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10月银行住户存款减8967亿元 余额宝被指是元凶

整理时间:2013-12-05 18:37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12-13 13:34

» 10月银行住户存款减8967亿元 余额宝被指是元凶
    
    
    此外,百度百发、和讯理财客、搜狐抢钱节、苏宁易购、腾讯以及市场上的各种“宝”都开始了用自身平台卖在线理财产品的实践。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这么多人都要做金融的生意,传统银行该怎么办?
    \
    中信拿到大量低成本同业存款
    互联网金融无论多火爆,也需要开资金账户,需要资金托管,而这却是银行的传统业务。站在这样的角度考虑,互联网金融越火爆,与之合作的银行也会越受益。难怪近几年来,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越来越多。
    今天的余额宝已经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势头最猛的货币基金。人们很难想象五六年前,当支付宝产生网上做基金支付的想法时,受到多少“打击”。
    中信银行是余额宝唯一的监督银行和托管银行,对当年合作的历史,很多当事人感慨良多。中信银行金泰国际支行行长王健敏亲历了支付宝与 中信合作的全部过程。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年支付宝曾与一家总部位于南方的银行合作甚至进入到了系统开发阶段,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该银行在3年前 终止了与支付宝的合作。后来,支付宝也曾与多家银行接触过,但那时互联网金融并不像今天这般深入人心,很多银行都不看好这种所谓的“网上卖基金”的支付模 式。有一次在洽谈时,某大型银行的部门经理甚至当面对支付宝的领导说:“你们不懂。”
    在其他银行那里吃了“闭门羹”的支付宝最终与中信银行碰在一起。“总行营业部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高度重视这一业务机会,表示一定要拿下来,并得到总行公司银行部、运营部、信息部等的大力支持。”王健敏说。
    2010年10月13日,支付宝公司有关负责人正式与中信银行达成合作意向,由中信银行担任支付宝基金支付业务的监督银行。余额宝上线后,托管规模已屡创新高,同时也为银行贡献了大量的低成本同业存款。
    今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与民生银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除了传统的资金清算与结算、信用卡业务等合作外,还在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业务、互联网终端金融、IT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合作。
    银行营业网点将搬到线上
     面对余额宝的威胁,银行业早已开始寻求应对之策。7月12日,广发银行便与易方达基金合作,推出“智能金”业务,随后,交通银行也与多家基金公司合作, 推出“快溢通”业务。11月29日,平安银行推出了网络理财工具——“平安盈”。目前,平安盈的首家合作方为南方基金,投资标的为南方现金增利货币基金。
     平安银行人士称,在今年实施的“不一样”升级转型过程中,平安银行就将打造科技银行,发力互联网金融,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随之 多次推出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平安盈”的问世,正是该行发力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举措。该产品能为8000万的平安集团客户提供便捷的网络理财服务,同时通 过财富e电子账户引流更多的互联网上的非集团客户及非平安银行客户,为投资客户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便捷理财服务。
    平安银行人士强调,平安盈不但是该行“跳出银行办银行”思路的重要成果,也是与其他传统金融机构共同创新、合作共赢的重要举措。在平安银行的规划中,平安盈的合作金融机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保险公司、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
     电子银行资深业内人士林先生也认为,线下业务的线上迁移是最近两年银行业十分显著的变化。比如银行一般的汇款业务、资金业务、基金业务、理财业务、黄金 业务、外汇业务、银行卡业务现在都可在网上完成。他认为,以后网上和网下业务会有基本的界定,网点主要做身份的确认、风险的识别、营销方案的提供,这样线 下和线上互相结合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对银行来说降低了成本,也节约了客户的时间。
    人手一部“不下班的银行”
     提到去银行办业务,很多市民会感到先进的高科技装备让服务更便捷。很多读者对北青报记者反映,现在除了挂失、改密码和大额存款取款,根本就用不着上银行 网点办事。市民只要在银行开户的同时,开通电子渠道的各项功能,以后在家上网、用手机就能搞定转账、缴费、买理财产品等业务,十分方便。
    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现在也都陆续成为普通市民的好帮手。民生、广发等银行的手机银行可以为客户直接预约网点排队号。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查看银行各网点的排队情况、直接预约网点排队号,然后到预约网点的排队机激活,即可轻松享受服务。
    北京银行的“直销银行”,主要通过电子渠道提供服务,成为客户身边“不下班的银行”。该直销银行可为客户提供签约开户、资金服务、投资理财和生活缴费等服务。直销银行的各项服务不需银行员工现场操作,而是通过远程视频和后台支持在必要的时候对客户进行辅导。
    低成本社区银行走进老百姓家中
    不久前,北京农商银行的社区银行和华夏银行的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相继开张,而民生银行的类似网点早已在多家城市低调布局。
     北青报记者在丰台区“万年花城”华夏银行社区金融服务中心现场看到,这里确实不像一家传统的“银行网点”:营业面积不足80平方米,由一套普通两居室改 造而成,除了几台自助机具,竟然还有儿童活动区、图书角和休闲茶座。舒服的沙发、可爱的毛绒玩具、免费茶水、笑容可掬的服务人员,让人感到像在家中客厅一 样温暖和轻松。
    据介绍,和此前多家银行推出的社区银行一样,华夏银行的这家新型社区网点可办理自助开立华夏卡、网银签约、自助存取款、自助缴费转账等绝大部分个人常用业务。这个网点的房租成本相当于一个传统柜台网点的1/8,人员成本也只有1/7-1/8。而据了解,此前,北京农商银行的社区银行成本也不到普通网点的一半。
     “很简单,社区里面的大妈们至少短期还习惯不了互联网式的理财方法。社区的中老年人经过了长期的资金积累,在体量上和购买欲望上更加强烈,这部分群体的 投资欲望将成为社区银行直接的潜在客户群体。”互联网金融分析师陈凯认为,80、90后刚工作不久或者婚姻刚稳定,资本积累还处在上升阶段,虽然也有理财 的强烈欲望,但是同期的资金消耗也比较大,从个人的生命投资周期看,和社区的大叔大妈们比,并不具有资金体量的优势。从这一点看,社区银行开展线下的理财 产品销售大有可为,前提是提供适合特定消费群体的产品、用户体验和较高的安全性。
    在陈凯看来,从业务战略上看,社区银行已然成为了下一个银行业务竞争的蓝海。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方面,可以对本行业内的资源进行重构,特别是渠道的整合,社区银行是一个很好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突破方式。
    
