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责任转发] 堂吉伟德:“中国式过马路”是规则失范的缩影
整理时间:2012-10-18 10:06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原文链接
[新民网评]11日上午,一条“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火了。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图片上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山东商报10月12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习惯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有的人,在国内开车极为随意,甚至把闯红灯视为张扬个性的方式,甚至以不遵守交通规则为荣;而一旦到了国外,则变得小心谨慎,以至于比本国人还遵守规则。这种情况表明,人的这种两面性,并不完全是个人素质的使然,而取决于所在的环境的影响。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一种厚此薄彼的意识,自觉不自觉左右着自己的行动。以我的小侄女为例,她都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小县城乱扔垃圾没有什么事,但到了大都市,看到整洁的街道和干净的环境,自己就会主动收敛自己的行为。
闯红灯同样如此,一群人或刚刚从警示教育片的放映室出来,那些血淋淋的场面还在脑中没散去。结果在过街时,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就无视红灯的存在,集体性的闯了过去。若是抓住一个闯红灯者,问其为什么要闯,知道闯红灯很危害吗?他或她会告诉你,当然知道,只是大家都这么干,我为什么要遵守呢?“中国式过马路”的可怕之处在于,这不是一种无意识无意,而是有意识的故意,在“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环境中,一些伦理和规则就会发生颠倒。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在。以官员为例,很多贪官在忏悔中,都会说受到环境的影响很深。这并非矫情,没有一个官员天生就是贪腐的,假若其处于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中,只有被裹挟同流合污的份,否则就只能被嘲笑。“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就会被嘲讽”成了很多人无奈的感慨,以及自身行为的借口。
支撑这样的心理,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本质上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从某种意义讲,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的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反正大家都这么做,你又能处理谁”成了一种共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很多现象都是以“扎堆”甚至“全民”的状态出现,以至于有贪官被查处了,无论是其本人,还是其周边的人都会将责任归于“运气太差了”,而“伸手必被捉”的规则意识却被置之于外。
成功率一高,失败率就会降下来。事实上也确实加大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假若在个案发生之时,就能按照规则严格处罚,那么谁又会抱有侥幸心理呢?更为重要的是,于法律、道德之外,有一套受人情、金钱、关系左右的潜规则,打破规则平衡,伤害了社会公平,从而导致社会规则失范和失序,假若出事了可以用钱摆平让一些人根本不忌于法律的存在,或者有关系能让违法行为逃避处罚,那么谁都不会敬畏于显规则的存在,从而对潜规则趋之若鹜。看病送红包、办事走后门就成了常态,以至于不这么干自己不适应,别人也会把你当成另类。
如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因而,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还是社会治理,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而减少人为的影响,如此则“中国式过马路”才会实现世界接轨。我想这大概这就是有车没车的区别乱过马路的情况是不好...不过有些地方那个红绿灯也很贱...等了2分钟终于绿灯了结果绿灯只有10秒....妹的得跑着过去,这要是换了年纪大的人怎么办..迅速转入比烂
过马路没闯过红灯的曼哈顿人还没生出来呢我在临海的时候每个红绿灯都严格遵守的
在路桥我就没看过红绿灯,什么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统统不管,在机动车道最中心黄线走那是家常便饭。。我们这里的马路,你若是等绿灯,那是绝计过不去的,因为绿灯的时候有前方左转和后方右转的车,他们是不会管你是否绿灯的。等这些车走完了,你的绿灯也开始倒数了。这个时候过马路就会闯红灯,若是不过,那么请等下去罢。
10人过马路,再来一T一奶就过
别CCQ
我们这有个十字路口的灯简直傻爆了,明明是绿灯行人可以过了,可是依然不断有转向的车从那条路上过,每次过那个马路我都提心吊胆的。。。绿灯亮了直接过去基本得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