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部分公务员因“禁令”考虑离职 认为过于一刀切

整理时间:2014-01-10 20:4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4-01-09 10:29

» 部分公务员因“禁令”考虑离职 认为过于一刀切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09/c_125977132.htm
    去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2013年也因此被公务员称为“禁令年”。近日,新京报就“中央禁令对公务员影响”,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北京、黑龙江、江苏、福建、陕西等省份随机抽取了100位公务员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受访者都表示中央禁令对其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之前可以收到一些购物卡、烟酒之类的礼品,2013年后却没有收到任何礼品的受访者占到了79%。有93位受访者还表示“公务员不好当”。
     和2012年相比,称2013年收到的礼品在数量上没有减少的受访者仅8人,这还是因为他们当年刚入职,即碰到了“禁令年”。
     此外受访者中,表示工资外收入减少的公务员有92位,八成以上的公务员表示八项规定后,吃喝少了,以前部门经常出去吃饭,现在几乎没有。
     受“禁令”影响
     不分职务地域
     在受访者中,科级及以上的公务员占据近五成,不过统计结果显示,禁令之下,这些身处“官位”的公务员,其收入和福利也和普通公务员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受访的18名处级公务员中,有2个人在2013年收了月饼和1000元的购物卡的礼品,其余均表示没有任何礼品收入。此外,原本单位在过年过节会发的一些生活日用品福利,2013年也全部取消。
     记者分析数据还发现,选取的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地区,禁令在执行上并未有地域之分,三个不同地区的公务员生活受到影响一致。数据显示,96%的受访公务员觉得禁令“真的严了”。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受访中有64名公务员觉得“油水多的部门收入也少了,自己也平衡了”。
     此外调查发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公务员同样在没有其他收入之后,工资待遇仍好过中西部地区,这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致。
     超六成公务员
     认为“禁令”一刀切
     调查过程中,部分基层公务员认为,“禁令”过于一刀切,这个比例占据了65%。
     有的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公务员认为,他们服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层,原本收入就不高,“禁令”中关于单位福利的规定,应是针对那些违法违规发放的财物,“但现在单位部分正常福利也受到影响,日子变得不好过了。”
     他们认为,禁令应该更精细、切合实际一些,对于身居要位的官员则要严格限制,对于基层普通公务员,应提高福利待遇,“官员收入高、福利待遇也好,要适当调配,多考虑基层普通公务员”。
     解读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
     公务员就该“不好当”
     对于公务员群体大呼“公务员不好当”,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限制官员的特权是一必然行为。频繁的禁令下,有助于社会从官本位到民本位转变,公务员不好当也是应该的。
     新京报:公务员都在喊“为官不易、公务员不好当”,对此你怎么看?
     胡星斗:所谓的做官应当是真正地做人民的公仆,应该受到全方位的监督,所以做官会越来越难。所谓“官不聊生”对于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适用。也就是说官员会受到来自中纪委、反贪部门、媒体以及民众的越来越多的、全方位的监督和压力,也就不能和过去一样了。
     新京报:但不可否认的是,去年公务员报考人数仍十分巨大。
     胡星斗:过去有一种说法,在中国做官是最威风、最自由的,所以大学生都要去考公务员,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大学生有青春、有才华,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应当到民营企业中去、走进社会基层。如果“公务员不好当”能改变大学生的走向,是一件大好事。
     新京报:这些“禁令”的出现,会带来哪些变化?
     胡星斗: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官本位的国家,但是中国现在是转型期,要改变这一状况,这些“禁令”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有些官员一时还不能接受这种转变,在我看来,这个转型期就得让公务员不好当。
     新京报:有些公务员表示,受“禁令”影响他们考虑离职。
     胡星斗:如果他们辞职走出官场,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就能够增加社会的人才,也可以帮政府机关消肿,裁减冗员、裁减机构,使政府更精简,更富有活力。
     新京报:中央目前用规定禁令来约束公务员作风,你认为后期还有什么动作吗?
     胡星斗:现在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整顿吏治最严的也是做得最好的时期。当然,未来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现在的整顿吏治主要还是自上而下的,通过纪委、监察部门发条文等自上而下的监督。未来如果能够配合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可能对于整顿吏治会有更好的效果。可以通过健全法令、制度完善、鼓励举报但是保护举报人等途径,以及财产公开、财政公开、鼓励老百姓对浪费财政资金的情况进行举报等去实现。
    
