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转帖 抗日援朝战争
整理时间:2013-09-18 10:0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9-14 19:43
» 转帖 抗日援朝战争
如今的人大多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都清楚那时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深厚友谊,却很少了解在中国明代时期,中朝两国就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并共同打了一场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战争。
那是公元1591年3月,作为军事封建领主魁首的丰臣秀吉不满足于对日本人民的统治,把早已有的侵略中国和朝鲜的野心,付诸实施。他派宇喜多秀家为侵略军总头目,界市豪商家出身的小西行长(?—公元1600年)、加藤清正(公元1562年—公元1611年)为先锋,派遣近16万陆军渡海作战,于釜山登陆,同时派遣九鬼嘉隆、藤堂高虎指挥的9000名水军袭击朝鲜沿海各地。
日本对朝鲜的大举入侵,震动了大明朝野。明朝君臣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天朝地位,古语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故而,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政府派遣了两支偏师前往朝鲜侦察敌情。可惜的是,辽东游击史儒率骑兵2000在平壤附近遭遇日军埋伏,全军覆没;副总兵祖承训率领3000骑兵攻入平壤,随即陷入巷战,被七百名日军火绳枪手连番伏击,骑兵和火统的威力无法发挥,只有祖承训等寥寥几人逃回。
消息传来,明廷象炸开了锅一样,群情激昂。此时主战派也罢,主和派也罢,纷纷要求明朝出动大军远征朝鲜。这时又传来丰臣秀吉要求琉球、菲律宾臣服朝贡的消息,丰臣秀吉的狂妄野心彻底激怒了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颁旨下令东征御倭援朝,任命宋应昌为经略,总领抗倭事宜;调陕西总兵李如松(名将李成梁之子)入辽,为东征提督,总领军事。明政府从全国调集了大批精锐部队入朝参战,包括:辽东精骑10000,宣府精骑8000,大同精骑8000,(装备有轻甲、马刀、长矛、火统);蓟镇神机营精锐步兵5000,保定神机营精锐步兵5000,(装备有精良的火铳、鸟枪和火炮);江浙步兵3000,(拥有丰富的抗倭经验,熟悉戚继光传下的鸳鸯阵);川军步兵5000,(多年来一直与西南夷族作战,山地作战经验丰富)。
由于战争共持续5年有余,无法一一叙述,只能简述其中几场著名战役,以飨读者。
平壤战役 公元1592年12月23日,援朝大军在东征提督李如松、副将李如柏、李如梅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跨过了鸭绿江,开进了朝鲜。公元1593 年1月7日,东征大军兵临平壤城下。当时,驻守平壤的是小西行长指挥的侵朝日军第一军团18000余人。
次日明军发起总攻,李如松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日军凭借有利地形,用火枪不断射击,明军劲弩、火炮齐发,火焰蔽空,震天动地,战斗非常激烈。李如松的坐骑被敌火绳枪手击毙,其弟副将李如柏的头盔中弹,兄弟二人皆毫无惧色,指挥若定。
激战至中午,中朝军队从三面攻入平壤城内,日军全线崩溃,纷纷夺路而逃。明军炮轰冰封的大同江面,骑兵分路包抄截杀溃敌,日军火烧、炮击、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平壤之役是典型的攻坚战,颇具近代化战争的特征。明军巧妙部署兵力,合理运用战术,动用了当时在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和震撼。明军攻城时,曾有日将大友义统率领一支部队来增援小西行长,结果被明军震天动地的炮声所吓阻,不战而退。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
明军修整十天后,李如松乘胜进军,继而收复旧都开城和多座城池。明军入朝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大军继续向南开进,兵锋直指王京----汉城。
碧蹄馆大血战 碧蹄馆是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个驿馆,1593 年1月24日--25日在这里所爆发的一系列激战,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小驿馆载入了亚洲战争历史的史册。 公元1593 年1月24日,明军的一支侦察部队约3000骑兵在汉城郊区迎曙驿与日军北上搜索部队加藤光泰部遭遇并爆发激战,明军大胜斩首600余级。
加藤光泰败退后,立刻报告了汉城日本军总部。随后,日军第六军团主力、第三、第九军团各一部共36000余人先后赶到战场,将这支明军包围在碧蹄馆,一场前哨战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战场遭遇战——壬辰战争史诗中最惊心动魄的碧蹄馆大战打响了。
