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水一贴】 转个书评,昨晚偶然找到的,很喜欢的一本书 星之海洋
整理时间:2013-04-15 08:40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次
【楼主】2013-04-15 14:51
» 转个书评,昨晚偶然找到的,很喜欢的一本书 星之海洋
人间五十年,尘归尘,土归土
作者:Mioraka
首发龙的天空原创评论版
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前言
想写这篇东西真的很久了,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成文,(例如草稿因为停电丢掉、洗机忘记备份、本人极其懒惰等等),所以拖到了现在。 刚刚去看了看起点的更新记录,距离星之海洋完结之时竟然已经有三年多了。刚开始看的时候,大魔王才不过写到第五卷而已。具体是哪一年已经彻底忘记了,大约是和太古盟约同时开始看的吧。无论如何,至今也有许多年了,这篇东西准备了这么久居然才刚刚动笔,实在是让人惭愧不已。所幸的是,刚刚又重新将这本书读完了,更有了些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感想,而现在的自己,应该是比几年前的自己更能读懂它,进而写出一篇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吧。
事先声明,这是篇读后感,不是评论。
前段时间看了不少历史架空,写了篇与其相关的评论,后来贴到自己的blog上,有个朋友很惊讶的说“你的读后感居然写了这么长”。当时我很是不忿的矫正了她,指出了那是一篇很严肃的评论、而不是读后感。
在我看来,这两者的区别是很大的。评论,是“评价”与“论证”,前者是观点、后者是对观点的证明,评论重要的是“客观”二字;而读后感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个字,“感”,可以是感觉、也可以是感情,但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简单的说,前者的重点在于“好”又或是“不好”,而后者的重点在于“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一次,我毫无疑问的选择了后者。正所谓文无第一,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是什么样的小说,如果有人给他冠上“最好”二字的话,都一定会被人拍的满头是包、戳的千疮百孔。
然而如果给我个选择的话,在我心中,星之海洋是中国的银英传,尽管因为时代的原因,他不可能像银河英雄传说那样走上神台,可是我依旧认为他是我心目中网上最好的小说,没有之一。
读了这许多遍,我一直不太能找到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想来想去,却终究发觉没有必要,如同书中的故事一般,随着时间的冲刷,也许大多数的东西都会慢慢消逝而去,只是有些记忆——即使没有一个醒目的标题,却依旧会铭记于心的。
第一次断断续续的读完,是很久以前的事,仔细算来应该还在高中。因为连载的间隔太长,当看到最后的结局的时候,实际上前面的部分已经忘记大半了。努力去回想起来,也只能回味出一种无奈与沧桑,然而也仅此而已了。
而在那之后,几次想要重新翻开这本书,却总是莫名的提不起勇气。少年时候的我总是自称喜欢悲剧,然而现在想来,却终究不过是幼稚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当真的找到一本可以撼动人心的悲剧之时,却根本没有重新读完的勇气。
第二次重读,是大学一次期末期间了,这一次虽然确实是一气呵成的熬夜读完。可是却未必没有些囫囵吞枣的感觉。不过也因此有了写一篇关于星海的东西的想法,可惜写到一半便因为停电丢失了草稿,想要再重新续写的时候,却也失去了胸口里那种冲动,因此这篇东西也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第三次重新拿起这本书,却是因为书荒。尤其是前段时间看了很多很精彩历史架空,结果突然无书可看,虽然也可以找到几本打发时间,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品位提升了,还是心境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却总是找不到前段时间那种熬夜看书的冲动。很有些吃惯山珍海味,却突然被逼去啃馒头就清水的感觉。那时心里便浮起了重读几本老书的想法,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星海。
哪知这个念头一起,书中的情节便不停的在脑中回放。
而其中最多的便是黄而这个人,仔细想来,竟是居然没法给这个读过两遍的、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的主角做一个定义。由此时开始,再仔仔细细的看一遍的冲动。于是把小说下到了mp3里,这次不再是像之前那般用一天一夜的时间睡都不睡的看完,而是在坐车时,等人时,或是早上喝咖啡时,慢慢的重新品味。
