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多】 李斌:试论我国经济政策的 “朱镕基模式”
整理时间:2013-07-03 14:36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7-01 23:07
» 李斌:试论我国经济政策的 “朱镕基模式”
当前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不仅应当全面重返朱镕基的经济政策体系,而且应当将之予以长期坚持。
李斌
人们常说,有些事物离它越远,反而会看得越真切。前总理朱镕基执政时期的政策体系就是这样。这些政策是成体系的,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伟大而卓越的体系,它体现了一种至今仍然被主流学界所广泛忽视的重要经济思想,体现了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超前的、不同凡响的认知。
当前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不仅应当全面重返这一政策体系,而且应当将之予以长期坚持。这一体系也值得当今处于危机之中的欧美各国广泛借鉴。鉴于它是如此系统、独特而又重要,我们不妨称之为“朱镕基模式”。对这一政策体系作出整理、阐述和理论性诠释,是我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使命。本文先期提出一个简短的论述,旨在抛砖引玉。
这一政策体系可以简要归纳为稳定货币与财政、反对资产炒作、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强调公平竞争、搞好国有企业等五个方面,以下分别予以说明。
一、稳定财政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朱总理对货币发行进行了严格管理,以便保持物价的稳定。1998-2002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分别为-0.8、-1.4、0.4、0.7和-0.8,总体上处于轻微通缩状态。强调通货膨胀的危害是他的经济思想的一个基石。朱总理还强调把好财政支出的大门,强调增收节支、建立平衡预算的重要性,不主张国家多花钱,不主张大规模赤字财政。比较健全的中国国家财政在此期间得以具备雏形。在这个凯恩斯主义泛滥的时代,朱总理在世界上毅然举起反凯恩斯主义的大旗。国人多有不解,而国外的有识之士却常常对此赞不绝口。
凯恩斯的经济学具有一个严重的不合常理之处,即它认为货币刺激一般说来总是具有正面的效果,区别只是在于效果的大小。这种想法深入美联储历届官员们的头脑之中。对此,奥地利经济学派反驳道,由于货币不能即时而均匀地注入经济体,所以,过量的货币注入必然扭曲收入分配格局,加剧不平等,造成结构性失衡,进而引发(而不是避免)经济危机。反通胀的立场显然是与这样的“欧陆经济学”相一致的。为了人为地增加就业,用货币搅乱整体经济,这种办法属于轻重不分,因小失大。仅仅以总产量为基准衡量经济绩效的方法是片面的,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又有谁去衡量呢?既要让货币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又时时采用小动作去破坏这个标准;这就是凯恩斯式的“假账”和“小聪明”。它是一种自相矛盾。对这样的荒唐学说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奉行决定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总是担心投资机会和发展动力的枯竭。而算法经济学告诉我们,知识创新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常规的、持续的和永久性的现象。也就是说,一般而言,经济社会总是发展和进步的,增长是必然的。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也就不必放在维护增长速度上,而应首先保护币值,保证财政健全。以货币衡量的收入的增长只是发展的一个方面,在原则上它也不必总是保持相等的速度。不增长或者低增长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不发展。当然,比较保守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还不足以确保经济的全面稳定。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以下理念与工具。
二、反对资产炒作
朱总理持有鲜明的反对资产炒作的立场,这一点在他对于股票与房地产投机的坚决打击中明确地体现出来。这一立场与上述货币-财政政策立场是相互一致的,它们均突出地体现在德国的经济政策之中。以德国为首的多个欧洲国家均长期坚持这样的政策。在当今盛行的英美式的经济政策之外,为什么会有如此迥然不同的体系存在?为什么这些政策实践明显地取得了成功?对此我们需要进行理论归纳。
笔者要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政策,这就是:如同市场失灵的其他表现一样,资产市场的大规模波动必须在原则上作为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来看待。主流经济学至今并不拥有像样的资本理论,这绝不是偶然的。资本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一旦购置,便可长期使用,所以它很容易导致流量的不稳定。事实上,投资活动的波动的确被视作引起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一个上升或下降的进程,一般都具有自我强化的倾向。由此引发的起起落落常常是重复性的,它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这是社会主义运动时期曾经出现的对于资本主义的主要批判之一。
