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微博精选 >

[苦逼孩子加班到深夜系列]反正也睡不着了,写些故事吧

整理时间:2012-11-29 18:02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squaer1232012-11-28 02:39
» 写写自己家里老人的故事,这些大都是从长辈们那里听来的,大多有附会与夸大,做不得准,但也有些意思。故事一:县令 这个故事从我爷爷、我父亲、各个叔叔伯伯的口中都听过类似的内容,但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而当你家中族谱的持有人大爷爷很早就去世了,我唯一能了解第一手资料的途径已经断了,于是就将各人的故事拼在一起,用盲人摸象的方式拼出了这个故事。 我的祖上是从洪洞迁出来的,具体时间不清楚,唯一能证明那段史实的也许只有周边几个村子中央都有一颗大槐树了。我这一支几经周转,大概在道光年间,从原来的家族中独立一支,迁到了现在这个村子中延续至今。 这一脉的祖先是道光年间的举人,最后熬到县令的位子,做了几任退了下来,用捞来的银子在老家盖了一个前后两进,带东西跨院的宅子,后来我的太爷爷他们分家的时候便是一家一个大院,而我们是三门,得到了东跨院,现在老宅子地基还在,但都翻盖了许多次了,我父母结婚便是在东跨院北院的东厢房结的婚(呵呵,到现在我老妈提起结婚的事情依然一肚子委屈) 似乎扯远了,我这位先祖中举之后,家境比较殷实,上下打点补了个实缺,依旧是在直隶,我后来翻看地图,应该是在保定那边,具体什么职位没说清,但肯定不是县令,也不是县丞,应该是主簿或者更低的官员,这时候就已经是咸丰年了,对于那时的人来说,虽然南边听说有高鼻子蓝眼珠膝盖不会拐弯的洋人,还会喷火做法,但总体来说,还算天下太平 但谁承想,这铁打的江山就闹起了长毛,居然一路打到了直隶府,而且还勾搭上了捻子,声势浩大,真有变天的架势,林凤翔的大营就扎在离县城不远的河南岸,还有人活灵活现地讲那林凤翔身高八尺腰围八尺一身金甲晃得人睁不开眼,喝一声地动山摇,打一拳河水倒流,只手能伏虎,单脚能毙马,手持丈八蛇矛连挑僧王手下九员大将,无一人是一合之敌,这个人随后就被丢到大牢里生死不知。 县城里人心惶惶,暗流涌动,这时候就要看领导的政治觉悟了,要说这县太爷觉悟就是高,当天上午就在县衙二堂召开了针对当前严峻形势下县城治安环境整理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县太爷再三重申要紧密围绕在以今上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周围,高举人城共存亡的守城理念,坚定信心,对抗以林李为首的反动武装团体,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全票通过了《XX县在当今严峻形势下的治理政策纲要》。县太爷更是以身作则,明确表示要散尽家财携妻子与城共存亡,晚上就拉着新纳的小妾从北门转进了,其余大小官员就紧跟领导步伐不动摇的一并转进了。 我这位先祖不知道怎么想的,并没有跟着转进,而是留了下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一方面将三班衙役组织起来维持治安,一方面安排信使向上级汇报了县里当前的情况,一方面则是召集县中的豪绅,要求对方参与守城,贮备物资,平抑物价。最重要的,是用一系列的手段震慑住了城中的暗流,稳定了治安。 稳定治安主要两手准备,硬的一手是重刑,虽然不能明目杀人,但却可以用站笼,这个可以自己去百度,在县衙门前有几个笼子,人站在里面,脖子卡在上面把头露出来,站个一天人就快废了,站上两三天真能要人命。抓几个没什么后台的刺儿头,随便弄个名目,往里面一扔。就这么站死几个之后,市面上就消停了,至少明面上很消停,但如果林凤翔真要过了河,第一个要咔嚓的估计就是我这位老祖宗,搁到现在的教科书中,这活脱脱一镇压农民起义,阻碍社会进步,双手沾满革命烈士鲜血的封建反革命刽子手。软的一手则是明赏,震住场面后,将街面上青皮混混集结在一起,酒肉招待,发奉发饷,编入乡勇,组成预备役,用于守城。 我祖先只有老来一子,而且并不成器,不知是不是与在任时杀戮不少有关。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到了林凤翔的大军也没过了河,而是转进向东,最后被僧王僧格林沁率大军围困在静海,李开芳林凤翔双双被俘,拉去北京城挨了三千六百刀。战后清算,县令失土被秋后问斩,转进的大小官吏也大都没什么好下场,我祖先因为守土有功受到嘉奖,加之一时无人来补缺,就以县丞身份权知县事,很是风光。 权到任满,新知县来了,我先祖便调到了江浙,去掉了这个权,当上了县太爷,再后来,估计是学历问题,到了也就是个县太爷,退了之后就像我在开始说的,盖了间院子,办族学,建祠堂,修桥铺路,年逾七十,无疾而终,也不错,至少没赶上变天。 祠堂解放时还剩个地基,破四旧的时候就全拆了,拆的砖大多被村里人拿去盖房子,这东西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上头提到的东厢房就是青砖打的地基。族谱也没活过文革,当时因为这个事,大爷爷还差点被革命小将的土飞机弄断胳膊,理由是窝藏封建遗毒,反对毛主席打到孔家店的最高指示,有反革命倾向,差点被弄到监狱里去,多年以后这位带头的革命小将犯在大爷爷的亲孙子手中,理由更简单,反革命,当时我父亲听完,嘿嘿一乐,牙缝里蹦出三个字,现世报。可惜大爷爷没看到,他老人家八二年就没了,去世的时候也快八十了吧。
