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我看到的最客观的《小时代》影评,转来和各位分享,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电影市场

整理时间:2013-07-04 10:09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7-02 21:53

» 我看到的最客观的《小时代》影评,转来和各位分享,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电影市场
    文章来自@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
    
    
    昨天在北京某影院看《小时代》,上座率一般,没有密密麻麻的人头,我很平静。过程倒是挺欢乐,身边的观众,大多是小女生,笑声此起彼伏。片尾群魔乱舞后,仍然能够看到小女生们暗香残留的花痴脸上,透出的笑容。我们看电影,各取所需,我相信她们是带着满足的心情离开影院,这样就挺好的。
    
    看片前,我注意到了目前网络上关于影片三观的激励对抗。就此而言,我首先想表达的是,电影是无辜的,它承载了太多原本不属于它的使命。《小时代》电影只不过还原了小说,把文字转化成光影投射在大银幕上。如果要批判,小说才是罪魁祸首。从五年前“小时代1.0”面世,继而有了后来的青木、虚铜、锋银、刺金时代,我作为读者之一,并不觉得那时的批判声有多么刺耳。(电影在短时间内被集中消费,释放出的能量较之其它载体,果然更加恐怖——电影从业人员们,这是双刃剑,请自行偷笑一下。)
    
    有一种声音说此片会给90后,甚至蛋蛋后负能量,我是无法苟同的。也许电影会影响极小一部分人的观念,但不至于让这些花朵,全面凋谢。如今的90后,最大的年纪,也已经23岁。当我23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工作,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我并不认为如今的90后会比当时的我差。我甚至认为,90后的思想更加前卫、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西方化,更有利于在共性中释放个性。他们个性中的弊端不是与生俱来的,倚老卖老不是我们批判这个群体的理由。大环境中泥沙俱下,电影亦是如此。这些观众,不过是在郭敬明、杨幂、柯震东等人的诱惑下,进入电影院和他们私奔了一回,没有任何过错。电影人请记住我的一句话,你可以看低观众的欣赏水平,但永远不要批评观众的选择。
    
    也看到有观点说,电影《小时代》目前取得优异的票房,是源于定位准确。定位准确,这四个字放在这里和脱裤子放屁没有区别。小说决定了电影的受众,而所谓的电影受众,在先天受限的情况下,在宣传上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没有任何必要说成是营销的成功。当然,宣传态度和执行力方面,还是要给敬业的郭敬明和他的团队打个高分。就事说事,这点而言,主创团队值得肯定。
    
    我们常说自由之地,电影是需要自由的,虽然目前中国电影还只是受限的自由。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进入影院,能看到的国产电影,大都是常年活跃在国内影坛的导演们的作品。作为电影艺术家,他们有功力,但不够与时俱进,与市场俱进。从《失恋33天》开始,时不时会有国产电影给我们的市场以震撼,去年徐峥的《泰囧》达到一个暂难逾越的高峰,再到今年薛晓路的《北西》,还有赵薇的《致青春》,我们的市场,在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中,在这些新生导演的横空出世下,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们要看到,年轻的力量进入市场,给这些影坛前辈们带来的冲击。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已无法躺在功劳簿上,抽着小烟喝着小酒吃着老本。电影市场被一帮除了上述等片的导演们,也包括姜文、管虎、宁浩在内等“导演晚辈们”给瓜分,他们能不着急么?他们绝不认同“XX老矣,尚能导否”这样的怀疑。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冯小刚在和自己的《私人定制》较劲,张艺谋在加入乐视后也在磨刀霍霍,他们要感谢徐峥赵薇郭敬明们。
    
    在电影类型尚不能百家齐放的当下,让新老导演百家争鸣也是中国电影的幸事。——这才是大卖的《小时代》和类《小时代》电影的最大贡献。——我们尚处稚嫩的国产电影,全靠新导演是不现实也不健康的。
    
    还有“烂片”《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等等,其实事到如今,并不需要为它们或愤怒或悲伤。清水里哪能没有些烂鱼烂虾?我们可爱的人民群众,对于非民生类事件,其包容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连中国足球输泰国1比5都没见到大规模示威游行,那么国产电影,一个月出一两部大烂片,但整体处于集中向好的大环境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至于“烂片”为什么会有高票房,我想说的是,之前的微博上,我在好几篇文章里都写过,自从电影重新成为朝阳产业以来,已经有一群人,一群年轻人,正在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走进电影院观影的习惯。当看电影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作为电影人当感到无比幸福,电影市场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所以当《富春山居图》在一片骂声中大卖时,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那时的市场,《中国合伙人》和《星际迷航》已经式微,《超人》要十数日之后才上映,电影院已经“放无可放”,我们的这群已经养成观影习惯的观众,已经足够撑起当时没有太多选择的影院。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当我们有机会研究影院会员卡的消费情况,研究团购电影票的消费情况,并结合一定的抽样调查时,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什么难事。
    
