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你们都很专业】起底发泡餐具利益链:9亿回收成本或消费者埋单?

整理时间:2013-04-09 20:2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14444400)2013-04-09 12:55

» 起底发泡餐具利益链:9亿回收成本或消费者埋单?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产品目录中删除,并将于今年5月起生效,这意味着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将解禁。
    
    而14年来,诸多企业与相关协会不予余力地为解禁发泡塑料餐具奔走,在这背后,是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
    
    据统计,每个发泡餐具最高成本0.12元,赢利1分钱,按照现在的发泡餐具每年消费量150亿个的销售量来看,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每年至少获利1.5亿元。
    
    与此同时,解禁之后发泡餐具的环保回收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每个餐具的环保回收需要投入6分钱,以此计算每年所需资金共计9亿元,谁来埋单?
    
    
    
    有业内人士表示,若没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出台,发泡塑料餐具安全使用得不到保障、监管无力回收困难势必再次加剧白色污染。
    
    1.5亿利益蛋糕
    
    1999年1月23日,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6号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列入限期淘汰项目之中,到2000年底前停止使用,这对国内发泡餐盒生产企业而言,禁令等同于噩耗。据统计,1999年,中国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的生产线有170多条。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与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打了多年交道的董金狮称,尽管6号令禁止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但国内仍有100多家企业在暗地里继续生产发泡餐具,尤其是华东浙江、江苏、上海,华南广东、福建。
    
    为何发泡餐具在禁令之下仍有企业在生产?
    
    董金狮称国家本来要求餐饮行业必须使用“可降解餐具”,但与发泡餐具相比,成本高出十多倍,发泡餐具凭借其低廉成本占据着巨大市场份额,各发泡塑料生产厂家在利益驱使下长期“地下生产”、“地下销售”,使得“白色链条”14年来从未间断。
    
    有媒体报道,相关业内人士已核算出不同材料餐具成本,目前市场上销售一个聚丙烯餐盒(英文简称PP)价格在4角钱以上,一吨正规聚苯乙烯(英文简称PS)原料售价是一万三四,折合到每个发泡餐盒身上,仅原料成本就7分钱,再加上水、电、人工等其他成本,一个正规原料加工出来的发泡餐盒至少售价要在一毛二分钱以上。
    
    据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调查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发泡餐具每年大约有150亿只的销售量。以最低1分钱利润推算,每年发泡餐具将给生产企业至少带来1.5亿的巨额利润。无疑,这巨大的利润蛋糕使得近百家地下发泡生产企业14年来一直进行偷摸生产、偷摸销售。
    
    董金狮表示,实际市场中发泡餐具大多是7~8分钱,而且都在盈利。就此,董金狮认为唯一的理由就是企业使用的原料根本不是食品级的聚苯乙烯原料,而是毫无安全性可言的废料,而且目前我国对发泡餐具的检测标准《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是无法将废塑料检测出来的,因此很多企业就明目张胆地使用外购废料进行生产。
    
    “目前市场上仅有约10%的企业使用正规聚苯乙烯,一半以上企业是利用废料加好料相互掺和,其中好料50%-60%,边角料20%-30%,废料10%;其他企业则是以废料为主。”董金狮表示。
    
    发泡塑料餐具的违规生产曾屡次被媒体曝光,2010年8月10日,媒体便曝光佛塑股份下属鸿基分公司违规用廉价再生塑料颗粒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且每月产量高达1千吨,约2亿个“毒餐盒”流入市场。专家表示这些“毒餐盒”对人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而且该企业对内及出口使用的材料不一样,出口的产品中不添加任何废料,对内则大量添加。
    
    据佛塑股份公告显示,鸿华公司的发泡制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和包装用片材)2010年1~6月总产量为2539吨,其中涉嫌违规产品1667吨;2012年1~6月营业收入共为3495万元,其中涉嫌违规产品营业收入2101万元。
    

    
    
    

上一篇:电脑白痴求问,怎么卸载广告过滤?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