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购物街 >

【联动贴】【176天环游中国系列】用买房的钱去看路上的风景

整理时间:2013-03-15 01:40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5312200)2013-03-13 13:22

» 用买房的钱去看路上的风景
      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狄尼斯有句名言,“世界是一本书,而不旅行的人们只读了其中的一页。”41岁的黄海涛想让孩子多读读“世界”这本书,为这,他选择让女儿和外甥女一整年都不读书。“一家四口”,一辆越野车,一份环欧亚旅行计划,为这,黄海涛计划了好几年,光是路书就厚达200多页;为这,他和妻子倾尽十几年积蓄,家人倾囊相助,筹集了200万的资金;为这,他们请假一年,孩子休学一年……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但热爱旅游的人更愿意相信那句话:人的一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是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是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大人休假孩子休学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黄海涛和妻子黄芙蓉都是南京一所小学的教师,黄海涛教美术,黄芙蓉教语文。热爱背包旅行的黄海涛,婚后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这样的爱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妻子。
      十几年的旅行经历,为黄海涛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的女儿黄歆轶,从四岁开始就跟着爸妈一起自驾旅行,到现在也有了十年的旅行经验。黄海涛对记者说:“只要条件允许,我们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全家出游,这既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也可以让孩子的眼界更开阔,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认可的观点。但这一次,黄海涛夫妇做出的是让人意外的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次环欧亚大陆的自驾旅游。说起这个决定,黄海涛说其实夫妇二人早有默契:一次闲聊,黄芙蓉提议,“我们去过这么多地方,应该来一次‘深度总结’,来个环中国游。”黄海涛随即表示,“同意,但不如干脆来一个环欧亚大陆游。”
      按他们的计划,他们将先用150天,自驾游遍国内多个省市。稍作休整之后,再用150天的时间,环游欧洲29个国家,并完成北极圈的探险之旅。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夫妇二人请假一年,而孩子则要休学一年。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勇气做出这样的决定。
      黄海涛和黄芙蓉都是教师,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有信心。从孩子小时候起,他们就希望通过旅行开阔孩子的眼界,学习上不给孩子压力。结果是,黄歆轶从小到大成绩一直不错,而知识面却要超过同龄人一大截。
      黄海涛的妹妹黄海燕和他同住一个小区,与黄歆轶相比,自己的孩子彭馨瑶虽然成绩也不错,但在知识面、沟通能力上却差了一截。也正是因为看到这样的差距,在得知黄海涛一家的出游计划后,黄海燕也让黄海涛带上自己的孩子,让她看看外面的世界。今年7月1日,这“一家子”出发了。
      筹集“巨资”200万
      控制花销压力大
      新浪微博里,一位昵称“characterdl”的网友评论,“这根本不能算花完积蓄。如果我连房子都不用卖就有车和几百万现金,我早就环游世界去了。他们能这样,归根结底还是有钱、有钱、有钱!”
      但事实上,黄海涛和黄芙蓉,只是南京两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月薪五六千元”。
