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脸伸过来】 广东:政协委员谈统计造假 两度被打断坚持讲完
整理时间:2014-01-16 04:16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4-01-17 10:41
» 广东:政协委员谈统计造假 两度被打断坚持讲完
原标题:政协委员谈统计造假两度被打断 坚持讲完
“不要讲了,这个不要讲了”,“这个不要记录了!”昨日省政协第五组分组讨论中,省政协委员吴茂珠谈及“敏感”的统计数据造假问题,两度被同组委员打断,但仍直言不讳,坚持讲完。现场亦有不少委员“撑”她,“当然要讲啦,政协就是说话的地方!”
“统计局长坐在火山口上”
昨日下午,临近5点,一直静静坐着听其他委员发言的省政协委员吴茂珠开了腔。她是本组最后一位发言的委员。她先是讲了几分钟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随后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理性看待其他地区的崛起。她以广州为例,“广州经济一直排在(全国)第三位,现在苏州、天津、深圳有赶超势头,我觉得就算超过广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用那么焦躁”。
吴茂珠说,领导干部的焦躁会造成“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不是危言耸听”,她说,“我在统计部门工作过20多年,听到一个统计局长说,现在正坐在火山口上……”
“这个不要记录了!”当吴茂珠说到这儿,邻座的一位省政协委员突然插话“提醒”。其他几位委员也意识到话题“敏感”,打断她,“不要讲了,这个不要讲了!”
但也有委员力挺吴茂珠,“当然要讲啦,政协就是说话的地方!”省政协委员吴竹科说,“说了也没什么,既然不记录,就不要讲了,要讲就可以记嘛”。
吴茂珠犹豫了一会,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问他们(统计部门的人),真的有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吗?有人反问,你说呢?”吴茂珠的话,引起委员们一阵笑声。
“老三的位置真那么重要吗?”
吴茂珠说,她也曾问过在今年零售业、餐饮业等不少行业出现下降情况下,经济靠什么支撑。
“靠数字?”一位委员笑问。政协委员茹晴也插话称,吴敬琏说过,国有企业有虚报的,民营企业有瞒报的,两相平衡,也就差不多了。
“瞒报了多少,虚报了多少,统计部门说了算?谁能说出个具体数字来?”吴茂珠现场反问。她称近期国家在搞经济普查,数据直接从企业传到中央,就是防止造假。她描述自己的感受:“过去可能是企业瞒报得多,这两年我觉得是政府部门的数字……”
讲到这儿,又有政协委员感觉不妥,低声打断,“不要讲这个了”,“不要说了”。
“不要讲了是吧?”吴茂珠有些不好意思,打住话头。“我觉得就是应该正视人家的崛起,老三的位置真的那么重要吗?”吴茂珠自嘲说,可能自己不是市委书记、市长,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说了好多年要改革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现在还是G D P挂帅,脱不了钩”,吴茂珠说着,看到几个委员还在交头私语,便匆匆结尾,“哎呀,算了,就说这么多吧”。
第一次被打断
吴茂珠:领导干部的焦躁会造成“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不是危言耸听。
某政协委员:不要讲了,这个不要讲了!
某政协委员:这个不要记录了!
某政协委员:当然要讲啦,政协就是说话的地方!
第二次被打断
吴茂珠:过去可能是企业瞒报得多,这两年我觉得是政府部门的数字……
某政协委员(低声打断):不要讲这个了!不要说了!(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黄怡)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4difanglianghui/content-3/detail_2014_01/17/33092282_0.shtml
网友评论2014-01-17 10:46
另外告诉你一条 亲~
各个市GDP相加大于省 各个省GDP相加大于国
这是明着造假大家都知道的事 如果你不知道 别混微民网了
统计北京房价没涨的就是统计局
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06-04-21/1113125267.html
国家统计局建委数据迥异 北京房价涨幅听谁的
北京房价高,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但前不久却出现了这样一件蹊跷事儿。3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1、2月份的房屋销售价格情况,其中北京1、2月份房价同比上涨7.3%,而第二天,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统计局等部门对外公布:1-2月,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涨幅为17.3%。同一个城市,同一段时间,两个政府部门北京市建
委和国家统计局,他们的统计数字相差了两倍以上,老百姓懵了,不知道该听谁的好。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有着自己的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表示,对7.3%和17.3%这两个数字存有质疑,但是他更相信的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
“我相信国家统计局肯定是,他更权威,我更相信这个。”
易宪容认为,
房价涨幅是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房价涨幅越高,往往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进入房市。
“因为很简单,我房价一直在上涨,增长得这么快,那么我们的民众(就有想法)住房这东西跟其他产品不同,它是买预期的,预期到这个价格,会上涨的时候,大家就拼命地进入这个市场。如果房价很平稳的时候,他就(想)反正这价格不会涨,不低,我就慢点紧点没关系,我看情况,如果觉得这价格上涨很快的时候,大家就进去了。”
易宪容认为,面对7.3%和17.3%这两个不同的统计数字,消费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判断。因为房价涨幅的多少,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而在我国,房价并不具备持续高速上涨的动力。
“我想民众应该有这样一个信念,在日本、中国香港都能解决我们民众每一个人的住房问题,那么中国这种无论是社会制度,还是我们土地资源,比中国香港、日本来讲要不知道好多少倍,所以来讲,民众不用担心,不要太着急。”
国家统计局:还是请大家相信统计部门的数据
