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天生聪明的人睡觉比较少,因为大脑活跃度比普通人高很多?
网友评论(21308475)2013-03-06 09:09
就算精神承受的了
但是肉体能承受的了么?
一天锻炼了那么久,工作的那么累,还睡那么少的话,肌肉能承受的住么
网友评论(20380879)2013-03-06 09:09
Reply Post by 每天水一水赛过活神仙 (2013-03-06 09:07):
听说天生聪明的人睡觉比较少,因为大脑活跃度比普通人高很多?
那我一定是天生弱智了
----sent from my HUAWEI U8860,Android 4.0.3
网友评论(968036)2013-03-06 09:09
Reply Post by Lsang (2013-03-06 09:04):
有个什么爱因斯坦还是爱迪生还是达芬奇睡觉法,按着来一天确实只用睡两三个小时,而且精神不差,不会猝死
-------发自NOKIA 毒菜版Lumia920上的NGABrush(1.8.4.7) for WP(已经抢到23个沙发:!)
似乎是叫做多相睡眠,每天睡几次,但是每次只睡极短的时间
前段时间mid term的那周,我偶然的进入过这种状态,基本每天下午睡2个小时,天亮后睡2个小时,持续了1周,期间状态也算是过得去,不怎么有疲劳的感觉。
但是之后就不行了,没办法2个小时之后醒过来,就算弄醒自己也困的半死
网友评论(13914055)2013-03-06 09:09
看睡眠质量....
有人躺下几个小时候都睡不着,
有人沾枕头就睡着了
网友评论(18059757)2013-03-06 09:10
出来混迟早要还
网友评论(10772253)2013-03-06 09:10
Reply Post by Lsang (2013-03-06 09:04):
有个什么爱因斯坦还是爱迪生还是达芬奇睡觉法,按着来一天确实只用睡两三个小时,而且精神不差,不会猝死
-------发自NOKIA 毒菜版Lumia920上的NGABrush(1.8.4.7) for WP(已经抢到23个沙发:!)
达芬奇睡眠法,至今科学上还有很多分歧。
每2个小时睡15分钟,问题是,大部分人,15分钟未必可以入睡。
前阵子有个研究,睡6-7个小时的人死亡率较低,5个小时就开始高了,两三个小时,是找死。
网友评论(968036)2013-03-06 09: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yphasic_sleep
我相信你指的是这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9A%E9%98%B6%E6%AE%B5%E7%9D%A1%E7%9C%A0
突然发现也有中文版……
但是中文版里面没提几个军方的相对前沿的研究和实验,信息少一些
网友评论(603863)2013-03-06 09:11
长期的话当然伤害身体了。
楼主可以搜索下思密达那里的乐坛组合....都这样的,很惨很惨,每天很多通告,活动。一天就睡很少的时间。
网友评论(1626806)2013-03-06 09:12
据说睡眠少寿命短
最少需要8小时才不困的表示很欣慰..
网友评论(20977642)2013-03-06 09:13
我记得有个深度睡眠法,跟睡姿有关。不能靠心脏一方侧卧。这么睡。貌似比较合适。
----sent from my HTC HTC Incredible S,Android 4.0.4
网友评论(189480)2013-03-06 09:15
沾枕头就睡着的人表示一天10小时都睡不够
网友评论(19074237)2013-03-06 09:15
不睡觉死的新闻还少啊?
发自我的 iPhone 4S, iPhone OS 6.1.2, NGAer 159
网友评论(74084)2013-03-06 09:15
长期肯定不行的,除非你天赋异禀
一般人持续一星期只睡3小时问题不大,但再长的话身体机能都会出问题
----sent from my HTC Desire HD,Android 2.2.1
网友评论(18942941)2013-03-06 09:16
Reply Post by 每天水一水赛过活神仙 (2013-03-06 09:07):
听说天生聪明的人睡觉比较少,因为大脑活跃度比普通人高很多?
尼玛,我一天睡8小时不智商拙计的很
网友评论(195191)2013-03-06 09:17
达芬奇是不是穿越者变种人都值得怀疑别说这种玄乎的睡眠法了
睡眠提供的是全身的休息自以为大脑得到了休息说不要不要的身体还是挺老实的
----sent from my Motorola XT535,Android 2.3.7
网友评论(2465739)2013-03-06 09:17
会死的吧
发自我的 iPhone 4S, iPhone OS 5.1.1, NGAer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