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2013-01-07 00:09
» 袁厉害收养孤儿:妈妈不该被批来源:法制晚报 2013-01-06 12:38:53昨天,本报记者在河 南兰考袁厉害妹妹的早点 棚里采访时,碰到了在火 灾中救出唯一受伤者小十 的小伙子,他叫袁松,是袁厉害收养的孩 子之一,现在已经20岁了。袁松告诉记者,从开始记事儿的时候 就清楚自己是捡来的,但袁厉害从来没有 刻意隐瞒过。对于网上流传的袁厉害骗保的消息, 袁松非常愤慨。他还说,一个没有血缘关 系的人,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养大,真的很 不容易。回忆“受伤的小十是我救出来的”记者第一次见到袁松是在袁厉害妹妹 的早点棚(注:棚子里早上卖早点,中午 下午接着卖包子)里。早点棚里包包子的 工人指着袁松告诉记者,采访不到袁厉 害,可以采访一下这个人。“他可是一个 无名英雄!”这名工人说。“为什么大伙儿说你是无名英雄?”记 者问袁松。袁松腼腆地一乐,话很直接,“受伤 的小十是我救出来的。”袁松说,他接下 来要去接受有关单位的问询。在去接受问询的路上,袁松跟记者讲 述了自己从火里救出小十的经过。袁松说,当天上午,是姐姐(袁厉害 的女儿)先发现的火,姐姐报警后也给袁 松打了个电话,他来到现场时,“时间是8 点多吧,当时消防队还没到。我看到有一 个地方还可以进去,就快速进去,抱了小 十出来。”“当时现场火大吗?”记者问。“大,不仅有火,还有浓烟。”袁松 说。袁松把小十抱出来后,还想再进去, 但进去的地方已经着起火来了。袁松在讲述中没有说明自己当时有多 危险,但记者从他的话语中能感觉到,他 对于不能再进去救人很惋惜。“屋子里木质的东西一旦着起来,就 很难灭了。”袁松分析了火势大的原因。对于为什么起火,袁松一直想不通。 据袁松介绍,厨房和孩子住的地方是隔开 的,孩子住的地方也没有煤球和炭之类取 暖的东西。“这么冷的天,不取暖不冷吗?”记者 问。“不冷,他们那屋暖和得很。人多就 很暖和。”袁松说。救小十出来的时候,袁松在仓促间只 注意到小十鼻子和嘴烧伤有点重。据昨天 兰考县政府部门发布的通告,小十的面部 及肚子均有烧伤,目前已经转至开封市第 二人民医院治疗,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但 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身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对于遇难的7个孩子,袁松说和他们 都很熟悉,“我每次去的时候,都要和他 们挨个儿打招呼,说会儿话。”袁松还特别提到了那个在火灾中遇难 的年龄最大的孩子“五孩”,他叫袁申,因 为与袁松年龄相仿,再加上都被袁厉害收 养,两个人很聊得来。对于袁厉害什么时候收养的自己,袁 松说根本记不清了,但袁厉害从来没有刻 意隐瞒过他们是捡来的。“反正我们都知道,我从小就知道, 很小我开始记事儿的时候就清楚自己是捡 来的。”袁松说。袁松从来没有问过袁厉害“我是从哪 里来的”之类的话。他觉得这是一个大家 都知道的事,没有必要问。记者问袁松,有没有冲动想知道自己 被捡回来的细节。袁松说没有,不会去想 这么多。记者问袁松:“当知道自己是弃婴的 时候,有没有难过?”袁松很坦诚地说,曾经“别扭”过一阵 子,大概是在上初中或者上小学四五年级 的时候,具体时间记不太清楚了。但后来 长大了,就想明白了。记者问:“把什么问题想明白了?”袁松说:“反正俺妈(袁厉害)这么 疼我,有什么想不开的?”“你想想,从一个抱在怀里的婴儿, 到学走路,一步一步,一把屎一把尿把我 养大。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么对你, 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还有什么好想 的?”袁松说。“有没有因此被嘲笑?”记者问。袁松回忆说,没有这样的印象,他在 北街小学上学的时候,因为成绩好,还得 到了老师的特别优待,“有一个姓王的语 文老师,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一直把我带到 人民医院门口。”成长哪家有饭在哪家吃昨天晚上,袁厉害妹妹的早点棚开始 收拾,袁松过来帮忙。他手脚麻利地将擦 好的桌子摞在一起,门口瞬间宽敞起来。不太善于表达的袁厉害妹妹在一旁洗 碗,不时抬头看看袁松,脸上充满了慈爱 之情。