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鸦片战争,清军和英军对比。

整理时间:2013-03-19 04:08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921376)2013-03-17 14:41

» 鸦片战争,清军和英军对比。
    http://lt.cjdby.net/thread-1502194-1-1.html 写的比较详细...
     图片请到原帖里看 非常不错
    武器配置没出来但是
    
    谁加个武器配置的
    
    
    1860年,英法联军的猛烈炮火摧毁了满清皇室的骄傲,不可一世的满清-中华帝国从此正式开始了被殖民的历程。然而,容易被人忽视的是,乘马战斗的骑兵依然是这个时代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充斥着大量的骑兵战,他们是影响这场战争胜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联军和清军的骑兵都发挥了自己的特点。
    
    满清帝国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其核心是当初曾用来征服东亚大陆的满族八旗,征服中国后,则收编了大量的汉人步兵作为绿营军。到了19世纪中期,满族八旗严重腐化,战斗力急剧下降,而数量庞大的绿营军又从来不具备什么真正的战斗效能,于是来自帝国北部边疆的蒙古八旗成为了满清军事的中流砥柱。来自草原的蒙古骑兵们自古以来就是东方世界最强的战士,即使在清代后期,他们依然保持着古朴彪悍的风气,战斗力不减当年,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多次击败让整个朝廷都闻风丧胆的太平天国军队,彻底粉碎了太平天国的北伐,体现了蒙古骑兵无愧于其祖先的强悍战斗力,这些来自察哈尔的蒙古马队,被咸丰皇帝称作“大清的长城”。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被派往京津去对抗英法联军。
    
    
    
    
    
    
    
    
    图为 满清军队主力 八旗与绿营
    
    
    
    
    
    
    
    蒙古骑兵 算是晚清战斗力的中坚了
    
    
    联军方面的目的是要攻克北京。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沿海战斗不同,此次要进入中国内陆,势必面对中国的庞大军队和自中世纪就闻名天下的蒙古骑兵,在近代战争中,骑兵已经不像中世纪一样是战场的核心力量,他们已经无法在正面对抗步兵和炮兵,但是仍然可以通过机动来打击一支军队的侧翼和后方,以及配合步兵完成对敌人的包围,在战斗进入僵局时,骑兵的冲击力仍然是最重要的战场因素。为了解除蒙古骑兵的威胁,英法亦调集了非常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精锐骑兵,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本土的最强大的“女王”近卫龙骑兵团,来自法属北非殖民地的凶悍的“西帕希”骑兵团,来自英属旁遮普的尚武的“普罗比”锡克骑兵团,以及来自英属印度的“费恩”印度骑兵团。联军的骑兵数量近1500人,他们面对的将是万人规模的满洲和蒙古的骑兵。这场战争将见证欧洲最好的骑兵+北非最好的骑兵+南亚骑兵与规模庞大的东方骑兵的对决。
    
    
    
    
    
    
    
    
    图为 女王骑兵团
    
    
    
    
    
    
    
    锡克骑兵 南亚最好的骑兵
    
    
    
    
    
    
    
    
    印度骑兵 有不少穆斯林成分 战斗力也不弱
    
    
    1860年8月,联军登陆占领北塘后,立刻遭到了清军骑兵的攻击,机动的满清骑兵们迂回到联军薄弱的侧翼实施攻击,迫使联军的总指挥—法国老将孟托班急令部队迅速后撤,但还是未能及时全部撤离。8月12日,3000多名满蒙骑兵抓住了一支700人的英法联军步兵队伍,并试图对其进行包围,英法步兵组成空心方阵抵抗,阿姆斯特朗重炮的火力与步兵刺刀密集层叠的组合让满蒙骑兵一筹莫展。
    
    
    
    
    
    
    空心方阵是那个时代 步兵对抗骑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此时英国“女王”近卫龙骑兵团(329人)和由锡克人组成的“普罗比”骑兵团(456人)赶到,前者拔出佩剑,后者端平长矛,共同向满蒙骑兵发动了迅猛的冲锋。满蒙骑兵立刻散开,以复合弓进行游击骑射作战,这些东方骑兵的行动非常灵活,但在英法步炮兵的火力压制及英印骑兵的坚定冲锋下终于被击溃,并且伤亡悬殊。英国人和锡克人的白刃战技巧相当精湛,在近战中占据绝对优势。一名锡克骑兵对满蒙骑兵评价道:“很难抓,但一旦抓到之后就造不成什么伤害了”。
    
    
    
    
    
