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这是永寂宇宙中的一道超新星爆发】刘慈欣:从科幻迷到最畅销科幻作家

整理时间:2013-09-12 08:0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9-10 10:06

» 刘慈欣:从科幻迷到最畅销科幻作家
    
    “我不是故意在边远地区生活的,尽管人们都这么想。”刘慈欣说。
    
    
    
    这名目前中国最畅销的科幻著作《三体》的作者,大学毕业近30年来都没有换过单位,一直在山西阳泉的一个发电厂做工程师。与大家的猜测不同,刘慈欣不发微博,不装微信,不是因为低调,只是因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至于为什么要待在偏僻的阳泉,“我也想来北京,但北京的房子买不起啊。而且总要有工作才能来吧,我们体制内的工作,调动不容易。”
    
    他所说的“没有时间”,并不是因为参加社会活动。在电力系统工作必须要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则要接女儿、回家做饭;作为工程师,他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
    
    他的手机功能除了打电话就是发短信,或者记下一些的灵感吉光片羽——打开老式的电阻屏手机,刘慈欣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看里面存的100多个文档,都是由质子、空间这样的词语组成的零散片段。
    
    在他看来,读科幻、写科幻,从一个科幻迷成长为科幻作家,其实都是出于对平淡生活的补偿心理。
    
    我生下来就是看科幻的
    
    “我的个人经历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很平凡,也很平淡。”刘慈欣反复强调。
    
    在他的记忆里,中学时,文理科成绩都是中等偏上水平,不好也不坏;虽然一直在重点中学,但从小到大和老师的关系都比较疏远,不积极参加活动,不是“受关注的学生”。高考时,能选的学校和专业就那么几个,学水力发电是因为好分配工作。大学时,有过当科学家的想法,但要当科学家就得读研究生,他没有考,“考了也考不上,我们班没有一个人考上,只有一个保送的。”
    
    然而从小时候开始,他就渐渐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其他小伙伴不太一样,就是“别人的形象化思维有一个尺度,但对我来说,多大的宏观,我都能把它形象化。”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光年”的概念时,就马上开始想象:光1秒钟能绕地球7圈半,这么快的东西走一年,能走多远啊!“我只要一想到在黑暗的太空中,光走了一年那种无穷无尽的距离,就特别有画面感,一直到现在我都觉得很震撼。但其他的小伙伴就不觉得有多远、多震撼。”
    
    由于原本在北京工作的父亲被下放到山西阳泉,小学二年级时,刘慈欣转到阳泉读书。跟着父亲回山西的还有一大箱书,都是文革时的禁书,被父亲藏在床底下,刘慈欣便偷偷拿出来,一本一本地看。其中的莎士比亚著作、苏联小说,他读完都没有太大兴趣,直到三年级时,读到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是寻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感觉这本书就是为我这样的人写的。”
    
    现在,刘慈欣把这种感觉描述为“我生下来就是看科幻的”。
    
    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科幻”这个词,当刘慈欣拿着《地心游记》问父亲这是什么书时,父亲告诉他,这是科学幻想小说。当时,他身边也没有人知道科学幻想是什么东西。在“文化生活的贫乏是无法想象的”时代,刘慈欣只能一遍遍地读箱子里的那几本科幻小说和《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与科普书籍相比, 他觉得凡尔纳的书“更浪漫,读的时候觉得离科学很近”。
    
    那时,刘慈欣只在一个地方能看到与科幻有关的信息,就是父亲办公室里的《参考消息》。他还记得初中时第一次在报纸上看见有关科幻的新闻,说的是电影《星球大战》在美国上映,引起轰动。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每年只有几部样板戏可看,一直到10余年后,他才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剧照,而《星球大战》 正式在中国上映,是22年以后。
    
    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全都看过
    
    尽管报纸上已经不断提到世界上有《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这样的好电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慈欣也只能看到一些“三流”的科幻电影。
    
    他看到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是《未来世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之后被引进的几部美国电影之一。他还记得当时电影院的盛况,连夜排队都不一定能买到一张电影票,放映时,连影厅的过道都站满了人。之后,广播里还会播这部电影,并附上解说员的解说,他又听了很多遍。当时,刘慈欣还不知道这是一部续集,20年后才看到它的前传《雪洗乐园》。
    
