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中国“夏日复苏”震动外媒
整理时间:2013-09-11 20:0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9-10 19:46
» 中国“夏日复苏”震动外媒
中国“夏日复苏”震动外媒 总理强调增长持续健康
字号:小中大
2013-09-10 18:09:33
更多
18
关键字 >> 中国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夏日复苏企稳回升李克强经济增长外媒新兴市场全球经济唱衰中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6%,这两项中国8月价格数据昨天刚一公布便被外媒认定为“通胀温和”,加上此前一天中国公布8月进出口额均上涨等“中国好数据(瑞士媒体语)”,“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成了全球市场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流预测。美国《纽约时报》说,这个夏天,许多新兴市场都出现汇率下降和股市受挫的情况,中国经济却毫发无伤。
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上与“中国经济”捆绑出现词汇大多是“复苏”、“稳定”和“希望”。这会是风暴来临前暂时的宁静吗?有俄罗斯媒体昨天这样问。美国《华尔街日报》也问:中国当前的温和复苏能持续多久?
中国总理李克强昨天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时对此的回答十分坚定:我们的经济将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增长。

中国经济将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增长
中国公布经济“好数据”
“本周,两件事主导世界经济情绪:围绕军事打击叙利亚的激辩,中国公布经济数据。”南非《邮报和卫报》9曰以此为该报本周的经济报道开篇。文章说,中国8日公布的8月贸易数据显示,该月出口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2%,远超外界5.5%的预期,进口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7%,贸易顺差达到285亿美元。文章预测说,中国9日将公布8月价格数据,预计通胀率将连续8个月低于政府设定的了3.5%上限。中国周二还将公布工业产出、零售业营业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构成中国8月经济形势的完整图景。
如该报预期,中国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8月CPI同比上涨2.6%,未超3.5%上限,PPI下降1.6%。路透社第时间解读称,这两项价格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企稳态势愈发明显,前者说明中国通胀年内温和的势头不会更改,后者的跌幅收窄(7月PPI跌幅为2.3%),印证随着稳定增长政策发挥作用,企业信心逐步增强,中国内需正在回暖。
“中国好数据”,瑞士《财经和经济报》9日以此为题说,“稳健”与“温和”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文章说,中国出口数据良好主要是因东南亚地区对中国产品需求强劲,欧美采购也有改善。中国经济8月的表现给世界经济带来希望。
“复苏”,多家国际媒体昨天都用这个词形容中国经济在这个夏天的表现。英国《金融时报》说,8月温和的通胀数据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正在复苏的感觉。当通胀率降低辅以出口超过预期,中国经济不仅在8月找到了落脚点,也让外界对其下半年的表现充满乐观预期。
美国《纽约时报》说,今年夏天,许多新兴市场都出现汇率下降和股市受挫的悄况,但中国的贸易顺差却在8月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这是一个最新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在今年夏天几乎亳发无伤,并且打消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该报称,在所有贸易大国中,中国通常是第一个公布每月经济数据的。良好的贸易盈余不仅是中国经济健康与否的晴雨表,也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再加上依然可控的通货膨胀,北京8月的经济数据进一步显示出,当这个夏天接近尾声,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表现都还不错。这表现给那些 “看多”中国经济的人更多信心,证明那些认为亚洲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陷入阴郁的说法是“夸张”。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是彻底康复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提出此疑问的“俄罗斯之声”说,中国此前公布7月经济数据后,经济学家们也很兴奋,当时进口增长已显示出中国期待已久的内需得到巩固。但一些外国专家也提出聱告,经济企稳可能只是暴风雨前的片刻宁静,尽管略有回升,但中国暂时还没有找到|经济复苏的原因。还有人说,中国的工资水平上涨,生产成本因而增加,中国生产商越来越难同东|南亚国家的同行竞争。文章称,中国经济增速显然已不可能再回到两位数水平,而且也没有回到两位数水平的必要。中国经济增长只要能保持在7.5%-7.8%,就足以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要的是持续健康增长
“2013年前八个月,中国CPI平均上涨2.5%,远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3.5%的上限,这给了中国政府更多政策空间,可以通过采取新措施来刺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法新社称,上述观点来自关注中国经济走势的外国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走上通向稳定的道路了吗?”美国财经网站Wall ST. Cheat Sheet 8日问道。文章说,中国经济状况显然在提升,经过前两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加速了”。这一定程度上缘于总理李克强采取的措施,如给小企业减税,更多投资于铁路等。
英国《金融时报》9日将中国政府近期的经济举措形容为“微刺激”,并称中国经济7月起就因此出现小幅反弹。但文章认为,这种反弹似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设和投资,与中国政府所说的目标不太一致:中国政府原本打算令经济更多向消费和服务倾斜。
“中国回来了,尽管不是一个强劲的复苏,但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我们已经触底反弹。”《华尔街日报》援引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志浩的话说。该报称,虽然数据不错,但围绕着当前经济上行增长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一些疑问。工资上涨和人民币更强劲升值打压着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北京近来采取措施放缓信贷增长则可能抑制投资和进口。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国经济,同时带来疑问:“当前的温和复苏能持续多久?”