    
    图为锡克骑兵用长矛刺杀满蒙骑射手。
    
    8月24日,联军步兵在强大的海军炮火支援下攻克了天津,随后向北京进军。京津路上的田野是伏击战的理想场所,清军的骑兵游弋于京津沿路,对联军进行骚扰,联军亦派遣自己的骑兵侦查敌情和掩护自身的侧翼。9月17日,法国的北非西帕希骑兵团在行进中遭遇了数量不明的大量满蒙骑兵,性情凶悍的北非骑兵们骑乘着高大神骏的阿拉伯战马,冲刺速度极快,满蒙骑兵的弓箭骑射无法生效,这些服饰华丽的北非骑兵以速度冲进了满蒙骑兵的队伍中并击溃了他们。9月18日,英国“女王”近卫龙骑兵团和印度“费恩”骑兵团共400余人在侦查途中遭遇一支数量远超自己的,2000人的蒙古骑兵队伍,英印骑兵组成密集而严整的阵形对蒙古骑兵发动了猛烈的白刃冲锋,将蒙古骑兵打败。满蒙骑兵在京津路上对联军的攻击和骚扰,最终以自身的损兵折将而告终,他们的骚扰全部被联军骑兵及时驱逐了。
    
    
    
    
    
    
    图为北非骑兵与满蒙骑兵的战斗。
    
    9月21日,英法联军进逼中国首都北京,清军的主力在北京城外的八里桥与联军做殊死决战。联军共有步,骑,炮8000人;清军则有5万人,其中有近一万名来自蒙古草原的彪悍骑兵。清军的火炮数量很多,但是原始的各自零散射击的方式很难对联军造成有效杀伤,联军将领记录到很多清军的炮弹从联军头上飞过,但几乎都没有命中目标。联军炮兵在高效指挥系统下集中火力射击,对清军造成了毁灭性的伤亡。
    
    
    
    
    
    
    
    近代线列战术体制下的军队对于古代式的军队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训练有素的步兵阵线 是完全可以抵御骑兵的
    
    僧格林沁看到自己的火力远不如对手,便命令蒙古骑兵冲击联军的阵地,在联军炮火和步枪的打击下,被派出的蒙古骑兵全部在半路上被密集的弹幕消灭。僧格林沁最终发现了英军与法军薄弱的接合部,遂派出最后的精锐骑兵力量向接合部冲击,以分割消灭联军,这是清军最后的希望。然而英国“女王”近卫龙骑兵团和新加入战场的印度帕坦骑兵团及时赶到,以凶猛的反冲锋击溃了蒙古骑兵。在联军骑兵的引导下,英法步兵上刺刀,向已经被炮火轰的焦头烂额的清军步兵发动白刃冲锋,清军全面崩溃,联军乘胜追击,最终攻克了北京城。在这场气势磅礴的大战中,清军有万余人战死,而联军只有10余人的伤亡。虽然清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了异常的英勇,但仍然只换来了一个引人发笑的悲惨战局。
    
    
    
    
    
    
    图为八里桥之战中联军骑兵的乘胜追击。
    
    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满族和蒙古的东方骑兵可以说已经发挥了全力,他们作战骁勇,又灵活机动,尽管他们不可能从正面冲破联军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但是仍希望通过侧翼迂回去接近并打击联军,然而,所有的迂回和偷袭全都被早有准备的联军骑兵破解。曾经在中世纪让全世界颤抖的东方游牧骑兵,在近代的外国骑兵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体现了双方在纪律和战术水平上的巨大差距。
    
    
    
    
    
    
    在步兵战术上 联军就有着巨大的优势
    
    近代欧洲骑兵战术进步神速,同步兵和炮兵的进步一样,欧洲的骑兵也发展出了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战术体系。近代欧洲骑兵总体上分为“正规骑兵”和“非正规骑兵”两种,正规骑兵包括胸甲骑兵,龙骑兵和正规枪骑兵等,非正规骑兵包括骠骑兵,非正规枪骑兵,猎骑兵和各种殖民地本地征召骑兵。
    
    正规骑兵是战场上的决定冲击力量,他们的作战方式为排成密集而整齐的线形阵列进行白刃冲锋,每条线列冲击敌人后,并不像古代骑兵那样陷入散乱的单兵混战,而是强行顶着敌人的射击或砍杀,快速撤离,重新结阵,反复列成整齐队形冲锋。这种始终依靠整齐划一的力量,各排甚至各团密切配合的集体冲击方式能够轻易击溃所有传统模式的骑兵。自从近代西方正规骑兵出现以来,世界上没出现过任何非正规骑兵在正面冲锋中战胜正规骑兵的战例。
    