    刘慈欣上初一时,文革结束。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科幻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喜欢的凡尔纳作品系列也相继出版,“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
    
    那时的科幻市场尽管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家科普杂志、几个出版社在出长篇小说,每出一部你到书店都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全都看过。”刘慈欣说。
    
    但好景不长,1983年他读大学时,科幻被作为“精神污染”加以清除。在他的印象中,那时的科幻作品“一夜之间就没有了”,他也感到“非常恐慌”。如果想找科幻书,只能去北京的外文书店,但都是几十块钱一本,根本买不起,他只能带一本英汉词典过去站着看。那时候的书店不让随便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就会被店员赶走。
    
    到1980年代末,一些科幻作品才开始披着别的文学的外衣被陆续引进,比如罗杰·泽拉兹尼的《科魔大战》。“我眼睛很尖,一看就知道哪些是科幻。”刘慈欣说。
    
    写科幻是对平淡生活的补偿
    
    在阳泉,刘慈欣曾经工作过的娘子关发电厂里很少有人知道,“刘工”业余是个科幻作家。他读初二的女儿也并不觉得爸爸是个多了不起的人,因为虽然会看到爸爸经常接电话、发邮件,但从没有人会来家里拜访。
    
    除了工作,在晚上的闲暇时间里,他会看电影《冰河时代》、《疯狂原始人》,宫崎骏的动画,也会去豆瓣网上看读者对《三体》的评论。在《三体》中,他最得意的一个创意就是质子的低维展开,在上面刻电路,“但不知道为什么,读者却反响平平。”
    
    这个曾经的游戏迷已经没有时间玩游戏了,尽管他很想玩。在刚刚有电脑的时候,他就曾没日没夜地在DOS系统里玩游戏;互联网刚兴起时,他也天天泡在聊天室、论坛上。
    
    在科幻圈,刘慈欣的交际并不广。“我和其他科幻作者、出版方、读者的联系都很少。”刘慈欣说,这么多年来,他几乎没有与任何一个读者保持过长期的联系,也很少有人会给他写邮件。每次来北京,他也不一定会见科幻圈的人。
    
    “我没有怎么融入科幻界群体里,感觉就是一个人在写,旁边没有谁可以交流。写作本来就是孤独的、幕后的事情,不能离人群太近。你让读者见到的是你的作品,不是你本人,你是通过作品和读者交流的。”刘慈欣说。他也庆幸自己没有居住在大城市,融入到科幻圈中去,这样会被经常性的活动分散精力。
    
    很多大学请他去做讲座,他从来不去。“去了说什么?我又没有新的作品、新的想法。这些都说了100遍,别人耳朵都磨出茧子了。”
    
    “也许写科幻跟看科幻一样,很多时候都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因为自己的生活太平淡,我就是这样。”刘慈欣说。
    
    对于刘慈欣来说,目前最大的困扰是对高科技发展的恐慌。指着桌上的录音笔、电脑和手机,刘慈欣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你这里摆的三样东西,就已经完全超出科幻小说的预测了。科学的神奇感消失了,这极其致命,尤其对我写的、喜欢的这种——描述未来科技的科幻。”
    
    这种恐慌从十几年前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登陆到白宫网站上留言的时候就开始了:“感到很绝望,因为这已经是科幻了。”
    
    他也经常在晚上突然醒来,对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失去信心,“感觉很糟糕”。“危机感就在眼前,《三体》第三部出来都快3年了,写不出来了。这不仅是一种危机感,而且是末日感,是一种很致命的感觉。未来紧跟在屁股后面,摆脱都摆脱不了,你还写什么?”
    
    记者 陈竹 实习生 宋雅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9月09日 12 版)
    
    原标题:科幻作家刘慈欣称对互联网感到绝:这已是科幻了
    
网友评论2013-09-10 10:11


    大刘都买不起帝都的房子,我朝写书真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2013-09-10 10:14


    按说书的版税不少吧。。。。
    不过考虑到盗版什么的问题,还是赶紧把三体搬上荧幕吧!钱就来了
    
网友评论2013-09-10 10:16


    三体的版税还不够大刘在帝都买房子吗?
    
