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y Post by 阳光无用 (2013-03-20 21:38):
经济学好像是理科……
我们学校和经济学相关的课程都是人文学院开的课……
网友评论(21326577)2013-03-20 21:42
粗看了一下,你复制的这些不正好证明了他的论点吗?
----sent from my samsung Galaxy Nexus,Android 4.2.2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0 21:42
Reply to Reply Post by 阳光无用 (2013-03-20 21:38)
额,又回到这个话题了,我在cufe读书的时候管理学类专业(包括会计)是文科占绝大多数,经济学文理各半吧,商学院文科为主,保险精算和管理工程理科招的多,当然要排除江苏,原因江苏考生自己懂的。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0 21:4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令狐诚 (2013-03-20 21:42)
他那个公式里面忽略了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如果没有这项设置,1元实体货币可以创造出无穷大的M2,而不是他所说的100元变200元,所以他其实完全没有理解货币政策的操作原理。
网友评论(19521)2013-03-20 21:48
我一直听说应用数学帝用公式和小型机在股市里圈钱……
----sent from my Motorola MB855,Android 4.1.2
网友评论(173319)2013-03-20 21:50
Reply Post by 恋之钢筋术士 (2013-03-20 21:43):
他那个公式里面忽略了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如果没有这项设置,1元实体货币可以创造出无穷大的M2,而不是他所说的100元变200元,所以他其实完全没有理解货币政策的操作原理。
其实他理解了,他那个真的叫做简单的解释啊-_-
你这个叫进一步的解释而已...
网友评论(6071315)2013-03-20 21:53
哪个人啊?哪个帖子啊?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0 22:02
Reply Post by sa (2013-03-20 21:50):
其实他理解了,他那个真的叫做简单的解释啊-_-
你这个叫进一步的解释而已...
他这个公式至少起到了误导的作用,没学过经济学的很可能会误以为政府印100元钱只会产生200的M2,这显然是很大的误解。
网友评论(6130)2013-03-21 11:16
Reply Post by 恋之钢筋术士 (2013-03-20 22:02):
他这个公式至少起到了误导的作用,没学过经济学的很可能会误以为政府印100元钱只会产生200的M2,这显然是很大的误解。
你的科普还是很有价值的,至少让我明白了准备金是啥东西,对我这种经济盲来说,这样的科普实在受益匪浅。
不过我个人对你们两贴之间的联系有点看法:
1、我印象中准备金貌似调整幅度不是很大,看了你解释之后,貌似准备金跟银根收缩决策还相关,是不是那贴中因为这种对M2实际总量变化不算很大的暂时忽略了。
2、个人感觉这个问题指出是好的,不过似乎不太妨碍他的主体论点,算一个瑕疵,不过不算论点基于错误的概念得出的错误结论。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1 11:20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懒龙 (2013-03-21 11:16)
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准备金对M2有杠杆放大的影响。
其实,他的论证方向是反掉了,他忽略了存款准备金,却得出M2=M1*2的结论……实际上存款准备金为0的话,M2=M1的无穷大倍。
所以我怀疑他对货币理论的基础理解就错了。
网友评论(1274395)2013-03-21 11:29
不会吧,信用rmb也算进去了?那这个数字真要逆天了
网友评论(617611)2013-03-21 11:32
多谢楼主,受教了!
----sent from my HTC HTC Z710e,Android 4.0.3
网友评论(21326577)2013-03-21 11:37
Reply Post by 恋之钢筋术士 (2013-03-21 11:20):
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准备金对M2有杠杆放大的影响。
其实,他的论证方向是反掉了,他忽略了存款准备金,却得出M2=M1*2的结论……实际上存款准备金为0的话,M2=M1的无穷大倍。
所以我怀疑他对货币理论的基础理解就错了。
你太认真了,又不是写论文
如果大多数人都像你这么想,那他确实错了无误。但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印100算100,他用一个简单地说法揭示了放大效应。
论坛上发帖简单就好,写那么长谁看啊。
谁都知道经典力学不完善,但谁没事就拿洛伦兹变换出来晒?平时还不是用F=ma
网友评论(312752)2013-03-21 11:37
我以为是探讨我的尾巴的
----sent from my Xiaomi MI 2,Android 4.1.1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1 11:47
Reply Post by 令狐诚 (2013-03-21 11:37):
你太认真了,又不是写论文
如果大多数人都像你这么想,那他确实错了无误。但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印100算100,他用一个简单地说法揭示了放大效应。
论坛上发帖简单就好,写那么长谁看啊。
谁都知道经典力学不完善,但谁没事就拿洛伦兹变换出来晒?平时还不是用F=ma
印100算100,那是m0,那是用来探讨短期消费变化水平的值。
他的谬误在于——误导人们以为政府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是加印钞票,然后通过证明政府印的实体钞票并不多来论证中国政府并不存在超发,实际上,考虑到操作成本和时效性,各国政府更多的采用调整准备金率来扩大市场上的货币数量。
你现在还认为遗漏存款准备金仅仅是“忽略细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