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天地孤影我独行2012-11-23 16:37
» 专家称图为一种珊瑚,而非“菊化石”。专家称图为哺乳类化石,可能是猫科动物,不是“恐龙化石”。专家称图为一种菊石,而非“小蛇骨化石”。 一本旨在“引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普图书,“辽宁古果”穿越几亿年成了“沙顿蕨”,陆上蕨类也改变习性在水中生活,珊瑚摇身一变成菊化石。专家称图书《变成石头的动植物 化石》存在很多事实错误。这本名为《变成石头的动植物 化石》(2012年3月中国社会出版社第一次印刷)的科普图书存在诸多错误。该书属于《探究式科普丛书》(全套100本),记者随即购买几本,专家看后认定错误连连。昨日(11月22日),中国社会出版社人员表示正在调查此事。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硕士纵瑞文(博客)网上发帖,称《变成石头的动植物 化石》书中有10余处化石名称等错误。他在图书馆中看到这本书,“仅翻阅几十页,从图片上就发现很多错误。” 他举例说,亿万年前,海里活跃着一种软体动物,它的名字叫“菊石”,而《化石》中,菊石化石被写成了海螺、蜗牛、蛇等生物的化石。而珊瑚化石被写成了“蛇骨化石”。 “我还没细看文字,不知有多少错误。”纵瑞文说,这些错误很低级,“只要有一点古生物学知识都能看出来。”《变成石头的动植物 化石》是《探究式科普丛书》(全套100本)中的一本。 前日,王府井书店二层,书架摆满这套书,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每本书的编著均为“林静”,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丛书》序中介绍,这套书旨在让青少年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随后,记者购买《变成石头的动植物 化石》、《地球的肺 植物》等几本书,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鉴定。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称,纵瑞文指出的错误的确存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教授汪劲武,从事50多年植物学科研工作,他翻阅《地球的肺 植物》,半小时内就发现5处错误。昨日,记者致电中国社会出版社,一名工作人员称正在调查此事。这套科普丛书策划人王俊则称,中国社会出版社和他所在的公司合作出版这套丛书,但对于错误一事称“无可奉告”。 此前,王俊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林静”是一个笔名。“《探究式科普丛书》耗时3年完成。当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40多名硕士生根据提纲撰写,十多名博士生审稿,最后还有院士把关。对于错误,王俊说,“除再版时修正错误外,我们还会针对已发现的错误出一个勘误表。由于丛书已上市半年多,回收不太现实。” 王俊说,出版科普书处于保本状态,请学界大腕写科普书困难,“因为大腕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费用很难承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硕士纵瑞文说,他们经常和校内外的团体合作带领中小学生到野外进行古生物科普活动,孩子们对古生物非常感兴趣,家长也很支持,给孩子买了很多科普读物。“现在科普书的主要读者也是青少年朋友,看到他们对科学这么感兴趣,而我们提供给他们的是什么?低级错误百出的图书?这些书对孩子们造成的危害有多大不言而喻。” 纵瑞文呼吁大家遇到这些漏洞百出的科普书时,将它们爆料出来,不要让孩子们上了“伪科普”的当。 中科院研究员邓涛介绍,科普书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让人建立科学思维,“很多科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一定要正确。” 邓涛说,大学和研究院里的专家编写科普书再合适不过了,但现在高校和研究所中,考核体系要看论文和课题,所以很多专家忙于项目和论文,可能不像以前那样热衷编写科普图书。“但是其他人员如果足够了解这一领域,也可以编写科普书,但要有专家严格把关。”邓涛说。现在有些科普书籍确实不够严谨,给读者带来误导。邓涛说,科普书首先要准确,基本事实准确无误。 (原标题:科普书错误百出 业内抱怨难监管)
作者:青翼蝠王韦一笑2012-11-23 16:39
常凯申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作者:猫急了也咬人2012-11-23 16:43
专家也会犯错,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_____ 白岩松
作者:桃花不落2012-11-23 16:42
自费的吧估计 Post by luhaoooo (2012-11-23 16:50)
作者:KV1522012-11-23 16:56
常凯申表示压力不大
作者:MeroZein2012-11-23 16:56
各种"专家称"....这专家称的到底是真是假还不一定呢
作者:恋之钢筋术士2012-11-23 17:00
想当年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首发……我擦,上海书城都被挤爆了!确实好!又有严谨性又有时代特点!
作者:琥珀琥珀2012-11-23 17:04
专家称图 是个什么神奇东西。。。是猫科动物 是珊瑚 而且还TM是菊石????那么,在哪里可以买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