既然是市场失灵,那么就要进行治理。凯恩斯的办法是运用反周期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来与之相对抗,这有点儿像大象在跟猴子斗,结果可想而知。而德国人的方法是:先把货币与财政稳住,然后,国家用结构化的、立法的方法来打击炒作。以房屋为例,德国的态度是,购置房屋应当是用来居住的,你要是囤积和炒作我就反对,就用各种方法来限制和打击你。因为,囤积的多了价格炒上去了,存货再抛出,房价还是会跌下来的,与其这样,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让你炒作。国家对于金融市场的态度也是这样。股票涨了,国家绝不会高兴。金融市场交易量大,参与者众,这不是好事,因为实体经济不需要天天这样来频繁地调整。金融市场的步调要与实体经济相互协调。英美式的金融市场折腾得太厉害,往往是“庸人自扰”,“作法自毙”。换句话说,市场的病症在哪里,还是直接去哪里医治为好,而不要把局部的问题先上升到全局,再通过给全局下药的方式试图治好局部的病。这种“迂回作战”是一种浪费,是没有必要的。用军事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实行“精确打击”。国家把资产市场管理好了,整个经济就会稳定下来。这个道理实际上很简单,也很雄辩,可是,英美系的学者们就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三、构建社保体系
这项政策是与以上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套的。既然不大搞刺激性的宏观政策,失业人数也许就会多一些。既然政府搞平衡预算,劳动者就要自救,而不能仰赖国家财政。我们欣喜地看到上世纪90年代所发起的社会保障体系后来得以延续和扩大。这是经济的又一个稳定器。当然,我国的社保体系还需要大力改革和继续扩张,对此本文不再赘述。
四、坚持市场化,强调竞争性
有人认为,在朱总理执政时期,在某些方面,行政手段使用过多,因此这一时期的政策不能视作十分市场化的。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行政手段既为特殊历史条件下强力推动改革所必需,而且它直接服务于市场化改革的大目标。实际上,即使在行政手段的直接运用中,朱总理也十分重视尊重经济规律与市场的原则。据笔者所知,朱总理还有更为激进的市场化计划,这些计划令人遗憾地最终未能实现。朱总理绝不是计划经济的保护者。不仅如此,一些政策实践还浸透着对于市场经济的不同凡响的理解。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力度之大,以这一时期尤甚。加入世贸组织,外经贸部的撤销令人钦佩。打破国企职工铁饭碗的意义极为巨大,这是自由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可惜的是,这一进程后来未能得以继续;下一届政府未能乘胜追击,再打破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的铁饭碗,致使不同身份劳动者的待遇严重失衡。如今,端着铁饭碗的公职人员结成利益集团,操纵国家政策,为祸甚巨,有目共睹,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只是未能将朱总理的政策执行到底的后果而已。
退耕还林政策既吹响了环境保护的号角,又宣示了一种理念,即一切经济工作都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农业与粮食也不能例外。今天看来,这项政策完全配得上“伟大”二字。退耕还林固然不可能无止境地坚持下去,但按照这一政策背后的思想可以得出下述结论:粮食生产与布局要合乎比较优势原理,不能人为划定和固守粮食的自给率指标,因而不必划定耕地红线,土地使用要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由市场自主决定等。
朱总理在电信行业所推行的多元竞争,是国家主动向垄断力量发起的冲击。如今看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虽然这样的政策也未能得以继续,但消费者得到的实惠仍然是显著的。这项政策体现了政府主动地、自觉地贯彻公平竞争原则的重要性。政府与市场不是对立的,要害往往并不在于行为者是政府还是私人,而在于政府活动本身所遵循的准则与方式。这种思想与德国经济学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我们一谈到改革,常常只是强调简政放权,后者固然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但不是全部。针对我国国情,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公平竞争问题,要围绕公平竞争来构造法律、定位机构职能、管理市场和制定政策,政府要把该管的管好。在这一方面,显然可以从朱总理的现实的、灵活的经济思想中汲取营养。
五、积极搞好国有企业
作为上述思想的自然延伸,朱总理主张积极地搞好国有企业,这在市场化改革者中独树一帜。朱总理凭借其经验和良好的判断力,为国有企业改革指出了一个方向,即尽可能地把国有企业从政府机构序列中独立出来,而作为一种“特设的公共机构”而存在。这是一个空前的、绝世无双的伟大创举,它具有极为微妙、深刻而重大的含义。这些年国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这项创新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当人们抱怨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大肆敛财的时候,不知道经济学家们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所担忧的“国企缺乏赢利动机”的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当然,现在只是在迈向成功的半路上,还需要后继者继续发挥创新的精神和勇气,沿着这个方向开拓前进。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朱镕基模式”的主要内容。这项智力成就也应当归功于包括当时的政府领导集体在内的众多人士的共同努力,但是,以朱总理的名字来命名它,无疑是最为恰当的。这一模式与其他现存的经济政策思想(尤其是德国思想)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方面。笔者的归纳可能未必准确全面,然而,这一模式的独特性、逻辑一贯性及其实践成果都是十分明显的。这一模式的若干方面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坚持,而另一些则被令人遗憾地放弃了。大体而言,过去十年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与执行这一政策模式所打下的基础有关,而所发生的种种严重问题,主要则是因为修改或放弃了其中的部分政策,或者未能沿着其指出的方向继续前进。