作者:yetisb662012-11-28 02:40
看完了
作者:squaer1232012-11-28 02:50
第二个故事:姑奶奶与姑爷爷 我的姑奶奶是我爷爷的妹妹,太爷爷有五个孩子,四子一女,最疼爱的就是这小女儿。老人讲高门嫁女低门纳妇,太爷爷太奶奶千挑万选从不远的另外一个镇子上选了户人家,太爷爷是生意人,和这家有生意上的往来,这户人家姓张。 张老爷子是从关外贩布匹毛料的,可能还有别的什么吧,总之就是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商行,也是解放后县供销社的前身之一。我爷爷早年在这当过学徒(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学习怎么做生意,但不是那种打杂的学徒),我的一位大伯(大门的,岁数和我爷爷差不多,前几年过世的),在这个商行做过掌柜,据他说曾和张老爷子一起见过李运昌一面,应该是多少资助过八路。 张老爷子就一根独苗,也就是后来我的姑爷爷,我见过姑爷爷年轻时的照片,怎么说,算是有陈丹青说的那种民国范儿吧,寸头,圆眼镜,一身中山装,特别精神,照片是在哈尔滨拍的,也是我对这位姑爷爷唯一的印象。 当时双方家长都知根知底,张老太太对我姑奶奶很满意,我太爷爷也觉得张家这小伙很精神,于是俩人就这么到了一起。 据说我这位姑爷爷,年轻的时候上新式学堂,受新潮教育,自然思想自由,对于家中找的这位妻子并不满意,总感觉少了点摩登,便借口谈生意外出不归,吃喝嫖赌,纸醉金迷,最后染上了大烟,不过家里有钱,张老太太也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去受那戒毒的罪,就这么一直抽着。 迷上大烟之后,姑爷爷也不再到处跑了,就在家里抽大烟,想一想,这应该是那段日子里俩人在一起最长的时间了,但可能是抽大烟伤身,姑奶奶这段时间一直没有身孕。 话说到了四七年,东北国共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商行的生意自然做不下去,张老爷子岁数大了,但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东北,做最后一单生意收山,结果老爷子在回来的路上,被胡子劫了,货丢了人也被扣了,放了几个伙计回去报信,俩月之内筹齐赎金,否则就要撕票。 张老太太咬紧牙关凑齐了赎金,卖光了家里的地、头面首饰、还有家里的老宅,姑奶奶的嫁妆当时没动,可能一是觉得新媳妇的东西不好轻动,二是万一这一家败落了,还能去投奔太爷爷。之后赎回了人,回来之后老爷子长病不起,没熬过年关就过世了,老太太刚开春不久也追了过去,原来的商行也转手他人抵债。 一年之内,家道剧变,姑爷爷又是个不顶事的纨绔,现在想想,当年姑奶奶二十出头就要挑起家中大梁,既要主持发送二位老人,又要照顾家里男人,还要维持家中生计,相当不易。 不过也算幸运,之后土改,张家因为这么一出,钱没了,地也没了,加上张老爷子以前在乡里也是修桥铺路赈济贫弱,又与八路有些善缘,一开始说要定 为破落地主,但最后定成了中农,也算因祸得福。 再后来,姑爷爷基本上戒了烟瘾,身体调理的也还可以,与我姑奶奶育有一儿一女,因为家中没有老人,亲戚因为当年的变故大多疏远了,就时长来太爷爷家小住。 我父亲对他的这位老姑父还有印象,他说小时候经常看到我太爷爷追着姑爷爷打,大多是因为出去耍钱,被太爷爷用拐杖撵着打。姑爷爷口袋里永远有些安乃近药片,时不时的当做糖豆拿来吃,现在想想,应该是缓解毒瘾吧。 姑奶奶因为年轻的时候劳心太过,不到六十就去世了,姑爷爷因为年轻时糟坏了身子,也不长寿,因此他们的孩子,尤其是我的表大伯和我们一支很亲近,直到现在依然来往颇多,每年正月初三是表大伯生日,我老爸他们兄弟三人是肯定要去的。
作者:喋喋不休的食屍鬼2012-11-28 03:13
楼主别太监啊
作者:sundali2012-11-28 03:15
标记个明天看困不住了
作者:泪奔的母牛2012-11-28 03:16
你这家族历史都够改编电视剧了
作者:零度魇2012-11-28 03:17
自家的事吗 楼主继续啊
作者:yetisb662012-11-28 05:26
没坚持住,太困没看完。。

上一篇:棒星9300行货价现在多少啊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