专家已经指出,像日本和中国香港这样一些土地资源非常有限的地方,都能解决住房的问题,在中国,这个问题也就更不成问题了。但买房是个大事儿,如果真的像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那样,百分之十几十几的涨,现在不买,今后再买,到时候多花了一大笔冤枉钱,说理都没有地方去说。那么买房之前,到底该参考17.3%还是7.3%呢,国家统计局也给出了建议。
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司巡视员汪小青:
“那我还是请大家相信统计局的数据。通过统计局的数据来进行经济分析。我想,这样会得出一个更好的结论。”
汪小青,国家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司巡视员,常年从事城市和社会经济的调查统计工作。汪小青告诉记者,根据统计学最基本的原理,对同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现象进行统计,应该只有一种结果最接近真实情况。
记者:“你也发布了数据,建委作为行业也发布了数据,那么应该相信哪一个呢?”
汪小青:“我建议你还是用统计局的数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我刚才已经说过了,统计局的数据应该说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经过了历史的考验。而且它的方案设计应该说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它也是比较符合
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的。所以使用起来应该说不会有大的失误。”
记者:“北京市建委发布的数据,你们怎么看待它?”
汪小青:“我认为是不妥的。主要根据统计法的要求。因为对社会的公布,统计局的数据是唯一的数据。如果数出多门,容易造成各个阶层,各个层面的人的思想混乱。对分析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因素。所以我建议在公布之前最好大家要协调一下。把问题搞清楚。把方法搞清楚。这样的话呢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因为我想,每个单位公布数据,都是想为社会服务,但是呢,如果数据不一致了,可能会事与愿违。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混乱。”
汪小青认为,尽管现在他还不太清楚北京市建委是从何得出17.3%这个数字。但是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观测样本来看,北京市的房价并没有出现这样大幅度的上涨。
汪小青:“一月份北京市的房价上涨是7.6%,二月份北京市房价上涨是6.9,三月份北京市房价上涨是6.7,那么总体来看北京这几个月的房价是在上涨的,但是每个月和每个月的上涨幅度还是比较平稳的。”
记者:“国家统计局和建委公布的数字之间相差好几倍,为什么这个当中会有这么大的偏差?”
汪小青:“我不想妄加评论。根据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这个数据是代表官方的。它所发表的每一个数据是为中央政府负责的。为社会公众负责的。同时也是为国际统计界的同志们负责的。还为各个经济学家负责的。就说明,国家统计的数据是代表国家。代表了社会公众的意愿。我们的发布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那么可以用这些数字进行经济分析,进行经济运行的比较。来得出比较正确的决策。”
记者:“各个不同的行业 它都可以发布一个 根据我掌握的(数据) 是什么什么情况 那么统计局这个数字还有什么意义呢?”
汪小青:“您问的问题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根据统计法的要求。因为对社会的公布,统计局的数据是唯一的数据。如果数出多门,容易造成各个阶层,各个层面的人的思想混乱。对分析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因素。”
汪小青告诉记者,所有向外发布的统计数据,必须符合规范。2004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地产价格指数编制工作的通知》,并制定出了系统的调查和运算方法,要求各地有关统计部门和企业必须执行,这就是为了规范房地产价格指数的编制。他认为,北京市建委所得出来的数据之所以和国家统计局产生如此之大的偏差,很可能是因为北京市建委的调查和运算方法并没有采用规定的调查方案。
汪小青:“我希望这种发表不要对整个社会的数据产生一种干扰。发表以后,作为一种研究,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一种政府的数据,我认为是不妥的。”
统计数据是及其重要的,比如,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今天的收盘情况,上证指数今天的跌幅是0.77%,看到这个跌幅,投资者往往会选择观望,看后市走向;如果上证指数今天的跌幅是3.77%,相信明天一大早会有大量的投资者要割肉斩仓,退出市场。假设上证指数今天上涨3.77%,明天你瞧,证券交易市场一定会人山人海。但你想,如果跌0.77%,跌3.77%和涨3.77%三个上证指数同时出现,那么投资者一定不知道第二天,该买,还是卖。
房价的涨幅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同一个市场推出了不同的统计数字,消费者、投资者就不知道该听谁的,更不知道该干什么。国家统计局认为他们7.3%的数据是最可信的,那么推出17.3%的北京市建委,他们的数据又如何解释。
北京建委:我们的统计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说北京房价涨势平稳,7.3%是可信的,他们认为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统计局发布17.3%的数据,是不妥当。那么北京市建委对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有什么样的看法。
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信息处处长骆远骋:
“这本身就是权威可靠的数据,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骆远骋,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信息处处长,北京市建委所发布的17、3%这个数字,骆远骋正是信息采集和统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国家统计局汪小青的看法不同,骆远骋认为,北京市建委所发布的数字是可信的。
骆远骋:“应该来讲不管是从法定位置,还是说数据的全面性、权威性,还有数据的完整性来讲,肯定是有代表的。”
记者:“这个有代表是指说,当你们把这个数据向普通消费者公布的时候,我们是可以信服的?”
