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过关于中华文明 或者关于“崖山之后无中华”乃至“文革断绝中华文明”这些观点,今天姑且说一下吧。
文明和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大体上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概念----即一切人类创造出来的财富,分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包括了思想,哲学,礼仪,文学,建筑,饮食,音乐等等。
那么这是怎么出现的呢?首先我需要确定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不会持“上帝制造一切”这种客观唯心主义或者“我不看,它就不存在”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者,不然我们没法谈。
人类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动的利用了这个世界上的物质创造出了许多不存在的存在,但是终归是先有这些世界上的物质,人类才可以去创造。实际存在对人类产生影响,在人类脑海中产生反映,人类在大脑中进化和思考这些反映(注意,这是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思考),于是指导了人类去改造世界,创造出新的存在,比如说外面小风很冷,哥们裸体略凉,想保暖于是发明了衣服,这就是唯物论所说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的创造新的社会存在。而这些创造出来的社会意识或者社会存在,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财富,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文明。
第一,那么谁是历史文明的创造者?答案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因为新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由于人民劳动创造才能出现的,谁去想了,劳动了,才会有这些的出现,它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很多人民群众不断积累最终产生出来的,人民群众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劳动,在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意识,最终又去指导改造和创造世界,这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那么历史文明是如何运动发展的呢?答案是随生产力的发展,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和物质力量,人类生下来就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就要求我们发展生产力(当然,如果你依然坚持人类生下来就是受罪不如灭绝这种反人类思想我依然没办法和你说话)。这里人类改造自然也好,征服自然也好,这都需要人类用手用身体用大脑去能动的劳动和创造才有,躺床上大脑想着”众山随我而去,万海同我干涸”就能实现的话,你也不是人类,而是“上帝”了,人类为了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创造出新的有指导性的文化,比如远古时期,人类很难生存,于是结成了群体和族群,于是有了家族这样的文化;同时,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也会遭遇不合时宜的文化,并且最终抛弃了这些落后的文化,比如奴隶社会往封建社会转变中,大量奴隶陪葬这种野蛮行为的消亡等等。历史文化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留下好的有利于生产力的文化,同样也创造出有利于生产力的文化,在过程中也抛弃了许多阻碍不能明确指导生产力的文化。这就是历史文明是如何运动的发展的。
创造者和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决定性要素。
那么我们回到关于中华文明保存至今 和“崖山之后无中华”"文革断绝中华文明”这样的话题。
对于这类问题,我希望广大同学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是否继承和依然拥有许多中华文明的传统,习俗,音乐,文字等等?。第二,我们是否还带着这些文化不断的追寻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仔细在心里回答完这个问题,那么我想我们应该有答案了。
关于“崖山中华”“文革中华”这样的话题和观点无疑是错误的,机械,它过于强调了少数甚至极少数人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而着重于战争政策个人喜好等辅助因素对于文化的作用,忽视了文化起源发展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力的发展。蒙古人和清朝入主中原不在中原放牛放羊而选择顺从中原文化为什么?因为中原劳动人民的劳动方式是耕地,生产力更高,文化更先进,文化大革命为什么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财富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因为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结果呢?文化大革命结束了,被证明是一场灾难和历史倒退。崖山也好,文革也好,它都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摧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唯物历史观明确表示了历史文明的发展就是前进和挫折倒退的统一,经历过崖山,文革这些摧残的中华人民,依旧带着中华文明的特质不断发展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强大已经证明了这些历史时期是挫折是倒退而不是断绝和灭绝。
我们看待文明的存在或者消亡,主要的是看待这些文明文化是否还承载于人民群众中,这些物质或者精神财富是否依旧存在于人民群众中,并且这些文明的承载者是否依旧在不断劳动和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看待历史人物政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分清主次。文明文化 不是一种血缘也不是一种血统,更不是一个地域或者国家,而是一群人共同承认的文化价值和财富。好吧 我来 求总结看懂了,只要人口没有减少50%+,文明不灭会产生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个说法应该是史观问题
明亡与宋亡对汉民族而言是很大的伤害
因为这个伤害太大,才造就了对异族文化的不认同
甚至对异族统治时的王朝与文化采取了不承认的观点
文化是广大群众累积出来的生活表达
异族统治时汉民族还是继续累积汉民族的生活表达啊 !!
但可能会与先前宋与明时不同
不过人们的生活表达几十前与几十年后也是会有差异
所以这又出现一个问题:文化断层是指文化差异过大 ?? 还是指文化消失 ??
如果是指差异过大,那差异到怎样的层度才叫断层 ??
我觉得中华文化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
也许对 < 差异过大 > 的这个度,人人有不同的认知反正我觉得“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个说法很傻逼
至于说的人嘛,呵呵下就可以了最讨厌看这种论文。。。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