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长求总】 八年的奋斗与思考--我的电源之路

整理时间:2013-05-09 16:32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5-08 15:05

» 八年的奋斗与思考--我的电源之路
    一位电源工程师的自述文章,相信能给电子工程师们一些启发!
    
    (一)为什么想起来记下这些
    双节的这段时间,提前休了3天假,带家人到厦门-泉州-福州玩了一周。回来之后,除了睡觉踢球做饭外,思绪就提前转到了工作上。
    其实出去玩的几天,也无法完全地忘我地投入到风景人文历史美女上,无论在哪个城市,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IPAD收发邮件,看看有没有什么工作上郁闷悲惨的事情发生,因为手头的几个项目大多都在美国做最后的qualification测试,项目release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容易出问题,一旦出问题最难处理的一关,考虑到时差,如果早晨没有收到相关的邮件,则说明测试在正常进行着,于是可以精神抖擞,小轻松地下楼享受自助早餐了,免费的。
    回来的这两天,阳台抽烟的时间,总是会想一些事情,这也是我难得的思考时间。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转眼踏入电源行业8年了,人也从吊丝文学粪青年迈进“近中年”的大叔行列。
    前些日子看到雪版主在论坛上发的成长贴,虽然艳羡不已,倒也感触颇深。节前在21电源网的上海网友聚会上,有幸看到雪版主的真容,俨然一typical的高富帅,能力强职位高不说,偏偏还很年轻并帅,有论坛照片为证,顿时让我羡慕嫉妒没有恨一番,差距啊.....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不管想什么,路都要走下去,就算你躺着也不能停下。君不看这几天各大景区,进去根本不用走,人流就会把你推向各处。想想人生也是这样,时间是不可逆的,青春是不会再来的,水是不会倒流的,初恋女友最终总是睡在别人床上的,区别就在于你是随波逐流,还是激流勇进......
    回头看看这些年的历程,除去上学的时间,工作也有10几年了,做过不少职业和工作,从早期的化肥厂工人,高中老师,后面在电子厂做U盘,期间还穿插着一些临时或短期的工作,最后在2003的时候在纯属走头无路的时候踏进了电源行业,算是上了个电力电子专业的幼儿园,在2004年的时候跳到另外一家台资公司,算是正式入学。
    算来开班有8年了,正常上学初中也该毕业了,有一些思考和感悟,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也是通过写下来,给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及生活理理头绪,看看能不能整个第2春出来。
    没有纯技术内容,没有纯理论探讨,只是自己在电源行业的一些职业经历,一些思考总结,因为后面服务的2家公司都是业内有些名望的公司,所以希望能给后来的890后电源同行们带来些动力,少走些弯路,如是足已。
    另外,前一段接到一猎头的电话,介绍一家电信设备公司电源设计部门,有一个类似于技术专家的角色。声明一下,不是国内的,以免有误会。当时犹豫一下,就接触一下,而且电话面试了一番,后来通知去他们公司接受他们中外老大的面试时,再三思考又拒绝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的原因,其实猎头的电话总是隔三差五过来的,年前年后的吉期,一周好几个也很正常,但基本上都拒绝多谈的。这次却接触下来,面试一轮,后面又拒绝。抛开这事本身,我会想,为什么呢?会接受,会拒绝?哪些因素造成的每一步?哪些因素是我最关注的?
    ---后面待续,今天就这儿,要准备做饭了。
    
    
    (二)毕业后的第一和第二份工作-初涉电源
    2003年的元旦前,在研三的最后一学期到来之前,来到了传说中的大上海找工作。因为读研时主要搞的电力系统控制一类纯理论的东东,在上海即没有干爹也没有干女儿,所以只能跑人才市场来找。
    那时的人才市场貌似还要收个10块钱入场费什么的,但也有免费的人才招聘报纸可以送,终于在某一天从9点到12点横跨半个上海跑了半个3个招聘会后,有了结果。很快接到面试通知,公司是一家位于青浦工业园区的台湾公司,主要是给罗技代工生产游戏手柄,摄像头什么的,顺便做些U盘,MP3的研发。
    说是研发,其实就是找个IC,按上面的电路搭搭,能工作起来就可以高呼胜利,其它一窍不通。在这工作也不是为了一辈子在这混,因为后面学校里还要写论文,答辩什么的,先找个落脚的地方。在这家公司总共呆了半年多一些,中间请了2个多月假,终于在2003年9月的某一天,因为晚上9点多加班处理产线上的事情,期间回位置休息一会,被厂长发现训了一顿后,愤而辞职,在没有找到工作的状况下,回到市区,栖息于一亲戚的宿舍,暂住下来。
    所以说当年有些粪青,易激动。放在现在可能先找工作再跳了。
    这段时间除了找工作外,还经历过一段感情的纠葛。初时抱着美好的愿望,但当对方问我人生理想时,我说我的理想是找一份3000块的工作,然后每年争取加1000,加个5年,哥就高薪了,一个月8000了,何起高啊。结果是被对方鄙视,不思进取,鼠目寸光一类的,又是愤而无疾而终。
    在上海彷徨了一个月后,终于找到一份位于外高桥的工作,也是一家台湾公司,大老板是现在富士康郭大人的弟弟。上海的这家公司很小,只有一百多人,里面有个研发部,老大也是台湾派过来的。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薪水是2500块,不管吃不管住,也没有任何劳保什么的,有的是7块钱一小时的加班费,但加班是需要申请的。这些钱只是够吃饭租房,偶而喝杯小酒的,泡妞是没大戏了,随便吃个饭也要几百块,哥只能找个公园什么的坐坐,免费。当然心情好时,也可以奢侈一下,去麦当劳加个餐什么的。
    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在这家公司,我接触到了电源,学科上可以称之为电力电子的东西,从此在电源设计这个领域,开始了8年艰苦又不乏成就感及挫折的征程......
    