    高票房的国产电影也不必自吹自擂,因为我们还极少和好莱坞影片正面交锋、自由搏击。不过那一天终将到来,因此,让自己愈发强大,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工作。
    
    再说回电影《小时代》本身。客观来看,影片剧情的推进莫名其妙,大部分的镜头运用乱七八糟,演员的表演一塌糊涂。责任在谁?导演和监制首当其冲。所以郭敬明最该被批评的,不是电影反映出的思想内涵,而是他不知天高地厚的亲自上阵。多少电影人忘了电影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就这点而言,《小时代》的制片方应该反思。让郭敬明亲自执导,在宣传噱头上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换个导演,也许不一定能够原汁原味的还原小说,但就电影本身,不至于一败涂地。
    
    于是我为什么说“感谢韩寒”?韩寒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当他售出《一座城池》电影改编版权时,没有被投资方诱惑,一不编二不导三不演。人贵在有自知之明,韩寒明白自己在电影圈无法做到他在写字、赛车那般成绩,不愿荼毒我们尚处稚嫩的市场。我敢断言,《一座城池》的票房较之《小时代》一定差得很远,且就此片的导演、主演来看,影片质量也无法让人期待。但我们必须对没有被浮华绑架,没有不自量力的人,表示敬意。
    
    关于《小时代》引发的争论和纠结还会继续一段时间。有些事情是需要天赋的,没有天赋就得靠后期的不断努力,郭敬明是编剧是导演已是既成事实。所以如果他真有心长时间入行,应该勇敢面对影片本身的不足,在结束“小时代”之后,静下心来研修几年。对于影片主创们更重要的是,不用太过在意何患无辞的欲加之罪,让那些需要“小时代”的观众,在《青木时代》,甚至以后的其它“时代”中看到进步。
    
    不断进步,才是这个时代最难,也最值得欣喜的事情。
    ----sent from my LGE Nexus 4,Android 4.2.2
    
网友评论2013-07-02 21:54


    长求总
    
网友评论2013-07-02 21:56


    同一楼
    
网友评论2013-07-02 21:56


    《一座城池》要拍片了?九月?去支持下
    
网友评论2013-07-02 21:56


    不管你们怎么客观啊我就对这个人以及这人的一切客观不起来,世界之大还是容得下这一份带偏见的厌恶的
    
网友评论2013-07-02 21:57


    长求总。。另外终于体会到神马叫变态了。。就小时代那排片量不看都不成了。。。去了万达你妹一半以上的场都是小时代的,还剩下超人跟不二神探都看过了。。。只能看小时代打发时间了。。。
    
网友评论2013-07-02 21:58


    骂烂片是很正常的,要是烂片都没人骂,还一堆人去看,中国电影就只会拍烂片,反正不要花力气就能赚钱,那行业何谈发展?
    
网友评论2013-07-02 22:01


    连打倒中影消灭广电破除垄断的口号都没喊,竟然敢自称电影人。。。
    
网友评论2013-07-02 22:03


    怎么感觉不二中枪了。。。
    
网友评论2013-07-02 22:04


    烂片高票房的罪魁祸首广电中影只字不提。。。国企联手国家机构垄断电影放映权,把市场机制完全排除在外,放什么几个人说了算,没人看也得给我继续放,放到领导觉得新片可以上了为止,哪管你观众和影院的死活。。。广电中影不除什么都是假的。
    
网友评论2013-07-02 22:08


    这个不行,目前见到最好的是王玉年写的 新电影《小时代》? 呵,好大的口气!
    
