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不做死就不会死】 红十字会:坚持维护对郭美美事件调查原有认定

整理时间:2013-04-30 20:4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4-28 19:16

» 红十字会:坚持维护对郭美美事件调查原有认定
    http://news.qq.com/a/20130428/001055.htm?qq=0&ADUIN=1258950&ADSESSION=1367144428&ADTAG=CLIENT.QQ.5065_.0&ADPUBNO=26147
    
    新华网4月28日讯(记者 陈元)28日,雅安芦山地震救援进入第8天,作为救援工作重要参与方之一的中国红十字会,从第一天开始几乎天天有“新闻”,日日受关注。28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再次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近日“重查郭美美事件”、“修改红十字会法”、“红会募捐额达5个多亿”等热点集中回应社会关切。
    红会募捐额达5个多亿,怎么用?
    
    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于20日晚间向社会公开发布救灾呼吁,但因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其筹资能力一度受到公众怀疑。根据基金会中心网27日披露信息,截至27日8时02分,全国共有115家基金会已参与地震救援和确定参与灾后重建工作,共募集善款和物资10.49亿元人民币。其中,截至27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系统收到社会捐赠款物56639.78万元,“占比近50%”。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对此表示,红会本次募捐“确实比原来估计的要好”,且5.66个亿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个人和民营企业的捐助,“这说明公众对红会仍然很信任,我们很感动。”
    
    赵白鸽说,募集到高额善款对中国红十字会来说,不是荣耀,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因为红会除了现在正在做的公布每一笔捐款和捐赠人信息,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要向公众交代清楚每一笔钱的去向。
    
    据了解,根据国务院芦山地震救援工作统一部署和红会的灾情评估结果,中国红十字会对灾区的救援工作进入过渡安置期,“目前最紧急的是解决灾区清洁用水和公共卫生问题,红十字会供水、卫生设施建设以及心理援建等专业队伍已经进入到灾区,红会将根据不同阶段灾区需求做出合理安排。”
    
    郭美美事件重查,查还是不查?
    
    自重查郭美美事件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该事件进展“一波三折”,尽管目前相关方均就此事作出了解释,但真真假假还是让网民感觉云山雾罩。
    
    发布会上赵白鸽对该事件作出了全面回应。赵白鸽称,针对郭美美事件,中国红十字会于2011年12月31日已经公开发布调查报告,报告对郭美美身份、与红十字会的关系、其炫耀物资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说明,“中国红十字会坚持维护原有认定,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是否要重查,将由社监委独立商讨作出决定。”
    
    “在是否重查、如何重查以及重查后的结果上,我相信社监委会以事实为准绳作出判断。”赵白鸽说。
    
    赵白鸽:3年内不翻转“黑十字”印象我自动辞职
    
    她强调,“郭美美事件”能引起公众如此之大的反应,反映出公众对于红会的期待和要求都很高,但是希望公众能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客观地进行评判。“红十字会的资金、人员均来源于百姓,所以大家对其公开透明的要求要紧迫得多,我们会根据自身分析及社会需求往正确方向走,”同时她指出,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完善,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多方努力下,红会定当不负所托。“如果两到三年,还是不能翻转‘黑十字’印象的话,我自动请求辞职!”
    
    新华社:红会对郭美美损害其声誉忍气吞声很奇怪
    
    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的红十字会再次面对信任危机,以致发出为灾区捐款的倡议后,网上滚滚而来的便是一个“滚”字。红会的信誉度下降于斯,与郭美美事件有着极大关联度。“郭美美”的阴魂不散,至今也没人出来拨云见日。
    
    2011年12月31日,红会曾经想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其公布的联合调查报告称“郭美美与红会无关,郭美美炫富的财富与红会公众捐款和项目资金没有任何关系”,但公众显然并没有接受。
    
    某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对某个机构的声誉造成损害时,这个机构一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奇怪的是,红会竟然选择了“善罢甘休”和“忍气吞声”。
    
    新闻回顾: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对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2011年12月31日
    
    2011年7月,监察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北京刘安元律师事务所、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下称“总会”)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下称“商红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总会认真听取了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及建议,慎重研究,现就相关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调查结果证实,商红会中不存在“红十字商会”这一机构,没有设立“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一职务;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商红会没有任何关系,其炫耀的财富与红十字会、公众捐款及项目资金没有任何关系。
    
