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弹指千年】 恐龙的真实形态和肤色未必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一切来源于推断和猜测~

整理时间:2013-09-13 08:52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9-10 22:53

» 恐龙的真实形态和肤色未必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一切来源于推断和猜测~
    据蝌蚪五线谱:恐龙,这种比人类先祖早出最短一个纪(第三纪)的中生代灭绝动物,从它的化石发现之日起,人们就出于好奇,极其“贪婪”并极具耐心地寻找着它的原始真容,至今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只有间或完整的骨骼或冰冷的残肢,我们又怎样能恢复或推断其全貌呢?难道恐龙就是灰不溜秋的大蜥蜴吗?
    
    
    电影《侏罗纪公园》剧照
    
    唯心的思想常常把无可扭转的现实寄希望于虚幻的造物主或神灵,于是“天无绝人之路”或“老天有眼”的企盼常常萦绕于脑海中。作为唯物的地球生命演化历程,就是在用自然留下的实证来一个个推翻或破灭唯心的假想。恐龙灭绝了,我们怎么来认识它的皮肤或毛发的颜色呢?这一奢望必须要经历完好的化石皮膜或毛发的印痕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逐步放大自然遗留的点滴线索,或许才能为人类的这一美好梦想圆梦。
    
    
    恐龙的灭绝
    
    灭绝动物的特质就是至少在昨天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对于其中的部分与我们人类生命并行者来说,我们有丰富的图像或文字记载来记录曾经地球上留下足迹的一员,像非洲毛里求斯的渡渡鸟、澳洲的象鸟、袋狼等。但偏偏恐龙这种奇怪的动物,生于人类先祖之前若干年,灭于人类之祖尚未孕育的年代,与人类无丝毫生命的交集。这一切让人类变得茫然无从。
    
    
    
    人们如何推断已灭绝动物的颜色?
    
    始祖鸟羽毛化石的颜色(与真实的颜色存在很大的差距)
    
    灭绝动物的体表颜色在复原动物时是必然会考虑的问题。如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完全忠实于可靠的化石证据,那么恐怕所有的化石动物都被复原成无色或者灰色,并且没有任何皮肤花纹,因为动物在保存成为化石的过程中会丢失很多生前的生物学特征。
    
    但从一些被特殊保存的化石上发现,很多灭绝动物的体表在其生命时期也存在颜色,只是保存在化石上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如已经发现的一些甲虫化石上有色彩斑斓的鞘翅,贝壳化石以及羽毛化石也有带颜色的花纹(这些已经不是原来的颜色)。那我们怎样来推测或者判断这些灭绝动物生前的皮发颜色呢?一方面是建立在人类常规思维的推理上,这些很多是习惯性或者经验性的,但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另一方面就是参考与灭绝动物在分类上或者习性上非常接近的现生动物,就是常说的“将今论古”的原则。
    
    按照常规的思维,大型动物的颜色往往比较暗淡,这样往往会减弱来自其他动物的注意力,在体色复原上考虑了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大象的肤色,所以得出体型庞大的恐龙可能也是如此。
    
    
    
    霸王龙的体色鲜艳,而鸭嘴龙就比较暗
    
    对于大多数现生的水生动物表现出所谓的背腹面反隐蔽现象,即腹面颜色浅,背面颜色深。这样从上面往水里看,因为水不见底常常会是深蓝或绿色,颜色比较深,看到的水生动物的背部也是深色的,当在水面下往上看,透过水面就是天空,颜色比较浅,这样水生动物的腹部也是浅色的,不容易被水中的天敌发现。这种反隐蔽都会使动物与环境相接近从而得到伪装。因此可以确信,过去的水生动物,包括鱼、鱼龙、蛇颈龙等,也有类似形式的反隐蔽形态。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量三叠纪的鱼龙、幻龙或蛇颈龙的复原图比较接近现生的海洋生物。
    
    
    
    海洋中鱼龙颜色的复原遵循反隐蔽原理
    
    一些动物身体上的花纹和斑点,这些对于同种的其他成员来说可以起到识别作用,或者可以助于破坏动物的轮廓,从而有助于它们在捕食者面前伪装自我。如非洲斑马身体的纵向条纹,在猎食动物的视觉中,斑马的身体轮廓往往不易被快速分清,这样,斑马就起到了自我保护作用。在一些大型植食性恐龙的皮肤颜色复原中,也通常会复原出一些条纹,这就是来自于这方面的启发。
    
    
    由一块始祖鸟化石而复原的不同版本的始祖鸟颜色,到底哪个更接近真实?
    