    牛逼之处在于里面把电影损得很惨,四娘还转了原作,看看四娘的说法,你不得不佩服四娘——看了你的评论,真好!里面一些缺点我很脸红.虽然有些是客观限制,但那也不该成为我的借口.我会好好吸收反思,争取之后做得更好.谢谢.如果有年轻人攻击你,还请多包涵,他们还小,但本质不坏,只是急了.我们比他们年长,多宽容多保护,多给他们时间.你推荐的片子我看过两部,另两部已经找好了,一定认真看.谢谢。
    
    以下为影评全文:
    《小时代》被片方包装成了跨时代的“新电影”,但实质上,这部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沿袭了十年前甚至更早的迂腐和平庸,陈腔滥调从开头延续到结尾。新鲜的只有肉体和衣服,以及捕捉更精致夜色,噪点更少的数字摄影机,和照亮一条街道的气球灯。作为导演新手,郭敬明没有显现出太多的才华,他更像是在套路中完成了规定动作。而他的背后,是一个运作周密的团队,制作这个商品的目的只有赚钱,还有用这个平台,赚更多的钱。
    
    这部质素平平的作品在饥渴的市场环境中,在无力的创作环境中,在高压的审查环境中诞生。本来是一部普通的“小妞电影”,却在类型匮乏,跟风严重,创意欠奉的中国电影市场被放大、继而引发超常规的辩论,并且被强行推高成观众族群间相互攻击的箭靶。
    
    大伙都太不淡定了。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小时代》就是一部制作不严谨,导演权利被滥用的商业片,完全没有分析的必要。但既然种种合力把它推到了前台,那,还是聊聊吧。
    
    偶像剧美学的2K版复刻
    
    所谓“2K”,指2048*1080分辨率,是大多数电影院的数字放映标准。再说直接一点,《小时代》就是将偶像剧美学,用更好的设备,更好的美术、服装复刻后扩展到大银幕。要命的是,这一套东西和十多年前没有任何区别。十年前的80后吃这一套,现在的90后同样会轻易中招,唯一的变化在于,他们的消费能力更强了。
    
    时代,一点都没进步,这真无趣。
    
    《小时代》的视觉美学基础属于摇臂和斯坦尼康,通俗一点说,就是向着各种维度运动的镜头。这是不错的叙事手段,摇臂展现视觉奇观,那个小四钟爱的上海。斯坦尼康引领观众走入臆想中时尚和上流社会,就好像在迪士尼游玩。
    
    这样的风格运行到了一个极端,就构成了电影中两个被反复提及的运动长镜头。仔细想想,《小时代》除了这两板斧,就只剩下了正反打和分屏,用四招填满115分钟,真是挺不容易的。
    
    或许我们可以满怀期待地看到,与《小时代》同时套拍的续集《小时代·青木时代》,也将延续这一风格。
    
    拜托,MV不会那么无聊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在圣诞节的寒冬,把服装设计新秀大赛安排在江边?即便模特为了美可以放弃温度,但是嘉宾们能答应吗,难怪周崇光一直拒绝出席。
    
    为什么到位于会德丰国际广场的《M.E》杂志社之前,林萧与宫洺在电梯里待了57秒钟,中间没有任何换乘,却只坐到了20层?
    
    别和我较真,我掐表了。
    
    这只是逻辑上的,还有剧作上的问题。
    
    杨幂无休止的旁白,作为每个段落固定的休止符,以每隔十分钟左右的频次均匀出现。这让我深深地感知到郭敬明对于原著小说文字的迷恋。而这种迷恋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当导演的趣味伴随着权力横行而无法被压制的时候,尿点就来了。
    
    还有,不是所有人都有本事像王家卫那么“作”。
    
    剧情方面的骇人漏洞,使得很多人把《小时代》比作浮华的MV,但在我看来,这是对MV的偏见和无知。真正的MV是极其自由、新鲜的视听语言。举例,朴赞旭新片《私房吓》(Stoker)片尾小萝莉一段辣手摧花,绚烂声色与缤纷剪辑构筑万千变换。
    
    而在《小时代》中,主题歌至多是背景音,这些音乐被无节制地使用,平铺直叙一般放在音轨之上,唯一与电影形成联系的,也仅仅是郭敬明歌词字里行间的哀伤。如果可以,你可以试着把影院静音,看看得到的信息是不是与平时一样多。这一点,家里开影院的王思聪应该可以轻易做到。
    
    凑合凑合,小四你真能忍受吗?
    
