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看了罗马当时人口普查的残卷表示,谁说欧洲古代史都是史学家胡扯的?
整理时间:2013-10-31 20:06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10-29 15:16
» 看了罗马当时人口普查的残卷表示,谁说欧洲古代史都是史学家胡扯的?

一世纪早期的普查卷,居住在村子里的男人的名单,埃及Arsinoiton polis,P.Corn. Inv. I 14

公元128年8月13日,Herennia GEMELLA的出生证明,埃及亚历山大,P.Mich.inv。766
这些真好印证了 罗马帝国对公民人口管理很积极有效。
和史籍上提到的罗马人口普查的描写能对应起来。

这么看来 罗马的人口管理能力和同期的汉朝比并不逊色。
为什么一堆人非要说欧洲人的史料水分大,国内的水分就不大了?
同期你叫中国找个实物出来?
网友评论2013-10-29 15:21
楼主你在跟谁说话?
网友评论2013-10-29 15:21
麻烦你先理解欧洲人史料水分大是大在什么地方再说
网友评论2013-10-29 15:26
没办法,现在公知这么多。
比如说自行百度何新这个纯2B。
网友评论2013-10-29 15:29
你也知道这是罗马。
除了个别人,谁没事说罗马的历史都是假的?
网友评论2013-10-29 15:31
由于经过长期的中世纪断档,罗马之前的关于希腊特别是希腊早期的资料很不准确。
导致某位先生在克里特刚挖出点东西就以为是特洛伊,其实不是。真的特洛伊被他当垃圾挖烂了。
网友评论2013-10-29 15:37
其实说欧洲历史水分大
不如说是高贵的欧洲人种的一种历史歧视
整理下一些吟游诗人口头传唱的东西整理成荷马史诗,欧洲人就能拿着荷马史诗证明我们祖上多么辉煌多么久远。
司马迁史记里面,中国古代典籍里面明确记载的夏朝。欧洲人就是不承认
反正就是欧洲人说有的东西就是有,这里有记载。虽然荷马史诗算不上正经的历史书
中国人说有的东西,欧洲人说你为什么说他有,光有记载不算。
网友评论2013-10-29 15:40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快使用金坷垃 (2013-10-29 15:26)
看简历10多年前那么牛逼
怎么变2B了?
网友评论2013-10-29 16:18
朝汉朝户籍制度的建立
我国的户籍制度在战国时代已逐步形成。秦国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 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单位,编造户籍进行管理。秦孝公六年(公元前 356年),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可知当时的户籍重在什伍相连,主要登记现存户口的姓名及身材高矮。到秦王政时代,户籍制度更加完备。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 231年),“初令男子书年”,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 216年),“使黔首自实田”。户籍已记载户口姓名、年龄、土地等情况,以便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并为其提供租赋徭役剥削。
西汉的户籍制度继承秦制。当秦末刘邦率军进入咸阳时,萧何首先就收取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图书”,使刘邦“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从而为封建政权恢复和健全户籍制度奠定了基础。接着,西汉政权采取恢复秦民原来爵位和田地等办法,招抚战乱中的流民重新登录户籍。又因张苍为秦时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故以张苍为计相” ,加强对全国户籍的建设和管理。丞相萧何等制定的《九章律》,其中就有《户律》,进一步把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汉代的户籍又称“名数”。《汉书·石奋传》师古注曰:“名数,若今户籍。”因当时把户籍写在木简或竹简上,故亦称“版籍”、“名籍”。《后汉书·仲长统传》说:“明版籍以相数阅,审什伍以相连持”,注云:“版,名籍也,以版为之也。”当时一般以每年秋八月进行人口调查,编造户籍。这一习惯由来已久。《管子·度地》载:“常以秋岁末之时,阅其民,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秦代推行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末,故于年终前秋八月调查人口,造籍傅籍。《睡虎地云梦秦简·仓律》说:“小隶臣妾以八月傅为大隶臣妾。”西汉建立初年,就恢复了这一制度。《汉书·高帝纪上》云:“汉四年(公元前 203年)八月,初为算赋。”从此,“汉法常因八月算人”,即以“八月案比而造籍书” 。
