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贼李鸿章的境界
整理时间:2013-05-20 21:30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5-22 16:54
» 卖国贼李鸿章的境界
中小学的时候一直被教导李鸿章的大汉奸,卖国贼。最近看了中堂的诗,感觉还不错。
中堂的遗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
中堂临死前给盛宣怀的遗书
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封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
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人。
感觉中堂大人的诗居然不错,当时不管是谁处在中堂的位子上,都没办法改变事情的走势了,你行你上啊。
晚清和明到了最后都是只会清谈的才能博得名声,去实际做事的都是傻子。
中堂说过“不能预料!惟有竭力磋磨,展缓年分,尚不知做得到否?一日和尚一日钟,钟不鸣,和尚亦死矣!”感觉他也知道清肯定接近灭亡了,
自己也扭转不了,心情应该是蛮痛苦的。
网友评论2013-05-22 16:56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也挺好的
网友评论2013-05-22 16:57
念书的时候认为是卖国贼
后来大学时候逐渐洗白,大家都感觉李是个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壮士
现在觉得依然还是个卖国贼
网友评论2013-05-22 16:57
中堂大人,罗刹国特使又抬着箱子求见了
网友评论2013-05-22 16:58
《被逮口占》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网友评论2013-05-22 16:58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当时的局面谁都无力回天了。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0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
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2
Reply Post by mcpdl2004 (2013-05-22 16:57):
念书的时候认为是卖国贼
后来大学时候逐渐洗白,大家都感觉李是个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壮士
现在觉得依然还是个卖国贼
以李中堂的智商,当时如果真要报名声还不简单,直接学那些清流不就完了,晚清的政治就是谁干事谁倒霉。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2
李鸿章现在不是被洗的挺干净了么····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2
感觉还是这种律诗读起来有快感啊,对现代诗一点感觉都没。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火凤燎原2 (2013-05-22 17:02)
很多人都这么说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3
收的那些钱是冥币吗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5
只能说李鸿章还是比那些清流能做的好了
晚清这种局面,
还记得庚子事变,慈禧西逃,李鸿章一人北上和列强谈判。。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5
Reply Post by 低头傻笑 (2013-05-22 16:58):
《被逮口占》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大贼,等下,应该姓茅吧。。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5
哈哈哈,肯定会有人拿汪精卫来打脸~~~
不过汪精卫投向日本的真实心境就像一个谁都不能揭的脓疮,揭开了大家都会很尴尬~~~
以现代的眼光来要求一百年前的人,本来就是一种苛求~~~~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6
Reply Post by 火凤燎原2 (2013-05-22 17:02):
以李中堂的智商,当时如果真要报名声还不简单,直接学那些清流不就完了,晚清的政治就是谁干事谁倒霉。
所以要感谢那些拖后腿的,要不然我们现在说不定还有个皇室神马的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6
看说啥的话我张宗昌是直言快语积极抗日的山东好汉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7
简单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当时的时局已经是个死局了
能保满清多数十年江山
放在世界历史上也没几个人能做到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7
"海内尘氛犹未靖,诸君莫做等闲看。“
还有一个版本是”塞北尘氛犹未已“
我尤其佩服他最后这句
预测了后面列强的争夺
更准确的说是日俄战争
当年纽约时报采访李鸿章
李中堂全是大实话......
网友评论2013-05-22 17:08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