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平:公知、社会科学和国家治理 ——兼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知?
整理时间:2013-07-17 07:00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 2013-08-06 19:57
» 唐世平:公知、社会科学和国家治理 ——兼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知?
不知何时何故,“公知”在当今中国的话语体系里已悄然成了一个贬义词。如此一来,是否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只要生活在象牙塔和书斋里?然而,知识分子都有“忍不住的关怀”(请允许作者剽窃一下杨奎松先生的绝好书名)。因此,“公知”必定会存在。
事实上,“公知”也必须存在。无论公知们如何相互攻击和谩骂,永远比没有“公知”强。因为一个没有“公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已经令所有人绝望的社会:连知识分子都不再有对社会的大关怀,或者说是压制自己的这种关怀,这个社会就一定心脉已断。
但是,我们确实也需要对中国目前的公知提出更高的要求。“公知”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相互攻击的水平上,他们的讨论必须有一定的科学证据和理论的支持,而不能仅仅因为立场而场。甚至,尽管大方向肯定重要,公知也不能停留在提出社会应该有的大方向(“左”还是“右)”的水平上。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不能光靠“把握大方向”解决,因为即便大方向是对的,也不能保证善治和良政的出现和稳定。正确的大方向只是善治和良政在中国扎根成长的必要而并非是充分条件。善治和良政的扎根成长需要的是具体的制度体系的支撑。套用一个俗语:“成败都在细节”。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知?
中国目前的公知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媒体人士。这类人士通常都读过不少历史,也见过很多世面。第二类是文史哲和法学学者出生的公知。这些人士在某些领域的钻研超过第一类人士。第三类是基于社会科学的公知。也就是说,这一类人首先是好的社会科学家,做出过出色的社会科学研究,然后才是公知。一个直觉的判断是,中国目前的公知主要是前两类。而我认为,中国目前最缺的公知是第三类公知,即,基于好的社会科学的公知。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社会科学的首要,甚至是唯一职责,是为制度设计和变迁准备知识基础。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有相对好的治理,都必须有发达的社会科学。西方近现代的崛起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西方率先发展了社会科学,并且在很多制度设计上运用了社会科学所生产的知识:“坚船利炮”背后是一个相对好的制度体系。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善治和良政在中国扎根成长,每一个好的中国社会科学家都应该试图把自己的知识传播到公共领域,并且试图影响社会和国家的制度和政策进程。毕竟,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福利。因此,每一个社会科学家,特别是好的社会科学家,都应该是公知。
为什么中国目前最缺的公知是第三类公知呢?我猜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长期以来,中国基本上没有社会科学,更谈不上好的社会科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解和态度都紧跟苏联,认为社会科学就是研究和传授具体的国家管理技巧(比如,政府如何定价,如何调配物资),甚至直接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1952年之后,特别是在“反右”和“文革”后,社会科学在中国基本消失,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恢复。因为这段惨痛历史,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包括自然科学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都没有受过社会科学的基本训练,对社会科学,特别是什么是好的社会科学,缺乏基本的了解。
我们现在的许多话语都凸显我们对社会科学缺乏基本的了解。比如,社会科学通常都被和“文史哲”和“法学”一起,叫做“文科”,而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文科都是相对比较笨的学生才学的东西。殊不知,社会科学与“文史哲”和法(理)学有根本意义上的区别。又比如,绝大部分人甚至还都认为“哲学”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不知道在很多时候,哲学不仅不能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且还阻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再比如,政治学仍旧被放在“法学”大类之下,而大部分领导人还认为经济学才是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最后,在许多人看来,社会科学不外乎或最多就是“以史为鉴”。
而事实上,社会科学使用接近自然科学的方法,在基于系统性证据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社会事实(因此,不仅仅是历史)背后的因果关系。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科学更接近自然科学,而不是历史学,更不是哲学、法理学或者是意识形态。
更具体地说,社会科学遵循下面的一个基本特性。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在确立一个真实的社会事实后,都会问一个“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问题。而对这个“为什么”的问题,社会科学的回答方式是:什么样的因素(包括时空情境)、加上什么样的机制、经历了大致的什么样的过程导致了一个特定的(发生了的或没有发生的)社会事实。只要不满足于这基本的要求的东西,都不是社会科学,至少不是好的社会科学。
其次,尽管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今天的中国,好的社会科学还是非常少的,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今天的中国,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空洞的呼吁、没有理论依据的预测、没有理论依据的批评、借古讽今的历史故事、似是而非的,没有好的理论和实证依据的政策建议,或者干脆就是纯粹的意识形态。而这些都不是好的社会科学。更可怕的是,如今的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都还在大力支持许多只能产生垃圾的所谓研究项目。这些所谓的研究或是一味的歌功颂德,紧跟主流意识形态,或者是一味的道德呼吁,全然不可能贡献任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知识。