      黄海涛向记者“解密”了200万旅行预算的构成——自己和妻子十几年来的积蓄:100万元;来自父母的支持:60万元;还有一部分来自妹妹黄海燕的支援:差不多40万元。对于百万积蓄,黄海涛说,除了旅游,自己和妻子没有其他爱好。结婚十几年来,他们除了旅游,就是购买摄影器材和户外装备,妻子“不买名牌包”,日子过得节俭。黄海涛是一名美术老师,偶尔会画一些油画,但近来很少画。不过,他会从一些朋友那里收购画作,“必要的时候会卖出去”。
      除此之外,结婚后他们一直住在父母给的一间72平方米的房子里,一直有存钱买房的打算。“虽然嘴上说,但我们俩潜意识里有默契,一直在筹划一次大的旅行。”黄海涛也向记者强调,自己是“非常理性”的,也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在南京,200万算不上一笔特别大的数字。”
      黄海涛先花了100万左右,买了一辆丰田越野皮卡。除此之外,出发前的开销主要用于购买户外装备和修车工具,余下的100万当做路费。“国内这一圈下来,差不多要60万,现在已经去了20个省市,花了30多万,感觉控制花销的压力还是很大。”
      为了压缩开销,黄海涛想出几招。一是尽量走国道省道,不走高速;二是带上油盐酱醋米,到哪都逛菜市场,尽量自己做饭;第三就是带上帐篷睡袋,尽量野营。一路上,他们差不多一半的日子都要露营。连续两三天后,会找个旅店住下,洗澡换衣服,把照片和游记保存下来。但不管资金是否充裕,他们都会尽量住在便宜的旅店。黄海涛强调,这并不是完全考虑钱的问题,而是注重体验。
      至于欧洲环游,黄海涛已经做好了详细计划,“‘申根国家’的签证可以通用,我会选择申请挪威或者意大利签证。而英国和俄罗斯则需单独签证,但只要条件允许,计划内的国家我们都要去。”
      全家乐享“野趣” 一路上感动不少
      对黄海涛来说,一个男人带着一大两小自驾出游,责任重大,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除了硬件的准备,安全问题是他需要考虑的,比如露营地的选择,“尽量选在无人区,露营地要空旷,夜里要点上露营灯,可以驱赶野兽。”一次,黄海涛全家在一座雪山脚下露营,半夜感觉到帐篷外有野兽接近的迹象。后来他发现,原来是几只貌似野猪的小型野兽,竟趴在他们的帐篷边安然入睡了。“或许是因为帐篷这边暖和一些吧,不过,这几个不速之客的呼噜声可不小,吵得我们一夜没睡。后来每次回想,‘一家人’都会笑得前仰后合。”当然,旅途并非一帆风顺,比如从西藏阿里狮泉河镇前往新疆的三十里营的路途中,导航失灵,他们又遭遇了恶劣天气,迷了路。从早上8点转到第二天凌晨3点,最后幸亏遇到一辆军车,把他们带了出来。
      不过,一路上最多的,还是感动和温暖。在吉林长春,他们路遇一家农户,在家里盛情招待他们,还让他们睡自家的大炕;在河南郑州,热心市民请他们品尝当地美食,畅谈环游世界的梦想和勇气,两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宣传青奥做主题 路上收获不比学校少
      黄海涛的丰田越野车上,除了“永远是起点”的口号,还到处可见南京青奥会的宣传标识。这次出游,他找了一个主题:宣传南京青奥会。
      此前,黄海涛联系过一些基金会,想借这次出游做一些公益的宣传,但选来选去,感觉这些基金会的宗旨其实并不适合。后来他看到南京青奥会“分享青春 共筑未来”的口号,感觉这与他们出游的理念非常契合。2011年,黄海涛向南京青奥组委会递交了公益志愿者的申请,但“组委会不接受来自个人的申请”。但黄海涛没有放弃,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提交自己的论证报告。在他的坚持下,今年6月,南京青奥组委会把第一个“家庭青奥志愿者”的称号授予了黄海涛一家。肩负宣传青奥任务,黄海涛和妻子黄芙蓉得到了所在学校和教育局的支持,请假非常顺利。但孩子的学校会支持休学一年的决定吗?“支持,”黄海涛说,“学校也认为一路上的体验有助孩子开阔眼界,另一方面,我们会给孩子带上所有的教材,坚持学习,我们也可以为孩子辅导。此外,一路上孩子要坚持写游记,还要完成两份调查报告,这对她们的学习都有帮助。”
      “完成旅行后,孩子明年可以重新读初三。”黄海涛一点儿也没有担心的意思。身为一名教师,黄海涛坦言,“这样的选择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但他强调,“这是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我女儿有一次主动对我说,‘爸爸,感谢你们为我选择了一个这样的人生,我很幸福,也很快乐。’说得我眼泪快掉下来了。”
    
