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问下,马自达现在还是福特的吗?
整理时间:2013-06-17 23:07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6-15 19:04
» 弱弱的问下,马自达现在还是福特的吗?
求证,一直觉得马自达特立独行的外观和内饰来浓浓的美国范
网友评论2013-06-15 19:06
不是了
网友评论2013-06-15 19:06
召唤砖家 
网友评论2013-06-15 19:07
福特留不住牌子
马丁,沃尔沃,马自达。。。
网友评论2013-06-15 19:0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浮蝶夜盲 (2013-06-15 19:07)
还有个阿斯顿马丁也没留住。。。
网友评论2013-06-15 19:09
马自达不是日本的么~
网友评论2013-06-15 19:12
Reply Post by zccr1 (2013-06-15 19:08):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浮蝶夜盲 (2013-06-15 19:07)
还有个阿斯.......
福特已经自产阿斯顿马丁了
网友评论2013-06-15 19:17
福特不是获得了马自达51%的股份吗?
网友评论2013-06-15 19:31
马自达汽车不再是福特的子品牌 已经独立了
福特汽车下面的子品牌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阿斯顿是意大利和中国人共同持有股份的
沃尔沃汽车在吉利手里
马自达独立了
水星死了
路虎捷豹卖给印度塔塔了
罗孚产权卖给上汽集团了
网友评论2013-06-15 19:33
已经不是了分家了
网友评论2013-06-15 19:35
Reply Post by 岸本早未 (2013-06-15 19:31):
马自达汽车不再是福特的子品牌 已经独立了
福特汽车下面的子品牌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阿斯顿是意大利和中国人共同持有股份的
沃尔沃汽车在吉利手里
马自达独立了
水星死了
路虎捷豹卖给印度塔塔了
罗孚产权卖给上汽集团了
看起来好惨,但是不是说福特利润是通用的一倍吗,通用也没这么惨吧
网友评论2013-06-15 19:38
Reply Post by zccr1 (2013-06-15 19:35):
看起来好惨,但是不是说福特利润是通用的一倍吗,通用也没这么惨吧
通用销量一大部分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上汽通用五菱 1年卖了百万台,卖微面的你说有多少利润可言。。
通用的高端高配高利润车压根就卖不赢对手 。。所以利润几乎被榨出去了
网友评论2013-06-15 19:40
Reply Post by 岸本早未 (2013-06-15 19:31):
马自达汽车不再是福特的子品牌 已经独立了
福特汽车下面的子品牌已经卖的差不多了
阿斯顿是意大利和中国人共同持有股份的
<b.......
这个罗浮汽车和上汽到底是怎么回事?求嫖师傅详细科普!
网友评论2013-06-15 19:42
早就不是了吧
网友评论2013-06-15 19:4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QLzx (2013-06-15 19:40)
上汽收购了福特手上罗孚汽车的技术知识产权,但是福特没把牌子给上汽 所以上汽自己根据罗孚的英文名字改了个类似荣威出来
南汽有英国MG汽车的产权 上汽又和南汽合体了 现在上汽就拥有了全部罗孚汽车在2003年以前的全部技术知识产权
现在荣威MG 就是以前的罗孚MG汽车
网友评论2013-06-15 19:48
Reply Post by 岸本早未 (2013-06-15 19:4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QLzx (2013-06-15 19:40)
上汽收购了.......
擦,贵圈好乱,为什么只有2003年之前的?这玩意还能分段卖?
网友评论2013-06-15 19:57
Reply Post by QLzx (2013-06-15 19:48):
擦,贵圈好乱,为什么只有2003年之前的?这玩意还能分段卖?
2004年以后罗孚就没再设计和生产汽车了
2004年,上汽向全球发出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意向。在上汽开出的“求偶”条件单上,那些国际上属于第二梯队、年产量在30万辆以下的企业是主要希望合作的目标。为什么呢?
