生反应慢还是见的少,一般肺炎小孩伴有高热惊厥,呕吐,意识不清要立刻找神经内科会诊了。病脑这东西在儿童来说病情变化的非常快。
    
    仔细看了下,是在综合医院治的,难怪医生的反应那么慢,经验太差所致,如果早点转入儿童医院,不会有这样结果
    


网友评论2014-01-26 11:14


    骑墙的,挪一下让个位置呗。现在不敢妄下结论免得被拍拍拍打脸。
    
网友评论2014-01-26 11:16


    单从文字上来说,倾向性就很明显,就说几个最呵呵的地方
    
    ——“讨说法”被抓
    
    怎么“讨说法”,最关键的细节怎么不说?是仅仅因为讨说法被抓?妓者又玩这种花招,这种情况只可能是因为发生了过激行为被抓,这点估计记者心知肚明,但是和既定的报道方向相左,所以绝不能写出来,这是惯用的手法了,必须这么写仅把首尾写上中间的事实全部略过,突出匪夷所思来,让大家都来看啊,奇葩医院啊六月飞雪啊,不偏向性报道怎么能产生这种效果。
    
    ——只看到冲上去,”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呵呵,好一个什么都不知道了,之前都记得清清楚楚,到了关键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忽然什么也记不住了,记者一看,直接也跟着“什么也记不住了”。
    
    ——就冲突发生时的细节,记者曾两次希望院方提供当时的监控录像,但均被拒绝。对于家属所说的经过及其细节,该院政工科工作人员、儿科医护人员无人回应。
    人家医院做的没错,记者中还真有很多混鸟,真要是傻呵呵给录像了还不知道能弄出什么呢,再说了,你又不是警察,凭什么给你,鬼知道你拿了录像去干嘛。细节方面,脑残才会随便接受妓者采访,被采访了妓者断取一下、加工一下、旁白一下,马上全变味了,到时候等着被开除吧,所以一切说法以官方为准,这是基本常识,妓者连为什么没人回应都不知道吗?其实它们很清楚,故意这么写的,让人感觉医院在隐瞒什么。
    
    各种无关的单方面煽情、另一方甚少提、各种小语言伎俩这些明显偏向手法懒得说了,这种摆弄文字的手段实在算不上高明,贻笑大方而已,看一次对妓者的素养失望一次。
    

    
    
    

上一篇:绝对好停车。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