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树洞系列】文科生的一点吐槽,顺便和大家探讨下最近很热的M2

整理时间:2013-03-22 13:04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218909)2013-03-20 21:36

» 文科生的一点吐槽,顺便和大家探讨下最近很热的M2
    本来是想狠狠批判某些人不懂装懂的行为,想想算了,人家就指着玩ccq和发屁股帖来刷存在感证明自己的价值了,何必扯人面皮呢?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
    M2并不如某人所说“M2=流通中的RMB+信用RMB(支票,存折)+存款,你想啊,你家存100W进银行,然后把这100W贷款出去,用M2就变成200W”如果按照这个算法,那么现在中国的M2数值会小很多很多……
    说到M2,不能不提存款准备金率,其实央行动用货币政策,真的不必“印钱”增加M0和M1的供给量,存款准备金率的微调就可以实现M2的巨量增长或下降,上了一天班也很累了,直接复制网页上的公式和解释给大家吧。
    
    广义货币M2则是M1与定期存款之和。无论以哪个指标度量的货币均可以随时在银行里面提取现金,但M0主要是居民持有,一般用于当期消费;M1-M0主要是企业持有,一般用于当期投资;M2-M1代表远期消费。可以假设A在中国工商银行存了1万块钱,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就可以放贷9000元给B,那么这个时候用M2来计算货币量就会发现现在的货币量是10,000+9,000=19,000元。如果B将9,000元投资或者花掉,C赚取了这9,000元再存到中国农业银行里,农业银行在提交10%的存款准备金也就是900元之后将8,100元借贷出去,这时的M2就变成10,000+9,000+8,100=27,100元。这个过程一直下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计算出最终所创造出的货币总量:(1/r)*总存款的货币量,在这个例子中总货币量M2也就是(1/0.1)*10,000=100,000元,也就是说实际货币量是银行存款的10倍,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最大值。这也为国家调控货币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例如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那么就可以回收约(1/0.1-1/0.105)*10000=4762元的货币量。
    
    诚如他人所言,文科和理科的区别在于不懂理科的人只能说“XX我不懂”,而不懂文科的人却会说“XX我不懂,但是我认为……………………(省略3000字)”
    有时候屁股可以让你的谬误被人忽略甚至吹捧,但是哪怕在论坛这么个嘴炮场所,对于自己专精的领域,也应该足够的严谨和谨慎,否则很可能将他人引入歧途。
    本人非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学的肯定不如那位好,也许是他开荒太晚上课的时候会周公了吧……
    
网友评论(557706)2013-03-20 21:36


    我还以为要说粗粮啥的
    ----sent from my ZTE ZTE V970,Android 4.0.4
    
网友评论(421500)2013-03-20 21:37


    很浅显,感谢楼主科普,楼主是个好人
    
网友评论(19521)2013-03-20 21:38


    经济学好像是理科……
    ----sent from my Motorola MB855,Android 4.1.2
    
网友评论(557706)2013-03-20 21:39


    Reply Post by 阳光无用 (2013-03-20 21:38):
    经济学好像是理科……
    ----sent from my Motorola MB855,Android 4.1.2
    
    商科
    就像法律也老强调自己不是文科,是法科
    ----sent from my ZTE ZTE V970,Android 4.0.4
    
网友评论(8218936)2013-03-20 21:40


    Reply Post by 阳光无用 (2013-03-20 21:38):
    
    经济学好像是理科……
    
    我们学校和经济学相关的课程都是人文学院开的课……
    
网友评论(21326577)2013-03-20 21:42


    粗看了一下,你复制的这些不正好证明了他的论点吗?
    ----sent from my samsung Galaxy Nexus,Android 4.2.2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0 21:42


    Reply to Reply Post by 阳光无用 (2013-03-20 21:38)
    
    额,又回到这个话题了,我在cufe读书的时候管理学类专业(包括会计)是文科占绝大多数,经济学文理各半吧,商学院文科为主,保险精算和管理工程理科招的多,当然要排除江苏,原因江苏考生自己懂的。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0 21:4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令狐诚 (2013-03-20 21:42)
    
    他那个公式里面忽略了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如果没有这项设置,1元实体货币可以创造出无穷大的M2,而不是他所说的100元变200元,所以他其实完全没有理解货币政策的操作原理。
    
网友评论(19521)2013-03-20 21:48


    我一直听说应用数学帝用公式和小型机在股市里圈钱……
    ----sent from my Motorola MB855,Android 4.1.2
    
网友评论(173319)2013-03-20 21:50


    Reply Post by 恋之钢筋术士 (2013-03-20 21:43):
    
    他那个公式里面忽略了存款准备金的存在,如果没有这项设置,1元实体货币可以创造出无穷大的M2,而不是他所说的100元变200元,所以他其实完全没有理解货币政策的操作原理。
    
    其实他理解了,他那个真的叫做简单的解释啊-_-
    你这个叫进一步的解释而已...
    
