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比亚迪炒作无下限】 由粉转黑 比样的你至于吗

整理时间:2013-12-02 20:43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12-02 14:26

» 由粉转黑 比样的你至于吗
    原标题:广州车展现奇葩刮车姐 为逼老公买车刮花展车
    
    作为中国车市2013年度的压轴大戏,本周的广州国际车展俨然成了各大车企的竞技场,众多新车集体登场、各大展馆人头涌动,更有无数“土豪”砸下重金买车。今年的广州车展,“环保、节能”是最显著的趋势,毕竟随着城市交通压力日益严峻、燃油价格持续高位,无数消费者在购车时都在环保与性能间不停摇摆,家庭买车更是争执不断,这不,今天在车展现场就发生了开展以来最奇葩一幕:一名女子为了逼老公买下一款超低油耗国产车,居然动手将价值几十万的展车刮花,老公愤怒之下甩了她一耳光,于是两人大打出手、现场乱成一团、无数观众围观。该奇葩女子的偏激行为,在当天的车展上出尽风头,广东卫视也在早间新闻频道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并戏称该女子“刮车姐”。
    
    
    据说事情的起因,就是该女子执意要买省油车,而丈夫坚决不同意、一心想买国外品牌,反复争执之下,该女子最终使出如此奇葩刮车“大招”。事发之时,车展正处于人流高峰时段,很多在现场的围观的网友,都纷纷掏出手机将这对奇葩夫妻的冲突一幕贴到了网上,网友上传的视频也很快被顶上了热门榜。
    
    目前,这位“刮车姐”的奇葩事迹,正在网上被传得火爆,各路网友纷纷热议“年轻夫妻互不忍让太偏激”、“一巴掌拍掉几十万”。从网友拍下的图片看,该女子提着奢侈品牌手袋、夫妻都是周身名牌,绝对“土豪”之家,但稍有不合己意却于公众场合如此大打出手,实在令人费解。
    
    对一个家庭来说,选车当然是全家人的事,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气沟通,选省油车还是选国外品牌车,相互说服、互让一步即可,买车本来也就是为了提升生活,真没必要闹出这样的笑话。而且这对年轻夫妻经济基础并不差,更应该懂得礼让,而不是各有底气、互不相让,以致酿成这样的闹剧。
    
    吐槽:一块破漆要3000? 你养的是迈巴赫么
    
    
    
    
    
网友评论2013-12-02 14:31


    byd,够牛逼。
    
网友评论2013-12-02 14:33


    有没有调查一下这是不是炒作啊
    
网友评论2013-12-02 14:34


    Reply Post by 复古银月 (2013-12-02 14:33):
    有没有调查一下这是不是炒作啊
    说不是炒作你都不信吧
    
网友评论2013-12-02 14:35


    你火星了太多天了,上次看到时候大姨妈还没来
    
网友评论2013-12-02 14:55


    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小日本真的很让人气氛
    
网友评论2013-12-02 14:5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allu (2013-12-02 14:55)
    
    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难道抗战要开始了
    
网友评论2013-12-02 15:32


    第一次看。比亚迪看来很清楚它的目标人群是谁
    
网友评论2013-12-02 15:56


    破一块漆3000,这好像都够得上我一个门了吧?
    
网友评论2013-12-02 15:59


    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洗。。
    
网友评论2013-12-02 16:30


    基本上就是速腾的路线嘛……
    
网友评论2013-12-02 16:40


    现在卖车都请演员了啊,演一场不知道多少钱
    
网友评论2013-12-02 16:41


    Reply Post by rex_sheng (2013-12-02 15:59):
    
    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洗。。
    
    不要一副很失望的语气,亲
    
网友评论2013-12-02 17:06


    早2天看过那视频了,那女的前面大喊大叫的不知道在说什么,直到喊买这车可以省几万块油钱扒拉扒拉的,他喵的连字幕都有了
    
网友评论2013-12-02 17:09


    Reply Post by rex_sheng (2013-12-02 15:59):
    
    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洗。。
    
    你怎么知道是这是编排的营销呢。 世界之大,众生万象,萝卜青菜可有所爱,说不定人家就是喜欢秦呢,一辆十几万的车在加速上能把好几十万的车干掉,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 国产就是原罪,看不起BYD就是酸!
    
网友评论2013-12-02 17:10


    炒作吧,只能说byd推广部门的头头水平问题,炒得也太低端了
    
网友评论2013-12-02 17:11


    说是炒作的请拿出证据。。。。。万一人家是真爱呢?
    