    非正规骑兵是侦查,巡逻,偷袭,追击等任务的最佳执行者,非正规骑兵无法像正规骑兵一样进行密集线列冲击(那需要相当高难度的大量配合训练以及精心培育和挑选的强壮马匹),但是非正规骑兵往往都是个人马术和刀法的高手,一旦正规骑兵的密集队形被散开,那么他们往往不是灵巧的非正规骑兵的对手。几乎所有的古代骑兵都可以算作非正规骑兵,即依靠一个个单体的技巧去达成共同目标,满蒙骑兵也不例外。但是古代骑兵与近代西方非正规骑兵存在一个本质区别,那就是科学系统的职业训练。
    
    
    
    
    
    
    图为“女王”骑兵团的 线列冲锋
    
    就第二次鸦片战争而言,来自英国本土的“女王”近卫龙骑兵团是世上最好的正规骑兵队伍之一,来自北非和南亚各殖民地的骑兵则都属于非正规骑兵。北非人和锡克人都是极度凶悍尚武的民族,他们的骑兵天赋和战斗传统完全不亚于蒙古人,在接受了欧式的职业化骑兵训练后,所具有的战斗力自然远非只凭游牧民族天赋战斗的满清骑兵可比------即使同样是非正规骑兵。英军的近卫龙骑兵则是正规骑兵,英军正规骑兵在世界各地殖民时都显示过强大的实力,任何非正规骑兵在他们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龙骑兵们轻松的在战场上击溃和驱逐了传统的东方骑兵,并向中国庞大的步兵群发动了致命的冲锋,和英国龙骑兵相比,就连与其并肩战斗的尚武的锡克骑兵都在战斗技巧上显得相形见绌。
    
    
    
    
    
    
    以蒙古骑兵为代表的 古代优秀骑兵 在近代军事进步面前 早已难有大作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体现的远远不止是武器上的差距,更是纪律,训练,战术思想等全方位的差距。时至今日,研究这场战争中的每个细节,依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网友评论(12819357)2013-03-17 14:42


    图呢。。。。。。。。。???
    
网友评论(7872154)2013-03-17 14:43


    一张图都没有- - 你说个锤子!
    
网友评论(19108729)2013-03-17 14:46


    还看个铲铲啊~
    


网友评论(7361527)2013-03-17 14:47


    这实在无力吐槽了,说好有图,但一张都没看见
    ----sent from my Sony L36h,Android 4.1.2
    
网友评论(14015136)2013-03-17 14:48


    好图!
    ----sent from my samsung SHV-E210S,Android 4.1.1
    
网友评论(4536042)2013-03-17 14:48


    满洲通古斯帝国,谢谢。
    ----sent from my 要你命 3000,Android 火星版
    
网友评论(1022338)2013-03-17 14:49


    其实大家已经知道没图了 = =
    
网友评论(4536042)2013-03-17 14:50


    僧格林沁是八国联军的功臣
    ----sent from my 要你命 3000,Android 火星版
    
网友评论(2673024)2013-03-17 14:53


    图呢,这一张都没有啊。
    
网友评论(8466327)2013-03-17 14:54


    长求总
    ----sent from my HUAWEI S8600,Android 2.3.4
    
网友评论(1487794)2013-03-17 14:54


    转个帖子都不好好转……
    
网友评论(23850)2013-03-17 14:55


    不是很明白,蒙古骑兵和英国骑兵拿刀对砍都砍不过吗?
    
网友评论(519943)2013-03-17 14:56


    图都被吃了!
    ----sent from my Sony Ericsson ST27i,Android 2.3.7
    
网友评论(159838)2013-03-17 15:01


    没意义
    
    清军和法国的差距也是这么大
    
    能在台湾和越南都胜利为什么
    
    
    在差也差不到100年的差距
    
网友评论(9543411)2013-03-17 15:01


    Reply Post by luckyhawk (2013-03-17 14:55):
    
    不是很明白,蒙古骑兵和英国骑兵拿刀对砍都砍不过吗?
    
    日清战争的时候,在远程互射阶段清军还能相持,一旦日军亮出刺刀,清军立马崩溃。
    
网友评论(1022803)2013-03-17 15:02


    你就这么ctrl+v的有意义?
    
网友评论(20921376)2013-03-17 15:02


    Reply Post by 丹瑞 (2013-03-17 14:54):
    
    转个帖子都不好好转……
    
    上传图片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
    
    不看就拉倒
    
网友评论(20921376)2013-03-17 15:0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shenkai600 (2013-03-17 15:02)
    
    ....上传了...太累了 我擦
    
网友评论(13790374)2013-03-17 15:04


    发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呢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