我并没有仔细算这次花了多久的时间,也许是三五天,或是超过一星期。而在这之后,我更是会时不时的随便拿来翻看,那种感觉,就好似渡边给那本他最喜欢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评语——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
太多片段,沧桑的让人潸然泪下。
随着看过的小说越来越多,我已经不像年少时那么容易被一字一句感动了。然而每当合上最后一页,每当读到曾经是那样纯洁的诸烟的死;读到郭英雄陨落之时、戴江南那首“人间五十年,尘归尘,土归土”;读到陈琪最后的病故;读到那“阳泉赵氏之墓”,在墓园中黄而和赵影幻想中的交谈;读到那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太多的东西,都会让人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触。
从大魔王刚开始连载星之海洋到现在应该也有将近十年了,现实中的时间与故事中的时间恰好像费里亚与主星之间的时间比例一样。三十年的岁月,却终是尘归尘,土归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莫过如是。
黄而
这篇东西,从哪里开始,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先聊聊黄而这个人——他太过复杂,即使在我第三遍读完星之海洋之后,也不能说完全理解了他。
黄而更是我看过最有魅力的主角。从一个穷乡僻壤来的一文不名学生,变成一个时代的终结者、一个文明的征服者、一个时代的创造者,幕府大将军黄而的一生,在大魔王的笔下,如若史诗。
在星海的故事里,黄而在随着环境和时间不停的成长与改变。即使不算上那次人格崩溃,在那间无忧学院的黄而,绝不同于那个进入GDI工作了几年后的黄而,而高中时候的黄而和在雷多隆人格觉醒之后的他、与成为了雷多隆总督时候的他、与成为了幕府大将军之后的他的差别更是翻天覆地。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没什么奇怪,人本来就是在不停改变不停成长的,然而在一篇小说中塑造出这样有血有肉的人物有多困难,恐怕又很少人能理解。而成功的无一不是值得读上十遍的经典。
如果说给故事里的黄而找一个和他相似的人物,我只能想到一个人——曹操。除了“乱世之奸雄。”那众所周知的一面外,更有着三国演义中曹操那种复杂的性格。他可以潜伏隐忍,可以嚣张跋扈,可以奸猾如流氓,可以威严如霸主。他有野心,否则不可能一度几乎掌握大半个主星的权力;他又毫无欲望,即使在他即将成功的时候他也没有考虑过在他的目标达成之后继续掌权;他有情,可以在功成名就,甚至可以成为人类霸主的时候选择在陈琪死后与她一起死在宇宙之中;他无情,即使敌人以他的爱人作为人质他也从未受过威胁,甚至可以为了职责把即将重逢的爱妻为了人类的命运和整个北京一起埋葬。更重要的是——他从不在乎普通人的看法,不会寻求别人的理解。
然而他的成长改变,与这些不同的性格融合无间,无论他做什么,他都是黄而。一个有血有肉有悲伤有痛苦有梦想的人。
无论是最开始的,在无忧学院的学生黄而,还是成为霸主的他,尽管有太多太多的不同,却依旧可以看出他成长的脉络。他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好人”或者“坏人”,他是一部可以堪称史诗的小说中的一个堪称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正如大多伟人的行为与性格都不可能用善恶、功过来简单概括一样,黄而也不行。
在向别人介绍的时候,我很难给星之海洋一个分类,因为他实在是一个大杂烩,故事开始时三零六零年与结束时三一零四年的场景、人物、世界、科技的区别简直几乎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故事中,更不要提那几个只有玄幻小说才会出现、但是却发展到了现代的异界与那些武功与魔法。
光看故事背景给人的感觉就如同星际争霸与魔兽争霸——一个遥远未来与中世纪魔法与剑的世界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人尝试这种类型的故事,然而在大部分人笔下这种世界的构架都拙劣不堪,可是星海却完全的成功了,几无斧凿之迹。
三零六零年的地球,还是大战之后的恢复期,与人类的巅峰时期相比科技严重衰退,生活条件落后——实际上,其实和中国九十年代中期几乎一样。而这时候主角考入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学,开始了和我们身边一般无二的大学生活,频繁的翘课、亲若兄弟的室友、泡妞…………除了偶尔出现学校组织的屠杀怪兽行动与异界间谍活动之外,几乎可以算是校园小说了。
想起黄而后来的际遇,每次看到第一卷那个“忘忧学院”心中都不由得升起一种感叹。忘忧,终究不是无忧,尽管读起来和一般的校园小说没有区别,可这毕竟这只不过是故事的开始而已,这种单纯的人才能有的幸福,又怎么能持久呢?
