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网高人多】 求科普,古诗中的押韵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儿
整理时间:2013-08-22 08:39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8-29 10:41
» 求科普,古诗中的押韵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儿
难道说唐宋二代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字的发音一模一样么?
为什么很多唐宋5言、7言绝句以现代汉字的发音来诵读很押韵呢
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时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可是唐朝的帝都可是在长安啊
难道那会儿官方发音标准就按照普通话来执行了?
网友评论2013-08-29 10:45
要不你以为传承的上下五千年文明是假的?
不过有部分字的发音不一样吧。
入声韵现在的普通话基本没有了。
网友评论2013-08-29 10:46
百度搬来的。。我就不笑了。。
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
古体诗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起叙述。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的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
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
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篠十八巧
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
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
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
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
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
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尾荠;去声实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箇。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歌麻蒸尤侵职缉
现在试举一些例子为证:
古风五十九首(录二)
李白
其十四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荒城
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借问谁侵陵?
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
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
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全篇麌韵独用。)
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
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
驾鹤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
缨。
(“清”、“行”、“卿”、“兵”、“缨”庚韵;
“星”、“冥”,青韵。)
伤宅
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
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有青烟。洞房温且清,
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
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
腐败肉,库有朽贯线。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
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
园?
(“边”、“延”、“烟”、“钱”、“年”,先韵;
“园”,元韵;“干”、“栏”、“丹”、“官”、
“寒”,寒韵;“环”、“山”、“间”,删韵。)
醉歌
陆游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不得
为长虹,万丈扫寥廓;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战马死槽枥,
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于乎此何心?有酒吾忍
酌?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尽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如今
老且病,鬓秃牙齿落。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壮心埋不朽,
千载犹可作!
(“雹”,觉韵;其余的韵脚都是药韵。)
编辑本段
赏析
从上面这此例子可以看出,古体诗虽然可以通韵,但是诗人们不一定每次都用通韵。例如李白古风第十四首就以麌韵独用,不杂语韵字。特别要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有时可以通韵,但是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就拿“雹”字来说,它也是入声,并且是觉韵字。觉药是邻韵,本来可以跟药韵相通的。
古体诗的用韵,是因时代而不同的。实际语音起了变化,押韵也就不那么严格。中晚唐用韵已经稍宽,到了宋代以后,古风的用韵就更宽了。
(二)柏梁体
有一种七言古诗是每句押韵的,称为柏梁体。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其实鲍照以前的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韵的,古代并非另有一种隔句用韵的七言诗。等到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了。句句用韵的七言诗才变了特殊的诗体。
下面是柏梁体的一个例子: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
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
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
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
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
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基本上是柏梁体,但是稍有变通。例如:
丽人行
杜甫
三月天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
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
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稳称身。就中云暮椒房
亲,赐名大国虢与泰。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
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鞍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
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
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
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麌,读y;荠,读j;潸,读shn;铣,读xin;篠,读xio;哿,读g;
豏,读xin。寘,读zh;霰,读xin;禡,读m;沁,读qn。这里
所说的元半、阮半、愿半及下面所说的月半,具体的字可参看《诗韵举要》。
第六类和第七类也可以通用。蒸韵上去声字少,归入迥径两韵。第
三类和第四类也可以通用。不举上去声韵,因为在这七个韵当中,除尤韵
的上声有韵外,其余声韵是罕见的。莽,读m。
请看古体诗
古体诗
(三)换韵
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但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换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每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连用两个仄声韵,也可以平仄韵交替。现在举几个例子: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
11 1
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22 23
二男新战死。存都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33 4
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44 55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56 6
独与老翁别。
6
(“村”,元韵;“人”,真韵;“看”,寒韵。真元
寒通韵。“怒”、“戍”,遇韵;“苦”,麌韵。麌遇
上去通韵。“人”,真韵;“孙”,元韵;“裙”,文
韵。真文元通韵。“衰”、“炊”,支韵;“归”,微
韵。支微通韵。“绝”、“咽”、“别”,屑韵。)
白雪歌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11 2
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
23 3
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
34 4
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
55 6
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677
空留马行处。
7
(“折”、“雪”,屑韵。“来”、“开”,灰韵。
“幕”、“薄”、“着”,药韵。“冰”、“凝”,
蒸韵。“客”,陌韵;“笛”,锡韵。陌锡通韵。
“门”、“翻”,元韵。“去”、“处”,御韵;
“路”,遇韵。御遇通韵。)
注意: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的。近体诗首句往往押韵,古体诗在这一点可能是受了近体诗的影响。四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那么,唐宋以后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应该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着意避免律句,于是无形中造成一种风气,要让古体诗尽可能和律诗的形式区别开来,区别得越明显越好,以为这样才显得风格高古。具体的做法是尽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诗所容许的那一两种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看拗句:
从三字看,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
平平平。这种句式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中最明显的特点。
平仄平。
仄仄仄。
仄平仄。
从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如果是七字句,还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
试拿岑参《白雪歌》开始的八句来看,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三句,即“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狐裘不暖锦衾薄”,合乎第二种情
········
况(同时也合乎第一种情况)的有五句,即“北风卷地
--------------------------------------------------------------------------------
千树万树
···
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现在再举一个例子: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萧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
····
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
···
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
····
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
·····
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
·······
哀怨何时终?