据帮工的工人说,袁厉害妹妹一 天“忙得像陀螺”。袁厉害妹妹自己也 说:“我没有时间管我姐的事。”但据记者 观察,袁厉害妹妹对于袁松显然有很深的 感情。记者说:“袁松和您长得真像哦!”袁 厉害妹妹乐了:“是啊,我们两个都长得 胖。”“俗话说谁养长得像谁,您是不是养 袁松养多了就像了?”记者问。“那你看我和我姐长得像不像?”袁厉 害妹妹对此不置可否。据工人说,袁松经常来这儿帮着干 活,还住在棚子里,他们猜测,袁厉害把 袁松送给她妹妹养了。等袁松终于抽出时间来,记者问 他:“你是袁厉害送给她妹妹的孩子?”袁松跟记者说:“也不知道怎么算, 反正两边养,谁家有饭在谁家吃。”感受一家人都是“嘴孬人好”袁厉害的妈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始 终说:“我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我不 管别人的事,就只管自己的事。”袁松对这话不以为意,“照顾不过来 的时候,姥姥(袁厉害的妈妈)总是偷偷 给弄点吃的送过去,那个白妮,她经常照 顾。”针对很多媒体报道袁家人并不同意袁 厉害收养小孩的做法,袁松说:“一家人 都是‘嘴孬人好’。”袁厉害的女儿也证实,只要妈妈说需 要买什么东西,他们(袁厉害的三个亲生 孩子)都照办。她印象最深的是买尿不 湿,每个月总要买上几回,每次都是一大 箱一大箱往家里运。回应看到妈妈被批评很心疼袁厉害在1月4日晚上曾经回来了一 趟。袁厉害的女儿证实,她是跟警察一起 回来的,只拿了些东西,就匆匆被叫走 了。至于拿了哪些东西,袁厉害的女儿印 象比较深的是降压药,“我妈妈现在年龄 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袁松说,他也看见了袁厉害,当时感 觉她一下子老了很多。袁松跟姨妈(袁厉 害妹妹)说起这事儿,两个人抱头痛哭。袁松不明白,妈妈这么多年这么不容 易,为什么还会被这么对待?媒体报道,曾经表示对袁厉害有些怨 恨的小儿子昨天晚上没有回答记者追问 的“对妈妈有没有意见”的问题,他只是安 静地站在挤满记者的屋子里等。后来,记者才了解到,因为1月4日 不在家,他没有看到袁厉害4日晚回来时 的情景。他昨天晚上专门在大哥(袁厉害 的大儿子)家待到很晚,看看袁厉害会不 会再次回来。袁松说,他现在看到网上的评论乱七 八糟,什么都有,有些评论让他觉得很伤 心。对于网上流传的袁厉害骗保的消息, 袁松非常愤慨,“说我妈骗保的人算算, 民政局说给了20个孩子低保,每个孩子 七八十,怎么算下来也不够两千吧?这能 养几个孩子?”未来先挣钱养活自己再帮家里“小学时候的学费交点免点,初中开 始两免一补,应该也花不了多少钱。”袁 松介绍。据记者查阅,“两免一补”是近年来我 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 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 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 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 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 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袁松上完高二就没有再继续上学。袁 松说,他没有继续上学的原因不是经济问 题。“成绩不好,上下去也上不了一本, 没有什么意义。”袁松说。辍学以后,袁松去郑州打了半年工。 “跟着施工队干活,都是些杂活,什么活 都干。”袁松说。据袁松说,打工挣的钱给弟弟妹妹买 点东西,想帮帮袁厉害。对于未来,袁松没有什么确切的规 划。他说,先挣钱养活自己,再帮家 里,“反正生活总要一步一步来,没有人 能一步登天。”
网友评论2013-01-07 00:17
果然没人看
网友评论2013-01-07 00:19
难道还有人黑她???良心狗吃了?
网友评论2013-01-07 00:27
民政局真心应该取缔 这时候跳出来说人家不合法 当时怎么没抢着收养孩子?
网友评论2013-01-07 00:28
当地官员不是说吗 说她不具备领养条件,我擦这帮人就应该天安门门口排一排枪毙 当地官员不是说吗 说她不具备领养条件,我擦这帮人就应该天安门门口排一排枪毙 人民日报已经开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