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系列:网爆611赢得第二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整理时间:2013-08-19 03:3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8-20 19:39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系列:网爆611赢得第二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http://bbs.9ifly.cn/forum.php?mo ... =10802&page=215
    老王是好人 发表于 2013-8-19 15:14
    一院大利好,空天飞机总体706项目成立了,921栽人总体悲剧,小卫星支持,以后航天热闹了
    
    总体不是项目办,级别上相当于单独成立研究所,项目已经启动切加速,不是登月取消,而是一些低轨的活被转移了,整个项目叫921-706,栽人总体的任务被夺走,工程总体是航空,五院只拿下单机,空天飞机低廉和高效,所以小卫星欢迎,另外固体小火箭的前途,你说呢?
    =======
    另有八股:
    
    611所承担863-706飞行器试飞地面实验流程多媒体演示的复查工作,试飞地面实验流程的多媒体演示设计及实现,方向舵部分装配流程的多媒体演示设计及实现。以及863-706远程指挥控制中心改造项目的设计研制,07年10月9日顺利通过验收。
    承担了航空航天高技术项目“863—706”重大专项飞行器的技术支撑和总装,06年1月份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的实验任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高技术863-706重大专项科研项目,主要负责进行高马赫数飞行器表面大面积防热材料的研究
    飞行控制研究所 承担国家 863-706 重大专项飞行控制系统研究.
    
    863-706总体技术组副组长蒋威
    承担国家“十五”863-706重大专项研究中,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从方案阶段起飞行器全数字样机构建与管理,飞行器协同设计环境研究已引起法国达索公司的关注。
    
    中国航天技术及火箭专家、国家805所科技委高工廖少英承担863——706重大专项推进系统技术的研制任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863-706项目“9kW无刷直流电动机子系统的研制”。 现已研制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liuqiankktt.blog.163.com/blog/static/1212642112013720096547/
    
    1987-1992年载人航天的论证中863-204(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竞标的6种方案,最终是航天五院的飞船胜出。
    
    这次竞标航空611所胜出。这正是当年钱学森的设想。根据黄志澄的回忆文章:
    
    从1992年1月至9月,我协助王永志同志完成了921工程的论证,在当年9月21日得到中央的批准。在工程上马后,我又奉命对飞船后我国载人航天的下一步发展进行论证。
     钱老在1993年7月23日给我的信中,展望了未来载人航天要的创新技术:
     我认为人们尤其应该重视遥现技术和遥操作技术,以大大节约人长期在天上“受罪”的巨大代价。我希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后来居上,胜人一筹!
     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发展是空天飞机,尤其是把它作为用半小时即可横跨2万公里的民航工具。所以空天飞机是 21世纪的重大成就。但此项技术工作规模和难度空前,耗资达千亿美元以上。今天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家承受此负担,只有国际合作才行。请看,就是将 费100亿美元的超导超级质子反质子对撞机(SSC)也是多国共建的,我国将参加,贡献1亿多美元的设备。因此我请您研究以下工作设想:
     1.继续跟踪国外有关空天飞机的发展动态。
     2.研究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国际共同开发空天飞机。
     3.我国作为国际合作的开发者,该如何作准备,也就是争取参加国的资格,人家需要我们。我们能参加SSC,就因为我们通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作,使人看到我国的科技力量和加工生产能力。
     21世纪的中国人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一件国家大事。
     在这封信中,钱老提出了三个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
     第一,为了实现更便宜、更安全和更灵活的载人航天飞行,钱老建议在我国研制成功载人飞船后,应将航天运输系统的目标,瞄准空天飞机。钱 学森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就提出了使用吸气式发动机的概念。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 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关于吸气式发动机他提出要“以涡轮喷气发动机起飞,当高度超过10千米及飞行速度达到两倍声速以上时再把冲压发动机开 动,继续爬高和加速,直到极限,然后第二级火箭脱离第一级起飞。”1990年12月28日致朱光亚的信中指出:“近见美国好几期都有关于高超声速飞机的报 导乃至空天飞机研制的报导,美国是主力,其它好几个国家也在搞。看来这是21世纪的航空航天技术。”
    
