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发帖容易沉】【成功不仅仅是努力与天分,失败不仅仅是运气。】 赵括是洗不了的,白起还是可以黑一黑的。重论长平之战
整理时间:2013-05-19 12:52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5-21 00:39
» 赵括是洗不了的,白起还是可以黑一黑的。重论长平之战
首先感谢此文作者
http://bbs.hupu.com/5292983.html
感谢该作者提供这么详细的地图,本文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些地图上的


文章很长
廉颇不是废物,白起更不是傻逼,任何开着上帝视角觉得自已比历史上的人物更聪明的才是废物和傻逼。
下面才是正文。
Dota名言——秀与被秀只在一瞬间
每一次反杀,都有对手的完美配合。
如果你和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做战,任何阴谋都不如临场反应来的更重要。
成功不仅仅是努力与天分,失败不仅仅是运气。赵括是洗不了的,白起还是可以黑一黑的。
本帖旨在重新分析长平之战,要黑的人众多,不喜可喷,不要人身攻击。
一、 赵国的决策是正确的,上党是必争之地。历史上把长平之战赵国失利的首要因素归结到赵国鼠目寸光,贪图上党的小便宜,贸然与强秦开战,实际上赵国朝堂上稍微有远见的人都会主张占据上党。地图上可以看到,秦国号称山西,六国号称山东,上党正是隔绝秦国与赵国之间有连绵山脉,过了上党就是华北平原,几百里外就是赵国首都邯郸,一马平川,如果秦国占据上党,几乎每天都可以派一只轻骑兵去邯郸旅游,早上去,晚上回。赵国永远宁日。
所以,上党,赵国必需要先握在手里,掌握主动。
二、 廉颇的死守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自已最利的选择。任何开了上帝视角的看法,都是马后炮,我从来不认为廉颇比我的智慧和经验更少。但死守确实不是赵国当时最好的选择,赵国胡服骑射,擅长骑兵,快速突击。上党全部是山脉,不利于赵国的兵力发挥优势。可是如果在战争中放弃上党,依托广阔的华北平原,赵国的部队可以将优势发挥到最大,而秦国的补给线被成倍延长,赵国的胜率将大大增加。
可是廉颇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一条作战方式?不是他不知道,做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比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的智慧都高,他之所以不做,是因为他不能。因为那样的话风险太大,如果成功固然他名垂千古,可是放秦国入平原,万一作战失败,他也会成为千古罪人,一生名声毁于一旦。而且这个计划过于冒险赵王未必同意,如果坚持,可能会被严厉打压,荣华富贵不再拥有。
死守,守到换将。近可保荣华,远可保名声。廉颇不是一个彻底为国着想的人。
三、 赵括是怎么过的乐水?当时双方在乐水已经对峙了超过两年,赵括是怎么过的秦军乐水防线?白起故意诱敌?这个赌注未免太大,放弃半渡而击之的巨大优势,诱敌深入。如果其中有一点点赵军不按自已的设计走,那么自已除了光狼城和空仓岭将没有与赵国对抗的防线。白起是将军,将失一令,军破身死。不是赌徒,他赌不起,也输不起,半渡而击之可以战到巨大的便宜,而放弃了这个便宜不占去选择未知的赌注,这不是一个名将应该有的风格。
四、 长平决战到底打了多长时间?我想的是决战,不是整个战役,关于决战,到底打了多久。这一点其实是有出入的。史记上说昭王四十五年伐韩野王,赵国收上党,四十七年四月王龁在长平与廉颇开战,四十七年九月长平之战结束。去掉赵军饿的四十六天,再去掉散播谣言和双方换将的时间,那么长平战役的前端廉颇一共打了没几天,而廉颇更是在一个月内连筑空仓岭,光狼城,乐水延线,以及长平到马鞍壑的百里石长城,四道坚固防线。其中乐水和马鞍壑更是延绵几十里,非一日一月就能建成。
秦军打下空仓岭用了几十天,又在一个月后打下光狼城。
时间上已经和史记完全冲突了。
那可是一个没有电话年代。即使在热兵器时代的淮海战役,也打了几个月。
百度百科上说整个战役打了三年,白热战打了六个月。虽然不知道出处,但我想这个时间似乎更合理一点。廉颇利用乐水筑防与秦军对峙,赵括接手后主动进军打了六个月,虽然不一定准确,但冷兵器时代的碰触,仅仅是包围和反包围就打了四十六天,那么整个战争过程肯定不会在几个月时间解决的。
所以长平决战打了多久?
五、 秦国的25万人是怎么死的?秦国死了多少人,不知道!秦国出动多少兵马,不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大家猜测的。后世开启上帝视角,普遍认为秦国当时的兵力与赵国相当约在四十到五十万左右。然后根据史料,长平之战秦国只是惨胜,损失一半,约是25万人。那么这25万人是怎么死的?