骆远骋:“这个我认为这个没有什么值得可怀疑的地方。”
记者:“也就是说你这个数据,你相信肯定是权威可靠的?”
骆远骋:“那肯定。”
骆远骋处长告诉记者,他们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法确实区别很大,但他认为,北京市建委的方法更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的情况。
骆远骋:“这也是我们预售的数据,是通过我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每一套商品房的成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出来的,这个是非常客观的,没有参与任何的人为或者别的因素。”
据骆远骋处长介绍,北京市是从2005年开始,实行了一种新的房地产信息统计及发布制度。
骆远骋:“从2005年三四月份,我们就是在八个部门的预警预报工作基础之上,那么由我们和统计局、发改委、国土局四个部门联合建立了一个房地产市场数据信息的综合数据信息的一个发布制度。”
记者注意到,实行了这种新制度后,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统计局等几部门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比如对于2005年北京房价的涨幅,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是19.2%。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6.8%,2006年1--2月,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是17.3%,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7.3%。
这两个政府部门,都说自己的方法科学,数据准确,那么到底谁对谁错?今天北京市统计局有个例行的新闻发布会,17.3%这个数字,就是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然而北京市统计局会对17.3%和7.3%这两个数字做出什么样的评价。
北京市统计局:7.3%和17.3%,还得在底下再沟通
本来买房就是一件不省心的事儿,可没想到在买房之前,打听房市的走向,居然也那么不容易。对于房市,
开发商们总是说还要涨,经济学家们总是说小心跌,老百姓不知道该听谁的,那就听听政府的吧。可没想到政府部门的说法也不统一,一个说大幅上涨17.3%,一个说平稳上涨7.3%。该听谁的?真是让人闹心。记者注意到,17.3%这个数字,是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今天正好碰上北京市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随即采访了北京市统计局的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希望她对此做出解答。
北京市统计局的于秀琴:“从北京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计算的房价指数的走势来看,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的房价应该是处于一个持续上涨的态势,这个从总趋势上和建委公布的那套数据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价格上涨的幅度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是我们考虑了权重,它(北京市建委)没有考虑权重。”
于秀琴介绍说,之所以会出现两个差异很大的统计数据,是因北京市建委的统计方法没有考虑权重这个因素。那么,考虑权重,和不考虑权重,哪一种统计方法更科学更准确呢?
于秀琴:“它(国家统计局)利用的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它考虑的是不同类的商品房的种类的权重来计算出一个同质可比的楼盘的价格,应该说这个价格基本反映了房价上升的一个比较真实的水平。”
既然北京市统计局并不认可北京市建委的统计方法,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和北京市建委共同发布17、3%这个统计数据呢?
于秀琴:“因为这个事情它涉及到多个部门,你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会在底下进一步沟通这个问题,使信息发布更完整,也更不片面。”
记者:“对不起,我可能要问得再尖锐一点,那像你们这样公布数据,会不会涉及到违反国家统计局的规定?”
于秀琴:“这个问题应该说还没有那么严重。”
记者:“这个主要是我们记者在采访国家统计局的过程当中,他们提出来,其实你们作为北京市建委是没有权利对外公布他们这种统计数字的,那么你们和他们联合一起发布这个17.3%的数字,他们也认为不是特别的科学,你怎么看待?”
于秀琴:“应该说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同志在统计系统当中,针对房价这个数据的问题,应该说统计系统也是有两套房价,一个房价就是刚才讲的大平均计算出来的房价,一个是抽样调查数据的房价。那么对这个两个房价的使用,应该说从我们本系统本身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到今年刚刚开的国家统计局投资司的会议上,我获得了一个信息,邱晓华局长他要求国家统计局在公布房价的时候,使用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这是今年来第一次这样明确地提出用这个数据。”
北京市统计局的这位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是准确的,可北京市建委在发布17.3%这个数字的时候,北京市统计局又在和建委联名发布。看来,一些政府部门在工作协调上还有些疏漏。北京市统计局的这位新闻发言人也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与北京市建委协商如何更好地做好房价发布的工作,保证数据更加科学准确。希望在今后大家看到的房价涨幅会越来越准确清晰,最好,只有一个。
网友评论2014-01-17 10:50
这就叫打脸了?
