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135黑银行,246黑棒子,论金融机构的信用】 老人55年前存40多元 现银行只兑换100元

整理时间:2013-12-14 09:47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12-25 11:38

» 老人55年前存40多元 现银行只兑换100元
    http://news.163.com/13/1225/05/9GTU59I600011229.html
    
    “乡下有个亲戚,80多岁了,50多年前公社搞集资时投了几十块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去兑现,现在还能兑到钱吗?”昨天,常州市民蒋女士在化龙巷网站上发帖称,老人前几天跑到银行,却被告知无法兑现,即使能兑现,也只能换100元左右。对此老人很不甘心,这毕竟是当年全家人节衣缩食省下来的辛苦钱。
    
    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存入40多元
    
    昨天上午,现代快报记者在武进湟里镇找到了陆根生老人(存单笔误写作陆庚生)。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86岁了,家中找到的3张票据,是1958年响应公社搞集资也就是俗称“入社”时投的钱,一共有40多元。
    
    记者看到,3张票据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但整体比较完好,有统一的编号,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右下角还分别盖有“武进县东安乡第三农业社信用部”的红色印章。票面为绿色,统一印制了“定期存单”的抬头,其中两张存入金额为4元和6元,科目一栏写着“股金”的字样,存入时间为1958年9月14日和1958年9月15日,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2个月。第三张票据科目注明“卖猪存款”,金额为35.16元,存入时间为1958年8月18日,存期2个月。
    
    “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响应国家号召,把家里的钱和物全都交了上去,这是我们家那时候的全部家当啊。”陆根生老人说,后来到了兑现期限,由于国家仍在遭遇饥荒,他就没有去兑现,只是把3张票据放到一个木制小盒子里保存起来。后来时间长了,就忘掉了。
    
    存了55年,如今只值100元?
    
    陆根生老人告诉记者,他家世代务农,那时候每天要靠挣工分养活一家老小,40多元在当时来说算是天文数字。“当时一个人干一天活才一毛几分钱,即使不吃不喝不休息,这笔钱也需要一个人将近两年才能挣到。”陆根生说,最近他在家里整理的时候发现了这3张票据,几年前他听说身边有人拿着一样的票据到银行兑换过,几十块钱换了几万元,他也打算去银行跑一趟。
    
    据了解,86岁的陆根生如今跟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两个人加起来每月只有不足500元的农保收入。7年前,陆根生还患上了肺结核。
    
    “我跟我父亲平时生活比较节俭,自己种地、养鸡,平时除了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没有什么花费,所以每月几百块钱勉强也够生活。”陆根生的女儿说。
    
    前几天,陆根生找到了当地的农村银行,希望能够兑换手中的3张票据,却没能如愿。“银行的人说不好兑现,即使能兑现,3张票一共也只能换100块钱左右。”陆根生老人很不甘心,他不明白这样的结果银行是如何算出来的。“本金都有40多块钱,存了这么多年,怎么才这点利息?”
    
    银行:查不到记录,无法兑现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了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东安支行,它的前身就是当年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该银行的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陆根生老人确实来找过银行,但是银行查不到记录,无法兑现。
    
    “三张票据年代实在太久远了,没办法确认这笔钱是存在我们银行的,即使是在我们银行,现在因为查不到记录,也没办法兑现。”银行负责人说,银行每一分钱都要有依据,尽管他们知道这些钱是老人多年前的辛苦钱,但因为受到规定约束,无法让他如愿。
    
    这名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老人提供的票据没有利率,也没有相关的条款,即使要兑现,也只能按照票据上的日期先按照定期存款来算,到期后再按照当前活期挂牌利率0.38%来计算,计算得出的结果就100元左右。
    
    “如果老人实在要兑现,我只能以个人的名义,按照这样的利率把钱算给老人。”这名负责人认为,这3张票据目前收藏价值比较高,建议老人还是收藏起来。
    
    编后
    
    
    银行这笔账
    
    
    算得真不够“聪明”
    
    前段时间,有条微博在网上传得挺火:“一美国老太在祖先遗物中找到一张200年前手写的存单,老祖宗在瑞士银行存了100美元,老太去银行取钱,行长立刻举行兑现仪式,给老太兑现50万美元,并奖励100万美元。行长说,钱存在我们银行,只要地球在,你的钱就在。”
    
    
    这件事是真是假,由于没查到可靠的消息源,不敢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信誉,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立身之本。
    
    当年的信用合作社虽已消失,但农村商业银行继承了它的资产,就有查清并偿还“历史账”的义务;40多元钱,在当年并不是个小数目,就这样变成“收藏品”,换作谁,恐怕都会不甘心吧。
    
    于情于理,银行都应该妥善处理好这几张“历史存单”,而不能一口拒绝,或者以“个人名义”掏100元了事。
    
    换个角度说,兑现半个多世纪前的账单,未必就是赔本买卖,由此带来的口碑和客户信任,花多少钱恐怕都买不来。这种宣传自己银行良好信誉的最佳机会,为何要白白放过?
    
网友评论2013-12-25 11:39


    前天焦点访谈就在骂建行这个傻逼事情
    但是骂了又怎样呢?
    国内的四大行该当大爷还是当大爷,就不给你,就耍流氓了,怎么滴吧....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1


    垄断行业需要信誉么记者装糊涂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1


    银行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1


    给你换就不错了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2


    这名负责人认为,这3张票据目前收藏价值比较高,建议老人还是收藏起来。
    
    这尼玛是人说的话?!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3


    上次不有新闻说狗也能做银行行长吗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3


    http://news.163.com/11/0906/04/7D87P9MO00014AED.html
    
    当年借给游击队金条如今兑现成难题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lololton (2013-12-25 11:41)
    
    銀行自己查不到記錄,真的沒問題???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3


    因为他们不需要信用也可以赚大钱,脸有jb用。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4


    国内把用户当产品的公司有:360,百度
    
    国内把用户当儿子的公司有:银行,石油,魅族。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5


    照单兑付又能怎样?又不是人人都有这种存单。这么好的提高银行信用的机会,果然在宣传方面都是猪队友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5


    这个…那些年代的信用社制度,能存下记录来就怪了。
    至于微博上那个,谁信谁sb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5


    国有就已经信誉max了,不服不行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5


    爱存存,不爱存滚蛋,还宣传,不宣传都得排队。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9


    永远不要相信跟你有利益相关的人的画饼
    
网友评论2013-12-25 11:49


    虽然银行做法很傻逼,但是拿微博那个例子来比较更傻逼,瑞士银行很牛逼,但是存款也有时效性。好多年前看到说很多二战期间的存款快到期无人认领就要被“充公”
    
网友评论2013-12-25 11:50


    那照单兑付到底应该兑多少?
    
网友评论2013-12-25 11:52


    这种东西,假如说银行同意兑换,应该按怎样的比例兑换呢?就算按10%的利率算,55年滚动下来也才8500,再说存款也没那么高利率...
    
网友评论2013-12-25 11:54


    。。。。。。。没收你小户管理费都够给面子了
    掏出100块给你已经是大大的良心
    
    还不滚回去耕地?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