    
    (三)第一份关于电源设计的工作,其实只做了8个月
    2003年的10月左右,正式开始了电源设计的生涯。
    这家公司研发部门大概有10几个人,一部分做Adapter,一部分做Inverter, 都是给一些日系公司配套定制的小电源,老大是个台湾人,我们称之为W协理,看上去挺儒雅的一个人,技术上我说不好,因为我那时电源上毛都不懂,没法评判,不过这人可能有些台湾农民的劣根性,太保守。后来只呆了不到一年就离开这家公司,这也是一个诱因,后面再谈。
    我被分配到做Inverter,当时也是查字典才知道这个单词是嘛意思,至于这玩意干嘛,怎么做,没有任何sense。组里当时加我有3个人,一个女孩,做辅助工作,一个台湾的小青年,画图,但指导我,我是新进的,让干啥就干啥。
    呆的大半年其实没太多好说的技术提升,人品提高什么的,就是按老大说的,搭搭电路,调调参数,测试一下而已,有时晚上加班,算计一下7块钱的加班费。不过还是有几件值得拎出来说一下的。
    1)花8000块买了台笔记本电脑。 2003年的时候,老同志都知道有个网博电源网,因为开始做电源,所以我无意中搜索进去了,在上面看了不少的东西。但当时我住的地方是独租的一间民房,还是民国建筑,盖的象庙一样,小瓦木结构的,250块一个月还包电费。便宜是便宜,而且很安静,就是长夜有时难眠。所以我就琢磨弄个电脑,白天在公司上网下载点资料,晚上可以看看。8000块对我当时是个大数目,几个月工资啊,幸好我前面还有些积蓄,就一咬牙全取出来,买了个联想的13寸的笔记本,30G硬盘,256M内存,功能是相当的强悍。多年后我一直感谢这台机器,我的投入没有白费。没有网络,我只能看下载的资料;机器性能较差,看个A片碟都卡得不行,迫使它成了我的学习机----除了看资料没啥大用处。
    顺便提一下租我房子的老太太,一很可亲的上海阿婆。我去租房子也是工程师典型的做法,从公司门口找一频次最高的公交,上去,一路观察,看到有灯光但不是太繁华的地方下来,然后跑边找老同志一个一个问有没有房子租。于是当晚就搞定了。房东阿婆对我不错,经常帮我收衣服,晾被子什么的,我刚搬进去还会带我一块出去买便宜的家具什么的,偶而会找我聊天,只是她的上海土话我听不懂,但不妨碍两人热烈而和谐地交流。其实我现在住的地方就是原来租的地方,只是那儿早已折迁,就算在街上会遇到她,恐怕也不记得,l因为都生活在彼此温馨的记忆中去了.....
    2)说到看资料,第一份,一直到目前也是最经典推崇的一份就是美版的电力电子基础,The Fundamentals of Power Electronics,当然不是原版,是现在网上随处可见的PPT版本。 PPT版本确实好,书上有的它都有,但读起来轻松,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深入浅,1000多页,但一点都不会累。读了一遍再一遍,每遍让你心儿颤。
    真诚地希望这本书的作者Erickson老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您造福俺们啊!
    也希望梁总哪次开网友交流会时顺便把老先生请来给大家喝几杯,合个影,上个课什么的!
    另外在网上看到文工在组织一帮兄弟翻译这本原书,真心的敬佩一下,功德的事!
    3)总之有了电脑,当时还单身的哥哥除了时常出去相个亲约个会什么外,大部分时间就花在了看资料上。记得有一天,老大突然要我设计一个变压器,这下我蒙了,以我对BUCK和BOOST还搞不清楚的水平,磁还只是个词而已。但困难难不倒咱文学青年,当天我就开始猛找关于变压器设计的资料,回家点灯夜算,搞个12点多,突然发现一个大问题,这玩意不是一元方程,得出个结果,需要有不少前提,而老大啥都没给我。这个时候多年前在事业单位混出来的应变本领派上了用场,我自己定各个前提,比如磁材是3C92什么的,大概就是这样,然后得出来一堆中间值。第二天拿去汇报,本以为送上去的是狗屎几陀,没想到老大还点头认可。当然他认可的不是我算的结果,而是他看出了我为之思考,努力过。这是我自己的总结。
    于是在这家公司做了三个月后,哥成了这个team的小领导,自封的,也没涨工资,而是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干活,台湾小青年走了,助理的小姑娘开始学画图了,接受指示,开工干活,回报老大都是我一个人的事。
    4)还有件事值得一提的,我在这公司时曾经坐几小时公交车去到IC厂商的办公室找他们的FAE问问题,因为小公司,人家不爱过来,只要自己倒贴过来。说这件事是想表达,有时候我们等不来一些东西时,你可以主动地去寻求,付出的其
    
网友评论2013-05-08 15:08


    写了好多,大学省内二本旅游管理专业,转行做土建造价也有几年了,现在同事也都称呼我工程师,但是自己总觉得自己就是个屌丝,报了机电二建缺总懒得看书,一方面工作忙,另外一方面下班要买菜做饭陪老婆什么的,难得有点空闲总想WOW,30的人了感觉自己看不进书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