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火苗儿2012-11-15 11:48
» 如果我不带上下文地说一句“没有对既得利益者的尊重,就没有改革的成功”,一定会招致广泛的拍砖;但如果我把“既得利益者”放到高考制度这一语境里,砖大概就会少一些,至少拥有北京户口的朋友不会死命地拍我了。最近,针对异地高考的改革,在北京闹得沸沸扬扬,我虽毫不关心,也被迫接受了无数微博的刷屏。于是不吐不快。然本文纯属自娱自乐,没有仔细阅读相关报道,没有调研,没有回顾他人研究。故请轻拍。我想从帕累托改进说起。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在没有任何人利益受损的前提下,至少有一个人的利益改进。最初接触到“帕累托改进”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定不能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呢?难道有些人的利益受损,社会福利就不能改进了吗?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帕累托改进,几乎是社会决策的惟一选项。道理很简单。从市场角度来看,有人利益受损的交易一定不能成交。从政府角度来看,有人利益受损的决策要么是无法在代议机构通过,要么变成所谓多数人的暴政。当然,帕累托改进应该放到一个较长期来看。即短期内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长期来看,对这部分人是有利的。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当代中国,我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会认为自己是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同时认为中国确实有一批既得利益者,在阻碍着改革的继续推进。我跟大部分朋友一样,觉得自己很惨很屌丝,对那些肉食者们、垄断国企们、官二代富二代们,乃至有着一个好干爹的郭美美们羡慕忌妒恨。不管是从感情上还是从理智上,我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个既得利益者。让我把既得利益者放到更大的语境里,并且拿我自己做例子。跟我一样来自浙江的朋友,你敢说自己没有比中西部的朋友享受到更多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吗?既然享受了更多的好处,那么为了公平,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改革。从存量来说,你愿意把你家的存款分给西部省份的朋友吗?从增量来说,你愿意从明年起浙江省的人均收入跟西部省份一样持平为全国平均水平吗?如果你脑子没有问题,你八成有无数的理由来反对我的这个提议。你说你父母经营一个小工厂,起早贪黑很辛苦,还要承担亏本的风险。你说你家就是工薪阶层,拿的钱还不到家乡的平均水平(虽然还是远远高于西部省的人均收入水平)。或者你爸妈都是公务员,虽然偶尔也有人送两张超市购物卡到你家,但你父母都是两头受气夹紧尾巴做人不容易。但是很遗憾,你的每一条理由,我都可以提出一个有效的反驳。这就是改革的困难所在。我敢说,那些戴着10万块名表的副局长、坐在几千万装修起来的办公室里的某石油董事长、开着法拉利撞了人逃走的官二代、在微博上秀LV的心灵和那什么都空虚的小女生,他们反对改革的理由不会比你少。回到高考这个问题上来。非京籍的朋友(包括我在内)普遍认为,现行高考制度不公平。然而京籍朋友的意见同样不容忽视。我所见到的一些观点包括:北京高考也很难,并不比其他省简单多少;对于外地人来说,在北京混不下去还可以回家,对于北京人来说却无法如此;当然也有“这世界本来就不是公平的”这样最容易被拍砖的观点。然而,我要重点说的,就是这句话:这世界本来就不是公平的。不要以为我会开始讲励志故事,什么只要努力改变造福下一代之类的鬼话。我的语境依然放在改革之中。客观地说,在高考这一事件中,拥有北京户口确实是一个优势,从全国的视角来看,是一种不公平。然而众多反对异地高考的北京籍朋友告诉我们,改变现状,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这当然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利益相关者通过一定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也是合理的。但我认为有一种态度值得警惕:那就是认为北京人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这无疑是在挑起更大的矛盾而不是试图化解。更何况,“得了便宜还卖乖”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之一。很多人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达到公平。这没错。但公平是相对的,是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公平。以英国以例,出身王室的人,一出生就拥有平民没有的地位,这公平吗?也许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不公平,然而大部分人英国人对此并不介意。我们知道,英国现有的政治制度是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反复,才最终形成的,这中间不乏流血牺牲,更不乏忍让妥协。君主立宪制显然与我们所理解的公平有差距,却是英国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最好选择。及至现在,英国议会开幕式上,代表贵族的上议员坐着开会,而代表平民的下议员站着开会。这是英国人尊重历史的真实写照。因为只强调政治的斗争性,不懂得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或者明明懂得却故意装作不懂得),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付出了无比惨痛的代价。这是前车之鉴,我始终认为中国再经不起革命的折腾。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再分配的既包括存量利益,也包括增量利益。既然是利益的再分配,就适必会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如果草率而一刀切地认为,既得利益者是不道德的,改革是要把他们斩草除根,那只会给改革之路增加更多的艰辛。改革之路已然布满荆棘,每一个理智的人都应该意识到,在改革的环境中,“既得利益者”不是一个贬义词,没有对既得利益者的尊重,就没有改革的成功。尊重既得利益者,实际上也是尊重我们无法改变的历史。而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展望明天。(在被雨淋后打不到车的愤怒中回来,本来是想写一篇关于北京出租车问题的小文章的,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写最近闹得厉害的异地高考问题了。请原谅一个流着鼻涕打着喷嚏的人的逻辑混乱。不然我只能回冰岛去“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了。)---------------------------------正文评论分割线---------------------------------这文章的内容就说到点子上了就是要尊重既得利益阶级。现在普通老百姓脑中总认为改革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所以大部分人认为改革是个特权不会放弃利益-老百姓要求放弃利益的死循环。当年美国反垄断也并没有采取打土豪分田地的模式,而只是希望他们不要继续插手控制未来的市场和社会。当年香港建立廉政公署也遭到极端的抵制和阻挡,最终办成事情的并非是民主和自由或者优厚的制度,而是最后达成了妥协,以前获得了巨大利益的集团都既往不咎,但是接下来要严格控制。从此廉政公署终于建立并发挥作用使得香港政府较为清廉。如果走打土豪分田地那条路,必定拼的鱼死网破。所以在我看来我国唯一的比较靠谱的路线就是以往的老干部和既得利益集团不公示财产可以(巨大贪污的查出来还是要严办)只对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进行严格控制并且要公示财产。不过以中国老百姓现在整体的思想文化素质这条估计支持者不多,所以暂时没戏~~
作者:索林·橡木盾2012-11-15 11:49
解决方法很简单·两边都把政策对调·然后做个调查·看看到底是哪边好·
作者:火苗儿2012-11-15 11:54
Post by 索林·橡木盾 (2012-11-15 11:49)你这个比较理论啊,实际上不行,因为评价的时候立场并不会互换。所以不会得出公正理性的结论。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不是大儒做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