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正能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整理时间:2013-04-19 22:46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013-04-19 10:30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把这首诗翻译到中国的,是浙江青年诗人殷夫。1929年,19岁的殷夫从德文版的《裴多菲诗集》里读到了这首诗,他以中国人熟悉的五言绝句的形式,把原来的白话诗浓缩成20个字,既保留了原作的主旨,又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显示了译者的卓越才华。
    
    但与殷夫另一首自己创作的诗相比,也许,他自己的创作更有意义。这首诗叫《别了,哥哥》,其中写道:“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这是一首表达与自己的出身彻底决裂的勇气和决心,表达为了信仰和自由而不惧牺牲生命的勇气和决心的自白书。他在诗中要与之决裂的大哥叫徐培根,曾在国民党军任团长、师参谋长、军参谋处处长等要职。他比殷夫大15岁,因他们的父亲去世得早,对自己的这个自幼就表现出聪明灵慧的最小的弟弟,他不仅分外喜爱,更是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呵护。为了让殷夫能够学成光宗耀祖的本领,高小毕业后,大哥就把13岁的殷夫送到了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上海读中学。
    
    此时的上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正风起云涌。1925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帝国主义的暴行,让少年殷夫的心里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怒火。他参加了罢课和反帝宣传,进而接触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国民党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17岁的殷夫被逮捕关了3个月,几乎被枪决。大哥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上海,将殷夫保释出来,又送他到德国人办的同济大学去学习德文预科,以便将来到德国留学。但殷夫再次违背了哥哥的初衷,在同济大学,殷夫继续参加革命,加入了进步文学团体太阳社,还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8年,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殷夫积极参加学校的罢课和示威,再次被捕入狱,大哥让人通过关系再次把他保释出狱,并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既有严词责备,也有苦口婆心劝说,告诫他不要过问政治,不要与政府作对,要趁着年纪尚轻,把书读好,将来到德国留学,这样才能有锦绣前程。面对哥哥指明的前程,殷夫挥笔写下了这首《别了,哥哥》。在“手足之情”同“阶级分野”之间,殷夫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断然的抉择。
    
    对自己做出的这个选择,殷夫也清楚地知道蕴含的风险,他在一首诗中写道:“革命的本身就是牺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枪下走奔……在森严的刑场上,我们的眼泪决不因恐惧而洒淋!”但是年轻的殷夫认定了自己追寻的真理,决心走到底。殷夫创作了众多的“红色鼓动诗”如《血字》、《让死的死去吧》、《我们》、《五一歌》、《巴尔底山的检阅》、《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等等, 热情讴歌了无产阶级的战斗风采,成为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1931年1月,殷夫因叛徒告密第四次被捕,于2月7日深夜与同是左联作家的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一起被秘密枪杀在国民党龙华警备司令部刑场,年仅21岁。
    
    
    徐培根 (1895年-1991年)字石城,浙江 象山人,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国防部次长,著名军事理论家。抗战时为五战区参谋长,辅佐李宗仁。三年内战时为白崇禧的参谋长,1949年到台湾后,任阳明山“国防研究院”上将主任十二年。
    
网友评论2013-04-19 10:54


    你来微民网讲这个。。。
     发自我的 iPhone 5, iPhone OS 6.1.3, NGAer 162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