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简直就是在殴打小朋友~~~
网友评论(17117551)2013-02-15 18:40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领土,但因为里面多是俄罗斯人有俄军驻扎,一直要求独立并加入俄罗斯
网友评论(179374)2013-02-15 18:41
Topic Post by 偶是孙伯符 (2013-02-15 18:25):
大概看了下百度百科,格鲁吉亚是要多脑残才会想到主动攻击战斗民族。就他们那种瞬间被打残的战斗力,即使北约的爸爸们帮忙,全国也早就被毛熊的钢铁洪流轮好几遍了吧。
那年毛熊很开心的实战演练一次苏式大纵深突击,陆军攻击中部,海军陆战队从西部黑海岸登陆,空降兵在东部空降,完全是RTS里面阅兵虐菜的节奏。
然后掉了一架逆火
虐菜? 美国打伊拉克掉了B1还是B2?
网友评论(19756647)2013-02-15 18:43
南奥塞梯是自治有俄罗斯驻军 那边也一直要求独立或者并进俄罗斯 刷卡是为零听了美国忽悠你上有哥顶着就上了,然后美国装死了,就没有然后了。
----sent from my Sony Ericsson LT26i,Android 4.0.4
网友评论(127747)2013-02-15 18:43
俄格之战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俄罗斯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的表现让世人大跌眼镜,特别是第一次,从此之后北约对俄罗斯小觑之心大起,乘老毛子生病之际对俄步步紧逼,组合拳一套接一套,大有乘你病要你命的架势。俄格之战就是恢复元气后的俄罗斯对北约势力的一次强势反击。龙腾网 http://www.ltaaa.com
自苏联解体,格鲁吉亚独立后,其南奥塞梯自治州、阿布哈兹共和国亦跟着宣布独立,从他们的角度来说也无可厚非,你格鲁吉亚能独立,我们也一样能独立。难道尼姑的脑袋只能你摸,我就摸不得么?对格鲁吉亚来说,这是分裂国家的严重行为,自然不能答应。多年来,几方武力冲突不断,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背后有俄罗斯撑腰,一直都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格鲁吉亚一直想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无奈实力不济,在进入21世纪后格鲁吉亚加快了倒向北约的步伐,迫切希望加入北约和欧盟,以借助外力对抗俄罗斯。只是北约也精明的很,始终不接受其请求,每次都以其国内局势动荡啊,还有领土问题没解决啊等冠冕堂皇的借口来驳回。肯定驳回啊,在那个时候北约在背后捣鼓,用各种手段来支持格鲁吉亚对抗俄罗斯才是正经的,让你格鲁吉亚成为正式成员国就不符合其利益了,你成了我的小伙计我就得明着为你出头,从幕后走到台前,这就不行了。换过来说,台湾问题也是这样,我可以对进行他的各种援助,但我决不会和他建交,用台湾问题拖住中国是符合其利益的,但从幕后走到前台就会亏本。
对于北约的态度,其实格鲁吉亚方面是没怎么搞清楚的,他们以为北约为其提供援助,帮助其训练军队,这样那样的支持和许诺,都表明北约是站在他们背后的有力支柱。狐狸敢嚣张那是因为背后有老虎,格鲁吉亚就认为他背后的老虎会帮忙。加上他们的萨卡什维利是个标准的西方狗腿子,只看西方主子的眼色行事,在得到西方主子的一些口头承诺后,不顾动用武力是完全不符合格鲁吉亚这么个弹丸小国、军事弱国的根本利益的,悍然决定用武力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
格军的企图和部署是:在南奥塞梯方向,在空军支援下,以第1步兵旅和第3、第4两个步兵旅的部分兵力,以茨欣瓦利为主要突击方向,之后向西北和东北发展进攻,占领南奥塞梯全境;同时以特种作战旅部分兵力进至扎瓦地区,切断罗格斯隧道,阻止俄军进入。在阿布哈兹方向,以第2、第5步兵旅和第3步兵旅部分兵力,以加利至苏呼米为主要突击方向;在科尔多河谷上游至苏呼米方向使用部分兵力切断克鲁霍尔斯基通道至苏呼米通道,阻止俄军进入;使用部分兵力在海军配合下对苏呼米实施登陆作战。在夺取苏呼米后,进而夺取阿布哈兹全境。