合作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上汽要控股,51%的比例是必须保证的;其次,公司本身必须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年产辆在30万辆以下的企业通常不足以支撑其研发平台和全球销售网络的投入。”
很快,上汽就收到了回馈,英国罗孚可以说是当时最理想的合作对象。作为英国现存的惟一一家英资整车批量生产的大型汽车工业公司,罗孚可谓业界最尊贵的“贵族”。然而在度过了百年诞辰后的今天,罗孚却在生产经营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罗孚在整个欧洲市场的份额不到1%,共销售14.5万辆。
直接通过收购获得核心技术引发了外界对上汽自主品牌战略的质疑。上汽一高层表示,技术和人才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把技术所有权拿到手,就是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的发展并不是一定要从零开始,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达到今天别人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水平。全球资源为我所用,通过高效整合迅速崛起是一种中国发展自主品牌的全新尝试。
不过,此时的罗孚已经与南汽打得火热。就在罗孚高层即将到南汽洽谈50%对50%最后的合作框架协议时,上汽几位神秘人物密会了罗孚高层。罗孚从南汽转投上汽了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罗孚做出如此重大的改变?其实就是一张“世界地图”。不过,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不仅承载了今天上汽汽车国际化的战略构想,也是当时濒临破产的罗孚重振昔日雄风所迫切希望攻克的战略要塞。“上汽是真正做事情的企业,是上汽的人打动了我。”罗孚当时参与谈判的负责人表示,“很明显,上汽做了充分的案头工作。”
上汽集团内部对于此次合作非常重视。上述高层透露,上汽内部就罗孚项目还特意成立了四人领导工作小组,分别是王晓秋、丁磊、魏燕清和张振华。他们不仅多次到英国当地实地了解情况,而且还聘用了富有国际经验的多家顾问团、律师团,对罗孚公司的资产状况、双方合作可能涉及到的法律事项等具体情况都做了充分的评估。
事实上,上汽自一开始就牢牢控制了谈判的主动权。2004年6月16日,上汽集团与罗孚签署了一项长期合作的战略性协议,其中约定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几乎罗孚汽车所有未来车型纳入合资企业开发、制造,拓展以中国市场为重点的罗孚全球汽车市场。
如此巨大的合资项目,一定的审批时间是必要的。不过,上汽的财务顾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刻向上汽提供的一份报告清楚地表明,罗孚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破产。来自毕马威、德勤等其它咨询公司的分析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一旦破产,将直接关系到罗孚本身所拥有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而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关系到上汽自主品牌战略发展的底线。2004年12月,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先行购买了罗孚几乎所有技术核心的知识产权,其中包括罗孚1.1L—2.5L全系列发动机、75型和25型两个核心技术平台。
尽管上汽方面一直试图拖延罗孚破产的时间,但英国严格的破产规定还是无法避免罗孚遭遇破产的命运。2005年4月28日,罗孚公司正式宣布破产。当时有媒体称,罗孚的破产也预示着双方合作的终止。
事实上,破产前后的罗孚对于上汽的合资计划确实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使上汽不得不书面告知英国政府,宣布“放弃对罗孚业务的全部或部分收购”,但上汽始终“保留对破产后罗孚进行资产处置的可能”。
不过,相比较南汽当时的无条件竞标,上汽却向罗孚方面提出了几个前提条件,一份相对完整的破产清单、当地的环保问题和收购后的地租事宜等。尽管这些条件今天看来对于一桩并购案似乎并不算苛刻,但当时罗孚拖延一天,每天的损失就是几百万英镑,最终南汽在该环节中胜出。这对上汽而言,的确是一个遗憾.
但总体而言,上汽拿到了最想得到的部分: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和一个随时可以运转流畅的罗孚几乎完整的研发团队。上汽汽车还特意为这些人设置了Ricardo2010。
网友评论2013-06-15 20:48
Reply Post by 岸本早未 (2013-06-15 19:38):
通用销量一大部分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上汽通用五菱 1年卖了百万台,卖微面的你说有多少利润可言。。
通用的高端高配高利润车压根就卖不赢对手 。。所以利润几乎被榨出去了
原来如此,感觉国民对通用认可度比福特高
网友评论2013-06-15 20:50
Reply Post by 岸本早未 (2013-06-15 19:57):
2004年以后罗孚就没再设计和生产汽车了
2004年,上汽向全球发出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意向。在上汽开出的“求偶”条件单上,那些国际上属于第二梯队、年产量在30万辆以下的企业是主要希望合作的目标。为什么呢?
合作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上汽要控股,51%的比例是必须保证的;其次,公司本身必须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年产辆在30万辆以下的企业通常不足以支撑其研发平台和全球销售网络的投入。”
很快,上汽就收到了回馈,英国罗孚可以说是当时最理想的合作对象。作为英国现存的惟一一家英资整车批量生产的大型汽车工业公司,罗孚可谓业界..
卧槽,码这么多字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2013-06-15 20:55
Reply Post by 岸本早未 (2013-06-15 19:57):
2004年以后罗孚就没再设计和生产汽车了
2004年,上汽向全球发出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意向。在上汽开出的“求偶”条件单上,那些国际上属于第二梯队、年产量在30万辆.......
真是很曲折呀,那就是说现在荣威汽车实际上就是英国罗浮血统的品牌了,那请问嫖师傅,罗浮13万左右的车有没有能打的?感谢嫖师傅不吝赐教!
发表回复下一页(2)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