    当平安夜来临,漆黑迷离的天空绽放出绚烂的烟花,影厅的各个角落传出了轻轻的艳羡声,似乎火光也照进了少女们的内心。她们轻叹,不仅仅是这四位女生情真意切的真挚友谊,也是因为姐妹们每人都有一袋Red Valentino作礼物,况且天空适时飘下雪花,像极了纯洁无瑕的青春。
    
    我也差一点钻进这个梦幻里,是因为看到周崇光一个人呆在屋里打游戏。
    
    他停下来,转过头看着窗外,眼神透露出难以捉摸的孤独和无助,似乎背后还有一个人,在谨慎地倾诉内心。没错,我说的就是郭敬明。
    
    可惜,在接下来一个快速的摇镜头中,烟花的特效没有与摄影机的运动完全同步,准确地说,是非常不同步,焰火像是用Photoshop 3.0贴上去一样。突然发现那些浪漫都来自于CGI,而且还是不那么高明的CGI,梦幻被戳破了。我觉得有些沮丧,而且这种理科生的沮丧在观影过程中经历了不止一次。特别是当“小时代”几个大字出现在抠图都没做好的林立高楼中间时,我预感到这接下来的112分钟就像这片头大字一样,虚假到可怕。
    
    4700万,套拍两部电影,79天完成。郭敬明没撒谎,这电影确实没怎么花钱。不过好在,很多钱都放在了主角的行头上,这一点非常明智。
    
    唉,我又出戏了。
    
    不过看看姐妹淘的大学宿舍,倒是在细节透露着精致与用心。小场面可以做到细致入微,大场面严谨欠缺,在上海服装新秀设计大赛会场,最后一排的群众演员更像是趁着后台大乱混入现场的阿公阿婆,不属于这个时尚、年轻的舞台。
    
    这是很多中国电影的毛病,不仅仅属于《小时代》。
    
    副导演们,下次要注意哦。
    
    除了电影,我还想聊两个话题。
    
    价值观问题值得讨论吗?
    
    
    问题是,我们有过清楚的价值观吗?
    
    “他们都知道,我三观超正的。”导演郭敬明反复解释,《小时代》传递的是通过天赋与努力结合,最后获得成功的进化轨迹,这一套天衣无缝的逻辑挡回了绝大多数质疑。而友谊万岁,姐妹情深更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好品德。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努力,在电影里被简化成廉价而人畜无害的口号。所谓的辛苦,也仅仅是顾里与林萧头发乱乱地更改17次嘉宾座位排名,南湘能够入围服装设计大赛也是因为有好友亲舅舅的支持,所有的矛盾到最后幻化成脱掉高跟鞋为友情在高架桥上狂奔。电影里人物的痛苦、奋斗、努力、挣扎,都是表面肤浅的,似乎仅仅是口头完成的任务一样,轻松地就能获得成功。这就好像天天在微博上叫嚣减肥的少男少女,喊完口号、办完会员卡,之后就坐等腹肌和蛮腰上身。试试问问张家辉和彭于晏,为了那个让你们流口水的身材,他们吃了多少苦?
    
    这就是《小时代》的狡猾,它展现真实一般的梦幻,提供虚拟的实体入口,建立看似完美正确的逻辑,却不提供最基本的实现路径。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这的确是现在社会的一种共同认知。
    
    拜《小时代》所赐,我知道了两个词:玛丽苏文和总裁小说,共同点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第未知生活的幻想。看起来这与《哈利波特》《西游记》属于一路,但区别在于,《哈利波特》是童话,《西游记》是神话,玛丽苏文是笑话。
    
    价值观的混乱不仅仅在一部《小时代》中有所体现。比如之前获得不少主流大V称赞的《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一点不值得鼓与呼,新梦想三驾马车依靠剽窃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培训资料获得成功后,没有人反思,并为这种成功付出代价,反而是毫无忌惮地庆祝,更是在片尾用幻灯片的形式惊呼一个个“中国梦”的逆袭。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价值观同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说到底,在近半个多世纪,清晰正确的价值观就从来不是中国电影的主流。《泰囧》《十二生肖》虽然只是兜售简单的价值观,比如爱家长、爱朋友、关心他人……但起码保留了朴素的健康,但遗憾的是,也没有为观众提供任何思考的余地。
    
    对于商业片,是不是要求的有点多了?
    
    
    这不单是《小时代》的错
    
    
    幼稚和急功近利的电影市场
    
    在上海电影节“新浪潮”论坛上,华谊的王中磊和星美覃宏两位业界大佬共同批判现在中国电影行业内外散布的“唯票房论”。这也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最不健康的“主题”,似乎票房的成功才能印证电影的优劣。的确,在泥沙俱下且整体水平较低的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成为了唯一且可以被量化的标准。而另外一个不健康的思想正在行业内传播,小成本电影的成功似乎印证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小农思想成为了主导,找对目标受众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提供水准平均线左右摇摆的电影,再加上执行力强的团队,就能获得巨额的利润。直到某天观众开始厌倦,“引爆点”被触发,缺乏多元化发展的市场轰然坍塌……当然,我们希望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从排片上看,《小时代》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而有的影院将一部《小时代》排满整个影厅,更是缺乏专业精神的体现。因为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满足所有观众的消费需求。
    