2008年8月7日午夜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突然发起攻击。而8月8日正是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2007年10月31日中国在联合国提出了《奥林匹克休战协议》,世界上有186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协议,格鲁吉亚也是其中之一。很明显格鲁吉亚选在这个时候开战是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趁着世界舆论的焦点以及各国政要都在北京,乘人不注意打个速战速决,在舆论和俄罗斯反应过来前解决战斗(梅德韦杰夫在休假,普京正在北京)。只是这是以政治上的被动和失分换来的,首先“奥林匹克休战”这是个有着长期传统的“神圣休战”,历史上在这期间动武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舆论的谴责,二来俄罗斯以此为契机,展开舆论和宣传攻势,大量报道格鲁吉亚违反维和协定、杀害无辜平民的做法;并强调俄军是在格鲁吉亚入侵、俄维和部队重大伤亡的前提下才被迫采取军事行动的,占领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使得美国为首的“北约”无法偏袒格鲁吉亚,美国助理国务卿福瑞德和欧盟调查委员会被迫承认格鲁吉亚侵犯南奥塞梯是个错误,格鲁吉亚负有首要责任,悲催的萨卡什维利就这么被西方主子给抛弃了。不得不说的是在开战前3小时,格鲁吉亚还和南奥塞梯方面达成了休战协议,这个欺骗手段在军事上是成功的,有效的迷惑了南奥塞梯当局,帮助格军达成了作战的突然性,可在政治上又是一大败笔,撕毁笔墨未干的协议必将遭到国际舆论的一致谴责,也会给对方以口实。
其实俄罗斯早有准备,在战争爆发前俄军就制定了“强制和平行动”的作战预案。7月13日至8月1日,俄军在北高加索黑海至里海地区进行了“高加索—2008”联合演习。而且演习一结束,参加演习的俄军部队就开始了“强制和平行动”的作战准备。在格鲁吉亚刚开始对南奥塞梯发起进攻后不久,俄军就展开了对格鲁吉亚军队的反击。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的情报系统继承了苏联时期的敏锐和高效,在战前已经获得格鲁吉亚方面的相关情报,俄军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
然而对于俄军的备战工作,格鲁吉亚并不完全知晓,格鲁吉亚还一厢情愿的认为俄罗斯不会出兵;美国虽然有几颗侦察卫星以及高空无人侦察机等天天盯着北高加索一带,亦没发现俄军的集结调动。这些充分说明俄军的隐蔽、伪装能力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个是现代战争军队生存的最有力保证,其隐蔽伪装的相关措施是值得中国军队学习、借鉴的。
俄军部署和决心:
地面作战力量:南奥塞梯集团由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第19近卫摩步师135团、503团和141独立坦克营及驻车臣的第42近卫摩步师部分兵力等编成,第58集团军司令赫鲁廖夫中将指挥;阿布哈兹集团由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第131独立摩步旅和第7空降师等编成,总参谋部战斗训练局局长沙马诺夫中将指挥。
空中作战力量:由空军第4空防集团军航空兵部队编成。
海上作战力量:由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机灵”号护卫舰等编成。
俄军决心夺取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地区,歼灭这两个地区的格军并摧毁格鲁吉亚的军事潜力。
8月7日,格鲁吉亚空军及炮兵部队对南奥塞梯境内目标实施了火力突击。8日2时,其第1步兵旅在第3步兵旅1个营、第4步兵旅2个营的配合下向茨欣瓦利发起进攻。其特种旅部分兵力进至罗格斯隧道,设置了雷障并组织设伏,准备阻击俄军从罗格斯隧道进入。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要阻止俄军进入南奥塞梯,那索性炸毁罗格斯隧道,仅凭特战部队就想完全控制罗格斯隧道,一是把俄军看的太低,二是把自己看的太高,实在是有点螳臂挡车的味道。