以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为例。在朱总理卸任之后,我国货币与财政政策逐渐重返凯恩斯主义。数年之后,股市、房市即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泡沫。泡沫经济掠夺财产,搅乱经济,毒害人心,祸患无穷。财政开支的失控以及财政领域的乱象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不能完全怪罪政府有关部门。在一个盛行凯恩斯主义的世界上,假如缺乏一定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指导,就难免会随波逐流。反过来,如果认识到我们所曾经实行的是一套有先例的、连贯的、合理的和与众不同的体系,我们就可以恢复自信,自觉地拾起我们曾经拥有的宝贵财富。
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应当看到,我国经济拥有巨大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采用那些英美式的小手段来刺激经济,自乱阵脚。只要稳住货币和财政,防止发生泡沫,同时大力致力于市场开放和法治建设,全面恢复和坚持以上的政策模式,我国经济实力将会持久地增长下去,社会也必将更和谐地发展,“中国奇迹”一定还会再延续几十年。我国经济不仅可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而且还有可能比它们搞得更好。但愿我们大家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尤其是,但愿新一轮改革的筹划者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最后,本文还要稍微论述一下政策制定与体制改革的关系。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凡事都要归结到“制度不健全”或者“利益集团操纵”方面去,这几乎成了为坏政策进行辩护的借口和挡箭牌。大量紧迫而重大的经济事务,原本都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予以迅速而直接的解决(或缓解)的,而一些人却不调整政策,坐在那里空谈改革。体制改革固然重要,但不能靠它解决一切问题。不要以为,有了好的体制,思想与政策问题就不存在了。政策问题是有独立性的,应当优先把政策搞好,使之与体制改革形成良性的配合与互动关系。鉴于我国经济高度地依赖于政府的活动,我国必须有常设的强大的专家班子来治理经济,而不能任由一般行政官员和政工干部随意地制定政策。这是我们可以从朱总理那里获得的又一些启示和教诲。
网友评论2013-07-01 23:10
你说这些能说明什么?
水区大波的下岗职工子女马上就到!
网友评论2013-07-01 23:11
朱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鼓动大家去买保险吧
我记得那时候各种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网友评论2013-07-01 23:20
Reply Post by Osama·Ben·Laden (2013-07-01 23:10):
你说这些能说明什么?
水区大波的下岗职工子女马上就到!
好一个高贵冷艳啊,啊哈哈
网友评论2013-07-01 23:19
多角度的看事物,朱黑朱粉又如何,意气之争太无聊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房子透风漏雨不坚固,不拆不修就要塌,就要砸死人,但是没人敢去带这个头,朱镕基拎着锤子上了,以成败论,他没成功,这就是今天他还被骂的最大原因
网友评论2013-07-01 23:27
Reply Post by 奉孝牵手孔明 (2013-07-01 23:19):
多角度的看事物,朱黑朱粉又如何,意气之争太无聊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房子透风漏雨不坚固,不拆不修就要塌,就要砸死人,但是没人敢去带这个头,朱镕基拎着锤子上了,以成败论,他没成功,这就是今天他还被骂的最大原因
唉,争了一晚上真TM累啊,其实套用一句话,想回到朱改革之前的那个年代的是没脑子,但忘记那些牺牲了自己利益奉献了改革的人,是没良心,但是,在这个论坛里,良心值几个钱呢?
黑的不是改革,而是没做好准备就改革,如此而已~
网友评论2013-07-01 23:31
Reply Post by Osama·Ben·Laden (2013-07-01 23:10):
你说这些能说明什么?
水区大波的下岗职工子女马上就到!
下岗职工。。。企业效益不好入不敷出怎么办?裁员啊,被裁掉的人都会骂老板不讲人情,只是国企太大太多了
网友评论2013-07-01 23:33
Reply Post by jludaniel (2013-07-01 23:27):
唉,争了一晚上真TM累啊,其实套用一句话,想回到朱改革之前的那个年代的是没脑子,但忘记那些牺牲了自己利益奉献了改革的人,是没良心,但是,在这个论坛里,良心值几个钱呢?
黑的不是改革,而是没做好准备就改革,如此而已~
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说 1 这些人是蛀虫囊肿 2 阵痛论 3 必须的,什么伤害都是必须的
网友评论2013-07-01 23:36
Reply Post by 不眠的约萨希 (2013-07-01 23:11):
朱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鼓动大家去买保险吧
我记得那时候各种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的,就是现在奥黑一屁股shi擦不干净的商业保险模式。
一 一!!!