    声 音
    不收礼更好办事,必须依规办,收了总觉得办事被动。工作压力也减小了,很少有各种领导特别关注的项目了。
    ——云南昆明某单位科员
    中央八项规定初衷和效果都是好的。但是,一刀切带来的问题还是有,一些正常的办公开支也被大量削减。比如,政府部门很多时候需要外聘一些工作人员,如巡逻队等队伍,逢年过节时连一顿饭都不能请他们吃,对这一部分编外的工作人员来说,就非常缺乏归属感。中国毕竟是人情社会,反腐倡廉是好的,但是有些时候太极端了,并不一定就好。
    ——四川成都成华区某副处级公务员
    A14-15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林野 杨锋 胡涵 黄颖 李馨 王万春 李雪莹 实习生 黄晶晶
    去年一年,从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再到多部约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各项行为的具体“禁令”,几乎涵盖了公务员们工作生活各个方面。
    一些分属各系统不同级别的公务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为官不易”,在失去隐性收入后,一些人甚至考虑离职转型。不过也有公务员表示,受“禁令”影响应酬减少后,自己身体状况要比以前健康,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同样发出感慨的,还有那些常与公务员打交道的企业负责人,作为送礼的“主力”,在“禁令”之年,他们的送礼金额大幅下降。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些“禁令”能长期发挥作用。
    
     个案
    “禁令”重压下 调动变离职
    张俊和陈芳是夫妻,两人三年前同时考上公务员,在江西两个不同的城市工作。
    去年之前,夫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能调到同一个城市。随着“禁令”而来的福利取消、隐性收入减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下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已经变成了:谁离职。
    消失的“收入”
    虽然长期无法团聚,但张俊还是对之前的生活感到满意:他和陈芳都是端着“金饭碗”的公务员,各方面都比较稳定。收入方面,两人的工资并不高,加起来每月约在8000元左右,不过所在的系统面对企业,多少有些“油水”来补贴生活。
    张俊说,逢年过节,他和妻子都能收到购物卡和高档烟酒等礼品,加上单位作为福利发放的一些日常用品,两人日常生活开销几乎不用自己花钱。
    去年,随着中央一道接一道的禁令,张俊发现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所在单位的一些福利取消了,原本的隐性收入,也因为高压政策不敢收了。“购物卡、烟酒都不敢收了。”张俊笑称,2014年的挂历都是自己掏钱买。两个人的开支又彻底回到用工资卡结算上来,这让两口子一下子觉得自己“很穷”。
    离职起争议
    张俊说,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和妻子分居两地的问题,但公务员调工作对于没有关系的他俩来说太难,加之现在“生活不易”,于是其中一个离职,到另一人所在的城市去的想法开始浮现。
    陈芳说,两个人准备要孩子,现在双方都是公务员的日子,今后肯定不好过。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夫妻俩开始讨论谁离职的问题。张俊纠结的是,他的发展前景更好一些,而妻子在省会,城市各方面设施又好过自己所在城市。
    陈芳则认为男人不应把青春消耗在朝九晚五的日子里,“他应该出去闯一闯。”
    这个事情从最初的讨论,演变成了两人的口角。张俊也无奈,自己并没指望通过当公务员发财,可原本平静富足的生活也被打破,让他觉得多少有些残酷。
    中秋遇“禁令” 月饼不敢收
    小许2009年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福建某省直机关公务员,主要负责一些单位的考核。工作勤勉、肯干,如今已是副科级干部。因为工作关系,也成为一些单位的公关“目标”,小许说,没有单位想落后,因此在考核时,他成为了被突破的对象。
    无人送礼 家人不解
    “请客吃饭比较正常,然后是购物卡和一些烟。”小许说在2013年之前,他的主要业余时间就是应酬,而收的购物卡数额一般在300-500元,每年大约有10张,烟则是软中华。
    “看到好多公务员受到处理,中央是动真格的了。”小许说,他很快就推掉了一切应酬,送烟和购物卡的也几乎没有了,偶尔还有人送,也坚决不收。
    去年中秋前,关于禁收月饼的禁令出台后,小许连月饼也不敢收了。往年过节,他会把别人送的东西拿些回家送亲戚,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家人多少有些不解。“管得越来越细,看来以后公务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
    “环境推着你走,不知不觉自己就被改变了。”小许说,以前大家都在收购物卡,自己不收可能就成为另类,现在“一刀切”,不用顾虑太多,拒绝也拒绝的心安理得。
    少了应酬 多了心安
    过去一年,小许生活也确实在发生着改变,过去一周有四天时间在外喝酒吃饭应酬,也因此喝出了酒精肝,“现在形势变了,对方也知道,所以也不会做让你为难的事情。”小许说,现在少了应酬,生活变得简单许多,下了班约几个朋友去打球,或者回家陪家人,此前喝坏的身体也慢慢恢复过来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浙江省台州市某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小陈身上,“我的单位本来就是一个‘清水衙门’,往年也就年底收一两张购物卡。”小陈说,过去的一年,他一张购物卡也没收,“原本生活就简单,现在就更简单了。”
    小陈认为一方面单位查得严,一方面自己不想“撞枪口上”。
    “其实类似的禁令往年也有,但往往禁而不止。”在小陈看来,2013年不同往年,规定细致,且对违纪行为一直采取高压态势,不仅查处了许多公务员,甚至还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我可不想成为那个典型,还是好好工作吧,简单就简单点,起码心安。”
    
