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发过么?】【微联动】 当年“双轨制”即有人从国有企业中大量低价买入的商品再高价卖给市场,从而让这部分人“先富起来”
整理时间:2013-05-10 22:08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5-09 07:26
» 当年“双轨制”即有人从国有企业中大量低价买入的商品再高价卖给市场,从而让这部分人“先富起来”
现在还能这么玩么
网友评论2013-05-09 07:27
前几天那个卖军用品的呢?
网友评论2013-05-09 07:28
当年的64事件,反对价格双轨制就是口号之一
网友评论2013-05-09 07:34
Reply Post by 钚239 (2013-05-09 07:28):
当年的64事件,反对价格双轨制就是口号之一
反贪污还是当年的口号呢,不过到了后来都变味了
网友评论2013-05-09 07:37
我想说,我老板当年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网友评论2013-05-09 07:43
专门有个词对应这种情况,叫 倒爷
网友评论2013-05-09 07:46
现在很多赚钱的私人公司老板就是那时候偷偷搞起来的
网友评论2013-05-09 07:55
你那叫投机倒把
网友评论2013-05-09 08:03
这不是非常正常的么。。。。。在当年市场经济冲击下,国有企业缺少市场营销理念和实践,而很多人看到这个机会从国企大量收购“卖不出去的”产品,然后利用自己的营销手段销售给市场,从而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你要说凭啥国企要卖给私人为啥不能低价卖给老百姓啊,卖不出去送也好啊?这就是你不了解当时国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困境。本来都是定好计划来生产,既不愁销路也不愁价格,突然一下子转变成没有计划订单了,要自己出去找订单找市场,但是很多国企根本没有营销部门没有营销网点也没有客户群,去哪儿卖呢,而且面对竞争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价格调整竞争机制,还是维持以前计划经济时候的价格波动,结果就是坐吃山空等死。。。
所以既然有人上门收购,反正卖不出去乐的全给他。
我老头子在的厂当年就是这样,我后来一直问他,你们厂的瓶子(他们做药用玻璃瓶的)为什么卖不出去?是质量不行还是有同行竞争?武汉这么大一个市场难道没有你们厂生存的空间?
结果他一个技术人员也说不上来什么,只说外地的瓶子比他们的便宜,慢慢的就把他们挤垮了。
网友评论2013-05-09 08:04
在二三四…线里的富翁里很大一部分是靠低价收购改制国企富起来的,更何况倒卖国资产品。
网友评论2013-05-09 08:13
我老爸他们企业,改制时至少2亿的资产评估了6000万,高层大家欢乐的买原始股
网友评论2013-05-09 08:13
怎么不说说国企改制的时候N多大型国企被时任厂长以超级超级超级白菜价给变为己有了呢?
网友评论2013-05-09 08:18
Reply Post by saladinwind (2013-05-09 08:03):
这不是非常正常的么。。。。。在当年市场经济冲击下,国有企业缺少市场营销理念和实践,而很多人看到这个机会从国企大量收购“卖不出去的”产品,然后利用自己的营销手段销售给市场,从而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你要说凭啥国企要卖给私人为啥不能低价卖给老百姓啊,卖不出去送也好啊?这就是你不了解当时国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困境。本来都是定好计划来生产,既不愁销路也不愁价格,突然一下子转变成没有计划订单了,要自己出去找订单找市场,但是很多国企根本没有营销部门没有营销网点也没有客户群,去哪儿卖呢,而且面对竞争也..
你这姿势太新颖了。。。
官倒原来不是特权产物,是营销大师啊。
网友评论2013-05-09 08:22
当年的投机倒把罪就是说的这个。
网友评论2013-05-09 08:3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永恒的超人 (2013-05-09 08:18)
这是当年的国有企业的客观实际,是啊,官倒是特权很多里面就是腐败,但是国企当年的困境并不是官倒的原因,实际上就是转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不然你可以穿越回90年代来拯救一下我老头子在的玻璃瓶厂,他一个技术人员一年有大半年都在外面出差,恨不得当销售人员用了,但是卖不出去就是卖不出去,一个厂几百口人要吃饭,怎么办?人家有路子有能力把你的产品收购了然后转手卖高价,你是不是不卖告诉他老子全厂人都饿死也不卖给你?
我不过是说说老头子厂当年的客观事实,哪来这么多姿态不姿态的,阶级斗争弦紧绷不放松你累不累啊,
网友评论2013-05-09 08:35
投机倒把罪
网友评论2013-05-09 08:36
六楼和十一楼几乎概括了互联网兴起之前所有私营老板的发家史。
网友评论2013-05-09 08:42
现在不还是老样子么
批地皮,工程转包,一个性质
网友评论2013-05-09 09:08
Reply Post by saladinwind (2013-05-09 08:03):
这不是非常正常的么。。。。。在当年市场经济冲击下,国有企业缺少市场营销理念和实践,而很多人看到这个机会从国企大量收购“卖不出去的”产品,然后利用自己的营销手段销售给市场,从而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你要说凭啥国企要卖给私人为啥不能低价卖给老百姓啊,卖不出去送也好啊?这就是你不了解当时国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困境。本来都是定好计划来生产,既不愁销路也不愁价格,突然一下子转变成没有计划订单了,要自己出去找订单找市场,但是很多国企根本没有营销部门没有营销网点也没有客户群,去哪儿卖呢,而且面对竞争也..
你这洗白的姿势还真不行。
打个比方,当年钢材市场价多少,拿到批条的价格又是多少?有多少人靠这些发达起来?能拿到批条的又是什么人?
按你的说法,现在的官员低价批地给开发商,开发商低价卖房给官员也是“营销手段:”
网友评论2013-05-09 09:17
Reply Post by 彩京 (2013-05-09 09:08):
你这洗白的姿势还真不行。
打个比方,当年钢材市场价多少,拿到批条的价格又是多少?有多少人靠这些发达起来?能拿到批条的又是什么人?
按你的说法,现在的官员低价批地给开发商,开发商低价卖房给官员也是“营销手段:”
你说的和我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你这种事情别说当年现在也一样有,和我说的当年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过程中大量国企产品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倒闭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
就用我老头子的厂来举例,如果他们厂的产品销路很好,本来一个玻璃瓶市场价能卖5毛,结果有人拿条子来1毛一个全买走了,然后转手4毛卖给市场,那就是你说的情况。
但是他们厂的瓶子根本卖不出去,被外地的盐水瓶子抢走了市场,厂里产品积压起来一大堆人要吃饭,这种时候有人来1毛把积压的产品全给买走,你买不买?这就是我说的情况。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