当他毕业成为一个公务员的时候,故事风格一转,又几乎成为了一本办公室小说,短短一章写出了他在黎老太手下的压抑,我几乎可以确定,如同我确定忘忧学院一定是在大学时成书的一般,这一卷肯定是在大魔王开始工作之后成文的,那种大学时的风云人物转眼间成为小职员的无奈写的格外真实,至于后来的“六六干校”更是现实气息浓重,光靠幻想没有现实中的体验是不可能写出这种感受的。
后来读了大魔王自己的“星之海洋——纪录片”才确认了很多我原来很确定的事情确实都是猜对了,据说他最开始对星之海洋的构思不过是:
1、甲,男性,一事无成的小人物
2、乙,女性,权贵之女
3、丙,乙的老爹,激烈反对二人来往
4、经过天翻地覆,海枯石烂,大约过去了10-15年时光,甲的胳膊残了,回到家乡,与失去了所有的乙重逢,相逢一笑,game over。
现在想来,比起故事中诸烟的戏份和那个凄惨至极的结局,这个构架真是让人只能苦苦一笑啊。
我曾经和BWM聊到对GDI这个组织的时候,他说过星海是他看过网络幻想小说中最有现实中国特色的小说之一(大意)。
至于后来的星之弃族与天上人间,从黄而被“流放”到宇宙边缘的三星系统开始,正式从半写实半玄幻转换成半科幻半玄幻。随着黄而人格的崩溃与旧人格的觉醒,他从一个只想得到普通幸福的普通的小公务员变成了一个有特异功能但是不会被之前朋友理解与喜欢的流氓。
这段时间的黄而可以说是整个故事中最迷茫的黄而,没有理想与目标,没有要追求的幸福,仅仅是在压力之下近乎本能的为了生存而努力而已。他还重视着女友与好友所认识的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不再是那个自己为了逃避而虚构出来的“为了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而存在”的黄而。而失去了这个虚假的目标,他根本就没有了目的,除了活下去这个压力以外几乎一无所依,现在的黄而已不可能继续成为一个平庸而且拥有普通幸福的公务员。而不久之后,他成为了雷多隆的总督,这时候的他其实依旧只是在面对着外星入侵努力求存,并且顺着惯性而履行他的职责而已。
他真正的脱变,真正的找到了人生的目标的时候,是七月事变。
七月事变
七月事件,对我造成最大感触的时候,是十余卷之后,当巴斯克冰去扫墓的时候。墓碑上的那行字。
阳泉赵氏之墓。一个曾经那样动人的女子,剩下的,只是这样一行字而已。
“历史可以让今人了解旧事,但也掩盖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当时还没有出生的小年轻,读再多的书也不能体会那时末日降临的绝望感。”
我想,这就是对七月事件最好的总结了。
这是整本书的转折,在那以后,黄而这个人物开始真正的有了目标,有了责任,有了灵魂。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付出一切,牺牲一切,即使是那些身边最重要的人也不例外。
“你知道了很多,但终究还是不能明白我的心意。……三十年风云岁月,尘归尘,土归土,该去的终究是要去的。虽然不能同生共死,最后也不能合骨同穴,但只要有过真爱的过程就无怨无悔了,我们一同活过、走过,爱过,此生已无遗憾,用她的安全来威胁我,你未必把我看得太轻了。”
“我情愿背负着所有重要的人的死,独自一个人走到最后也无所谓,我再不会逃避。”
如同他和萨菲罗斯的最后对话一般,不是不爱她,而是忠于自己的责任。然而尽管他可以摒弃一切感情作出决断,他不是个无情的人,他深爱着赵影,深爱着陈琪。尽管如此,个人感情与人类的命运,他不止一次的选择了后者——不是出于所谓“高尚”“大义”之类的空洞理由,而是责任。
