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我们中出了内奸2012-12-05 12:47
» 2012年12月04日 17:10 来源于 财新网 | 标签:华夏银行理财产品风波 | 评论(50)中金认为,若目前不趁违约规模较小的时候破除“刚性兑付、无底线兜底”的神话,则不断被纵容的风险偏好必然继续高涨,最终积重难返,直至金融机构无力兜底的局面,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财新网](记者 李小晓)中金公司今日发表题为《兜底到何时?》的研究报告,评论华夏银行客户投资私募产品无法兑付事件。中金报告认为,假如华夏银行最终为该事件兜底,会对金融行业乃至银行股造成负面影响。对华夏银行影响中金报告认为,此事件对华夏银行的财务影响较小,更多的是声誉风险。中金报告分析:从财务角度而言,若华夏银行的声明属实,则银行更多承担内部管理不严的责任,并无兑付义务;即使确为银行代销(中金判断可能性较小),按照投资合同约定,该产品不承诺保本不承诺收益,投资风险应由投资者自担。但是,在维稳环境和过往案例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不能排除华夏银行最终兜底的可能。即使兜底,假设1.6亿全部都通过华夏银行的理财经理销售,则对华夏银行2012年税前利润的影响约为1%。从声誉的角度,若最终华夏银行不兜底,中金认为“坏名声”可能会影响理财产品短期内的销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实际上帮助银行排除了部分无视风险、只追求收益的客户,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对行业的影响“我们认为如果监管机构要求华夏银行兜底将后患无穷。”中金报告认为,此次华夏银行的事件对行业而言有标志性的意义,在产品并非银行发行、渠道并非银行代销、高收益(11-13%)非保本条款、50万认购门槛等情况下,若仍然需要银行兜底,则进一步强化社会对银行兜底的预期,对银行甚至所有金融机构是灾难性的冲击,而且会进一步扭曲金融体系风险定价体系。中金认为,若目前不趁违约规模较小的时候破除“刚性兑付、无底线兜底”的神话,则不断被纵容的风险偏好必然继续高涨,最终积重难返,直至金融机构无力兜底的局面,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中金认为,拒绝兜底相当于刮骨疗伤,尽管需要央行运用货币工具平抑可能的市场波动。“监管机构应当借此标志性事件,拒绝由银行兜底,转而通过市场化方式(产品发行方、担保方清偿,抵质押资产处置,所投资公司股权转让等)解决。若通过上述方式解决,则短期内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中金认为,“但长远而言,拒绝兜底有助于唤醒社会信用风险意识,改善金融产品风险收益不对等的现状,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投资建议中金报告认为,如果最终华夏银行站出来兜底,对整个银行业的估值都会产生影响。“若兜底仍是最终的结局,尽管金额不大,对单家银行的财务影响也较小,但是我们认为这预示着银行将成为当前各类融资渠道狂欢的最终买单者,行业发展前景黯淡,市场给予低于一倍净资产的估值完全合理。”中金认为,若事件最终能够市场化解决,打破刚性兑付的困局,则全行业短期可能会面临新业务和流动性冲击,但是中期有望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这将令我们保持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积极态度。
作者:sinn2012-12-05 13:08
中金认为,若目前不趁违约规模较小的时候破除“刚性兑付、无底线兜底”的神话,则不断被纵容的风险偏好必然继续高涨,最终积重难返,直至金融机构无力兜底的局面,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说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