有一种观点是赵括表现了强大的统率力,在突围过程中,突死了秦国25万人。
这种说法简直不能苟同。长平之战打完赵国还剩多少人?四十万?也有一说是二十万。也就是说整个突围战斗,赵国最多只损失二十五万人。
当时的情况是,秦国完全占领高地,赵军被围在低谷,以下打上。赵军四十多天没饭吃,秦国不愁粮草,以衰打盛。赵军被完全包围,以攻打守。就这样的情况下,竟然战损比只有1:1。其中,还不算赵军自已吃掉的战友。
如果真的是这种结果,当时秦军断赵军后路的人马只有五千,赵军就算用人堆也堆出一条路来了。
就算赵军没看到后面只有五千人,不往这条路上走,那么按照战损比来说,赵括已经是远超战国四大名将的存在了。历史上没有哪个将军能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打出像赵括这样的辉煌战果来。
所以秦军的25万人是怎么死的?
带着这两三疑问,赵括是怎么过的乐水。长平决战打了多久?秦军的25万人是怎么死的?我们来看一篇我的YY文。
赵括顶替廉颇来到上党地区的时候,对峙已经超过了两年。赵国因为外交不力,国力已经无法支撑前线开支,所以急需结束战争。
于是全国极限动员,集结重兵四十五万人于长平一线。
秦国听到消息,也立即加派人马派了国内第一大将白起来到前线。
秦国对乐水与百里石长城两道防线已经试探进攻过多次,但都无功而返。这时的秦国虽然气势逼人,实际上却是处在守势。因为秦国知道,赵国的换将是因为赵军已经耗不下去了,必须要主动进攻。
可是秦国的主将白起,这时面临着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赵国会在什么时候进攻?赵国会在几十里乐水防线上的哪个点进攻?
即使是今天,开启了上帝视角的我们,也没办法知道,赵括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来进攻。这一点上,赵括对于白起有着巨大的优势。
于是赵括在集结了全部四十五万兵力,于一个夜晚或凌晨或白天,突然袭击了秦军乐水防线上一个薄弱的点。
秦军虽然占据着强大的地利,但面对绝对优势数量的赵军,仍然被很快攻破了防线。
赵括这时胜白起一阵。
但白起的反应很快,马上组织主力迎战,白起不可能把所有的部队集中在一个点上,所以这时他集结的主力必然不多。因为数量上的差距,白起再被赵括败了一阵。
这一阵白起确实输了,虽然所有的史学家都说,白起是诈败。但实际上他是真败了。
因为白起不知道赵括会在哪里进攻,所以必然不敢集中兵力于一点,因为兵力过于分散,所以集结速度慢,再被赵括败一阵也是正常的。
但这个时间里,白起已经集结起了自已的主力,约四十万人左右的人马,他已经有与赵括决战的资本了。
可是这时候白起没有选择决战,而是往北撤退。
又是无数的史学家说,这是白起的诈败,不然为什么不往光狼城方向退,而去了北边的长平方向?那是一条死路啊。
实际上那确实是一条死路。白起也确实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但这个错误非常合乎常理。
因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比例的选择问题。
兵法大家对战争结果的选择是,攻心为上,攻人为中,攻城为下。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正确的,白起在长平之战完全歼灭了赵国四十五万主力部队,战略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实际上当时歼灭赵国的主力部队,绝对不是他的优先选择,因为这是一块至少在兵力总数上相差不多的战斗,全歼?是我的梦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至少在长平决战结束之前,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性歼灭四十万人的战斗。
那么白起为什么要往北撤呢?因为他要攻城。
秦军为什么在上党耗了三年,因为廉颇这货筑了两道没办法攻破的防线,赵国几十万大军的驻守下,这道防线秦军苦苦看了三看,头发都看白了。
现在赵括这二货,把主力都抽出来了,那百里城防线的主要关口长平必然空城一座。长平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她处在整个赵国防线的最北端,避开了赵国乐水防线,如果秦军占领了长平,那么百里石防线就是虚设的了,而乐水防线也将腹背受敌,赵国将无限可守。最好的结果是仓皇退出上党,最坏的结果是在上党被秦国耗死。
所以白起的目标是打下长平城,打下长平城就打下了上党,就可以每天派一支轻骑兵去邯郸旅游。
于是秦军主力急行军开奔长平城,赵括不是傻子,当然也知道长平的重要性。于是在后面紧追不舍。
于是白起将军要为他的错误买单了。
长平当时有多少守军,我估计最多不超过五千,而且不是精兵。因为秦军决战时光狼城里出来的也就五千人,还是号称精兵五千。
秦军人数是四五十万人,绝对的优势兵力。双方的行军速度时间差为一天左右,可能只有一个白天左右,也就是12小时。
如果白起能在12小时内攻下长平城,那么他将在长平城上笑着对赵括说:“小娃仔,回家找你娘吃奶去吧。”
可事实是,他没有攻下长平城。
理由:
一、 秦军是先往北走的,不管是真败还是诈败,所有的上帝视角都认同这一点。
二、 秦军在长平方向的绝对是主力部队,看一下长平之战后期秦军调动,光狼城五千人,二张奇兵二万五,这两万五实际上应该是端氏城出来的,做为秦军预备队和后勤保障用的。相比秦军四五十万的人马,不是太寒酸一点了么?