我第一遍读星之海洋,也许是因为年纪还轻,总是被他表面的行为所迷惑,尽管看到他的丰功伟业,却不明白他的本质。直到后来多次重读,才真正明白了他的几十年一切行为的动力。
七月事变,他为了整个星球的存亡牺牲了北京与赵影。那之后,他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他的身上背负了一千八百万人与他妻子的死亡,他已经不再任性,不再有任何的自私。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人类的牺牲,都已经让他没有其他的选择。毁灭费里亚让这种悲剧再也不会上演,就成了他之后三十年的奋斗目标,在这之后即使付出什么样的牺牲,什么样的痛苦,这个目标再也没有更改过。这也是南京靖难之时,他对寒子所说的那段话的意义——对他来说,统一地球上的权力不过是为他最终的目标服务的一种必要手段而已。这才早就的他的不同——黄而从不贪恋权力,权力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
从六七年第一次出征,到最后一战,那时黄而已经不再年轻了,他失去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然而却一直没有改变过。
“也许历史会证明你所坚持的才是对的,才是人类和宇宙智慧发展的最终形态?你有你的坚持,我亦有我的追求。三十年以来,我一直是为了人类的生存权而奋斗,让人类获得一个安生立命之所就是我最根本的追究。但你的理想却是摧毁一切,否定我和所有人这些年的努力——尽管与你度过的数百年岁月比,这三十年不算什么。但这三十年是属于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无论是你哥哥的‘终极制衡’好是你的‘万物归宗,生命补全’我都有坚定的反对的理由。”
权力,战争,婚姻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者的最终目的而服务,即使自己的爱情与其冲突的时候也会毫无疑问的退让,而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他拥有的一切也就再也没有了意义。所以才有了和陈琪一起殉情的一幕。
“现在与以往不同了。三十年的奋斗目标已经达成,我已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俗务,所以……我不会让你独去的。”
这一段,无论看过多少次,我都有忍不住落泪的冲动。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不再是幕府大将军,而是一个单纯的黄而。在七月事件中,作出用核弹轰击北京的一刻,大魔王才真正的确定了黄而这个角色的方向,在那之后的他。只不过是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而已。
“第一、唯一、之一”
在星海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女性角色。逆来顺受的洋子,妖艳而有心计的浅野,单纯可爱却误入歧途的诸烟,纯洁的松田静,精明能干的寒子,如梦如幻的五月,成熟完美的赵影,善变任性的陈琪,英气十足的静唯。
然而想到大多这些女子的结局,我只能想起一句话出自金刚狼前传中的一句话——Good people tends to die around you.