    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文化一定不是单一的,健康发展的电影工业一定可以容纳不同类型、不同体量的电影。《小时代》统治银幕的背后,除了发行团队的幕后运作,更重要的是市场的盲目。这种盲目或多或少来自外力对市场的干预。
    
    新时代的电影号称革了旧时代的命,但背后还是“大一统”的传统思维作祟。观众在影院经常只能选择少得可怜的片子,前不久贾樟柯在微博上引用了法国文化部长菲利佩座谈时的发言,法国规定任何一部电影在任何一家影院的排厅量不能超过1/3,也不能超过该电影院总场次的1/3,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之所以说这样的话,绝非针对《小时代》一部电影,而是呼吁畸形的市场体制尽快消失。
    
    结语:
    
    看到电影和小说拥趸们,以毫不留情的口吻问候批评者祖宗十八辈,并且不遗余力宣称新世代已然到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个60后经历过“砸烂旧社会,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时代瘟疫,在当下依然扎眼地存在,并且蔓延到了一代代人的灵魂里。
    
    没有新鲜玩意儿,真没劲。
    
    (王玉年/文)
    
网友评论2013-07-02 22:14


    他说现在更包容是没看到四娘的铁粉党同伐异的那份凶残。
    
网友评论2013-07-02 22:24


    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客观,《小时代》这玩意能算电影???想给死去的大师们气活过来么?
    
网友评论2013-07-02 22:26


    竟然看完了……反正喜欢四娘的00后居多吧
    
网友评论2013-07-02 22:29


    我很纳闷,为啥一定要去电影院打发时间,没有好看,或者自己想看的电影,干嘛一定得看?
    相亲除外
    
网友评论2013-07-02 22:34


    个人认为,坚决不为烂片贡献票房,真没电影看还不如出去玩
    
网友评论2013-07-02 22:43


    Reply Post by 莫比 (2013-07-02 22:08):
    
    这个不行,目前见到最好的是王玉年写的 新电影《小时代》? 呵,好大的口气!
    
    牛逼之处在于里面把电影损得很惨,四娘还转了原作,看看四娘的说法,你不得不佩服四娘——看了你的评论,真好!里面一些缺点我很脸红.虽然有些是客观限制,但那也不该成为我的借口.我会好好吸收反思,争取之后做得更好.谢谢.如果有年轻人攻击你,还请多包涵,他们还小,但本质不坏,只是急了.我们比他们年长,多宽容多保护,多给他们时间.你推荐的片子我看过两部,另两部已经找好了,一定认真看.谢谢。
    
    以下为影评全文:
    《小时代》被片方包装成了跨时代的“新电影”..
    
    什么时候扒掉了中影的发行权,中影不再参与发行方分账,变成一家单纯的电影制作公司,同时所有电影的档期不再受广电影响,完全由片方自行决定之后,电影业的放映垄断状态才会被打破。
    
网友评论2013-07-02 22:47


    Reply Post by 弗吉尼亚伍尔芙 (2013-07-02 22:43):
    
    什么时候扒掉了中影的发行权,中影不再参与发行方分账,变成一家单纯的电影制作公司,同时所有电影的档期不再受广电影响,完全由片方自行决定之后,电影业的放映垄断状态才会被打破。
    
    所有包括外国电影么...中国电影被好莱坞一波带走?可以扩大引进的数量,但是这个保护目前很有必要
    
网友评论2013-07-02 22:52


    我来总结!
    
    《小时代》很烂,都怪不自量力的导演。
    
网友评论2013-07-02 22:53


    Reply Post by WXC12345678 (2013-07-02 22:47):
    
    
    所有包括外国电影么...中国电影被好莱坞一波带走?可以扩大引进的数量,但是这个保护目前很有必要
    
    好莱坞电影根本没有广电声称的那么强大,什么都是他们说,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垄断继续保持合法性,继续黑钱进自己口袋的借口。
    我这几年的观察看得很清楚,国产片对国人的亲和力远大于好莱坞,可以这么说,国产6分刚及格的电影就具备跟好莱坞每年只有三四部的A级制作一战的实力,国产7.5分以上的片便能单扛阿凡达变形金刚。国产片根本不需要保护,保护到的都是给中影塞了钱抱着捞一把就走心态的烂片制作公司。
    发表回复下一页(2)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