三、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白起能打的下长平,还要端氏城出二万五的奇兵从背后突袭干毛?这两万五完全是多余的,只要打下长平,赵括就已经是处理被包围的情况了。出奇兵这件事史记都有说了。
所以我们的千古名将白起,在这里吃了一个大亏。他没打下长平关,你可以说怎么可能,但我告诉你的是,赵括四十五万人也突破光狼城五千人对他们的阻击。而光狼城的五千人还没险可守。
白起被包围了,几十万秦军被赵括堵在一个小山谷里,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损失四五十万秦军主力,秦国在未来二十年内将没有东征的能力,甚至历史从此转折,强秦不复存在。
而这更可以解释了秦军25万人是怎么死的了,被围死的。
白起可以说是几乎陷入了绝境。他要被一个小娃娃打败了。他被困在一个小山谷里最少有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每天都看到自已手下的将士战死。
绝境,一生七十余战从未一败的绝境。
可是每次反杀,都有对手的完美配合。
赵括,这个即将成为名将的人,即将超越白起成为战国荣誉击杀最多的人,已经忍不住兴奋了,他开得意忘形了,玩是犯了一个超神就送的毛病。
从赵杀打过乐水的那时开始,赵括就一直在赢,他最少赢了白起三阵。整个战役,不管是计划还是应变,他都做的未常出色。
于是他开始犯错了,而且接连犯了几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直接导致翻盘。
首先:他没有切断秦军粮道。秦军在乐水西岸是修了工事的,如同赵军一样,延绵几十里,从光狼城一直通到长平城下。赵括当时是有足免兵力分兵进攻光狼城的,就算打不下,也能造能袭扰,破坏秦军补给线的作用,明显赵括没有这么做,让秦军好吃好喝的过了一个月。
其次,他没有将情况上报国内,没有与赵国领导层及时沟通,这也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白起包围赵军,马上报给秦王,紧接着秦王就动员河内全境,因为实例相当的包围是容易出现漏洞的,秦王可不想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白起敏税的抓住了赵括的两点失误,迅速修改了计划。首先想办法与后方端低城联系,出动两万五精兵拔山涉水的从背后偷袭长平。
这里可以解释一下长平决战到底打了多长时间,因为两万五千人从背后偷袭长平,绝对不是几天就能办到的。因为长平如果真的那么好打,可以证明两件事,1.廉颇是废物。2.白起是傻逼。废物廉颇花了三年时间修了两条有着巨大漏洞的防线,更奇特的是傻逼白起竟然直到最后才发现这个漏洞,牺牲25万秦军将士的性命去打一场他“早计划好”的歼灭战,与极小代价顺利攻破百里石防线,完全战领上党地区,取得真正战略上的胜利,你是白起会选哪个?
廉颇不是废物,白起更不是傻逼,任何开着上帝视角觉得自已比历史上的人物更聪明的才是废物和傻逼。
所以这两万五千人肯定是费尽千辛万苦才走到长平背后的。而这时,长平决战已经最少过了一个月了。
白起也已经被围了最少一个月了。
可是长平被攻破以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你以为白起一下子顺风顺水的歼灭了四十万赵军,你就错了。
因为神一样的赢家总有猪一样的输家给他配合才行。
赵括这时犯下了他最致命,也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盲目沉浸下初期的胜利中没有认清局势。
说白了,没开启大局观。
如果这时赵括在长平被攻破时,马上退出乐水的山谷地带。那么,此时的他,有优胜于秦军的兵力。
他可以依靠兵力多,补给近,地势优,依靠百里石长城在长平关于秦军打一仗
这一仗,只有两个结果。
胜,可以收复长平关,而秦军因为兵力弱势,只能转为守势,赵军重新夺取两道防线,取得战略上胜利,秦军无力再攻破两道防线,很可能放弃乐水西岸外围防线,固守光狼城和空仓岭。因为无力再进入,秦军也不会把几十万人驻在那里空废粮草,只会撤兵,赵国这时国力空虚,巴不得停战。
上党地区大家一人一半。秦国的战略目的没达到,还损失了25万人,赵国赢得胜利。
败,赵括仍然可以保存赵国主力,放弃两道防线。准备在平原地区与秦国再战,秦国损失25万人,短时间内无力再战,赵国也能赢得喘息时间。
可是赵括没有这样做,他被之前的胜利蒙蔽了双眼,他疯了一样的进攻着长平城。
白起四五十万人,打五千人的长平没打下来,赵括四十五万人,打白起二三十万人守的长平能打的下来?