那可怜的洋子,先是被逼的远走他乡,在异族中过了十多年悲哀孤独的生活,而最后又被黄而逼走,死时剩下的,只是雪地中的一只残手;松田静为了救他被费里亚的龙骨兵撕成了碎片;浅野被自己的势力如同弃子般抛弃,毫无价值的和她的舰队一起灰飞烟灭。黄而是一个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幸的人。
想起那个给我最多的感触章节名:“第一,唯一,之一。”
想起听到浅野死去之时,黄而的吊念。
他终究不是一个无情且虚伪的人,只不过,那时,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已经没人在意了吧。而这,也是这些悲剧之所以发生的原因。
诸烟
诸烟,这个最初构思中的女主角,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却只是一句话:
“渚烟死的时候是二十八岁”。
这似乎是成了星海特有的风格,少有正面的描写与煽情,永远都是那样淡淡的一句话,来交代一个人的生死。
诸烟如是、洋子如是、浅野和赵影亦如是。我记得旭阳大叔曾经在原评发过一个帖子,我想,那一刻,看到这句话,不止他一个人黯然伤神。我觉得他的感觉和我太像,以至于我只需要引用他的那段话就可以了:
“……刹那间有了“物是人非”的感觉。小说中渚烟出场的时候只有十三四岁,初中年纪,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家庭虽然不温暖,但安定,而且她父亲也很关心她,生活可说无忧无虑。而她死的时候却是一个过了气的朋克歌手,穷困潦倒,酗酒吸毒,最令人无法接受的的还是她所喜欢的人(当然是主角大人了)却是造成她父亲死亡的罪魁祸首,不论生理心理、不论物质精神,她都沦落到最悲惨的境地。”
而说道诸烟,就不能不说到诸乃群。
在故事的前期,他似乎是一个最终大Boss,霸气十足,事业如日中天,只需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把主角打压如狗。后来更是成为整个中华GDI的一把手。
然而,再见之时,他已经是老态毕露,曾经努力保护的女儿已经彻底堕落,事业上虽然已至巅峰,但却被自己身后的势力压迫的心力交瘁。我想,当黄而搀扶着苍老的他进入会场的那一幕时,他们之间即使没有“相逢一笑泯恩仇”,也已经没有了当初那种对立。
可笑的是,在黄而恨他的时候,他扶摇直上。当他们之间再没有什么恩怨的时候,他却成了黄而介入主星最大的绊脚石,这个一代总长,最后却在被逼宫、亲眼看到自己的一切覆灭之后,在一席竹席之上凄凉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当读到他的死时,我想没有谁会有报复的快感了。那已经和“恩仇”无关,是纯粹的利益使然。然而对于那时的黄而来说,只要能达成他最终的目的,再怎么肮脏的事也无所谓了吧。所以,诸烟只能孤独的死。
“银棺中沉睡的正是我们三人的昔日好友,她今年才二十七岁”
Ferrari
赵影,黄而的第一个妻子,在七月事件中,即将和黄而重逢之前,死在了北京。
“她是一个好人,聪明而美丽完美的女性,大将军一直这么评价她。有时大将军喝醉了会说:大概他这样的人配不上这样一个完美的女性吧,但无论如何她也不该死去啊……”
我想,即使事后痛彻心扉,黄而也没有后悔过那时的决定。如同之后第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次他的敌人用陈琪作为人质威胁他,甚至最后因为他的决定间接导致了陈琪的死,他也从来没有半分妥协一般。
聪明,美丽,成熟,有能力……几乎一切褒义词都可以放到她的身上,这样的女性,我想,在午夜梦回之时,黄而一定曾多次心碎的惊醒吧?
