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恶搞 >

[联动贴] 下午看到说柴静的,我还是再开个帖子吧

时间:2012-09-24 05:52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先上链接地址 连接底部是视频
    
     一个民族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今天的我们自己。”
     ------《our life》
    
    
    昨晚收到孙春龙的短信说“杨剑达在下午5点去世”。
    这位91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抗战结束流落缅甸,从此再也没有见过爹娘。
    孙春龙在缅甸遇到他,拍下这段贫病交加的老人唱的《松花江上》,事隔数年,他才有机会回乡探望。在接受完我们采访后,他当天晚上在医院检查出食道癌晚期。他的居留证日期有限制,只能返回缅甸。那里可以接收到中央电视台一套,他与家人看了这期节目。所以孙春龙说“谢谢《看见》,给老人最后的安慰”
    我想起两年前在崔永元《我的抗战》的现场,好几个人问他,一期节目如果是只放一个故事,可能会更好看一些,为什么要放好几个人的采访。
    小崔说“我们采访老人这么长时间,打搅人家这么长时间,就用几秒钟、几分钟,对不起人家。有时候海若做片子特别苦恼,因为我向他们提很多无理要求,我希望他们片子多出几个人,因为可能再看一个片子,这个人就没了,我希望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像在电视台播出,哪怕是中央电视台呢,这也很好。”
    再贴出这段视频,致敬他,纪念他。
    有次在华盛顿的博物馆里,我看到一个关于印第安人的展览,叫“我们的生活”,是由印第安的后裔组织的,跟我以前看过的展览不同,这里面并不是只有藏品和简介,我看到他们训练今天已经远离自然的人重新象祖先一样去雪地狩猎,放着古老手工藏品的旁边就是电视机里正在做同样工艺的女人的生活。今天的印第安后代,可以用模拟的手控船舵,沿河而去他们远古的家乡,体会驾船在密西西比河上,筚路蓝缕,从困苦处开拓的生活。
    他们为自己的历史提供解释,他们也标明自己的族裔今天实际可做的事,如何提供更好的自我教育,如何重建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曾经被入侵的民族,面临失去文化,语言,成为弱势群体的危险。但他们在展览中标明“我们不期望于政府能做什么,我们只依靠我们自己。”
    博物馆的钱是私人捐的,展览是社团办的,博物馆门口免费派餐的是另一个公益组织…做这些事情的人和钱大都来自城市的中产阶级,上百万的印弟安人后代与之相关。
    这个叫“our life”的展览,在开场处,有一句注解“一个民族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今天的我们自己。”
    在这期老兵的节目中,他们说“我们这一代受的苦,你们这一代,你们的下一代不用受了”
    老兵已逝,我们生活在一个他们为之奉献生命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
    
    中国的良心。
    上次看了她的一篇博文,讲的误打误撞到台湾的老兵,很感人。居然秒沉。。。。。求挽尊。。。。。。。。柴静的博文很不错,最近一直在看我还以为是柴玲
    
    每月失踪三次的女人? Post by 天之道也 (2012-09-21 15:56)
    
    想游回大陆,结果被海浪冲回台湾的那个?
    
    想游回大陆,结果被海浪冲回台湾的那个?
    
    别开枪 我回来看妈妈的
    
    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一个民族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今天的我们自己。
    ------《our life》据说柴玲是她妹妹?
    路边社柴玲和柴静是两个人----白岩松
    柴玲和柴静是两个人----白岩松
    
    柴进的后人。
     ----宋江柴大姑娘切肉手速很快……
    
    柴进的后人。
     ----宋江
    
    柴可夫斯基的母亲
    
          ———高 尔基我就记得看过柴静揭露杨教授电击孩子的报道。
    
    然后柴静的声望就崇拜了柴静一直很喜欢
    
    不过真正关注也是从揭露羊角兽电击开始的是一个很好的新闻人 节目做得也很好
    专访很好的吧一件事客观的呈献给观众
    如果再多些深度的思考可能会好些
    看多了总有些在看读者什么的感觉
    
    我还以为是柴玲
    
    
    
    我也一直爱搞错了,,,跟楼上两位一样的
    
    从那期节目结尾一连串的问题 密密麻麻举起的手臂开始
    
    我这声望就从冷淡到崇敬了
    
    每月失踪三次的女人?
    
    一次十天的节奏……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