    对于体色鲜艳的动物,其炫耀性生理结构是很明显的。这种方式使动物对异性更具吸引力,传达了有关健康、繁殖状态和成熟度的信息。如公鸡鲜红的鸡冠和肉垂,蜥蜴皮肤装饰和头上的悬垂物等。因此在复原中生代的一些恐龙时,常见到体色鲜艳、装饰耀眼的特征。霸王龙就是典型的例子。
    
    
    恐龙皮发的颜色是如何被恢复的?
    
    在大型恐龙化石的发现中,大多数是以分散的骨骼形式呈现的。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埋藏环境和小型带毛发恐龙的化石,不仅保存了恐龙的骨骼,甚至连羽毛的印痕也能保留下来,如中国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灰覆盖的生物环境,大量的动物的毛发印痕都被保存下来。于是,面对已经炭化的羽毛印痕,科学家们借助先进的分析手段和对比方法,能够分析出这些羽毛印痕的原始颜色。
    
    因为恐龙的皮肤很难保存下来,即使保存下来,也不可能具有原来的皮肤成分和颜色。所以,恐龙专家一般参考现在爬行动物的身体颜色,来给恐龙复原体色,当然他们有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复原体色。所以,我们看到的恐龙大多数是灰色的,也有的颜色很鲜艳,比如红色或蓝色。反正没有人看到过活着的恐龙,谁也不能说给它们上的颜色肯定不对。
    
    因此,至今为止,科学家对于恐龙皮肤颜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同类动物的借鉴和参考,甚至推断,其中具有很大的假设性和不确定性,真正的恐龙皮发颜色恢复的路途还很漫长,除了受制于化石的保存环境和发现的数量、种类外,更多的原因可能还是来自于过于久远的年代,更多有益于复原的证据或线索已经不复存在,就是新的手段或方法也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正如恐龙灭绝原因的谜底何时才能真正揭开一样。
    
网友评论2013-09-10 22:54


    我还以为你签名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2013-09-10 22:57


    Reply Post by septemkid (2013-09-10 22:54):
    
    我还以为你签名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泥垢,吃吾吕奉先一biu
    
网友评论2013-09-10 22:57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网友评论2013-09-10 23:01


    整篇文章不跟没说一样么,
    
    
    我们仍未可知那年代恐龙的肤色。
    
    
    
网友评论2013-09-11 09:12


    Reply Post by septemkid (2013-09-10 22:54):
    
    我还以为你签名也是文章的一部分。。。
    
    不要这样
    
网友评论2013-09-11 09:21


    大型恐龙必然肤色趋于暗淡,这是毋庸置疑的。强如霸王龙,也不是次次都能捕猎得手的,伪装也是有用的。
    
    小型恐龙倒是可能色彩比较丰富。
    
    
    尤其那些有羽冠和角质冠的。
    
网友评论2013-09-11 09:28


    恐龙不是地球生物,是外星移民,移过来之后那边就断绝粮草供应,然后饿死了。
    
网友评论2013-09-11 09:30


    会不会有斑马纹或者熊猫纹的恐龙?想想好带感
    
网友评论2013-09-11 09:38


    Reply Post by liuyicheng (2013-09-11 09:21):
    
    大型恐龙必然肤色趋于暗淡,这是毋庸置疑的。强如霸王龙,也不是次次都能捕猎得手的,伪装也是有用的。
    
    小型恐龙倒是可能色彩比较丰富。
    
    
    尤其那些有羽冠和角质冠的。
    
    我觉得以那时地球植被的覆盖率和大小,要是更适合伪装捕猎应该是绿色居多吧
    
网友评论2013-09-11 09:40


    鱼龙不是恐龙的说
    
网友评论2013-09-11 09:43


    鲜红色的霸王龙
    
网友评论2013-09-11 09:43


    我记得CCTV9有一期是讲恐龙的体毛和颜色的,美国有个科学家利用一个测定化石中色素的方法还原了一种带羽毛的小型恐龙的外貌,样子好像松鸡一样的,和人们平时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网友评论2013-09-11 09:52


    也就是说粉红色的霸王龙也是有可能的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