南奥塞梯地方武装(仅装备轻武器的大约3000人)和俄军维和部队虽然坚决抵挡,但在优势格军、尤其是格空军面前无力招架、伤亡惨重,俄军一辆步战车和一辆战斗侦察车被炸毁,剩余维和部队被包围于茨欣瓦利南郊。这让人说什么好呢,这么弱小的一支军队居然敢率先攻击俄军,实在是有点找死的味道,这恰恰给了俄罗斯军事进入南奥塞梯最好的借口。12时格军占领茨欣瓦利,14时格鲁吉亚方面再次投入2个营以保持进攻锐势。
当日凌晨,俄军就开始了反击,首先到达战场的俄空军,其实在俄空军出动前,俄军地面部队已经开始行动,其空军的反应慢了很多。俄罗斯的空军在这次“五日战争”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反应慢就是其中之一,导致俄军维和部队在战争爆发后14个小时内没有得到空中支援,在格鲁吉亚空军的火力下被动挨打,造成较大的伤亡。第二个呢,还是反应慢,同时还有个空地协调问题,第4空防集团军没有在第一时间给第58集团军派出火力引导组,没有火力引导组怎么去建立空地协同?这在美军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第58集团军的2个先遣营在开进途中没有得到空中支援,被迫和设伏的格特种旅硬拼地面火力,造成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损失。如果空军及时到位,夺取制空权,格特种旅是无法与俄空中火力抗衡的,只能撤出阻击阵地让俄军顺利通行。第三个呢,是对制空权控制不到位,这场战争中面对仅仅10架左右苏-25战机的格鲁吉亚空军,俄第4空防集团军损失惨重,共有6架飞机被击落,包括3架强击机(1架苏-25SM、2架苏-25BM)、2架苏-24M轰炸机和1架图-22MZ远程超音速轰炸机。其中3架(2架苏-25BM和1架苏-24M)是因俄防空武器的失误而击落的。另外有4架苏-25损坏严重。(俄国防部只承认损失了4架飞机。格鲁吉亚方面则坚称击毁了21架俄军飞机。)这里有两点,一还是空地协同不到位,如果是1架,可能是失误,短短几天3架飞机被误击,这就是是个训练水平问题了,说明平时的空地联合训练不够,陆军防空兵对于协同的规定、信记号不熟悉,临阵操刀问题就出来了;二是俄空军对格鲁吉亚方面电子压制不到位,现代战争取得制空权的关键其实在于制电磁权,而电子压制不到位的原因是没有完全搞清楚格鲁吉亚防空阵地的部署以及其防空力量的强弱,情报没到位;当然也可能是电子压制不成功,格鲁吉亚抗电子干扰能力强于俄罗斯的预计。尤其是图-22战略轰炸机被击落,说明俄罗斯方面确实没搞清格鲁吉亚方面的防空导弹到底有些什么。俄罗斯的空军和美军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虽然俄空军表现一般,但相比格军弱小的空中力量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在俄空军打击下,格军战机基本全部被毁,地面目标也遭到严重打击。
空军差了点,陆军表现就受到影响了,虽然俄军保持了较快的进展,8日下午俄军先头部队就抵达茨欣瓦利郊区,在向市区前进途中,因为没有空军,再次遭到格军特种部队伏击,南奥塞梯集团总指挥赫鲁廖夫中将负伤被送去了医院,135团政治副团长阵亡。虽然没有空中支援是一方面原因,但把责任全部推到空军头上去就不对了。试想,如果设伏的格军兵力火力达到一定规模,俄军岂不是要吃大亏,先头的135团加强营很可能会失去战斗力,影响俄军后期作战。从地面部队本身来讲被伏击的原因是推进太快,先头部队孤立突出,给了格军战机。俄军迅速推进是有他的政治考虑的,就是想速战速决,最快速度最短时间结束战争,不给外部干涉势力介入的机会。战略构想没有问题,战术实施有问题。表现在三点:一是侦察搜索不够,没有发现格军部署。有58集团军自身的侦察部队的原因,也有没善加利用南奥塞梯地方武装,没有建立与他们之间的有效的沟通联系,信息共享不及时的原因。做为本地人,他们的情报来的比俄军快。二是轻敌。在尚未完全控制茨欣瓦利郊区的情况下,总指挥就急急忙忙带着作战参谋们来到最前沿了,与他同行的还有新闻记者。这个就有点把打仗当儿戏了,很有点当年的麦克阿瑟的味道,实在是太不格军当人看了,这种赤裸裸的藐视任何人都不会容忍,结果格军特种部队就给了他一个教训,还好命大,只是受了点伤。他不是来指挥的,他是来做秀的,只是不知道这位中将大人躺在病床上时有何感想。