    =======
    
    下一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跨大气层飞行器)应满足的基本特征是低成本、可高频率使用、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进一步提高。根据航天发射市场的发展需求,未来的可重复使用空间运输系统需要做到在着陆后 24~48 小时内可实现二次发射、在接到发射指令后 2~8小时内完成全部发射准备工作。
    
    两级入轨重复使用运载系统(TSTO RLV)由RBV(reusable launch vehicle 可重复使用助推器)和入轨级(轨道器)构成。从公开发表的一些论文看,国内主要有两种RLV方案:
    
    航天一院:串联RLV方案。该方案采用串联入轨的方式,主要由助推器和轨道器两部分,垂直发射,轨道器水平着陆。如图:
    
    航空611所:并联RLV方案。该方案属于并联方式,即运载器和轨道器是并联在一起。采用陆基发射、垂直起飞方式,到一定高度时,助推器与轨道器分离,助推器无动力滑翔返回方式,经过助推器返回段段、能量管理段、着陆段后,水平着陆; 而轨道器继续上升,进入地球低轨道,绕轨道运行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后,轨道器无动力滑翔返回,经过再入段、能量管理段、着陆段后,水平着陆。其全过程轨迹运行如图所示:
    
    相关算例:
    
    
    =======
    
    RBV又叫SRLV(Suborbital Reusable Launch Vehicle,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公开论文:
    
    三、亚轨道起步,轨道级攻关,快速形成天地往返运输能力。
    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与轨道级重复使用运载器具有较多共性关键技术,而面临的技术挑战较小,可作为我国近期重点发展的重复使用运载器起步方案。同时, 加大轨道级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的攻关力度,以重大飞行演示验证项目推动轨道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两者相结合,快速形成我国廉价进出空间的天地往返运输 能力。
    
    重复使用运载技术是实现快速、机动、可靠、安全、廉价进出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航天运输 系统的发展方向。由于单级入轨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是以火箭动力为基础的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为切入点,降低对发动机、先进结构和材料的技术要求。利用亚轨 道飞行演示验证、在轨飞行演示验证逐步突破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关键技术;对飞行试验成果进行评估,完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研制实用型的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 轨道级重复使用运载器,重点突破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运行使用与维护技术、健康监测与故障管理等。此外,通过重点发展通用再入飞行器,可对高超声速再入关 键技术进行综合演示验证;通过发展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可对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跨大气层飞行器技术进行牵引发展。
    本文研究的SRLV 用作运载火箭助推级,其最大载荷为20 t,要求分离高度不小于80 km,最大飞行速度不小于2 500 m/s。总体基准方案参考飞行任务相似的X-34 和ARES
    
    飞行器采用垂直起飞/无动力水平着陆飞行模式,任务剖面分为爬升段、真空滑行段、再入返回段和能量管理段
    
    某并联两级RLV方案,起飞重量约100吨,LEO运载能力约1吨。入轨级是小型火箭。
    
    
    目前的RBV/SRLV使用的都是火箭发动机,垂直发射。未来的方向是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水平起飞:
    
    
网友评论2013-08-20 19:40


    那火箭是用坎巴拉造的么……
    
网友评论2013-08-20 19:40


    611果然是不听话的刺头熊孩子啊
    J20让系统外抢系统内的单子,这又自己去抢系统外的单子。。
    
    但是我喜欢!
    
网友评论2013-08-20 19:42


    Reply Post by 空中秋山澪 (2013-08-20 19:40):
    那火箭是用坎巴拉造的么……
    我感觉制作这个游戏的本意就是集合全世界的智慧来设计新的火箭。。。
    
网友评论2013-08-20 19:49


    “ 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这个,很新鲜啊~
    
    类似把飞机发射火箭发扬光大了……
    
网友评论2013-08-20 19:52


    话说串联式布局骚爆了啊,请一定要用那个设计
    
网友评论2013-08-20 19:53


    第二个不就是美国航天飞机的样子么…
    
网友评论2013-08-20 19:55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忆织猫 (2013-08-20 19:53)
    
    完全不同
    
    钱老深谋远虑,可惜国际环境风雨突变啊
    
    中国只能靠自己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