日本主将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消灭眼前这支孤军是在明军总攻之前消灭其有生力量的绝佳战机,他计划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这支明军,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战斗。此时小早川隆景绝没有想到,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烧红了的烙铁。
被包围是由明军副总兵查大受指挥的3000辽东铁骑,曾经在关外与沙漠蛮族较量过的百战雄师,明军精锐中的精锐,配备了佛郎机火炮战车(最大射程1000米,后填装弹,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和大量三眼火铳、集束火箭(明军常备武器中的一种,手动点火,射程300米,一次发20枝的称为“火龙箭”,32枝的称为“一窝蜂”,49枝称为“飞廉箭”,100枝的称为“百虎齐奔”)。
碧蹄馆一战,3000明军(到战斗即将结束时增至5000)与十几倍的日军激战一昼夜,以战车为工事,先以佛郎机炮、三眼火铳、集束火箭的压倒性火力优势大量杀伤日军,再以骑兵的短促出击消灭逼近的足轻步兵,击退了日军一次次潮水般的进攻。战斗进行到最惨烈的阶段,明军仅余900余骑,弹丸、火药全部耗尽,但大明军旗始终屹立不倒,高高飘扬在碧蹄馆上空。
残酷的战斗持续到25日,李如松和明将杨元各率领1千明军精骑连夜前来救援,从日军侧翼发起猛攻,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伤亡惨重,已成强弩之末,误认为明军主力发起总攻,遂仓惶撤回王京。
此战,明军伤亡2500余人,日军伤亡超过8000人。据日本《立花家传》、《武将列传》记载,日军阵亡将领包括:小野成幸 十时连久池边永晟安东幸贞 小川成重 安东常久 久野重胜横山景义 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 伽罗间弥兵卫 手岛狼之助 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波罗间乡左卫门,一昼夜交战阵亡将领高达十五员之多,可见当日战况之惨烈。
碧蹄馆大战是中日壬辰战争中明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明军强大的战斗力极大震慑了日军,使其彻底丧失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12万日军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不敢出战,而明军兵力有限,无法展开强攻,于是双方在汉城一线展开对峙,一时间战局似乎陷入了僵局。
夜袭龙山 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汉城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汉城日军的军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于此地。
李如松得到这一情报后,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队深夜奇袭龙山大仓。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夜袭龙山之战,精彩处堪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夜袭乌巢相比。
军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久,便被迫与中朝达成停战协议。在粮株奇缺,瘟疫流行,日军统帅部自知京城难保,4月18日撤出京城南遁,龟缩到东南沿海一带。明军入城并分路追击,收复汉江以南千余里,朝鲜国土绝大部分遂告光复。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其余大部于七月底回国。
东征大军在入朝参战的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汉城)三都,打出了中华天朝的赫赫声威。
随后,虽有许多小型战斗,皆有惊无险,不再详述。
庆长之役 公元1597年1月,丰臣秀吉复派兵14万登陆釜山北犯。这次侵略军自始就士气不振,8个月后才到达京城附近。但不久被明将麻贵所部击败,迟到南部沿海狭小地带,负隅顽抗。次年秋,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开始撤退。11月,日本水军在半岛东南房梁海面上受到中朝联合水师的截击,损失极重,逃到岸上的也道毁灭性打击,死万余人。明授朝水师提督陈磷所部、年逾70的老将邓子龙,“意气弥厉”,“直前奋击”,不幸乘船起火,英勇牺牲。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为救援子龙,也中弹牺牲。到年底以前,日本陆军陆续撤回日本。
抗日援朝战争终于在中朝胜利、日军败北的境况下落下帷幕。
从史料看,日本军国主义从来就是侵略成性,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点。只有强我国家、强我民族,才能随时抵御来犯之敌,让他们有来无回。
网友评论2013-09-14 19:45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
我觉得这句总结很好
网友评论2013-09-14 19:55
所谓战国时期的大日本战斗力果然碉堡了
网友评论2013-09-14 19:57
万历援朝算中日互有胜负的话·····唐朝白江口之战才是殴打小朋友的节奏,虽然最后的最后,渔利者是新罗······