七月事件之前,黄而与她的最后一个电话。那时的他们还沉浸在即将重逢,在星空的尽头开始新的生活的那种喜悦之中。而几十个小时之后,黄而却被迫亲自下令对她所在的城市发射了核弹,将她存活的最后可能抹杀。
而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甚至一句都没有提过赵影的名字。只有在最后,当他做完了一切的决定,甚至与奥维马斯瓜分宇宙的交易之后。才能有时间悲戚。
“我内心的悲哀开始不住上冲,已经开始慢慢的失去控制自己情绪的力量,只得抓紧时间边摇手边走出门去,背对着奥维马斯说:‘我的妻子也在北京,来年的今天就是她的忌日。我的费些时间独处,冷静一下,然后为她拜祭超度。大人的好意,以后再来领受,今日就免了吧。’”
每当读到这一段,我都不由自主的感同身受。我想这是大魔王他的天赋吧,总是能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震撼人心。
正因为问心有愧,所以总是会铭记在心的
除了身为挚友的寒子,陈琪是陪着那个人走了最久的女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陈琪是幸福的。她永远都在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任何顾及。她是温室的花朵,有着最有权势的父母,优秀的未婚夫,美丽的容貌。看到刚刚出场时那个神采飞扬的大小姐,恐怕不会有任何人能想到她之后的境遇。恐怕如果不是出生在这个大时代,她的人生或许不会与他有任何的交集吧。
可是他们却终究相遇了,那时的她不是与黄而最亲近的人,可她见证了他的一次次脱变。从随遇而安的他,变成毫无人生目标的他,最后变成了那个星空的霸主。
而正是因为有了和陈琪的一次次纠葛,黄而的性格中的温柔、果决和残酷才那么明显的显现的出来。他是爱着陈琪的、那种积年累月的感情恐怕超过了星海中出现过的任何一个女性,在陈琪死后他甚至可以抛弃一切的想要和她一起葬身星海之中。
可是当陈琪的存在与他的责任冲突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的选择了放弃陈琪,牺牲自己的感情,如同他在七月事件中做的一样。
他选择了背负着所有重要的人的死,独自一个人走到最后。可是即使如此,可是他终究是愧疚的。
陈琪一生的悲剧可谓因他而起,他欠陈琪太多,可很多事情他却根本没有办法弥补,他所能做的只是在那个清晨,走回陈琪的病床边,让静唯孤独的远走他乡。
五月、静唯
其实我有想过,是该把她们分开还是放在一起。可是突然发觉,如果分开了的话,我竟想不出能给五月写出什么东西。那如梦如幻的五月,刻骨铭心的的五月,如同我们大多数人的初恋般,如清晨的露水般就那么消失无踪了。偶尔回首,那一切就只剩下单纯的美好了。
忘记在哪里看到的,随着时间的过去,大部分的记忆都被冲刷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些最难以忘怀的,最刻骨铭心的。
可是大魔王是个彻彻底底的坏人,就连那记忆中的乐土也一定要焚烧殆尽,所以他一定要把那么美好的东西破坏掉,所以就有了五月真相。
有了太多的作者因为顾及读者的反应,这个不敢杀那个不敢打,可是大魔王是个完全相反的任性家伙。所以可怜的五月,就在那么黑暗的情节中挂掉了…………我记得看这一段的时候,下巴就没有合上过。
唉,真是无奈。
再说静唯。
明明是个公主,却毫无高贵气息,暴力无敌,但是平常又跟普通女人毫无区别。爱逛街爱吃醋还爱八卦,最后还悲剧的当了小三和黄而搞婚外情。简直就是典型的现代女性……所以,静唯这角色其实还是非常有趣的。不过,其实在我心里,静唯应该是死在了伽码炮之下的,只不过大魔王写了这么多年,就终于厚道了那一次。没让可怜的中年大叔黄而在所有人都死了的情况下就那么孤苦伶仃的活下去。
比起其他出场过的女性角色,静唯实在是太幸运了……
虹翔
