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恶搞 >

抵制贱货,掠夺日货,远离蠢货

时间:2012-09-14 10:39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后是掠夺。。。。哪个词语啊维京战神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由于元朝经办以运粮为主的海运,又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大量建造了各类船只,其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前代。元朝初期仅水师战舰就已有17900艘。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下令造战船5000艘,操练水军七万人。过了三年,又下令增练水师五六万人,再造战船3000艘,仅这两次就造了战船8000艘。元军往往为一个战役就能一举建造几千艘战船。此外还有大量民船分散在全国各地。意大利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原黄河入海口处(今江苏宿迁县以南70公里处)见到“有属于大汗之船舶逾15000艘,盖于必要时运输军队赴印度诸岛者也,缘此地距海仅有一日程”。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为在济州河运粮,一次建造粮船达3000艘。元朝还在江海水陆要地设水驿站424处,共有邮递专用船5921艘。这些都充分说明元朝造船能力之强。元朝时,阿拉伯人的远洋航行逐渐衰落,在南洋、印度洋一带航行的几乎都是中国的四桅远洋海船。中国在航海船舶方面居于世界首位,它的性能远远优越于阿拉伯船。元朝造船业的大发展,为明代建造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九桅宝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迎来了我国造船业的新高潮。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侵朝日军被压缩到朝鲜东南沿海一带,遭到中朝联军围歼痛击,于是爆发露梁海战。战前,年逾70岁的老将邓子龙督兵千人,驾驭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朝将李舜臣督朝鲜水师,乘龟船埋伏于露梁海南侧;明水师提督陈璘率主力舰队在正面阻击。十九日拂晓,中朝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联军驾龟船逼近日舰,跃上敌船,奋勇冲杀。老将邓子龙不幸身亡。战至中午,陈璘、李舜臣驱龟船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战船,剩余日军狼狈逃窜。李舜臣驾龟船全速追击,中途不幸牺牲。陈璘乘胜奋击,焚毁日军大部战船。日军全线崩溃,以失败而告终。明朝水师战船--大福船:一号称大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二号福船:二号称福船较一号稍小,“合常用之”。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上阔,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水约3.5米,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据《武备志》描述,这种巨船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层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层为露台,需从第三层的梯爬上,两旁用板翼作栏,人靠在上面作战,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实为海战利器。
    
    
    
    
    福船的缺点是机动性能不好,“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顺风顺潮,而回翔有所不便,又其吃水深,惟利空阔大洋,在里海则易胶浅,须跟哨船接济”。(《续文献通考》)
    
    三桅炮船:巨型,水师主力,身高大,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不惧风浪。树3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 8门,千斤佛郎机40门。郑成功水师曾以此大败葡萄牙东印度公司舰队及荷兰殖民军,此船造法样式均失传,仅东山岛出土过残骸。
    
    
    
    这不就是当时的航母么中国人没少打海战台海巡舰今赴钓鱼岛海域操演 马英九称要常去
    
    中新网9月1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海巡部门12日表示,13日将安排500吨级连江舰和600吨级的花莲舰赴钓鱼岛海域操演“护渔勤务交接”。
    
    日本政府的“购岛”举动引发两岸抗议。马英九日前宣示,台湾东北角的渔民到钓鱼岛海域捕鱼历史超过100年,“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护渔,不能偶尔去一次,不但要常去,在渔季时甚至应每天都要去。
    台海巡部门13日将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护渔勤务现地交接”,并开放媒体随舰采访,随行记者将乘坐2000吨级和星舰,现场则由500吨级连江舰和600吨花莲舰进行现地交接操演。
    海巡部门说,在护渔勤务执行上,除全天候有舰艇在相关海域执行巡逻任务,各舰艇也采“现地交接”方式更换,藉此缩短反应时间,并可机动处理突发状况,“渔船在哪,公务船舶就在哪”。
    海巡官员指出,只要渔船在台湾海域作业,巡防舰艇就在旁执行护渔;处理钓鱼岛海域巡护任务若面对日方舰艇,会秉持“不冲突、不退让”原则。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