网友评论2013-07-01 23:37
Reply Post by jludaniel (2013-07-01 23:27):
唉,争了一晚上真TM累啊,其实套用一句话,想回到朱改革之前的那个年代的是没脑子,但忘记那些牺牲了自己利益奉献了改革的人,是没良心,但是,在这个论坛里,良心值几个钱呢?
黑的不是改革,而是没做好准备就改革,如此而已~
我觉得是想法很多,时间太短,任期长点或许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人过政息,一切白忙活还被人臭骂。
网友评论2013-07-01 23:40
Reply Post by 秋月寒 (2013-07-01 23:37):
我觉得是想法很多,时间太短,任期长点或许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人过政息,一切白忙活还被人臭骂。
时间再长就玩成苏东坡了。
网友评论2013-07-01 23:42
你倒是把社保铺开来说说呢?
网友评论2013-07-01 23:44
Reply Post by gesturelol (2013-07-01 23:42):
你倒是把社保铺开来说说呢?
铺开啥啊,取消杜甫。
一 一!!!
网友评论2013-07-01 23:45
Reply Post by jludaniel (2013-07-01 23:27):
唉,争了一晚上真TM累啊,其实套用一句话,想回到朱改革之前的那个年代的是没脑子,但忘记那些牺牲了自己利益奉献了改革的人,是没良心,但是,在这个论坛里,良心值几个钱呢?
黑的不是改革,而是没做好准备就改革,如此而已~
如何在改革之前做好准备,有什么标准?这个问题太难了
虽然作为邓小平钦点的总理人选,朱在政治上却不够强势,收到的掣肘太多
90年代初改革开放遇到阻力,计划经济重新抬头,大有倒退之势,邓公以一个退休老党员的身份南巡,强力推动改革开放
这种事情是朱镕基绝对做不到的
网友评论2013-07-01 23:49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末三 (2013-07-01 23:44)
取消社保,全面推广商业保险
党国至少每年可以节约数万亿用来继续搞三公支出刺激消费,多好 
网友评论2013-07-01 23:54
Reply Post by 奉孝牵手孔明 (2013-07-01 23:45):
如何在改革之前做好准备,有什么标准?这个问题太难了
虽然作为邓小平钦点的总理人选,朱在政治上却不够强势,收到的掣肘太多
90年代初改革开放遇到阻力,计划经济重新抬头,大有倒退之势,邓公以一个退休老党员的身份南巡,强力推动改革开放
这种事情是朱镕基绝对做不到的
标准没法定,总之不要搞的后来这样乌烟瘴气民怨沸腾就好了。说任期短,不过是一种理由罢了,毕竟他所谓的后续措施谁也没看到,就目前的效果来看是不那么好的。
如果美帝对俄罗斯说,当年你们休克疗法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我们的后续措施马上就到了。估计会被喷出翔吧。
网友评论2013-07-01 23:57
Reply Post by 奉孝牵手孔明 (2013-07-01 23:19):
多角度的看事物,朱黑朱粉又如何,意气之争太无聊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房子透风漏雨不坚固,不拆不修就要塌,就要砸死人,但是没人敢去带这个头,朱镕基拎着锤子上了,以成败论,他没成功,这就是今天他还被骂的最大原因
他要是成功了,至少中国能提早好几年获得诺贝尔奖
网友评论2013-07-01 23:59
Reply Post by 秋月寒 (2013-07-01 23:37):
我觉得是想法很多,时间太短,任期长点或许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人过政息,一切白忙活还被人臭骂。
我最诟病的就是这点,没长远的规划,或者有了规划不执行,
你在任的时候你规划你的,我在任的时候我规划我的,无数资源和时间就牺牲在这种官僚政治中,最后被耍的就是老百姓
网友评论2013-07-02 00:0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jludaniel (2013-07-01 23:54)
96年时候美国航母都开进台湾海峡了,华夏大地还一片散沙呢。
要准备改革准备到什么时候啊,这还真是得感谢拉登同学的节奏了
网友评论2013-07-02 00:02
Reply Post by 大睡魔 (2013-07-01 23:33):
我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说 1 这些人是蛀虫囊肿 2 阵痛论 3 必须的,什么伤害都是必须的
一 为什么这些国企大部分效益很差,靠银行输血度日?
二 当时国家中央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三 如果不改革会是怎样的下场?或者换一个人来掌控会比朱做的更好?
发表回复下一页(2)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