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很喜欢老三国的原因就是因为里面的文言文对白。
有很强的时代代入感。
比如说。。。。汝。。。而不用您 或者你
比如说,叫字,而不称呼名
很多经典场景 都是选择用古文对白来还原
这点是我最喜欢的
比起现在的各种新版的各种雷。。。。。
还是退散吧
附带老三国里面的三十六计的例子 估计很多人只知道 第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例子1.假途伐虢 或称围魏救赵:周瑜屡向刘备索回荆州未果,周瑜便定计,以帮刘备攻打西川之名,行实际进兵荆州之计,周瑜告知刘备届时请出城接应钱粮和劳军,实欲活捉刘备直取荆州。
2.连环计:王允为了要除去骄横弄权的董卓,便以观貌似天仙的貂蝉许配吕布再送给董卓,制造义父义子间的敌视,促使吕布杀董卓。
3.美人计:王允藉歌妓貂蝉之手除去董卓,周瑜也利用美人计想骗刘备换荆州,遂将孙权之妹许配刘备却及中刘备的美男计,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4.借刀杀人:刘备深知吕布神勇过人,若让曹操和吕布合作,将会威胁刘备未来的发展,因而用此计杀了吕布。
5.落井下石:曹丕为继承曹操霸业,不得不对其胞弟曹植展开落井下石之计,不但向曹操告密曹植缺失,且误陷曹植使其酒醉延误行军时程,而达到获得嗣位的目的。
6.金蝉脱壳:刘备曾运用此计摆脱曹操的控制,让他领兵讨伐袁绍,不但摆脱曹操的控制,还增加了自己的兵力。
7.招降纳叛:当关羽被围困下邳逼到绝处,曹操为将关羽纳为己用,格外厚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不惜成本,但是曹操仍失去关羽。
8.上屋抽梯:关将卞喜和太守王植曾对关羽采“上屋抽梯”之计,两人都先稳住关羽,提供住宿,使关羽失去戒心再下手击杀和杀死关羽,可惜两次都被人通风报信而逃过一劫。
9.以逸代劳:“军事以近代远,以逸代劳”。处理某些事效率愈快愈好,某些事则要沉着冷静,才不致乱了方寸而一败涂地。孔明北伐时,司马懿自知不敌,所以就是用这一招,挂一免战牌在军营外,以期蜀军粮草一断,就自然退兵。
10.隔岸观火:隔岸观火并非鼓励你冷眼旁观毫无人性,而是教导你如何面对恶敌。
11.偷梁换柱凡事不可被对方迷惑,不能只看表面,要有坚定的意志,以免中了别人偷梁换柱之计。
12.制造舆论:舆论是一种价值的判断,是社会集体意识的表现,现今民主时代,舆论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政府施政。
13.利用天时:“天时”指的是时代环境、历史需要、自然条件、天文气候等,利用天时之计是乘时变化,由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三国中分别魏国得天时一早控制好北方,吴国有地利有长江之险,蜀国靠人和大多百性偏向蜀国。
14.明知故问:“明知故问”指明知其意却装作不知,若是以看穿敌方意图技俩,亦可明知故问之计,故意装作不知,将计就计勃取信任让敌方产生错觉,我方在从中取利。在曹操煮酒论英雄一事中,曹操原想用计指刘备是当时能与他相称英雄的人,试探刘备有没有称霸之心,幸得刘备机警用此计逢凶化吉。
15.混水摸鱼:在兵法中混水摸鱼是指人为的制造一种混乱迷离的环境,使对手在混乱中迷失或失去理性,以利我方从中达成目的。
16.苦肉计:苦肉计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泪去争取接近敌人的机会,取得敌人信任暗地里阴谋颠覆,达到预期目的。赤壁之战时,吴将黄盖就用此计。
17.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有两种方法,一是乘人之危混水摸鱼;二是自己放火喊捉贼,达到劫夺别人充实自己的企图。
18.过河拆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兵法上为何要过河拆桥?因为不拆掉这座桥,将来可能对己不利,一旦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或造成利益冲突,英雄们也不得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留意,长板坡大辙退,张飞拆桥,并不算此计。
19.笑里藏刀:兵法上笑里藏刀是指运用计谋使敌人相信我方而疏于防备,我方便可暗中设计做好万全准备再敌人完全无法防备时,一举攻下,是一种外柔内刚的取胜之计。曹操不但对敌人用此计,就连对己方人也用此计,杨修聪明过人,只要曹操,给点暗示,杨修又怎会不知自己有杀生之祸呢?
