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转转转] 万恶的情侣文化——就是要写在七夕

时间:2012-08-27 11:45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一)先说个故事。

2年前,我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记者团做学生记者,记者团福利,拿到一叠在解放军歌剧院演出的票,想去看的报名。我闲来无事,就报名了。通知说,欢迎带家属。我苦笑,无家属可带,还是给讲堂省一张票吧。

那时单身的自由自在,傻人傻乐。到了歌剧院门口领了张票,进去找位置了。一看,位置很棒,5排中间。我坐下等演出开始。过了一会儿来了一对情侣,女生拍拍我,说,可不可以跟我换票。

他们两张票,一张在我旁边的座位,一张在很后排的边上。姑娘理直气壮地说,想让我坐在角落里,理由是:他们是情侣,他们当然要坐在一起。我有点犹豫,毕竟那个地方舞台都看不清楚。但是他俩一副我怎么能这么残忍,做拆散情侣的事,好像我不换座就不积德了。

最终我换了,坐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舞台光都照不到。我记得那天演出我没看几眼,因为一直在哭。不是因为自己单身,我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单身,很快乐,很美好,并没有什么好自怜自艾的。

让我记了这么久的,是我所在的这个社会,是个如此令我失望的社会。单身的人理所当然要给情侣让路,单身的人在道德上是弱势的,单身的人在话语权上是缺乏的。

现在我已经不难过了,也不生气了。直到现在,我也不羡慕那对被我让座的情侣,我只是希望他们现在还没有分手,不然我这座让的也太不值了。

故事讲完。



一个师兄问,如果是一对母子呢?我想说:同理。因为这样问就没边了,谁能说亲情就比爱情更怎么样呢,俩女生手拉手说她俩是拉拉,俩男生说他俩是GAY,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换座吗?在别人明显不愿意的情况下,还继续赖着不走吗?



我只是想说,1、如果有人愿意成人之美,请不要那么理所当然,要记得感激,因为人家本可以不那么做的。

2、如果人家不那么愿意,你也不能说人家,因为人家是来看演出的,不是成全你们的。

3、如果人家流露出为难的表情了,就不要继续逼人家了,不然搞得大家心里都不痛快。

4、如果又要看演出,又要坐一起,可以坐后面,因为你想都得到,就要付出代价。

5、如果情侣们,又想享受幸福,又不想付出代价,请记得前提是不要妨碍别人的正常利益。

6、不管坐不坐在一起,改变不了什么。真爱的情侣们,你们总会等到买到坐一起的票的演出的!!OVER~



(二)七夕就是一把刀

在什么七夕节,情人节,520表白节,甚至中式圣诞节,都成了情侣们大行其道的、单身们最好安静点的日子。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七夕节听着那么甜蜜,光棍节听着那么……?

为什么情侣们就一副温拿姿态,单身的就一副卢瑟的语气?

我对巴赫金还没有完全理解,德里达也不懂,索绪尔读过一点点,罗兰巴特的了解仅限于八卦水平,即便如此,我还是知道词汇本身的无害,但是却有着锋利的隐喻。

就像苏珊桑塔格的《艾滋病的隐喻》所说,艾滋病只是一种病,但为什么那么多人提都不愿提起,仿佛被赋予了某个魔咒。

是的,七夕,也被赋予了魔咒,逃不开也躲不掉。

无数个内心有故事,或者刚刚结束了故事的男男女女们,七夕就像一把刀,捅进了他们的心里。而往往这些在各种情人节黯然神伤默默中刀的人,不乏好姑娘、好男人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过与不过,七夕已经无法捅他们刀子了。他们的心就像一块海绵,水吸得进去,挤得出来。这种节日,来了就凑凑热闹。不来就该咋咋地。可以说他们搀和中,助长了,也消解了所谓的情侣文化吗?

如果有促销,我也会凑凑热闹。比如前天中关村附近某商场搞情侣香水活动,我只身挤进去,心动了一小下,由于自己男香女香都爱,要不是囊中羞涩……跑题了。不过围观的情侣么,也是看的多买的少。

刚好我手机没钱,看到这,我转去淘宝充了,我想,还是把赠品留给更需要它的孩子们吧。给情侣让过座的人觉悟就是不一样。

   

(三)为啥要过七夕

七夕就是一把刀,这也不能全怪万恶的资本主义。

揭开浪漫的画皮,七夕约等于送礼&消费。

也有一部分情侣,是不屑于过各种节的。原因各种各样。

也有一部分男生,提起七夕或情人节就头疼,实在不想过,更不想费尽心机送礼物,但是不送吧,女朋友又折腾,搞得自己日子不好过,所以每次过节就是场劫难,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恐惧。

有一些情侣,过七夕或情人节或圣诞节只是开房的借口,对这类人,我除了想竖中指,没啥可说的。

有些年年过七夕,但是每次都跟不一样的人过的人,我想赞叹他们心理素质的强大。

有些人看透了,跟谁过不是过,好基友好拉友好丽友,有谁算谁,图个热闹,免得寂寞。

七夕节一个人看电影的男生不少,一个人宅在家无奈刷屏的女孩儿也不少。一边挑巧克力一边骂“过什么破节”的男生也有的是(这是真的,不是我杜撰的)。如果你问我七夕做啥,在这个还算敞亮的大楼里,在主任开会的当口,写下了这篇日志。