在一首诗中,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农”,“万国城头吹画角”),其余都是拗句,而且在九个平脚的句子当中就有七句是三平调。可见不是偶然的。
当然,不拘粘对也是古体诗的特点之一,这时不详细讨论了。五古体诗的对仗
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象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相当长的诗,全篇没有用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即“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也还只是一种宽对。并且要注意: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的两点不同:
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又如岑参《白雪歌》:“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古体诗人们在近体诗中对伏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在他们看来,拙和高古是有关系的。其实并不必着意求拙,只须纯任自然,不受任何束缚就好了。
(六)长短句(杂言诗)
我们在前面讲过,古体诗有杂言的一体。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现在试举他的一首杂言诗为例: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
何茫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
六龙回日之高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
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
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
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
道之难难天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
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
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
西望长咨嗟。
( 七)入律的古风
讲到这里,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上文说过,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还注意粘对(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诗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情况,在七言古风中更为突出。我们试看初唐王勃所写的著名《滕王阁》诗: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
·
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
··
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
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
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依照这个格式的。现在
试举高适的一个例子:
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赋。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
··
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
····
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
···
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
···
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
····
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
··
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塞声一夜传刁斗。
·····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
···
忆李将军!
·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特点,主要表现在:
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象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象仄韵律诗。
韵部完全依照韵书,而且多数是工对。
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是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之间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象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黑体字是平声字或仄声字自相为对。援,一作缘。叹,平声,读如滩。“阁中”句不粘,是由于初唐律诗尚未定型化。骑,去声。后,上声。“君不见”,这是七言古诗中常见的句首语。这句话应看作三字加五字。柏梁体必须一韵到底。一本作:“出看门”。
网友评论2013-08-29 10:46
你的口音再不一样,13道大辙总错不了吧
网友评论2013-08-29 10:46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现在读 就不押韵
网友评论2013-08-29 10:50
岳飞的满江红就很典型,应该是押“叶”“月”韵,但是用现在音读有些字就别扭,还是发展过程中慢慢变化所至
网友评论2013-08-29 10:51
粤语就有入声 很多古诗词用粤语念都是很押韵的
网友评论2013-08-29 10:5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个现在读就不押啊!
网友评论2013-08-29 10:56
Reply to Reply Post by goryimo0 (2013-08-29 10:46)
这用我们这儿土话念倒是押韵的。。。
网友评论2013-08-29 10:57
空山新雨后,兵长一米六
欲穷千里目,兵长一米六
爷娘闻女来,兵长一米六
洞房花烛夜,兵长一米六
风萧萧兮易水寒,哪怕兵长一米六
两只黄鹂鸣翠柳,笑谈兵长一米六
人生在世不如意,你看兵长一米六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如兵长一米六
网友评论2013-08-29 10:58
我们这基本就是13声兑换 24声对换的普通话 
网友评论2013-08-29 10:59
Reply Post by 奧蕾雅 (2013-08-29 10:57):
空山新雨后,兵长一米六
欲穷千里目,兵长一米六
爷娘闻女来,兵长一米六
洞房花烛夜,兵长一米六
风萧萧兮易水寒,哪怕兵长一米六
两只黄鹂鸣翠柳,笑谈兵长一米六
人生在世不如意,你看兵长一米六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如兵长一米六
呔!交出后颈肉! 
网友评论2013-08-29 11:02
Reply Post by lrainys (2013-08-29 10:5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个现在读就不押啊!
没记错的话,这里的斜读xia
网友评论2013-08-29 11:05
很多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的
用粤语读起来妥妥的
网友评论2013-08-29 11:08
Reply Post by 北郡骑士 (2013-08-29 11:02):
没记错的话,这里的斜读xia
恩,但是按照普通话来讲,没有xia这个音的,只不过是借用了古音罢了~~话说,陕西、山西方言里面还是读xia的~
网友评论2013-08-29 11:16
Reply Post by goryimo0 (2013-08-29 10:46):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现在读 就不押韵
那个不是读做鸟飞”huai“的么
还是压韵的吧
那你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究竟是哪个字读音变了~
别告诉我“衰”读错cui。。
网友评论2013-08-29 11:1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愚者的记忆 (2013-08-29 11:16)
我都试了现在读 用现代普通话读
现代普通话又不读huai
网友评论2013-08-29 11:19
卖炭翁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长沙话念也押韵
网友评论2013-08-29 11:22
Reply to Reply Post by insetinto (2013-08-29 11:19)
这句四川话也押...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