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韩影怒放:七大关键词解读韩影复兴
整理时间:2014-01-18 00:26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4-01-21 09:43
» 2013韩影怒放:七大关键词解读韩影复兴
http://news.mtime.com/2014/01/19/1523181.html
如果说2012年的韩国电影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复苏,那么2013年,韩国电影从创作到市场都硕果累累,真正进入了继21世纪初期以来的又一个全盛期。
本土强势:2013年,占据韩国市场上映影片总量21%(截至11月份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的本土电影,观众占有率高达60%,同时占据了年度票房前十中的九个席位。
观众潮涌: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18日,韩国影院2013年总观影人次达到2亿零40万,历史上首次突破2亿大关——这一数值相当于每个韩国人一年平均进影院观影4次,几乎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准(据2011年数据:美国4.0次、英国2.74次、澳大利亚3.8次)。同时韩国本土电影的观影人次也创下了新纪录,2012年全年1亿1461万观影人次的数值,在2013年11月就已被打破。
全民观影:另据韩国MAXMOVIE电影研究所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韩国本土10多岁和40-50岁年龄层观众比重大幅上升,男性观众也较以往有所增加,并出现了家庭观影、单独观影等更为多样化的观影形态。换言之,韩国已进入了全民观影时代。
复兴之路:从观影人次的增加,到观众年龄层的扩展,不断涌现的高质量且多样化的韩国本土作品,可谓韩国电影市场复兴的一等功臣。本土电影对韩国观众的吸引力究竟为何这么大?又是什么铸就了韩国本土电影的复兴?纵观2013年口碑与票房兼具的多部韩国佳片,时光网总结七大关键词为您一一解析。


与2010年翻拍自经典港片《英雄本色》的《无籍者》遭遇滑铁卢的境遇不同,2013年的翻拍电影可谓异军突起,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韩国影视作品一直都有着“拿来”的传统。而随着近些年,韩国电影工业的崛起和类型化的加深,韩国影人的“拿来”手艺也是日益精进。2012年,翻拍自日本经典悬疑推理小说的《嫌疑人X》和《火车》就以十分本土化的改编得到了韩国观众的认可。
2013年,导演赵义石与金牌摄影师金丙书联手翻拍了2007年由琪峰监制、游乃海执导的《跟踪》。有《无籍者》的失败在前,主创们放弃了模仿原作港片的气质,而是扬长避短,在韩片最擅长的类型化上下功夫,将舶来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架构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加工呈现。
而像借鉴港片《无间道》的《新世界》,以及有韩版《谍影重重》之称的《柏林》则更多的是一种气质上的舶来。叙事正统风格写实的《新世界》颇有些港片的精致细腻,这也是此前在韩国警匪片中少有的。而高度好莱坞风格化的《柏林》则是钟情动作电影的柳承莞导演的心血之作。两部影片分别借鉴香港、和好莱坞元素的同时,保持了故事的高度本土化,令韩国观众可以找到情感的落脚点,自然也受到了本国观众的欢迎。

更多关键词,请看连接
Copyright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