当9日凌晨俄军主力抵达后,135团立即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茨欣瓦利的格军展开强攻,迫使格军撤出了茨欣瓦利,同时76空降师一部兵力在茨欣瓦利附近地域空降夺取了附近制高点及瓦利阿尼车站,切断了格军预备队前进的通道,断绝了茨欣瓦利格军的退路。503团在135团后超越135团对格军发起进攻;当晚,格军在俄军强势攻击下全面溃退,俄军进至茨欣瓦利南郊。这里可以看到135团是一梯队,负责突破格军前沿,并解救被围维和部队;503团是二梯队,负责向格军纵深发展进攻;76空降师负责穿插,夺取格军纵深后方要点,对格军实施分割。3个部队完成任务都十分出色,仅一天时间就击破当面兵力相当之强敌,表现出了俄陆军强劲的作战能力。要知道这是在先头部队遭到伏击,指挥官受伤离开战场,初战不利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当面之敌格军是按美军标准组建、装备,由美军军事顾问指导训练的,是一个美陆军的山寨版,萨卡什维利敢于动武,这支“美式”军队也是其资本之一,其第1旅和第4旅更是格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两次车臣之战后的俄罗斯陆军不可小觑。要让美军来打,这样的兵力美军绝对是不会如此大胆进攻的,其陆军肯定是等着空军和陆航部队把对方打个七七八八后再突击去收拾残敌,也许自己的损失会比俄军小,但速度肯定没俄军快。两支军队的这个不同点值得我们研究。
10日,格军集中3个机步营的兵力,组织对俄军进行反击,企图夺回茨欣瓦利。这个反击行动是在下午,而这时俄军后续部队已经进入南奥塞梯,计有“东方”、“西方”特种营2个车臣连、空降76师一部、空降98旅一部、第45独立侦察团特种分队、第42近卫摩步师一个团、693团一部等,已经形成了对南奥塞梯格军的兵力优势,并清剿了茨欣瓦利的格军残部。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格军的反击只是困兽之斗,毫无悬念的失败了,大部分部队直接就投降了,可见其实此时的格军已经失去斗志,这次反击只是勉强之举。剩余格军向哥里撤退,然而俄军的作战计划相当完备,早已明确了追击部队,格军在撤退一开始就遭到了俄军追击,瞬间溃不成军,残余格军基本全部被歼,俄军进至哥里,呈完全分割格鲁吉亚全国之势。俄军的强大不必再提,这里只讲一个问题,按美军的作战思想,在对方集结兵力准备反击的时候,应在其兵力尚在集结中就发起空中和地面远程火力突击,打乱其作战部署,然后趁其混乱实施地面突击,一举击破之。格军反击是在下午,能见度好,俄军又握有制空权,按理应该能事先发现格军兵力调动集结的种种迹象才对。这个问题说明:俄军可能,一、地面部队的侦察能力不够;二、地面部队侦察不够没关系,正常。可空中力量、包括空间力量应该能有所察觉才对啊,在战事中没有体现出来。那就说明还是前面提过的老问题——空地协同有问题,也许没有建立好沟通联络,也许空军根本没派无人机、侦察机去侦察。如果确实是这样子,和美军作战是要吃大亏的,哪怕你陆军训练水平强于美军,但你的战场情报获知的能力、联合作战的能力、协同的能力不及美军。要知道美军最强的就是信息系统,情报获知快,传输快,指挥控制快,总能先你一步,先手处处在别人那,这仗就没法打了。三、空军不给力,那还有陆航部队,一样可以派出侦察直升机啊。问题又出来了,98年俄罗斯军队改革时把陆航部队划给空军了,可能他们当时认为会飞的都应该归空军管,这样一来陆航和陆军就完全不搭界了,本来陆军可以自己干的事就得和空军沟通、联络、协同,变成了跨军种,关系协调起来就复杂多了,对作战效能的影响就变大。而且空军飞歼击机、轰炸机的对飞直升机的不是很看得上,裁军时大量裁减了陆航部队的人,这些熟悉空地协同的专业骨干离开部队大大影响了俄空军和陆军之间的协同配合。
在阿布哈兹方向,俄军的行动速度比南奥塞梯方向更快,格军还没完全展开作战部署就遭到了俄军进攻。这边的格鲁吉亚人倒也老实,挨了打后立马乖乖地往家里逃,立即就全线撤退。这下阿布哈兹的地方武装就威风了,在俄军的掩护下大举进攻;9日其一部推进至格阿边境,另一部进入科尔多河谷上游,并于12日在俄军第7空降师配合下包围格鲁吉言特种旅大部,完全夺取科尔多河谷。俄军自己对格鲁吉亚境内急突猛进,反正格军在这个方向已经基本没有抵抗了。11日,格境内的祖格季季、谢纳基、波季港相继被占,而正在当日格鲁吉亚在2000名维和部队才由美国人帮他们运回国,回不回来都一样大势已去,让他们上战场也只有投降的份。