户籍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户口和财产的情况。其中户口情况记载户主姓名、职务、籍贯、爵级、年龄及其家属;财产情况记载每户的动产、不动产及其訾算。
秦律汉律规定,人人都必须登记入籍,隐瞒登录者当论罪受罚。凡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统称为“编户民”,编户民不得随意迁徙,国家对逃脱名籍的亡命之徒进行严惩。《睡虎地秦墓竹简·游士律》规定:有帮助秦人出境,或除去名籍者,“上造以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汉书·淮南厉王传》亦指出:“亡之诸侯,游宦事人,及舍匿者,论皆有法。”所以汉政权经常打击那些“脱亡名数”的王侯、官吏与豪强。
为了加强对编民的控制,国家规定出游之人必须持“符”。秦简《游士律》云:“游士在,亡符,居县赀一甲,卒岁,责之。”对于没有符的游士进行严厉惩罚,主要是为了防止编民脱籍流亡。这种符又称“信”或“传”,类似于通行证。景帝四年(公元前 153年)规定“诸关用传出入”,就是防 备亡命之徒犯上作乱。“符”一般用竹简为之,其上除记载本人姓名、职务、籍贯、年龄外,还记有便于识别的身高、肤色等特征。
当然你要说没有实物留下也可以,反正我也懒得查有没有户籍文件的文物了
网友评论2013-10-29 16:20
一张不超过50个人名字的记录品就可以叫了?那中国各地出现的过如山一样多的竹简怎么算?
网友评论2013-10-29 16:22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祭奠死去的号 (2013-10-29 16:20)
别忘了成堆的龟板,石刻。。。。
网友评论2013-10-29 16:24
Reply Post by soszy (2013-10-29 16:22):
别忘了成堆的龟板,石刻。。。。
中国的龟板,石刻少么
网友评论2013-10-29 16:26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祭奠死去的号 (2013-10-29 16:20)
东汉时期有什么人口普查的实物资料保留下来?
而且要知道,竹简一堆才能写几个字?一堆竹简就说明问题了吗。
网友评论2013-10-29 16:29
反正就个人而言对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史料我是三分信七分疑的........ 而且就罗马那统治形式,根本不可能存在户籍人口普查这种东西。 高卢人、日耳曼人、色雷斯人这些可都不算罗马人哦。
网友评论2013-10-29 16:3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流放疯 (2013-10-29 16:26)
一张50几个名字的纸又说明什么了?
网友评论2013-10-29 16:47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祭奠死去的号 (2013-10-29 16:31)
不是一张纸
是好多张
我就放了几张书上的图而已
竹简出土的也只是一部分。
为啥中国的就是信史,国外的就是伪史?
网友评论2013-10-29 16:50
楼主简直逗,要想证明就好好证明,这些想证明什么,想反驳什么?对象是谁?莫名其妙地自说自话。
网友评论2013-10-29 16:52
Reply Post by 流放疯 (2013-10-29 16:47):
不是一张纸
是好多张
我就放了几张书上的图而已
竹简出土的也只是一部分。
为啥中国的就是信史,国外的就是伪史?
逻辑整反了吧。谁说过国外都是伪史?
网友评论2013-10-29 16:54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无聊之月 (2013-10-29 16:50)
我反对无脑说西方无信史,什么都是人家胡扯的一样,坚信中国古代的史料无比真实的。
我楼里面说的还不清楚?
网友评论2013-10-29 16:57
Reply Post by 流放疯 (2013-10-29 16:54):
我反对无脑说西方无信史,什么都是人家胡扯的一样,坚信中国古代的史料无比真实的。
我楼里面说的还不清楚?
对你这个说法前面有楼就说得很清楚了,然后呢?
下一页(2)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