    ————————————————————————————————————————————————————————————
    我是不赞成这个汉子的……旅游这事又不是只有花200w才能去,什么能力做什么事情,我有2w,我可以在全国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转一转了,同样用半年的时间,我可以把一个省体味得很深。我有20w,我可以在全国坐火车走一圈了,也可以在每个地方融进去体会风土人情了。我有100w,我可以自己买一辆小车,开去我最想去的地方,然后在那里住一段日子。可是这个主人公自己有100w,偏要再借100w,就为了自己开着100w的车走这么一圈,我就表示不能接受了。在我看来他这么做,形式远大于目的
    
    我真心不觉得带孩子去举债旅游这事,是必须做的事情。夫妻俩都这么大的人了,还为了出去旅游问父母要钱,我觉得挺没责任感的。
    
    如果他俩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去旅行了,我觉得我佩服他们的魄力和勇气。可是他们问父母和姐妹拿钱去旅行……
    


网友评论(1294057)2013-03-13 13:22


    那么哪里赚到买房的钱呢?
    
网友评论(432423)2013-03-13 13:23


    看完风景继续存钱买房?
    
网友评论(5331964)2013-03-13 13:23


    反正总会有人觉得好的。
    
网友评论(461091)2013-03-13 13:25


    看完以后呢?
    
网友评论(5312200)2013-03-13 13:25


    Reply Post by 萝莉喜欢怪蜀黍 (2013-03-13 13:23):
    
    反正总会有人觉得好的。
    
    真要是夫妻俩拉来了赞助,我还觉得这事挺好的,也对孩子挺有帮助的
    
    这样不管不顾,带着孩子去旅行,给孩子的影响真的积极么?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定要靠举债旅行才能做到的
    
网友评论(13833635)2013-03-13 13:25


    钱花的不科学啊 以省为单位 租车多好啊 其他都火车 像关口知宏一样
    
网友评论(5331964)2013-03-13 13:26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幺玄 (2013-03-13 13:25)
    
    如果是举债旅游我肯定持反对态度的,没能力玩什么小资啊
    
网友评论(368409)2013-03-13 13:27


    176天之后带着美好的回忆睡天桥么
    
网友评论(5312200)2013-03-13 13:27


    Reply Post by 黄昏的林荫 (2013-03-13 13:25):
    
    钱花的不科学啊 以省为单位 租车多好啊 其他都火车 像关口知宏一样
    
    是啊……
    
    而且我觉得带孩子坐火车一路玩也能玩的很开心啊!
    
    自己话100w,买一辆皮卡,之后呢?
    
网友评论(5312200)2013-03-13 13:2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vincentzq (2013-03-13 13:27)
    
    主要是这贴现在火的不行,大家都认为有勇气有魄力啥的
    
    请告诉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认为这只是不负责任的吃喝玩乐而已!!
    
网友评论(1480921)2013-03-13 13:28


    何必另开一贴……另开的话就看不到原贴各种衣食无忧的贵族们嘲讽搬砖民工没有梦想了
    
网友评论(1171497)2013-03-13 13:29


    贷款买房可以容忍,贷款旅行就要被诟病。个人活法不同,非要显示自己高明一等就没什么意思了。
    
网友评论(5641970)2013-03-13 13:30


    我觉得没钱还是让孩子自己坐火车,更锻炼,比如隔壁那个200多天15000走完中国
    ----sent from my Sony ST25i,Android 4.0.4
    
网友评论(5312200)2013-03-13 13:3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莱特斯诺 (2013-03-13 13:28)
    
    原帖我看到的太晚了……引用进来这一段也没人看到……
    
    后面帖子里还很多人在抱着仰望的态度看着这对夫妻呢……
    
    还在引用这对夫妻那句经典的教育孩子的什么兴趣良知什么的……问题是不是只有带孩子休学旅行才能教会孩子兴趣良知的啊……
    
网友评论(1736185)2013-03-13 13:31


    住着爸妈的房子,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用掉,在跟爹妈妹妹拿钱,开着几十万的车全国旅游~
    嗯,好励志呀!
    
网友评论(5312200)2013-03-13 13:33


    Reply Post by 小苏打 (2013-03-13 13:29):
    
    贷款买房可以容忍,贷款旅行就要被诟病。个人活法不同,非要显示自己高明一等就没什么意思了。
    
    贷款旅行可以
    
    问爸妈和姐妹拿钱旅行我接受不了。
    
    没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我只是单纯接受不了这种做法,也不觉得这种做法该被鼓励而已。个人看法
    
    另:衣食住行,都是生活必须。旅行,这是可选的娱乐活动。关于旅行,穷有穷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不是只有举债买一辆100w的车自驾走遍中国才能得到旅行中的收获的。
    
网友评论(1736185)2013-03-13 13:33


    Reply Post by 幺玄 (2013-03-13 13:31):
    
    原帖我看到的太晚了……引用进来这一段也没人看到……
    
    后面帖子里还很多人在抱着仰望的态度看着这对夫妻呢……
    
    还在引用这对夫妻那句经典的教育孩子的什么兴趣良知什么的……问题是不是只有带孩子休学旅行才能教会孩子兴趣良知的啊……
    
    这就俩败家子,没什么好说的~
    
网友评论(1466192)2013-03-13 13:34


    汽车之家那个帖子一直在看
    
    刚开始以为是高富帅 看了才知道
    
    能下这么大的决心不容易
    
网友评论(65146)2013-03-13 13:34


    黄海涛先花了100万左右,买了一辆丰田越野皮卡。
    
    
    这位哥们买的什么车?坦途只要5~60W啊。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