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052D型驱逐舰下水使用众多全新技术
2012年8月29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长兴岛造船基地,一艘与众不同的驱逐舰下水成功,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该舰采用了被称为“巧克力”的方形垂 直发射系统、新式的主炮,且相控阵雷达外壳发生变化,同时直升机机库也从左侧移动到中部,与之前的052C(170,171舰等已经服役)有一定的区别。 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是中国工业近些年的最新成就。我们暂且可以讲其称为052D型驱逐舰。在过去一段时间,各处媒体和网络都流传着传闻,认为在当前建造的数艘052C驱逐舰之后建造的将是超过万吨级的大型驱逐舰。而随着该舰在最近下水真相终于大白,建造序列内的新驱逐舰是052C型的改进型而不是未来的大型驱逐舰,大型驱逐舰还需要我们等待其降临。
052D采用大型垂发可发射远程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
该型舰另一个重要的外形改进,是垂直发射系统由052C的转轮式圆形发射筒,改为了巧克力状的方形发射筒,但是这个发射筒与054A的巧克力又有非常巨大的不同,筒体体型非常巨大,甚至比美国新一代的MK-57垂直发射系统体型更为巨大。052C前部本来安装36枚左轮式的垂直发射系统,本身其占用空间已经相当巨大,换用MK-41或者054A使用的垂发可以安装64枚左右,而改用新系统后则只有32枚。这种大型化的垂直发射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美国MK-41和欧洲“席尔瓦”这样的传统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只能使用21英寸弹径级别的导弹,而未来的标准-3反导导弹直径达到24英寸以上,所以美国才设计了更大型的MK-57系统来容纳更大一级的导弹。中国在这方面更进一步,采用了同心圆式冷热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兼容冷弹射垂发和热发射垂发系统,热发射垂直发射系统需要控制导弹起飞时的排焰量,为此需要防空导弹的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发射阶段限制推力,而冷垂直发射系统对于发动机可靠性要求较高对于巡航导弹之类的固体助推器显得过于浪费,结合的冷热兼容垂直发射系统可以采用冷弹射来发射大型反舰导弹,使用热发射来发射巡航导弹等,有最好的兼容性。除了首部的32枚导弹,在直升机库前方还有布置该型发射装置,数量目前不详,16发和32发都有可能,同时取消了反舰导弹倾斜发射装置,将其在垂直发射系统内发射。总体来说,052D基本保持了和052C相近的导弹数量
大型驱逐舰发展处于变革期中国小步快跑跟进
在过去10年里,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万吨级大型驱逐舰的传说,但是最近十年来建造了十余条新式驱逐舰,还是一直没有看到大型驱逐舰的诞生。实际上,这其实也反应了中国海军舰艇建造中“小步快跑”的思路。当前,大型水面舰艇技术的发展处于一个变革期,大量新技术开始井喷式的投入应用,如有源相控阵、全电综合推进、大型反导用导弹等,同时使用需求变化也相当剧烈。如果基于过去的成熟技术研发,必然只能是只能建造几艘的阶段性舰艇,特别是反应在大型驱逐舰上,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应用落后方案反而还不如继续建造较小的052C/D进行小步快跑,以等待技术的成熟。
未来新型驱逐舰将采取综合电力推进方式
当代大型驱逐舰,主要是美国的DDG51型即“阿利伯克”级家族,。其采用宙斯盾作战系统、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和四台LM-2500燃气轮机组成的全燃联合动力系统(COGAG),排水量在8700到11000吨之间,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虽然说其设计时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技术,但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其总体方案已经落后,而且还缺乏向先进技术升级的潜力,主要问题就集中反映在其动力系统上,伯克采用四台LM-2500燃气轮机,高速性能好、加速快、寿命长、维护简单,但是其全燃联合方式油耗极高,巡航状态采用两台燃气轮机分别工作在较低工况,这样单位功率耗油率比全功率状态多出一倍甚至更多,使得其航程特性在大型舰艇中属于最差,仅能维持20节航速4500海里航程。
同时其雷达系统大量的耗电使得其发电机组也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而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定向能武器需要大量电力,其电力系统除非平时也保持更大功率的持续开机不然无法满足需求,而这对航行经济学的影响同样巨大。为此美国方面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修改,开始建造新的伯克 III驱逐舰以适应新技术的需求,开始引入综合电力系统等。而最好的办法则是像DD(X)朱姆沃尔特级和英国45型一样采用综合电力推进方式,提高供电效率同时也使得发动机可以处于更高的工况降低油耗。
部分截取 原文
这是要战的节奏啊~自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