     追访
    官员朋友变得“陌生”
    王丽是北京某商业银行的一名负责对外公关的客户经理,她过去一年的工作也因“禁令”,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职务关系,王丽每年都有拉存款的任务,她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资源,尤其是某大型国有企业,每年都带给王丽固定的存款数额。
    2013年之前,王丽每到节假日,都会去该大型国有企业和她对接业务的负责人家里坐一坐,“每次都是送2000元的购物卡,一年大概送一万吧。”
    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王丽接连吃了闭门羹,“原以为那么久的交情,可以称朋友了,但发现结果不是。”
    王丽说,去年中秋国庆,她去送购物卡,但对方怎么也不肯收了。随着2014年的到来,王丽顿觉存款压力很大,“元旦的时候又去了一次,结果对方说不要再送了,现在查得严。”
    有同样的反应不止一家,王丽发现此前的客户也都以禁令为由拒收任何东西,“态度都变了,变得很陌生。”王丽说,现在担心存款量能否完成。
    企业送礼金额降一半
    刚过去的这个元旦,老张给自己的企业算了去年送礼的账,和2012年相比,送礼金额下降了一半。
    老张14年前在福建创办了一家服装厂,和大多数办企业的人一样,老张每年都要在人情送礼上花去一大部分钱。按老张的话说,“这是不得不花的钱”。
    2012年老张花在这方面的金额将近20万,去年虽然也送出去10万,但老张觉得“有降那就是好事”。
    让老张觉得变化的地方是,不再有以检查为名来自己办公室“坐坐喝茶的官员了”。以往遇到这种情况,老张一般要送出去两三千的购物卡,此外每逢过节,他还要去相关单位“泡茶”,有时喝一壶茶都要花去近一万元。
    去年老张中秋去“泡茶”,送礼遭到了拒绝,老张担心金额不够对方不要,但后来发现企业也没遇到什么“问题”。
    禁令带来的开支节省的另一个表现是吃饭喝酒少了,去年,老张发现官员都不爱去吃喝了,老张说原本他隔十天半月都会主动打电话给他们,约出来“叙叙旧”,但去年一年,老张都没约到人,“他们也说查得严了,就算了。”
    老张惊喜这些禁令带来的变化,和同行聊天,他也会说起这些禁令,希望“可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本版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网友评论2014-01-09 10:29


    跪了 今天第五贴了吧
    
网友评论2014-01-09 10:37


    也好,用舆论好好宣传下“不爽辞”。其实我也在密谋不爽辞很久了
    
网友评论2014-01-09 11:18


    辞吧,让我当公务员我不要工资也不要福利,只要工作有意义就行。
    
网友评论2014-01-09 11:20


    什么时候国考不热了,再来谈公务员待遇差
    
网友评论2014-01-09 11:28


    我有个疑问啊。调查100位公务员收礼情况。92位表示没有8位是新入职。难道没考虑过在这个大环境公务员会说实话嘛!?给自己找麻烦!
    

    
    
    

上一篇:绝对好停车。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