网友评论2013-12-02 17:12


    Reply to Reply Post by I锦衣夜行 (2013-12-02 17:09)
    
    你误解我了。。
    
    我是说的 人家爱车心切,这么好的车,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应该受到舆论的抨击。
    
网友评论2013-12-02 17:13


    导语:特斯拉今遭遇重挫,大跌14.51%,一度触发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熔断保护机制。而在中国有着相同概念的比亚迪,应该紧张了。虽然三季度比亚迪净利润达4.65亿、增长21倍,但其中政府补贴就高达4.06亿元,而仅靠补贴推升业绩又如何能够支撑起高估值?
    
    正文:借助E6和K9两款纯电动车型而搭上“新能源汽车”概念的比亚迪,获得了今年A股市场颇高的关注度。
    
    不过,“秦”的再次推迟却引发了投资者对于政府补贴在其业绩占比过大的质疑。在特斯拉概念炒作退潮之际,对于补贴过度依赖的比亚迪还能否延续此前的高估值?
    
    业绩暴增实则靠补贴输血
    
    令比亚迪能够真正迈入新能源汽车之列的“秦”系轿车因政府补贴迟迟未公布而再次被延期到12月才能上市,而这也抛给了市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继比亚迪交出了一份净利润同比增长25倍的半年报后,“奇迹”在三季度依然被延续着。其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87.04亿元,同比增长16.9%;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2127.38%;基本每股收益0.1976元,同比增长2127.38%。
    
    投资者从这一连串的的数字中或许会认为比亚迪的冬天已经过去了。不过,另一组数据却揪出了比亚迪的“小尾巴”。
    
    从三季报中可以发现,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金额居然超过4.06亿元。也就是说,在其4.65亿元的净利润中,政府补贴占比就高达87%。麦格理(Macquarie)分析师Janet Lewis称,若不包括补贴这类非经常性收益,比亚迪今年1-9月份净利润同比则会下降123%。
    
    实际上,自2013年二季度开始,政府明显加大了对比亚迪的补贴力度,其2013年一季报显示,当期补贴金额仅为5060万元。而在其半年报中,政府补贴就突然蹿升至3.22亿元,同期比亚迪净利润也仅为4.27亿元,占比高达75.4%。
    
    从半年报及三季报的数据对比来看,比亚迪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实际仅为5900万元,而同期政府补助金额却为8400万元,也就说,三季度如无补贴,比亚迪业绩应为亏损。
    
    而对于业绩的真实情况,比亚迪方面则对腾讯证券(微博)表示,高额政府补贴在新能汽车行业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也反映出政府部门对于这一行业的重视程度。公司在产业结构中进行了调整,虽然IT及传统汽车盈利状况都所有回升,但由于新能源板块研发及投入资金太大,从而抵消掉了其他业务板块的利润。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特斯拉”估值明显偏高
    
    尽管王传福 曾公开表示过比亚迪不会模仿特斯拉,但市场却仍然乐此不疲的将两者进行比较。比亚迪在今年股价大涨87%,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拜其所赐。
    
    特斯拉撬动了全球投资者的神经,自2013年1月以来,其股价最高涨幅逾5倍,而比亚迪也正是搭上了这班快车得以实现了逆转。不过,特斯拉的疯狂却在10月突然戛然而止,其股票单月下跌幅度超过了17%,这也成为自2010年1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特斯拉股票再遭重挫,收盘大跌14.51%,至每股151.16美元,其股价在周三开盘前不久瞬间下跌超过10%,还一度触发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熔断保护机制。
    
    华尔街对特斯拉公司今明两年每股收益的平均预期分别为0.21美元和1.57美元。而按其最新的收盘价格计算,即使暴跌后对应的明年市盈率也接近100倍。而自10月份的暴跌后,就已经有投资者开始担忧其估值是否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增长预期。
    
    而比亚迪与特斯拉相比,明年的估值水平虽然还不到60倍,但其血统也似乎也并不纯正。据统计,在其前三季度销售的37万辆车中,电动车的占比只有不到1%,主要收入来源于速锐、L3、F0等传统车型。
    
    而在特斯拉价值开始回归时,比亚迪的估值显然并不具备竞争力。
    
    香港国浩资本日前发布研报称,虽然公司新能源汽车获得了更多关注,但公司汽车业务的主要收入将会持续来自传统汽车。虽然憧憬盈利恢复及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但公司股价已经获得了超额收益。调低2013年预测净利32%至人民币5.62亿元,预计2014年净利为12.59亿元人民币。对应2013年、2014年市盈率分别为128倍及57.2倍,估值水平不合理,维持沽售评级。结语:尽管比亚迪方面认为,公司新能源汽车与特斯拉的产品定位完全不同,且对其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充满信心,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其估值水平也确实是高于了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在政府补贴已成为其业绩的主要来源时,这种弊端或将被市场无限的放大。下期问问问则将聚焦于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为您揭开其新能源概念的面纱。(文/腾讯证券策划团队)
    