第一:这是一个地方的统计问题,你拿来就说全国都有问题?
第二:一个政协委员说有问题就一定会有问题,具体问题在哪,实际数字是多少,一个政协委员“觉得”广东经济应该没那么好,所以就一定没那么好?我怎么觉得和有的马桶众一样自我感觉良好呢?
第三:就算统计有误,那我问问你,一年内你把经济发展速度从6%说成8%没人会发现,10年后一个是1.8倍,一个是2.16倍,还没人发现?20年后一个是3.2被,一个是4.66倍,还没人发现?
网友评论2014-01-17 10:5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凑数的 (2014-01-17 10:46)
你说的统计结果不一样这个,人家下面已经解释了是统计方法不一样导致的,你想说明什么?
于秀琴介绍说,之所以会出现两个差异很大的统计数据,是因北京市建委的统计方法没有考虑权重这个因素。那么,考虑权重,和不考虑权重,哪一种统计方法更科学更准确呢?
网友评论2014-01-17 11:04
自古以来
网友评论2014-01-17 11:10
Reply to Reply Post by 修罗天天 (2014-01-17 10:50)
统计局就是干统计的 错一次就是错一百次~
为啥质疑不让说?没错为啥不让说?
你真是 唉。。。捉急
网友评论2014-01-17 11:16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凑数的 (2014-01-17 11:10)
统计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说1是1说2是2,不同的统计方法和口径,会造成结果很大的不同,你拿天平侧重量还有测不准定理呢。错一次就是错一百次,你首先得证明错了一次。
另外不让就代表造假了是什么道理?加入我说你偷小姐钱包了,如果你不让我说就证明你确实偷了,有这个道理么?
网友评论2014-01-17 11:20
Reply to Reply Post by 修罗天天 (2014-01-17 11:16)
我搞过几次统计,反正都是虚的。。。
网友评论2014-01-17 11:20
Reply to Reply Post by 修罗天天 (2014-01-17 11:16)
测不准定理和天平有毛关系……
网友评论2014-01-17 11:21
Reply Post by 修罗天天 (2014-01-17 11:16):
统计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说1是1说2是2,不同的统计方法和口径,会造成结果很大的不同,你拿天平侧重量还有测不准定理呢。错一次就是错一百次,你首先得证明错了一次。
<br/.......
同一个国家内做不到统一统计标准是谁的错?不是统计部门的能力太差?这样的部门统计数字能信?
书同文 车同轨能做到统计方法做不到一样?这不是错?呵呵 亲你真可笑
网友评论2014-01-17 11:22
搞统计确实有造假,不过是高了还是低了就难说。
我朋友是做这块相关的,他说其实我国公布出去的已经低了,因为民营私企基本上都是往低里报。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逃税。
网友评论2014-01-17 11:27
如实地把企业报上来的数字统计起来就是准确的吗?谁敢说企业没有瞒报现象?
除非派专门的工作组把每个公司报来的数据都审计一遍,否则真实的数据根本就是不可知的。
网友评论2014-01-17 11:30
去基层看下怎么在弄统计的就知道假不假了,
比如上面下达任务统计在校大学生分派到社区,你们知道社区如何统计吗?打开户藉花名册,现日期-出生日期在18-21岁之间的合计出来,然后报上去。
网友评论2014-01-17 11:30
呵呵,有多少数字是从上面下来的。
有多少数字是从下面上来的。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网友评论2014-01-17 11:31
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
网友评论2014-01-17 11:31
翻开一看 烂的是里外通透啊~
网友评论2014-01-17 11:32
我肿么觉的国内GDP被严重低估了,尤其是私企,提给统计局数字你敢报多?万一税务的一查,你要多缴多少税?我老婆就是会计,给统计局的数据都是往少了报。。。
网友评论2014-01-17 11:32
就刚刚发生的事 我们公司上海的 一个十来人的小公司 好像是居委会的 来做经济普查 问老板 你们多少个人 老板 四个(签合同的只有四个) 问 一年发多少工资 答 一个月三千
网友评论2014-01-17 11:39
Reply to Reply Post by 考内留斯 (2014-01-17 11:32)
私企不分内外帐是作死吗,报统计一般都是根据税务报表报的
现在要说的话还真测不准,几乎所有企业都免不了有私活,统计还真不是1+1=2这么简单
Copyright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