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温州整座城市被债务笼罩 当地官员惶惑经济形势

整理时间:2013-09-15 03:28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9-13 09:25

» 温州整座城市被债务笼罩 当地官员惶惑经济形势
    危机来了吗?
    
    对于不少在高利贷崩盘、楼市腰斩、担保链危机中煎熬了两三年的温州人来说,危机已经不再是出版物上的名词,而是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
    
    “现在温州企业家的生命是以小时算。”温州乐清精益电气董事长陈冬青说。两年以来,由于担保贷款链上的其它企业接连出问题,精益电气作为互保的关联企业不得不承担连带责任,公司资金持续紧张,陈已心力交瘁。在温州乐清,据说已有15个互保形式的担保贷款链浮出水面,每个链条上都绑着十几乃至几十家企业。
    
    整座城市都被债务的愁云笼罩着。
    
    自2011年9月,“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大白天下后,两年间跑路潮已平息,但危机在持续发酵。债务链条已从民间高利贷蔓延到了银行。2012年12月,温州庄吉集团自曝涉及几十家企业、高达300多亿的银行担保债务链条,这时人们才意识到担保链已经把温州拖向了另一个危机。至今,没有人能说清到底有多少企业卷入了互保链危机。而受到波及的也大多是资质相对良好的企业。
    
    这个流火的夏天,在有些人的感受中比最冷的冬天还冷。
    
    夜幕降临,温州主城区能看到很多灯光疏落、入住率不足的小区,温州人巨大的财富就沉淀在这些没有生机的建筑物上。过去两年,房价普遍下跌了30%,部分腰斩,而下降的趋势至今没有扭转。
    
    制造业元气大伤。只要到温州乐清黄华港看看那些成片废弃的船厂,到永强看到那些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的皮革厂、制鞋厂、钢管厂,你就明白,欣欣向荣只是这里的往事。
    
    商业凋零。最繁华的主干道温州车站大道,曾经抢手的商铺现在供过于求,租金下降了1/3;在永强最繁华的罗东大街上,每10家店铺大约有3家关门或者转让,附近的几条小街上,关门的酒行、餐馆也随处可见。由于工厂开工不足,连温州最大的公司正泰集团也裁员20%,大批外来人员返乡。夏日曾经熙熙人流、大排档满街的景象已不再。
    
    2013年7月,1400对夫妇在温州民政局登记离婚,史上最高;温州法院的经济案件堆积如山,仅仅7月份就有2000多套登记拍卖的银行抵押房产。温州民间的信任度,也跌到了历史性的低谷。
    
    如果说把温州正在发生的一切称之为经济危机,缺乏学术意义上的严谨性,那么至少它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
    
    2008年、2009年的东莞,也敲过这样的警钟。1/3的卖场关门,工厂订单锐减,人口从高峰的1400万锐减到1000万以下。由于国外市场萎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从2008年起大量企业迁出东莞,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一个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一个是世界工厂,温州和东莞都代表了经典的中国发展模式。它们是中国最市场化的区域,也是最敏感的部位。它们相继遇到问题,并非偶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靠廉价劳动力、破坏环境和低端制造支撑的中国高速发展模式触到了天花板,转型升级已经开始。
    
    如今,温州、东莞所遭遇的困境,集中呈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中所遭遇的惨烈阵痛,其与金融改革、房地产泡沫、债务危机交织在一起,更让温州这个城市以及众多企业主的命运充满悲情。那些盛极一时的眼镜、打火机、造鞋品牌在一个个倒下,或陷入无法自拔,这些都是建国以来前所未遇的。
    
    在温州,传统制造企业的老板们向本刊记者痛陈经营惨状、指责银行冷血、抱怨政府无力,但他们自己也知道,衰落甚至被淘汰的命运或许已经无法挽回。无论政府、企业主自己还是扭曲的金融生态,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错误。
    