(说句题外话,男孩子们,如果你遇到一个不要求过七夕不要求送礼物的女朋友,那就娶了吧。

以上一句是在扯淡。

正解是:男孩子们,如果你遇到一个不要求过七夕、不要求送礼物的女朋友,那就自求多福吧。她如果不是跟别人过七夕去了,就是在默默隐忍做出一副善解人意状。因为不变的规律是,没有女生是不心怀期待的,有些女生怕失望,不敢期待。但是不敢期待就是最大的期待。)



(四)幸福的主流文化

马尔库塞说:在本能领域也是如此,思维器官在把握矛盾时发生退化,在技术合理性中,幸福意识逐渐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由此衍生的思考是:现代社会把幸福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灌输追求幸福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于是,谁来定义主流幸福观,谁就控制了人心。究竟什么是人所需要的,我们只知道被告诉所需要的。

我们要幸福。我们要幸福?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手拉着手吃饭看电影逛街看话剧?

我想批判的,只是表面多元化,实际窄化的文化价值观,所谓的时尚圈引领的虚假包装的“幸福”观。我们被规定了,人是追求幸福的生活的(是这样吗?我先不思辨这个问题),那么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多数的人聚会吃饭的时候谈论的话题,恐怕可以算是主流的幸福观。也许大多数人的内心,在一个貌似开放、包容的表象下,实际上却越走越窄。

说到定义幸福和消费,上学期段老师推荐读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里面说的符号的被赋予了意义,注入了价值,前两天碰到也夫大叔,说我喜欢您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大叔说物欲的时代很快就会过去,但现在看来,感情的消费化表达正如日中天。如此种种,并不是新鲜的观点了,我也没能力总结出什么创举。

只是,所谓西方资本主义的那一套,和当今中国的恋爱成功学又不太一样……西方社会在这一点,对于单身和非单身的胜败问题上,反而要宽容的多。看看那些美剧,还是很鼓励甚至是仰视那些单身奋斗的女性,或者有伴侣,但伴侣绝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这样的女人,往往是女主角。男人也一样,单身也不是什么羞愧的事,只要有自己专注的事情,热爱的东西,都是被尊敬的。单身和恋爱只是一个生活状态而已,没有那么多的感情色彩。

在这些年的七夕节,电商、新闻网站、社交网站、报纸杂志(尤其是TMD时尚杂志),连我台都要策划七夕专题了……电台嘛,恋爱的甜蜜放在黄金时段,单身的话语却只能在午夜进行,想想都那么的理所当然。

我又说着说着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无奈功力不够,只得就此为止。



我不是愤世嫉俗的女文青,是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不是大龄被逼天天相亲的剩女,是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不是宅女腐女丑女,是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不是只会念书的女博士,是也没什么不好的。

如果你因此看不起我,也没什么不好的,只是说明,你代表了主流思想。

这个问题我特别想跟吴婧老师交流,听听法兰克福批判学派是怎么说的,听听当初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这对好基友在研究文化工业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种价值观的同化,酿造了多少自以为喜剧的悲剧。

最后,甜蜜过七夕的情侣们,多包涵,我煞你们风景了。不过如果你们明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原谅我了。



必须补充这个,王婧师姐的回复,我觉得她真的是抓住了俺写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果然是吴婧老师的弟子~)。她的回复摘录:



声明下哈:非常感谢大家的学术探讨,给出了很多哲学的社会学等专业的意见,想俺只是一学新闻的(国内的新闻学有多水大家都是知道的!),有些东西俺还需要时间消化,望多多包涵。俺既没有修过哲学也没有修过社会学更没有修过心理学,本人水平仅代表北大最低水平,说啥也不能给母校丢人~~





P.S.

欢迎各种学术批评,欢迎各派文化探讨和补充。BUT,有姑娘留言说我酸、刻薄、矫情……俺表示很无语,俺探讨的是主流文化的问题,她探讨的是俺的人格问题……咱探讨的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东东。

PPS,有男朋友的姑娘们,如果真的觉得我是出于嫉妒情侣们的幸福才写的……多虑了。真诚的说,大家都是过来人,你们没啥可嫉妒的。

PPPS,其实我这几天确确实实在纠结边沁的那个问题,我们是做一个清醒的人,还是快乐的猪?鲁迅也说,明白人总是痛苦的,可也不尽然。不管清醒不清醒,这都是不可逆的过程,我也便不再纠结了:现在我想做一只快乐的猪,都做不到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必须感叹一句,底下骂的人好多啊,还有微博上也有不少。还有从微博上骂完不知道怎么找到人人来再说一遍的。俺长这么大还没这么多人集体鄙视俺呢!总结起来有四类。

1、很多人骂俺小题大做,吃饱了撑的,这种事也写篇日志。请问那啥样的事情才能写日志呢?况且我是写在自己的主页,也没有逼任何人去看,也没有让朋友们去转,你自己跑来看了,请问我有啥责任?