网友评论(6071315)2013-03-20 21:53


    哪个人啊?哪个帖子啊?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0 22:02


    Reply Post by sa (2013-03-20 21:50):
    
    其实他理解了,他那个真的叫做简单的解释啊-_-
    你这个叫进一步的解释而已...
    
    他这个公式至少起到了误导的作用,没学过经济学的很可能会误以为政府印100元钱只会产生200的M2,这显然是很大的误解。
    
网友评论(6130)2013-03-21 11:16


    Reply Post by 恋之钢筋术士 (2013-03-20 22:02):
    
    他这个公式至少起到了误导的作用,没学过经济学的很可能会误以为政府印100元钱只会产生200的M2,这显然是很大的误解。
    
    你的科普还是很有价值的,至少让我明白了准备金是啥东西,对我这种经济盲来说,这样的科普实在受益匪浅。
    
    不过我个人对你们两贴之间的联系有点看法:
    1、我印象中准备金貌似调整幅度不是很大,看了你解释之后,貌似准备金跟银根收缩决策还相关,是不是那贴中因为这种对M2实际总量变化不算很大的暂时忽略了。
    2、个人感觉这个问题指出是好的,不过似乎不太妨碍他的主体论点,算一个瑕疵,不过不算论点基于错误的概念得出的错误结论。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1 11:20


    Reply to Reply Post by 懒龙 (2013-03-21 11:16)
    
    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准备金对M2有杠杆放大的影响。
    其实,他的论证方向是反掉了,他忽略了存款准备金,却得出M2=M1*2的结论……实际上存款准备金为0的话,M2=M1的无穷大倍。
    所以我怀疑他对货币理论的基础理解就错了。
    
网友评论(1274395)2013-03-21 11:29


    不会吧,信用rmb也算进去了?那这个数字真要逆天了
    
网友评论(617611)2013-03-21 11:32


    多谢楼主,受教了!
    ----sent from my HTC HTC Z710e,Android 4.0.3
    
网友评论(21326577)2013-03-21 11:37


    Reply Post by 恋之钢筋术士 (2013-03-21 11:20):
    
    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准备金对M2有杠杆放大的影响。
    其实,他的论证方向是反掉了,他忽略了存款准备金,却得出M2=M1*2的结论……实际上存款准备金为0的话,M2=M1的无穷大倍。
    所以我怀疑他对货币理论的基础理解就错了。
    
    你太认真了,又不是写论文
    如果大多数人都像你这么想,那他确实错了无误。但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印100算100,他用一个简单地说法揭示了放大效应。
    论坛上发帖简单就好,写那么长谁看啊。
    谁都知道经典力学不完善,但谁没事就拿洛伦兹变换出来晒?平时还不是用F=ma
    
网友评论(312752)2013-03-21 11:37


    我以为是探讨我的尾巴的
    ----sent from my Xiaomi MI 2,Android 4.1.1
    
网友评论(2218909)2013-03-21 11:47


    Reply Post by 令狐诚 (2013-03-21 11:37):
    
    你太认真了,又不是写论文
    如果大多数人都像你这么想,那他确实错了无误。但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印100算100,他用一个简单地说法揭示了放大效应。
    论坛上发帖简单就好,写那么长谁看啊。
    谁都知道经典力学不完善,但谁没事就拿洛伦兹变换出来晒?平时还不是用F=ma
    
    印100算100,那是m0,那是用来探讨短期消费变化水平的值。
    他的谬误在于——误导人们以为政府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是加印钞票,然后通过证明政府印的实体钞票并不多来论证中国政府并不存在超发,实际上,考虑到操作成本和时效性,各国政府更多的采用调整准备金率来扩大市场上的货币数量。
    你现在还认为遗漏存款准备金仅仅是“忽略细节”吗?
    




    
    
    

上一篇:饿 我叫mt 。就是这样???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