    改革开放30年后,东莞、温州所代表的“低端锁定”模式注定将退出主流舞台,而他们就是这场“浩劫”中涅槃重生的煎熬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温州只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它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要面临的问题。高利贷、房地产泡沫和实业不振,在中国其它地方正在发生,神木、鄂尔多斯(7.09, 0.09, 1.29%)的高利贷已经崩盘,三四线城市没人住的“鬼城”频现。
    
    本刊关注温州当下所经历的这场严重危机,探讨其来龙去脉,恰恰是为了让政策制定者思索,在不可逆的制造业升级大趋势下,如何让一个制造业城市和那些紧紧附着其上的企业重新焕发活力,而不是任由资金从实业向高利贷、房地产等投机领域流动,从而酿成更多的灾难。
    
    “有时候想,温州如果这次真的败了,那就说明我们改革开放出了问题。”温州打火机协会会长黄发静说。温州的问题,从温州本身只能找到一部分答案,更应该从中国的改革进程和大环境去寻找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30910/081616715042.shtml
    
网友评论2013-09-13 09:28


    影帝的6000万亿貌似支撑的时间不长啊。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0


    近几年政府的政策都是拍脑袋出来的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1


    坚持温州崩溃一百年不动摇。
    我不是说它不会崩,也不是说它问题不严重。
    但是类似的言论起码从08年就开始了,也没见它怎么样,审美疲劳了咯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1


    这样的文章去天涯经济论坛满眼都是,看多了就以为明天中国就要崩溃了。
    其实呢?人家该出国出国,该享受享受,抛出这些说法无非是要优惠政策罢了。温州,中国的犹太人,人家多精啊,从来都是给别人制造困境。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2


    温州人表示相比于去年今年好多了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2


    Reply Post by Hurin (2013-09-13 09:28):
    
    影帝的6000万亿貌似支撑的时间不长啊。
    
    6000万亿????????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4


    Reply Post by hsxiaoz (发表于:2013-09-13 09:32):
    
    
    6000万亿????????
    
    记不太清了,有个6000数字吧。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6


    广告行业表示,今年年初到现在就做了两本样本,其余时间天天nga,企业的日子比我们还难过。现在就苦了那些不大不小的中型企业,真正的大企业有政府,私人小作坊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开支。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7


    Reply to Reply Post by 荔枝干 (2013-09-13 09:32)
    今年更难吧,去看看工业区工厂倒闭了多少?很萧条的。法院起诉一打打的,房产抵押很多。
    
网友评论2013-09-13 09:3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Hurin (2013-09-13 09:34)
    
    4万亿。
    
    你这数字直接是金圆券的节奏啊。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0


    温州那帮商人就是自己作死,看着房地产好赚,自己本业就不管了,都干房地产去了。在温州几乎所有大的企业都参与过开发房地产,在温州你跑去那些企业给他们做业务,往往得不到回应,都忙着开发房地产去了。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0


    前段时间刚去温州出差过, 市区里逛了逛, 没发现这报道说的情况。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0


    房子还是买不起啊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0


    崩的都涉及房产,乐清虹桥这边我还没见倒的,这边基本都是实业。稳当很多。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0


    Reply Post by 无图言吊秒发万 (发表于:2013-09-13 09:3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Hurin (2013-09-13 09:34)
    
    4万亿。
    
    你这数字直接是金圆券的节奏啊。
    记的当时单独给温州注资的吧,6000亿?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3


    崩溃个PP
    温州这种地方不比那些挖煤爆发的
    人家早都习惯了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5


    这文章20%属实,80%夸大,关于温州负债,商业店铺租金那块明显夸大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8


    恶心的温州人,我就是來群嘲的,世界上最没品的生意人,最不折手段的生意人。我是台州的
    

评论
网友评论2013-09-13 09:48


    我是温州的。。。工业区污染不减少,马路还是堵成一锅粥,餐饮业是有些不太像往常那样火热,不过热门时段你照样找不着位置。。。也没见什么大批量倒闭的发生,不是所有人都眼光短浅,这一批顶多算大浪淘沙,留下的还是很多的。。不算很多人眼中那么毁灭性的灾难。。
    下一页(2)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