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之旅】 【战斗民族】俄罗斯民族的尚武精神与其战争文学
整理时间:2013-05-17 22:10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5-17 22:26
» 俄罗斯民族的尚武精神与其战争文学
摘选于刘文飞《俄罗斯民族性格与俄罗斯文学》
俄国人有两大爱好,一个是爱打仗,一个是爱艺术。这两个爱好结合在一起,自然要促成战争文学的发达。到俄国去过的人都会发现,只要是他们打过胜仗的地方都有纪念碑,只要是为俄国打过仗的人都有纪念碑,就是说,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他们是牢记不忘的。这当然有当时当权者的意愿,但是整个民族还是比较认同战士。比如说,我们到过鲍罗金诺,也就是库图佐夫打败拿破仑的那个地方,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就有几十座纪念碑,几乎为参战的每支部队都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在俄罗斯各地,卫国战争时期的坦克、高炮到处都是,商店里的武器玩具也特别多,孩子们从小就非常崇尚军人,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这种坚强的军人精神。我们再看看俄罗斯的历史,整个是一部战争史。在公元9世纪,俄罗斯人才刚刚开始在东欧平原上建立小公国,到了19世纪,它却迅速扩张为全世界版图最大的国家。19世纪伊始,爆发了与拿破仑的战争,接着就是与土耳其的常年战争,最后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735—1878年之间,俄罗斯共与土耳其发生六次大规模的战争,小的战争就不计其数了,最后,俄罗斯通过战争得到了高加索和中亚的部分地区,向南在黑海找到一个出海口。彼得一世在位36年,总共进行了53次战争,平均半年多就要打一仗。俄国有一个有名的女皇叫叶卡捷琳娜,这是一个德国公爵的女儿,后来嫁给彼得三世,有人说这个女皇是踏着他丈夫的尸体走上皇座的。她在位34年,也是连年征战不断。她曾经非常骄傲地说:我两手空空来到俄罗斯,我现在终于通过我的努力为俄罗斯送上了我的嫁妆,这就是克里米亚和波兰。她还说,如果上帝让她活上两百年的话,她就会占领整个欧洲。在俄罗斯历史上,几乎每一年都发生过战争,几乎和每一个邻国都发生过战争,包括日本和中国,这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现在我们看看战争和战争中的人和事在文学中的表现。中国的文学起源于诗经,我们的文学起源是非常灿烂的,因为它是关于爱情、关于劳动的描写。俄国的文学起源却是关于战争的,最早的就是《壮士歌》,现在也可以翻译成《史事歌》。这些口头文学基本上谈的都是部落的民族英雄及其战斗事迹。再接下来就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这是俄罗斯文学发源处的一座宏大的纪念碑。伊戈尔是基辅公国的一个王公,他对南方草原部落的起义不满,就去征讨这个部落,出发之前他看到了日食——一个黑太阳,这是一个凶兆,他本来不应该再走了,但是他一意孤行,结果战败。这部史诗写的是一个失败的战争,俄罗斯民族非常崇拜战争,但在写战争的时候却又往往喜欢写一些悲剧的故事,这和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大一样。他战败、被俘后,他的妻子在基辅的城头哭诉。这个哭诉是否和孟姜女哭倒长城有一些相同点呢?她的哭诉,是俄国文学最早的最具有悲剧性的一个段落。在这部史诗中,有一个叙述人叫鲍扬,他不断地穿插进来,对伊戈尔及其行为进行评判,号召整个国家不要再发生内战了。这个凌驾于主人公之上的叙述者的声音,这就为那种道德感的、训诫式的俄罗斯文学叙述者的传统角色开了一个先河。伊戈尔在史诗中并不是一个完全正面的角色,他的确非常勇敢,但是他自以为是,结果给这个民族带来灾难。无法想象,在写一个民族英雄的时候,作 者竟然也敢写这个人身上的缺点。我们之所以谈这部作品,是因为它是在俄罗斯文学源头上的东西,对后世的文学无疑有很大的影响。之后就是蒙古鞑靼人统治时期,文学成就不高,创作水平也不高,但仅有的几部作品基本上都是谈战争的。比如《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还有一部《顿河彼岸之战》,都是描写战争的。18世纪以后,俄国兴起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一般是比较严谨的,是一种颂歌体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国家和帝王的。而在俄国,国家最重要的内容是战争,帝王最突出的功绩就是胜仗,因此,俄国古典主义文学歌颂战争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
下面就到了19世纪,即普希金的世纪。普希金描写战争有一点是令现在的人感到非常惊讶的,一个俄国哲学家叫弗兰克,他在读普希金作品时发现了这一点: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在读普希金写的俄国和土耳其战争时,发现作者谁都同情,但是又不让人觉得反感。普希金有一段时间跟着俄国部队到过前线,亲眼目睹过一次战争,后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写到,俄国的士兵怎么勇敢地冲过去,土耳其的士兵怎么光着头,挥着月牙刀,同样勇敢地冲过来,而普希金就像是个旁观者,在描写一场游戏。普希金对俄土战争的描写,开创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战争主题的先河。俄国的高加索地区对于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来说,是一个最佳不过的场景,这里山川秀美、壮丽,是浪漫主义文学情节发展的最佳处所,而且,这个地方还正在进行战争,必然会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发生。还有,对于俄国人来说,高加索一般被认为是东方,是异域,而异域情调又是浪漫主义作家最热衷的对象之一。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如普希金的《高加索俘虏》、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等,都是以高加索为背景的,俄国的战争文学的传统和新的文学主流在这里交汇到了一起。