2、很多人骂俺,不就让个座嘛,哭个屁啊。请问啥事才能哭?非得政府把你家强拆了,或者你被当作精神病关起来了才能哭?当然你可以说,如果我是你,这件事我不会哭。但是没人会用陈述句表达观点啊。

3、很多人骂俺是怨妇,自己过不成七夕就诅咒别人,活该单身。哎,你们认识我吗?看了两三行,可能好多话还没看懂,就给俺扣个帽子。特别囧的是,你们还给完完全全……猜错了。

4、最后一类是讽刺俺说,你看那么多书你怎么不去。。。啊?我觉得特别纳闷,首先我看的书不多,我也没有我看书多的意思啊。再其次,好多不认识的人,大老远的,跑过来,写好几百字,讽刺我。

不是探讨观点哦,只是为了讽刺我这个人本身,写了那么长,估计还修改了好几遍……我觉得……感动?这么长一定不会有人看的
一句话总结:“主流价值观的胁迫在过节上只是小露锋芒。其定义的幸福观或是价值观/道德倾向才是最可怕的。因此,清醒的人应该用实际行动去打破你说的“表面多元化”。”楼主的签名太牛逼了沒看完 先回帖..大挽尊术。楼主这个发晚了啊 [s:5]这种主流价值观的绑架在过节上只是小露锋芒,房子刚需论的体现更明显

这种主流价值观的绑架在过节上只是小露锋芒,房子刚需论的体现更明显

各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价值观太可怕了,整个人都被绑架了女文青太可怕了,不就是和她换个座么……不换就不就完了,自己同意换了居然还委屈得哭了……
还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还文化工业,还表面多元化……吓死爹了……
不是心胸狭隘羡慕嫉妒恨得扎小人就是读书脑子读坏了……这跟节日有个毛关系我高中时候就写过作文狂喷那些媒体肆意歪曲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行为了,到现在喷都懒得喷了。
七夕都被和情人节搞到一起了,还有那么多人附和,还有什么可说的。
女文青太可怕了,不就是和她换个座么……不换就不就完了,自己同意换了居然还委屈得哭了……
还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还文化工业,还表面多元化……吓死爹了……
不是心胸狭隘羡慕嫉妒恨得扎小人就.......

女文青太可怕了,不就是和她换个座么……不换就不就完了,自己同意换了居然还委屈得哭了……
还法兰克福批判学派,还文化工业,还表面多元化……吓死爹了……
不是心胸狭隘羡慕嫉妒恨得扎小人就是读书脑子读坏了……

这属于人参公鸡了吧。。。。简单的说就是看不惯情侣的FFF团成员
你觉得你单身没问题也没必要批判情侣吧?
没七夕人家情侣看电影什么的就不坐一起了?
没七夕人家就不啪啪啪了?
没七夕就不送礼了?
还不如直接批判自由恋爱回归媒妁之言呢抛开内容不说,姑娘签名里的东西着实让我觉得恶心,,真心得罪小人也不要得罪你这样的女人,,更何况,被你诅咒的人还没得罪你,,好在说这话的是个女人。非主流价值观注定就是要被主流价值观胁迫的,即便非主流的价值观在道义上没有任何的问题,可是这毕竟是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社会,用麦兜里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啦”。我们的社会毕竟还没有那么多元化,对很多异类但不危害社会的景象还不够那么包容。
楼主..你干嘛要对开房的竖中指...节日也不过是给自己休息的理由跟借口,作者说的挺有道理的。。商家需要商机,使命宣传,人民被潜移默化影响
谢楼主转帖。看了最后4点补充
我懂了
写这篇文章的人就是个纯傻逼...
你写出来 就是要大家讨论
大家讨论的话当然要喷2比
你这个2比靶子这么大 不喷你喷谁啊..
还一脸无辜状..
我真是摊手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
楼主可以转到那个帖子里去么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挺好的



特别欣赏这句话,把我前几天心里的疑惑都写出来了

关于七夕节,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80后在20岁以前都是不过这个节日的,对它的唯一印象也就是小时候这一天乘凉,长辈会说:“坐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织女说话的声音哦”

然后和姐姐到处找葡萄架。当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但是透过葡萄架看到的星空非常漂亮,那时候在楼顶乘凉,躺在竹床上看银河的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

只有在最近几年,突然发现各种节日越来越多了,中国的加上国外的,商家营销活动加上网友们的造势,说真的我都替男生感到很累

前几天我回帖也说到这个话题,每次一到这样的节日,微民网也是,平常都活的好好的,突然到这种节日就脆弱了,寂寞了,孤独了

各种自爆贴,自怨自艾贴,炫耀贴,让我感觉真的很无聊加幼稚。

而最重要的是,这种主流价值观的胁迫真的会影响人,拿我自己举例,我20多年从来不过这个节日,但是看到微民网全部在问“我七夕送女朋友这个怎么样”


“我七夕送女朋友什么呢?”加上身边的部分女性朋友在微博等地方发表类似于“七夕收到的礼物!”的图片


让我顿时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了,虽然我和男朋友也都互送了礼物,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我要跟他道歉

人不应该让别人影响自己的价值观,至少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