话说,其实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配角就是大贱人虹翔了。只不过黄而同学的感情生活太有戏剧性了,所以他就只能放在一群女人之后……
星海的时代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濒临崩溃的GDI,野心勃勃窥视主星的异界,从几十万年外苦寻百年寻求复仇的费里亚人。史诗般的故事,自然会有在普通时候注定被埋没的英雄人物出现。
说起人物,黄而是枭雄,提斯都是个政治家,北条、奥维马斯是霸主。在他们的位置上有着各自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及各自的理想与目标。他们都是伟人,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
若说英雄,只有五个人能当得上——虹翔、郭英雄、戴江南、宋春雷和虹至枫。比起那些政治家,虹翔要单纯的多。有着泰严世子的身份,尽管性格各种猥琐恶劣,可是他确是极其单纯的一个人;而比起其他几个名将,他却更不幸又或是幸运的多。如果在任何一个其他的时代,郭英雄、戴江南和宋春雷或许依旧可以靠资历和才能在各自的领域成功。他最恨的那个弟弟虹至枫更是天赋奇才,无论何时都能成为最最耀眼的明星,成就不世之功业。
而虹翔,却注定只能成为一个被埋没的纨绔。如他那个本是盖世英雄的爷爷的所说:
人生有太多不可预知之事,人是否能成功,是否能成为英雄,除去自己发愤努力之外,还有天意作祟。即使你时运不济,始终不成,爷爷也希望你能得到自己的幸福。只要人生幸福,始终有一点是圆满的。天下少一英雄,并无不可。但你失却幸福,却是爷爷不愿看见的。
然而我却想说,在一个没有天空的世界,却立志成为一个纵横星海的名将。这是将是何等出彩的人物?可是,如果没有这个大时代,没有黄而这个与其志趣相投(或者说臭味相投?)的人,这却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梦想。然而,虹翔却终究成功了,随着幕府大将军黄而来到十万光年之外,立下了远超他那个弟弟的伟业。达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个时代最伟大的名将之一。
除了这个人物的深度,我又不得不说,他实在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在整本书里,若说黄而的朋友,算来算去也不过寒子和虹翔二人罢了。
比起他们的友情来,郭光的圆滑毕竟让他失了担当;巴斯克冰虽然是生死过命的交情,但彼此的经历和性格南辕北辙,最终也只能成为战友和部下;龙二因为身份最终渐行渐远;谭康更是个空有阴谋诡计的废柴。
只有虹翔和黄而是性格契合的知己,从相知到结局,一直互相扶植错误不曾让彼此失望。或许平时嘻嘻哈哈胡搞乱搞,可是到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却都知道彼此才能最能信任的朋友。
“黄而能陪我一起犯错误,我犯了再大的错误他也能来帮我收场,你们不能。”“现在到我回报时候了。事到如今,我们能信仰什么?还能相信谁?如果连最应该相信的人都不相信了,转而选择了自己的欲念和前途,那才是可笑的!此刻他面临极大的危机。负担着沉重得没办法独自负担地东西。这个时候我不去帮他一把,为他做些什么,我何必为人!”
人生在世,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他做的了如此的选择,正是因为他性格的单纯。如同黄而一般,权力地位不过都是工具,达成梦想与目标的工具。对黄而来说,他的梦想是人类的生存权;而对虹翔来说,他的梦想不过是宇宙与战争的精彩罢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最后的时候为了黄而背上那样的骂名。
这就是虹翔——人间五十年,不过“精彩”二字。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扔了也罢!
