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投身抗日
赵侗1931年考入东北大学物理系,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参加学生运动,南下南京,参与反对不抵抗政策的游行。珍珠桥惨案发生后对国民政府失去信心,与苗可秀等人前往北平组织“东北学生军”。
1932年,赵在母亲赵洪文国的支持下,毁家纾难,参加邓铁梅部义勇军,成功说服李子融、刘景文等人同邓合作。1934年2月1日,与苗可秀等离开邓部,独立成立少年铁血军。不久,在日军的围剿下,邓铁梅牺牲,少年铁血军遂成为辽宁南部主要抗日力量。1934年,日军抓捕了赵的父母,威逼其投降,被拒绝,后赵以手中的汉奸姜人杰与其交换。1935年7月25日,苗可秀被捕牺牲。
建抗日军与共产党合作
1936年1月25日,赵组织“辽南临时政府”,被公推为政府总裁,并与朝鲜革命军开展合作。其后,赵赴北平为铁血军寻求内地支援。不久,铁血军在辽南运转困难,其骨干纷纷南下北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北平,赵遂决定在北平西山起兵抗日。7月20日,赵及高鹏、纪亭榭等24人在清华大学起出藏匿武器,在昌平起义。9月5日,定军队名称为国民抗日军,在平西山区开展游击战。
1937年12月25日,在杨成武等人的牵线搭桥下,国民抗日军宣布加入八路军,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赵出任司令员。但是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展其副手高鹏、纪亭榭成为党员,却拒绝了赵的申请,赵遂对共产党产生猜疑之心。1938年秋,赵率10余人离队,另起炉灶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队伍,不久,根据《聂荣臻回忆录》记载,共产党军队因赵侗与国民党关系太近,遂将其队伍全部格杀。
入国民党授少将军衔
1937年年底,赵自天津潜往香港与其母赵洪文国会合,取道广西、云南至重庆,沿途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被国民政府授少将军衔。1939年1月,受到蒋介石接见,入国民党第一期将官训练班学习。毕业后被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委任为晋察冀游击第一总队少将司令,奉命返回华北重新组织游击队。
离奇牺牲
1939年秋,赵侗率300余人,配长短武器和2部电台,不顾威胁北上敌后,途中遭到伏击,在河北行唐县、阜平县和灵寿县交界的陈庄附近牺牲,年仅27岁。关于伏击者的身份一直并不清楚,但近年来有材料显示,极可能是八路军的部队。
网友评论(21230623)2013-04-04 22:35
楼上好快
网友评论(575168)2013-04-04 22:37
所以我还是很相信因果轮回,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想想元帅,将军们的晚年就知道了
网友评论(12819357)2013-04-04 22:37
Reply to Reply Post by 一生相随 (2013-04-04 22:37)
各为其主啊
网友评论(575168)2013-04-04 22:43
死在内战也就算了,也叫各为其主,死在抗日战争期间,死在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TG手里,
打日本人还留俘虏呢,怎么打自己人就那么狠呢,之前还吞并他的抗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