网友评论2013-12-02 17:15


    这是怎么回事?腾讯往死里黑比亚迪,好歹也是同一个城市的企业
    
    
    
    
    
    比亚迪主营业务危机重重 为何肯吃代工回头草
    
    说起比亚迪,很多人联想到的往往是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业务,但是回首近三年比亚迪的发展历程,不禁让人感叹。在中国汽车市场,曾经以造电池迅速崛起的比亚迪,其创下过连续五年汽车销售增长翻倍的好业绩,但是由于自身的过度扩张,使其包括IT及电子零部件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和新能源产业等在内的主营业务陷入重重危机。
    
    然而面对其多项核心业务,如太阳能亏损巨大、前景不明,处于迅速收缩状态;汽车业务发展迅速,但并不赚钱,电池业务发展稳定,但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多重因素打击,使其不得不重操旧业,不断加码代工业务。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 在一季度股东大会上曾经说过,公司已开拓了全球手机领导厂商的智能手机新项目,并成功拓展了平板电脑等新产品及业务,推动了集团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及利润的大幅增长,从而正式宣告代工业务的全面回归,同时也是比亚迪盈利提升的主要原因。
    
    半年报显示,比亚迪上半年整体销售收入约260.41亿元,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实现收入约92.4亿,占整体销售35%。
    
    分析师称,对于电子企业来说,制造环节本应该创造利润,但是这并非日本企业所长,所以索尼、夏普纷纷提出轻资产战略,这意味着外包产品在整个产品结构中将占大头,这也给了代工企业一个良机。这正是比亚迪等代工企业看中的机遇。
    
    挑战代工巨头富士康 不晓得胜算有多少
    
    事实上,比亚迪早在上世纪末期就进入了IT代工领域,特别是2003年开始大肆从富士康挖角并争夺客户,数次传出双方非法获取对方商业机密的丑闻,并展开了长期的商业、诉讼大战。之后随着苹果的爆发,富士康势头凶猛,而比亚迪这边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却是一蹶不振,导致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萎靡,精力随之转向汽车、新能源等领域。
    
    现在,比亚迪又重新回来,已经陆续拿到了大量品牌厂商的订单,包括黑莓、戴尔、惠普、HTC、华为、诺基亚、三星电子等等。然而再次的回归势必会跟“第一代工巨头”富士康擦出火花,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再次的相遇谁的胜算会跟大一点呢?比亚迪会不会又和上次一样落败而逃?
    
    在富士康一家独大的年代,选择了对比亚迪进行彻底的压制的政策,作为电池、外壳等元件供应商的比亚迪在品牌厂商的话语权远低于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只能低调行事。即便如此,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仍对比亚迪充满戒心,在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后,郭台铭曾在台湾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股神“投资偷窃商业机密的公司”。两家公司展开了长期的商业及诉讼大战。但随着苹果在手机领域引发的革命,传统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一落千丈,比亚迪在代工领域逐渐式微,两家公司首次交锋以富士康大获全胜告终。
    
    然而苹果近年来的式微对比亚迪是利好消息,虽然富士康国际(已改名为富智康)也握有非苹果订单,但包括HTC、三星、诺基亚和华为在内多家手机企业更愿意选择比亚迪代工,毕竟富士康的资源永远会优先向苹果倾斜。
    
    对富士康来说,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期,受制于数起群体性事件和人力成本上涨,富士康在国内数度面临招不到工的窘境。为了留住并吸引更多年轻人,2010年以来富士康在全国范围内已连续3次调高员工基本工资水平,但即便如此,富士康仍难以获得80、90后年轻工人的支持。
    
    对富士康来说,与苹果的合作不稳定则是更大的危机。今年一季度,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对外发布的2013财年一季报显示,其当季营收遭遇大幅下滑。
    
    而比亚迪也并不轻松,由于太阳能光伏业务的巨大亏损,严重拖累了整个集团发展,即使IT代工业务未来前景看好,实际上开工也并不充足。
    
    显然,两家公司未来在代工业务之间将有一场苦战,然而最终谁会取得胜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不是很确定。返回腾讯网首页>>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