戴江南,郭英雄
这两个人之间最后的一次遭遇,也是这篇读后感题目的由来。几十年的好友,却终落得这种结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说起来,某种方面上来说,戴疯子和虹翔还是很像的——都是那种肆无忌惮的天才型人物;都是热爱战争的将军。区别只在于戴江南遇上了奥维马斯,所以就只能慢慢的熬资历,甚至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错误(至少如果是虹翔干下那等鸟事,黄而是一定会替他擦屁股的),便错过了第一次远征,甚至几乎与扬名星海的机会擦身而过。幸运的是,他终究赶上了大时代的末班车,让他的才能得以施展,成就了军神之名。
而郭英雄则和他们都不同,他没有那种惊才绝艳的天赋,乍看之下或显平庸,可是他更沉稳、更有责任感,更重于自己的职责——或许不耀眼不出彩,却绝不是碌碌庸才。他更像寒子,在幕后打理着一切,是一个声名不显却绝对不可或缺的功臣。
而他的悲剧,也一样是碰到了奥维马斯这等废柴主公。
他与戴江南最后的一战以至于陨落,也是星海终局的序曲:
关于当时情景的诸多传言被证实的只有一件:戴江南在得知神户号坠毁后,曾轻声吟唱了一曲江南小曲《五十年人间》,当他反复吟唱到其中“尘归尘。土归土”二句时,声音凄厉高亢,闻者竟莫不泪流满面。
而这,也是星海最让人感动的几个瞬间之一。
北条正成
北条镰仓也是我最后想说的一个人物了。
星海中的反角有两种,一种是丑角,他们的存在纯粹是为了恶搞和讽刺——如同那几个三星总局的高官;一种则是真的反面Boss,如同奥维马斯,浅野,北条,后期的提斯都等等。
而这几个人中,给我印象最深却是戏份本不多的北条。
比起北条来,奥维马斯其实更适合作为一个将军,一个棋子。如果说北条是那个开创了这个即将被终结的时代的大人物之一,那奥维马斯不过是个前朝余孽罢了。虹翔把他比作袁绍,我也觉得,用六个字形容他,也就是“因人成事之辈”而已。
而北条不同,整本书中,能成为黄而对手的,也只有他和提斯都。甚至可以说,如果黄而选择留在那个位子上的话,最终也会成为北条这样“正义、邪恶、亲情、伪善全都裹做了一团,在那个名为‘大义’的厚幕下蛰伏”的老怪物。
这个其实只有正面出场过两次,半只脚已经踏入棺材的老人,却在那仅有的两次会面中显现出了惊人的存在感与那以天下为棋,操控大势几十年的枭雄气势。甚至将几乎掌控半个星球的黄而压迫的近乎失态。
从小说的角度上来说,北条可以说是这种传奇性人物塑造成功的典范,通过多次的侧面描写烘托出气势,然后在正面出场的时候将之推至巅峰——确确实实的“闻名不如见面”。
当然,还有之后在极其戏剧性的情况下一刀干掉。
由于近在咫尺,北条镰仓此时的面目表情我看得格外清楚。他的脸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我这一辈子缺德事干得多,所以多次在别人脸上看到这种表情。然而北条地表情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是一种集合了猜疑、无奈、悲怆、悔恨、怅然若失和如释重负为一体的表情。他带着这种表情略略转过了头,又转过头看了看我,终于什么都没能说出来,这位操纵了主星大半个世纪的老人终于倒下了。
即使在整个阅读生涯中,这也是让我印象极深的一段描写。
作为一个人物的结局,大魔王几乎把这个人物的性格与精力在一句话中演绎到了极致。给了这位操控世界超过半个世纪的老人一个堪称完美的谢幕。
结语
这篇东西从动笔到完结用了我近乎两年的时间。这和停电丢稿有关,和本人的懒惰有关,不过更重要的是……想写的东西太多,而能力实在有限。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而对我来说,星海是我最喜欢的一本网络小说,甚至可以说是我所有阅读生涯中最喜欢的一本书。因此,这篇东西就掺杂了大量的私人感情。也正因如此,就怎么样也不想随便结束,把半成品随便的扔出去。
这是个读后感,可惜星海太长,又拖得太久,每次停笔以后重新开始,都弄得我想要去再读一次。在这期间又读了那么两三次,这本书却依旧没有让我有半点的失望,而想法越来越多,不过本人也就技止于此,再写下去实在没那个能力了……
拖了这么长时间,大魔王的新书(呃,也不能算新了)长空无忌都已经写完了(算是写完了吧)。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大Fans,真的希望能看到他更多的作品,也希望网文界能出现更多像《星之海洋》这样能撼动人心的小说吧。
提笔于二零零八年十二月某日
完结于二零一零年九月十六日
Mioraka
罗辑思维全国人大代表真三搞笑视频柳岩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