网友评论2013-12-13 13:37


    老妈原来退休工资经常N个月不拿
    现在一到就往余额宝里转....
    
    老百姓得到实惠,很好的事嘛...
    
网友评论2013-12-13 13:37


    投了点4w多,反正确实比银行存款利息好,不过就是网购剁起手来也更方便了,上个月信用卡1w4,1个多月工资又没了
    
网友评论2013-12-13 13:38


    哈哈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0


    余额宝远没有这规模啊..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0


    传统银行怎么办,提高利息咯,市场竞争咯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0


    给公司干活,出差报销的5k多一个月都还没报下来,好拙计,放余额宝就是几十块钱啊阿阿阿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1


    以后贷款更难了。。。。。。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2


    元凶??????印钞狂魔不满意了么,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2


    活期利率比银行定期都高了,何乐而不为?要我说就得有这种产品刺激刺激银行的神经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3


    话说中国如果破产一家银行也许老百姓可以获得更多实惠。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5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爱捡肥皂的小伙伴们 (2013-12-13 13:40)
    
    
    有央行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不能随便提太多的。
    
网友评论2013-12-13 13:45


    中信银行高瞻远瞩吧……当时中信高层的眼光真的好
    
网友评论2013-12-13 13:52


    喜闻乐见啊哈哈
    
    让你得瑟
    让你大爷
    
网友评论2013-12-13 14:06


    元凶余额宝?
    难道不是银行太碉?
    
网友评论2013-12-13 14:07


    用元凶这个词?真是呵呵
    
网友评论2013-12-13 14:09


    哎呀我操,这客户经理挣翻了...
    
网友评论2013-12-13 14:09


    确实。。要不是余额宝。我工行账户里还可以多60W的定期。。。
    
网友评论2013-12-13 14:10


    扯淡,上次余额宝还说只有1000亿。
    
网友评论2013-12-13 14:13


    连我老婆这种万年信定期的,都说,你去买个支付宝U盾,咱们整余额宝。。。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 苏ICP备120300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