“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李克强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以此为题撰文,回应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猜想。他说,观察人士想知道,中国经济放缓是否会导致一场剧烈下滑(甚至是一场硬着陆),以为我们的改革计划是否会因为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脱轨。“我的回答是,我们的经济将会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增长,中国将坚持走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
瑞士信贷银行经济学家陶冬对美国《商业圈内人》说,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了。向上的动能也许不太强劲,但经济出现稳定本身就是好事,原因是此前市场参与者曾对中国的前景多么悲观。该报称,瑞士信贷的经济学家们还认为,“中国经济的流血已被止住,但仍需动手术”。陶冬说,要把中国送上一条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必须推动结构改革,鼓励民间投资,可以从开放中国服务业和减少公司所得税方面开始。
韩国《首尔经济》9日说,随着宏观经济指标好转,中国上海股市9日大幅飘红,但中国经济依然喜中有忧,对中国经济的警告声依然存在,特别是以华尔街为中心的“中国经济危机论”仍无消散迹象。文章说,在上证指数飘红的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仍将中国经济与美国2007年金融危机前夕与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前相比较,认为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日子“已不远”。文章称,有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即将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北京有可能拿出更明确的经济改革措施,世界看待中国经济的目光也可能随之变化。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新兴经济体遭殃?
当下,经济学界对世界经济形势有这样一种判断,认为发达经济眼下正出现复苏萌芽,而新兴经济体则面临不小困难。长期关注经济领域的中国资深媒体人陈言9日对《环球时报》说,目前印度、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都面临一定的经济困难,而中国的表现与他们相比已非一个等量级。
目前,给新型市场造成波动的一大不稳定因素是,外界普遍预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在9月17日至18日开会,更明确说明美联储如何缩减金融资产购买计划。《华尔街日报》说,如果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大量资金将回流美国市场,那些有着经常项目赤字并依赖外资流入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国家将受冲击。光是市场对美国将逐渐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就足以搅得亚洲市场天翻地覆,而当下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是印尼和印度,两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巳跌至数年来低点。
路透社说,中国经济向好将暂缓美国可能缩减刺激举措带来的痛楚,但不大可能驱散笼罩新兴市场的阴霾。目前新兴市场已骤然成为全球经济最大隐忧。但英国《金融时报》9日援引李克强的话称,亚洲金融危机不会重演,“亚洲国家已吸取过去的教训,显著提升了防御风险的能力”,“中国相信亚洲国家现在能更好地应对”。
至于中国自身经济前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9日对《环球时报》说,今日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未来如保持7%增长,中国经济还将长期处在“慢摇滚时代”,中国经济的技术创新进步与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3_09_10_171520.shtml
来源:环球时报 | 责任编辑:隆洋
网友评论2013-09-10 19:49
墙上的画好萌
网友评论2013-09-10 19:55
美帝依旧在等,中国经济危机那一天
偏不崩溃
(我居然看完了)
网友评论2013-09-10 20:18
美帝和欧盟:Nooooooooooooo,this is no science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