网友评论2013-09-10 10:18


    大刘好顶赞!上次果壳成都青年汇没去成好可惜
    
网友评论2013-09-10 10:21


    大刘坚持下来,不容易啊
    
    当初和他同一时代差不多水准的有不少,后来都撑不住了,这一行也就剩下他,第一人的名号实至名归
    
网友评论2013-09-10 10:22


    是啊,死神永生出了都快三年了,大刘你的新作品呢?
    
网友评论2013-09-10 10:23


    Reply Post by 魏延文长 (2013-09-10 10:14):
    
    按说书的版税不少吧。。。。
    不过考虑到盗版什么的问题,还是赶紧把三体搬上荧幕吧!钱就来了
    
    没多少,除非三体系列能像小四的书一样卖得好
    
    三体改编电影肯定坑爹,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意淫三体系列拍电影
    


网友评论2013-09-10 10:24


    能不能再憋出一个系列来…
    
    话说写作这个东西真的是厚积薄发,一个三体耗掉太多了,不敢想象如果真的憋不出来,老刘同志会不会绝望…
    
网友评论2013-09-10 10:3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大丑蛋 (2013-09-10 10:24)
    
    想快些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种危机感。我感觉自己的创作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去游览自己的想象世界。我带的这个团已经转了十余年,可到现在连一半的景点都没转完,还不算那些新开发的景点。所以心里总是有些焦虑。因为我知道,意外随时都可能出现,洪水可能挡住我们的路,我们的大巴可能被枪手劫持。作为一个老科幻迷,我知道这不是忋人忧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d5e800100lfwn.html
    
    死神永生完成时候他写的博客,个人感觉他不是一个会吹牛的人,不过这么说也挺狂的。
    
网友评论2013-09-10 10:45


    三体应该是大刘巅峰了
    
网友评论2013-09-10 10:46


    Reply Post by 出木杉英才 (2013-09-10 10:21):
    大刘坚持下来,不容易啊
    当初和他同一时代差不多水准的有不少,后来都撑不住了,这一行也就剩下他,第一人的名号实至名归
    关键是要有一份稳定而又有多余时间的体制内工作。否则,不是累死就是穷死,成名之前就坚持不住了。所以说体制还是对文学艺术这类需要时间和稳定的领域有推动作用的。
    
网友评论2013-09-10 10:47


    Reply Post by 青翼蝠王韦一笑 (2013-09-10 10: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d5e800100lfwn.html
    
    死神永生完成时候他写的博客,个人感觉他不是一个会吹牛的人,不过这么说也挺狂的。
    
    我个人认为他的意思是他还有很多很多想象的东西想写出来,但是文思却随时会断,所以很害怕哪天就再也写不出了
    
网友评论2013-09-10 10:47


    什么样的人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大刘不容易
    
网友评论2013-09-10 10:51


    Reply Post by 白角萨满 (2013-09-10 10:46):
    
    关键是要有一份稳定而又有多余时间的体制内工作。否则,不是累死就是穷死,成名之前就坚持不住了。所以说体制还是对文学艺术这类需要时间和稳定的领域有推动作用的。
    
    关键是有一份体制内工作?,没看到说朝九晚五回家还要带女儿,这种日子你过过就知道什么叫多余时间了。这时代有多少有多余时间的人能潜心下来搞创作的?
    
网友评论2013-09-10 10:54


    Reply Post by 裤子都脱了你让我看这个 (2013-09-10 10:47):
    
    我个人认为他的意思是他还有很多很多想象的东西想写出来,但是文思却随时会断,所以很害怕哪天就再也写不出了
    
    我认为他指的是外力干扰,科幻写作在中国一直走的都很不顺利。
    
    老一辈早就消失,中生代就刘慈欣一人坚持,新生代的水平实在惨不忍睹,各种乱七八糟玩意混进来砸招牌。
    
    不过我是他的脑残粉,只要他写我就会买。
    


网友评论2013-09-10 10:54


    每个蓝孩纸小时候都有一个科幻梦
    
网友评论2013-09-10 10:57


    不容易啊,中国乃至世界目前最好的科幻作家,体制内工作,还是买不起北京的房。
    
网友评论2013-09-10 10:57


    这个社会就这样啊,年收入几百万的都在写修魔小说了,写出三体这种小说的人却是靠工资勉强度日的
    


网友评论2013-09-10 10:57


    编辑了。。
    


下一页(2)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