就算赵括比我聪明,难道他比白起还强?事实是,他确实不如白起。
白起不会犯他的错误,给他再翻回来的机会。拿下长平后,白起惊讶的发现赵括竟然没有退兵,于是他毫不犹豫,沿着赵军自已修好的平坦大路迅速占领了两道防线。
而赵括在进攻长平几天无果以后,惊讶的发现,自已已经被包围了。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多说了。
成功的人故然励志,可是我们不是都有成功者的运气,因为我们更多的时候遇上的是神一般的对手,而不是猪一般的对手。
最后,我要说的是任何开着上帝视角觉得自已比历史上的人物更聪明的才是废物和傻逼。
网友评论2013-05-21 00:42
赵括四十五万人全灭了。
网友评论2013-05-21 00:48
小说不错,比二十万大军带半年粮草埋伏在小镇郊外的强多了
网友评论2013-05-21 00:51
Reply Post by 包文龙 (2013-05-21 00:42):
赵括四十五万人全灭了。
全灭了的话还有杀降一说么。。。。
网友评论2013-05-21 00:51
于是赵括在集结了全部四十五万兵力,于一个夜晚或凌晨或白天,突然袭击了秦军乐水防线上一个薄弱的点。
这个薄弱“点”大概相当于一个市的面积是么
网友评论2013-05-21 00:54
Reply to Reply Post by 瓦莲莉娅 (2013-05-21 00:51)
如果几十万突袭需要一个市的面积,那么横向排开需要的长度就太大了一点。。。
网友评论2013-05-21 00:56
秦军的25万伤亡应该是包括了和初期和廉颇对峙,后期司马梗他们去围邯郸的损失,,并不是只有长平之战
网友评论2013-05-21 00:58
Reply Post by 一刀再现 (2013-05-21 00:54):
如果几十万突袭需要一个市的面积,那么横向排开需要的长度就太大了一点。。。
如果赵括可以在战术层面上集中使用超过十万的军力
那么他艹进咸阳只是兴趣问题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0
不许黑我大白起项羽吕布赵云。。。唔。。。好像木有鸟。。。。。。。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2
09大菊观软文无误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5
Reply Post by guanyafang (2013-05-21 00:56):
秦军的25万伤亡应该是包括了和初期和廉颇对峙,后期司马梗他们去围邯郸的损失,,并不是只有长平之战
初期双方的兵力,应该各只有20万左右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6
为什么他没有使用过超过十万兵力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7
那天才黑了一次 今天又来?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8
历史的真相就是,赵括把人带出去,情况与预想的出现差别,然后他发现指挥系统崩掉了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8
一次性集结四十五万人冲一个点……斯大林格勒会战都不带这么玩的
网友评论2013-05-21 01:09
分析的不错.
网友评论2013-05-21 01:10
Reply Post by 一刀再现 (2013-05-21 01:06):
为什么他没有使用过超过十万兵力
因为物理学上不可能
首先十万作战部队不可能说走就走,后勤跟不上,实际能打的作战部队能有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
其次没有无线电时几乎不可能靠传令兵指挥十万人作战,东西方的极限战力都在五万到八万,其中还有独立作战的骑兵分队
最后,荒野再宽广,也不见得排的开十万人的方阵,除非双方都想决战,沿河摆开了阵势
网友评论2013-05-21 01:17
"于是赵括在集结了全部四十五万兵力,于一个夜晚或凌晨或白天,突然袭击了秦军乐水防线上一个薄弱的点。"
看到这句,下面就不用看了。就像7楼说的 “如果赵括可以在战术层面上集中使用超过十万的军力,那么他艹进咸阳只是兴趣问题”
网友评论2013-05-21 01:31
双方部队都是几十万人的规模,考虑当时后勤水准,可用于正面拼杀的应该只有三万到五万左右
如果史记的记述是当时战场记录,那么赵军的失败过程很明显。赵括带着这五万人平推,秦军不断后退不断抛弃老弱残兵做饵,直到赵军再次分兵,先锋约五千至两万人与预备队之间出现空当。此时秦军主力出动,两万精锐强行插入空当,将赵括与身边的先锋部队从整个赵军序列中挖出来,前后利用地势堵住。赵括前军精锐但无粮无援,后军人数众多但不堪一击,接下来秦军各部只要坚持,等待赵军崩溃就是胜利
秦军人力损失最大的部分可能是在随后的那个全民动员
网友评论2013-05-21 01:51
战兵双方不超过5万!如果有骑兵,则只会更少!
说40万大军,如果真有这数字,那么其中90%估计都是辅兵,马夫民工神马的。。。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