网友评论2013-09-14 19:57
万历援朝之战
(见百度百科——万历朝鲜战争)
日期: 15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 ,
地点: 朝鲜半岛,
结果: 大明、朝鲜联军胜利,日军撤退
参战方:中国明朝,朝鲜李朝,日本丰臣政权
指挥官
中国:李如松,李如柏,麻贵,刘綎,邢玠,陈璘,邓子龙,杨万金,麻来,周道继,李洞宾,郭安民,王子和,汤文瓒,钱应太,张应元,陈观策
朝鲜:朝鲜宣祖,光海君,李舜臣,权栗,柳成龙,郭再祐,宋象贤,郑拨,申砬,金时敏,惟政,元均,李亿祺,崔湖,柳崇仁,徐礼元,倡义使,金千镒,黄世得,李宗张,尹兴信
日本:丰臣秀吉,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小西行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锅岛直茂,细川忠兴,石田三成,黑田孝高,黑田长政,福岛正则,毛利辉元,宗义智,胁坂安治,九鬼嘉隆,岛津义弘,毛利秀元,立花宗茂,吉川广家,大谷吉继,太田一吉,来岛通总
兵力
中国:第1次(1592年1593年)约50,000人,第2次(1597年1598年)约75,000人。
朝鲜:34,000人(战争开始时)最后:22,600人(包括民兵等)。
日本:第1次(1592年1593年)约160,000人,第2次(1597年1598年)约1400,00人。
伤亡:大明:约30,000人;朝鲜:约300,000人 ,100万平民;日本:约140,000人。
网友评论2013-09-14 20:00
朝鲜貌似在历史上一直是被欺负的~好难出个军事人才
网友评论2013-09-14 20:07
猴子君大概是被活活气死的。
卡拉赞一套以为天下无敌,下个25人YX就完全不够看的说
网友评论2013-09-14 20:21
现在都不叫抗美援朝了~改叫朝鲜战争了 后者比较客观中性一点
网友评论2013-09-14 20:35
那这些历史现在的棒子们和脚盆们会知道吗?是部分否定还是全盘否定
其实脚盆否定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反正当年被怒草的是他们,
可要是棒子否定了就觉得他们真是畜生,那群战五渣被操了还需要我们的将士用命去换他们的国土(当然,这也是天朝出于邻居是个战五渣比较好的考虑才出兵的)
网友评论2013-09-14 21:53
Reply Post by 影视学院留级生 (2013-09-14 20:35):
那这些历史现在的棒子们和脚盆们会知道吗?是部分否定还是全盘否定
其实脚盆否定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反正当年被怒草的是他们,
可要是棒子否定了就觉得他们真是畜生,那群战五渣被操了还需要我们的将士用命去换他们的国土(当然,这也是天朝出于邻居是个战五渣比较好的考虑才出兵的)
这段历史还是棒子记载的比较详细,反倒天朝是寥寥几句就结束了~
网友评论2013-09-14 21:56
Reply to Reply Post by hhzja1 (2013-09-14 21:53)
棒子记载的详细历史是“棒子帮助溃逃的明军挽回了战局,李舜臣帮助明军击败了日本”
网友评论2013-09-14 22:18
说实话,第二次麻贵打的只能算个良好。当然和部队也有关系。
第一次李如松那真是碉堡。俗话说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
李如松兵力还不如平壤城里面的多,就敢攻城,还攻下来了,这个碉堡了。
当然李如松的部队战斗力那基本都是赛亚人级的。
网友评论2013-09-14 22:30
怎么露梁海战就这么几句话?这可是碉堡的存在啊。倭人的水军基本报销了。
网友评论2013-09-14 22:39
Reply to Reply Post by 菲娅·库布里克 (2013-09-14 22:18)
明朝绝对的精锐砸进去好多,保住了朝鲜的江山。
现在棒子们大多说中国出兵是为自己的利益巴拉巴拉一堆。
下次再有要出兵的情况可以,打完请转账付费
网友评论2013-09-14 22:4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灵魂鞭挞者 (2013-09-14 22:39)
不过说真的
第一次援朝
真的突显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打鬼子跟打孙子一样。
碧蹄馆鬼子打埋伏,而且基本上差不多快10倍的兵力来打,结果伤亡还是明军的2倍还有多。而且还没把明军吃掉。
网友评论2013-09-14 22:46
Reply Post by hhzja1 (2013-09-14 21:53):
这段历史还是棒子记载的比较详细,反倒天朝是寥寥几句就结束了~Reply to Reply Post by 菲娅·库布里克 (2013-09-14 22:43)
你也不看看李如松带来是些什么人啊
常年跟蒙古人甚至女真人干架的。。
鬼子当时的战斗力当然打朝鲜还是可以的,
但是遇到稍微强悍一点的军队就只能硬啃,啃不了只有败
网友评论2013-09-14 23:0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岸本早未 (2013-09-14 21:56)
就知道你要进来打棒子黑枪 
网友评论2013-09-14 23:03
朝鲜就一李舜臣还被排挤丟角落了 本来可以一战的水师也打酱油了
网友评论2013-09-14 23:32
其实壬辰战争里,李舜臣真的是个牛人,棒子也难得出个英雄啊。
下一页(2)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