最后,也有不少中国的社会科学家似乎只满足于发表一些SSCI或者权威期刊文章,而几乎不关心他们所产生的文章是否能够真正促进人民的福利。加上公知已经成为了贬义词,许多社会科学家也就缺乏成为公知的动力。
中国目前缺乏第三类公知的后果之一是,绝大部分公知都只是批评既有的社会事实。批评固然重要,但批评并不能替代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但现实是,要想解决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不仅需要批评,还更需要具体的解决方案。中国迫切需要社会科学家出生的公知。每一个中国的社会科学家,特别是好的社会科学家都应该是公知,因为他们应该拥有“忍不住的关怀”。
最后,那些已经成为公知,特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知,也需要学习更多的社会科学。我们的公知不能永远只是停留在品味历史和长呼短叹的水平上。
题外话:
这哥们的履历很有意思,分子生物读到博士之后去搞国际政治。。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08
中国需要公知,但知识分子应该着眼未来,在自己的领域里说两句就被网舆推为公知其实是件搞笑的事,只能说明网民渴望社会进步的热情是值得赞许的,那些默许被推为公知的人也尽了自己的力,更值得赞许的是因为他们勇于挑起自己应付出的责任,当然没有象上帝那样十全十美确实让人失望。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09
Reply Post by kisstea (2013-08-06 20:08):
中国需要公知,但知识分子应该着眼未来,在自己的领域里说两句就被网舆推为公知其实是件搞笑的事,只能说明网民渴望社会进步的热情是值得赞许的,那些默许被推为公知的人也尽了自己的力,更值得赞许的是因为他们勇.......
有这么理想化就好了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0
中国不需要公知
需要把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2
放着他们随便闹好了,不是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然教科书上的马邓毛又算哪门子的公知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3
中国需要知识分子,不需要什么公知。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3
Reply Post by kisstea (2013-08-06 20:08):
中国需要公知,但知识分子应该着眼未来,在自己的领域里说两句就被网舆推为公知其实是件搞笑的事,只能说明网民渴望社会进步的热情是值得赞许的,那些默许被推为公知的人也尽了自己的力,更值得赞许的是因为他们勇于挑起自己应付出的责任,当然没有象上帝那样十全十美确实让人失望。
在自己未知领域说得不要太多。就专业领域来说,都还有N多人学得不精透的呢,现在是一条狗汪两声都能引起注意的时代,不自省而求名求关注无非是在自毁这个言论逐渐开放的时代,反正最后都是谁说的话最好也别信。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4
毛主席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邓小平要走群众路线。
江泽民:我们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唯一标准
李克强26日在北京谈及政务公开时强调,政府要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
微民 网:都是些愚昧无知的刁民~~!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5
洗洗睡了
现在是个没有公知,只有大V的时代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6
说来说去就还是这个问题——自带干货永远比屁股坐在哪里更重要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7
哎,无非是应为大家都觉得社科容易看懂,然后普通人自己嘴炮也很开心而已。自然科学么……别人简直以为你在讲笑话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8
社会工作者跟社会科学有关系没
反正社工这专业在社会上地位不咋地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18
“公知是有益处的,公知的名声都是被人搞臭的”这样?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21
看网上那些论调的话,中国不需要公知,而是需要陈胜吴广,然后某些人躲背后当刘邦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21
针对很多”公知“,个人觉得丫们如果不造谣,观点不同还能讨论,但实在太多太多的随便网上捡张图就开始胡扯把人逼的实在想躲的他们远远的。
比如碰见下图这种的实在是无语的厉害。。。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21
Reply to Reply Post by hcxk_yt (2013-08-06 20:13)
这也是公知的可悲之处,喜欢挑人喜欢的话说或挑人不喜欢的话说逗人开心生气都不算公知,公知必须慎独,客观而不是简单传递自己的观点,这点现代人真的很难做到,基本没时间啊,都是快餐信息接收,快餐消化,连咀嚼的时间都没有啊。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24
Reply Post by kamiyama (2013-08-06 20:18):
“公知是有益处的,公知的名声都是被人搞臭的”这样?
有一部分是自己猪队友搞臭的,一部分是被污名化,但现在无论如何都比某个时期知识分子全体追求功名利禄万马齐喑要强多了。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26
主要是,无论何等缺少常识和知识的废物,一旦套上人文关怀的外衣就显得高端大气有深度了,当中国公知又不要系统的知识和客观的视点,只要摆个像模像样的姿势就无敌了
"我们忧国忧民!"
我家的狗学会这些姿势真不是太难……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28
倒是很少见到学理科的公知。
网友评论 2013-08-06 20:28
需要不收五毛的公知~
下一页(2)
LOL 罗辑思维 全国人大代表 真三搞笑视频 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