1812年,俄国为抗击拿破仑的入侵而进行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争,这场战争过后半个世纪,有人对它进行了一个宏观的概括,这就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们发现,在这部作品中,战争不是惟一的描写目的,有人把它与《红楼梦》比较,因为它也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与生活史,但是《战争与和平》还是很强调战争,通过战争写生活。从托尔斯泰开始,把人物放在战争的特定背景下,通过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生活对照,勾画出人物的性格发展史的心灵的成长史,这成了俄国长篇史诗常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大家都知道安德烈的形象,一开始十分注重功名,有一次他倒在战场上,看到天空是那样的悠远无限,人是那样的渺小,他就改变了生活态度。作者把这种性格的突转安排到战场上,通过这种写法表现出了一种独特而又丰满的俄罗斯性格。托尔斯泰的这一手法,后来在肖洛霍夫那部同样不朽的小说《静静的顿河》中得到了创造性的继承。
到了20世纪,俄国以及苏联同样遭遇了许多战争,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构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战争文学的最大的描写对象。有人统计,在卫国战争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500余部反映卫国战争的文学作品面世。这个势头一直保持到苏联解体之前,解体时大家都在关注国家向何处去,顾不上别的,但是最近,关于战争题材的文学又开始出现了。苏联时期的卫国战争文学,先后出现过三次浪潮。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反应卫国战争的文学基本上都是歌颂性质的,歌颂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歌颂斯大林的领导或者歌颂苏联军队的功勋,这是主旋律。而且大家也都承认,在卫国战争的胜利里面,也有文学的一份贡献。当时,许多作家都当了随军记者,到前线参战,还有许多作家牺牲在前线,那时的文学真正成了一种武器。我在这里提一部作品,就是阿.托尔斯泰的小说《俄罗斯性格》。书中写到苏军的一个坦克手,名叫德略莫夫,他和德军打了几年仗,战功卓著,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的坦克被击中,整个坦克起火,他被烧得面目全非,最后经过整容,谁都认不出他来了,连他的声音都变了。有一个细节,当给他拆绷带时,护士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然后就转过身去,不敢看他。战士说,没什么,我这样也一样能活下去,作者说,这就体现了俄罗斯性格。但是战士想回家看看,他怕父母伤心,就说他是他们儿子的战友,说他们儿子一切都好,最后父母留他在家住一晚。第二天又见到了未婚妻卡佳,卡佳看到他的样子使他决心离开这里,他当天就走了。回到部队后,家里来了一封信,说你的战友来看过了,但是你的母亲觉得那就是你,哪怕你变成那样子也没关系,我们只会为你感到更骄傲。又过了两天,他的母亲和未婚妻来部队看他,母亲说,你是我的骄傲;未婚妻说,我会一辈子跟着你的。作者在结尾时写道:看,这就是俄罗斯性格。作者还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会裹上一层又一层外衣,但是战争发生以后,死神逼近时,外表的皮会像被太阳晒爆的皮肤一样,一层层地脱落下去。
第二浪潮出现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大家开始写战争中悲哀的东西,残酷的东西。这时出现一个流派,叫“战壕真实派”。这些作家写死亡的残酷场面,写化脓的伤口上落了绿莹莹的苍蝇。这一阶段比较重要的作品,就是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又有翻译成《人的命运》的,但我觉得译成《一个人的命运》比较好)。这个作品中写到了人性,所提倡的就是对人的关怀。主人公在战场上被捕,历尽艰辛回到苏联,却发现所有的家人都被炸死了。后来,他在一个渡口上遇到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在等他父亲,因为他父亲说他会回来的、他虽然不是小男孩的父亲,他主动地对男孩说,我就是你的父亲,小男孩根本就不怀疑,两个不幸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作者说,是战争把两颗沙砾吹到了一块。应该理解人,应该品味人在战争中的痛苦,这就是那一时期战争文学的主题。第三浪潮,则把英雄主义和悲剧的东西结合起来写。有一部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作为其代表,因为它将英雄主义的场景和悲剧意味的情节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再往后,苏联文学开始提倡“全景性的军事文学”,写最宏大的场面,试图表现整体性地再现卫国战争期间全民各个阶层的丰功伟绩,这也是为了配合“冷战”时期美苏在军事上的对峙。这一方面的代表作有《解放》和《围困》等等。
最后总结一下。纵观俄罗斯战争文学的历史,会发现一个连贯的性格线索,从伊戈尔到安德烈,到格里高利,到五个女兵,作家们在描写他们的时候,一方面会歌颂他们崇高的英雄主义,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他们体现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文学人物性格的两面性往往就来自作家对生活的复杂感受。
网友评论2013-05-17 22:29
据说,排队枪毙时代,英国人是冒着炮火也能整齐的前进开火,普鲁士人是冒着炮火也能整齐后退开火,法国人是打一枪就冲上去拼刺刀……
而俄国人,还没开枪就冲上去拼刺刀了……
LOL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