20.反间计:利用敌方心理弱点加以离间,定能收反间效果,诚然团结是胜利基础智谋尤胜武人。周瑜就是利用曹操的疑心,利用蒋干,引曹操杀蔡赗、张允二人。
21.擒贼擒王:在战术应用上,攻击重心应对准敌方首领或其指挥部,只要击倒主将掌控全局,必定胜券在握。
22.反客为主:反客为主之计就是在斗争中,当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设计争取到主动控制权,在对决场合中主与客没有明显得界限,支配者是主被支配者是客,能从被动中争取到主动的就是“反客为主”。
23.激将计:世事以成败论英雄,权术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您若能使属下或家人受刺激而激发潜能达到目的,您便成功的运用激将计了。
24.虚张声势:虚张声势也是打肿脸充胖子、狐假虎威逞英雄,一旦西洋镜被拆穿,戏便无法唱下去,除非有孔明之才,劝你凡事以实力为重。
25.暗渡陈仓:暗渡陈仓是一种障眼法,现代人用来比喻男女偷情,商场上则抬面上掩饰抬面下。
26.欲擒故纵:如果逼敌人太紧而使敌人无路可走,往往会遭到顽强的反扑,如果让他逃走,不逼迫他,慢慢地削弱其气势、瓦解其士气,再加以捕捉,这就是“欲擒故纵”的策略。
27.调虎离山:调虎离山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引老虎离开深山,虎落平阳后射杀此虎;另一种是骗虎离开后再行收拾平日恃虎横行的小杂碎。
28.先发制人:兵法云“兵贵神速”作战时谁的军队速度快,抢得先发制人的有利的地位,谁就占上风,就会赢得胜利。
29.空城计:空城计有两种情况,一是故布疑阵困惑对方,使己方渡过危机;另一种是有计划布局,诱敌深入后与予包围歼灭。老年的赵云,用此计吓跑曹军;孔明亦用此计吓跑司马懿。
30.瞒天过海: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
31.围魏救赵:诸葛亮三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32.抛砖引玉:蜀军六出祁山,蜀魏对垒司马懿固守不战,诸葛亮以流马骗的魏军粮万石,分散营寨让军队屯兵种田示弱,再虚搭窝棚诱敌,险烧死司马父子三人于上方谷。
33.借尸还魂: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为使部队安全撤回蜀汉,不得不制造木雕像惊走多疑的司马懿,发挥了借尸还魂的效果。
34.扮猪吃虎:司马懿与曹爽同时争权持政,司马懿为夺政权,以十年光阴等待曹爽自以为大权在握高枕无忧时,夺回兵权。
35.声东击西:司马昭以此计大败蜀军,司马昭命各州积极制造战船,表面上看似进攻东吴暗地里却派钟会、邓艾集结大军秘密做进攻西蜀的准备,不久果然直捣蜀汉大败蜀军。
36.走为上策:诸葛亮初任刘备军师,曹操趁其羽翼未丰先行戮灭,刘备兵力薄弱,硬碰必定自取灭亡,只能走为上策。称字不很正常么,直呼名那是要骂人的节奏了楼主。。不是凑36个就叫三十六计的,虽说你还是对了很多吧
个人很喜欢老三国的原因就是因为里面的文言文对白。
有很强的时代代入感。
比如说。。。。汝。。。而不用您 或者你
比如说,叫字,而不称呼名<br/....... Post by 緝天涯 (2012-09-09 00:30)
如果是陌生人、下级或者晚辈见面,连字都不能称,只能称号或者尊称,有或者曾经有官职要称官名。那个是白话吧,哪里是文言啊
文言,文言,就是这文章用的啊
我说古代真有免战牌这种事情?我一直都在想这不太科学啊,我大老远跑来打仗,你挂个免战牌我就不打了?
古人重视名节,挂牌子会被天下人耻笑,所以没人敢于长时间这么挂着。
楼主。。不是凑36个就叫三十六计的,虽说你还是对了很多吧
我这个是维基百科c来的
36计初中时背过
现在忘干净了同辈感觉不错的 一般叫字吧 称自己或者准备开喷的时候 才叫名吧...
我最喜欢演义里 三顾茅庐 刘备见门童 说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 拜见 之类的
门童直接说 我记不住这么多名字 很尴尬啊 哈哈我觉得古人说话用词真很霸气,特别喜欢老三国诸葛亮骂王朗那段,太霸气了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
我觉得古人说话用词真很霸气,特别喜欢老三国诸葛亮骂王朗那段,太霸气了
新三国 演的一塌糊涂。
新三国的 横槊赋诗那一幕,看的我都快吐了:新三国的导演和演员,以为 霸气就是 阴郁的眼神,抿紧的嘴角,颤抖的袖子,狠厉的嗓音,嘶哑的声线,色厉而内荏。
没文化还要编导历史正剧实在太可怕。
鲍国安的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那一幕演的多经典。老三国太好看了。新的那是什么嘛完全看不下去。
大丈夫当持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