    警方通报郭美美事件
    
    2011年北京市公安局就郭美美事件通报称,现查明,郭美美及其母与中国红十字总会无直接关联。在警方调查中,郭美美称:对于红会,此前并不了解,不认识相关人员,也从未担任相关职务,是今年3月份在与深圳商人王某交谈中,知道了王某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相关单位的合作意向。
    
    后郭美美认为原来在微博上注册认证的“主持人、演员”身份层次较低,为满足其炫耀心理,于5月自行杜撰了“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提交微博网站审核通过认证。在审查中,郭美美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表示后悔和歉意。
    
    对于警方发布的“郭美美案件”通报,有网友认为“无直接关联”过于笼统,也有网友对涉案人真实姓名、身份、财产来源等能否见光提出质疑。
    
    赵白鸽:3年内不翻转“黑十字”印象我自动辞职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周小璐)4月28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召开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宣布“4.20中国社会组织灾害应对平台”启动,她对平台运行及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郭美美事件等舆论热点也进行了一一解疑回应。
    
    “红十字会的资金、人员均来源于来百姓,所以大家对其公开透明的要求要紧迫得多,我们会根据自身分析及社会需求往正确方向走,”同时她指出,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完善,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多方努力下,红会定当不负所托。“如果两到三年,还是不能翻转‘黑十字’印象的话,我自动请求辞职!”
    
    郭美美并非破解公众信任危机的关键
    
    对于目前网络上热议的“郭美美事件”及其他不实谣言,赵白鸽也予以一一澄清和解释。
    
    她提到,之前关于郭美美与红会的关系问题,已在2011年12月31日发表了了严正声明。重查之事也需要由社会监察委员会提出后充分讨论才能决定。而社会监查委员会作为一个经费自筹的第三方组织,具有极高独立性及权威性。此外,对于之前谣传的台湾红十字会、国际红十字会、天价帐篷等问题赵白鸽也进行了澄清。
    
    在她看来,重塑公信的关键并不在郭美美,而在能否主动、完整、透明地公布善款收入及使用情况,能否解决体制主导下可能出现的贪污腐败、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才是症结所在。目前,红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刻反省,并以开始推动深入改革。
    
    她强调,“郭美美事件”能引起公众如此之大的反应,反映出公众对于红会的期待和要求都很高,但是希望公众能以事实为依据,公平客观地进行评判。“红十字会的资金、人员均来源于百姓,所以大家对其公开透明的要求要紧迫得多,我们会根据自身分析及社会需求往正确方向走,”同时她指出,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完善,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多方努力下,红会定当不负所托。“如果两到三年,还是不能翻转‘黑十字’印象的话,我自动请求辞职!”
    
网友评论2013-04-28 19:33


    哈哈哈哈哈哈好
    
    
网友评论2013-04-28 19:34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反腐精英郭美美 (2013-04-28 19:33)
    
    哈哈哈哈哈哈好
    
    别高兴得太早 尼尔·伍德在看着你
    
网友评论2013-04-28 19:38


    一楼.....
    
网友评论2013-04-28 19:44


    Reply Post by 反腐精英郭美美 (2013-04-28 19:33):
    
    哈哈哈哈哈哈好
    
    
    好好好!
    
网友评论2013-04-28 19:45


    好好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2013-04-28 19:54


    新华社:红会对郭美美损害其声誉忍气吞声很奇怪
    
    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的红十字会再次面对信任危机,以致发出为灾区捐款的倡议后,网上滚滚而来的便是一个“滚”字。红会的信誉度下降于斯,与郭美美事件有着极大关联度。
    
    “郭美美”的阴魂不散,至今也没人出来拨云见日。 2011年12月31日,红会曾经想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其公布的联合调查报告称“郭美美与红会无关,郭美美炫富的财富与红会公众捐款和项目资金没有任何关系”,但公众显然并没有接受。
    
    某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对某个机构的声誉造成损害时,这个机构一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奇怪的是,红会竟然选择了“善罢甘休”和“忍气吞声”。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