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顾局长及各位教育局的领导:
首先我不是老师,因受老师朋友之托,对最近实行的家访制度阐述一下基层老师的想法,可能不代表全体老师,但是这种声音不是个例。
第一、家访作为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有其存在理由,这是共识。但是,是否是教育的必要手段,有待商榷。出生在60年代、70年代的人,都有家访的印象。那时是什么样的一个社会环境?电话是稀罕物,更别说手机、网络,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只能靠面对面的家访。现在已经是一个信息时代了,家访的必要性已经大大减少,再搞这种群众性的、一个都不能少似的家访,过分形式主义,作秀的成份远远大于实效。我们觉得家访的方式只能是用来针对某些特殊情况,而不是人人为之。
第二、现在的社会择校风盛行,这点教育局应该不会否认的吧?我们在此不探究造成这种氛围的原因,只是想说说家访的困难。二、三十年前的学校,几乎都是地段生,放学可以排队回家,而现在呢?你们可以去那些实验小学的班级调查一下,看看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几个是在同一小区的?上学四面八方的处处涌入,下学东西南北处处鸟兽散。这种发散状的学生分布,要让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家访,这种决策还具有一点人性化的理念 吗?
第三、老师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市民百姓,他们也有家庭,也要生活。他们的业余时间不是出卖给你们教育局的,他们理应有支配时间的自由,也要给家人留点时间。你们把这种老师业余时间进行的全面的家访称作“提倡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提倡不等于强制,如果强制奉献,那就变了味,无异于强奸,是对民意的一种强奸,何况某些家庭由于某些原因也有不欢迎家访的。
第四、不知道教育局的领导里面有没有是从基层老师成长起来的。基层老师的辛苦,领导在办公室里面是体会不到的,你们说这次家访“已取得全市各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请问你们这个决策真的征求过基层老师的意见了吗?他们的赞成票超过半数了吗?据我所知,心里想骂你们粗话的老师大有人在。家访结束,老师还要提供家访日志,还要写典型事例上交,还要提供家访照片,难道每个老师都转型成了记者,来歌功颂德?
第五、如何进行家访是每个老师头疼的问题。请领导们换位思考一下,你们下基层是怎么去的?骑车?还是公交?基层学校的老师从未享受过公车待遇,有的老师甚至不会骑车,每天都是公交车上班。你们让这样的老师满城市的去家访,情何以堪?学校不是机关,办公经费都是捉衿见肘的,想叫出租车,学校是没钱报销的。为了安全,你们希望老师家访要多人,最好要有男老师陪同,可惜现在的小学里面男老师一直是稀罕物,我们不妨有个建议,希望教育局的局长、处长、科长们能一起参与这个家访活动,一来可以给老师安全感,二来“面对面”的感受家访的成绩、三来可以让交通费有地方报销。
第六、教育局作为学校教师的管理部门,应该要有一种率先垂范的魄力。基层老师的辛苦是需要你们微服私访才能体会到,会议上的报告永远都是虚幻。基层老师上要应付各种莫须有的政策,下要应付各种考核,既要“素质教育”又要“学业考评”,这种人格分裂似的口号让老师们精神很累。我们再次不妨有个建议,希望教育局放下身价,也轰轰烈烈的开展一个基层教师家访活动,了解一下老师的疾苦,老师的思想。据我所知,有些老师身患重病也没见一个教育局领导的关怀,心寒!附带要求一下,领导家访用业余时间,不用公车。
一个制度能有效的在百姓中推广实施,不能靠百姓的崇高思想品德,更不能靠嘹亮口号,而是要靠制度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家访制度也是如此。希望教育局能从实际出发,多一点人文思想,少一点政绩作秀,实实在在的做一些有利于教育的事情,比如:杜绝择校、公平资源等。
最后希望教育局的答复人员千万不要说“感谢你”之类的话,应该针对我所说的几条提出一些有理有据的反驳意见,我的意见代表了一些老师(我没民意调查,只是我认识的老师当中没有一个赞成你们的做法),盼望教育局的领导给出一个实?翟谠诘睦碛桑谜庑枷朊飨愿簧系睦鲜γ切母是樵傅娜シ钕祝皇潜环钕住6啪诤牛芫餍恪?
家访?我表示从小到大从没碰过。一般不家访吧,除非学生的情况比较糟糕。一个学期找几个学生家访下就行了吧,个个都去别人还当你去收红包的呢…………
当年老湿一来家访我就要两天下不了床。。。。。。。。好长。。。。有我苦逼吗 当年班主任就住我家楼上 Post by long90 (2012-09-06 09:57)
现在家访要全覆盖,教师的课余时间已经完全被挤占了。 Post by 菊花朵朵开 (2012-09-06 09:58)
现在和当年不一样了,老师对学生骂不得,打不得,有时家长不配合真是没办法。。。
有我苦逼吗 当年班主任就住我家楼上
还是细水长流比较好啊
老湿半年来一趟才伤不起
半年做的坏事都给报告了
然后我就只能第二天请假了
当年老湿一来家访我就要两天下不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