在这个方向的海上,俄军黑海舰队的特混编队于9日抵达格鲁吉亚海域,对格鲁吉亚实施全面海上封锁。10日,俄军对4艘格导弹艇开火并击沉1艘,这对外部干涉势力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北约海军只敢在远处游弋而不敢靠近。
其实这个时候俄军的战略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就算想灭了格鲁吉亚也只是举手之劳,只是俄罗斯的战略就是以战迫和,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只得向其西方主子求援。12日,法国总统萨科奇和梅德韦杰夫达成了和平协议,格方当然表示接受,估计这会儿让他签个卖国条约他也会乐呵呵签字了。随后,梅德韦杰夫宣布“强制和平行动”结束,俄军共阵亡74人,伤173人,失踪19人;格军死亡和失踪170人,受伤1800人,另有7000余人被俘,几乎所有的重装备和军事设施都损失殆尽,相当长时间内失去了战争能力。
我复制粘贴的
网友评论(511549)2013-02-15 18:43
Reply Post by 偶是孙伯符 (2013-02-15 18:3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oxdemon (2013-02-15 18:26)
还真是格鲁吉亚主动打的俄.......
南奥塞梯的状态一开始就不对啊,他自己宣布独立的啊……在格鲁吉亚人看来那就是自己的地方啊,再加上格鲁吉亚一个劲往北约凑合,这就跟投名状一样啊……
----sent from my Xiaomi MI-ONE C1,Android 2.3.5
网友评论(487997)2013-02-15 18:55
被希望国忽悠到死的典型例子。希望国开片前给了张空头支票,格鲁吉亚二傻子就上了。死的不是美国大兵,被恶心的是毛熊。这种看看热闹恶心人的买卖,希望国最愿意干。
网友评论(1985930)2013-02-15 18:58
请搜俄罗斯战争电影:八月八日



网友评论(593199)2013-02-15 18:58
看完8楼 这殴打小朋友也好狠啊
话说毛子什么时候会以这题材拍部电视剧呢 海空陆军都能出场呢
网友评论(1208376)2013-02-15 19:0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oxdemon (2013-02-15 18:43)
问题是格政府和独立地区已经签了停火协议,刚签三个小时就毁约,这怎么说都没占到道义制高点上
网友评论(129039)2013-02-15 19:23
铁血当时有大量脑浆横飞残肢遍地的现场高清照片
好像有俄军一个营级的指挥部被干掉了貌似
看的很下饭的感觉
网友评论(15215667)2013-02-15 19:25
有没有关于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那场战争的详细资料
Post by 古朴的长椅
Reply to Reply Post by oxdemon (2013-02-15 18:43)
问题是格政府和独立地区已经签了停火协议,刚签三个小时就毁约,这怎么说都没占到道义制高点上
格鲁吉亚小胡子附体,以为毛子是大波波可以随便捏,结果被咬断了手
网友评论(593199)2013-02-15 19:26
八月八号我完全看不出打什么 而且这也不是战争片啊
起码弄部象风暴之门那种才靠谱啊````
网友评论(1504343)2013-02-15 19:27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王者之劍 (2013-02-15 18:58)
拍的不错,有个镜头很不错,你没放出来,请看我签名。
网友评论(1285978)2013-02-15 19:31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3头两期就有这次战争的介绍,超大篇幅,结论就是毛子卖队友,美帝卖的更猛。
----sent from my Meizu M9,Android 2.3.5
网友评论(593199)2013-02-15 19:32
18楼这个 网上有得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